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十国帝王-第45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夏鲁奇收拾起生闷气的神色,由衷道:“有陛下这等千古明君和大帅这样的一代贤王,大唐盛世何愁不能再现?大帅一片拳拳之心,只求勿要忧心过甚了。”
  李从璟笑了笑,“老将军谬赞了。只不过本帅每每念起高祖太宗功业,再放眼当下的九州,就不能不心思切切。王朝兴盛离不开人才,凌烟阁二十四贤臣珠玉在前,我辈又怎能不竭力为国举贤?史彦超能走多远得看他自己,老将军正当盛年,也当为帝国再立功勋,以为后人榜样。”
  “国家但有驱使,末将何惜老残之躯?”夏鲁奇俯首再拜,老眼湿热。
  李从璟转过身来,认真行了一礼,“辛苦老将军了。”
  或许很多年后,还有人会记得,这个标志着一段明君贤臣佳话伊始的情景。


第629章 一朝功成万民颂,十年奔波何时休
  成都未破之时,西川诸州县就差不多都投靠了朝廷,如今成都成为王师囊中之物,便是还有些地方贼心不死,亦或想要浑水摸鱼的,也都不成大患,清扫干净也费不了多少时日。
  两川军事大局已定,往后着重要处理的就是民政,州县官吏的置换与保留,农业生产的恢复与扶助,事情仍然很多。这里面的重中之重,又是将天成新政的种种举措施行于蜀中,让天府之国真正成为帝国廓清宇内的后勤仓库。
  李从璟大略看过城防,吩咐下一些指示之后,留下夏鲁奇和史彦超各归本位,就带着一众近卫回帅府。
  相比之昨夜打翻地狱的喧嚣,今日城中平静了许多,街面上一队队巡逻甲士迈着胜利者的脚步四处巡视,满意的检查自己新得的战果,遇到獐头鼠目之辈,都是先上去一顿呵斥再问其他。
  没有人去敲响百姓的门,也没有人去理会看起来人畜无害的平民,若是有好奇的孩童盯着他们看,这些铁骨铮铮的甲士还会还以微笑——虽然那可能会吓哭一些孩子。
  更多的甲士在有序处理战争残骸,搬移尸体,抬送伤员,扑灭大火,清理街道,断肢残骸被捡好装到车上运走,血水顺着沟渠流进排水道,今日的成都血腥味仍旧浓重,像是无法驱散的乌云,笼罩在成都上空,好在所有人都知道血腥味很快就会淡化、消散,而不会加重。
  总而言之,一切都显得秩序井然,虽然偶尔还有藏匿的贼军被发现,引起一些小小打斗,但总体氛围还是很平和,作奸犯科与携私报复等事都得到了抑制,短短大半日的时间,王师让成都认识到了他们的强大与纪律。
  巡查城中的李从璟很满意王师恢复秩序的结果,大军刚入蜀时,攻城拔寨之后安定地方的事情做得不算好,常常需要几日时间才能让一座城池再度安宁下来,这三月时间大军克城无数,禁军愈发熟练的不仅是协同攻城,还有战后恢复秩序的工作。
  任何事做得多了就会熟练也会习惯,无论是战后大抢三日还是迅速安定城池,王师就是王师,李从璟对禁军现在的情况很满意不是没有道理的,这是他一手造就的结果,是他治军思想和平生志向的一部分。
  回到帅府的时候,李从璟看到帅府大门外围满了人,堵塞街道形同闹市,看这些人的装扮非富即贵,应该是城中的大户与富商无疑。
  李从璟不想浪费时间去应付这些人,不得已从角门进了府邸,第五姑娘跑来报告说:“城中官吏到了七七八八,估摸着没有逃命的都来了,现都聚集在中庭等候处置,府门外的是城中大户与富商,基本都携带了大量拜礼……”
  李从璟摘下兜鍪,顺手递给孟松柏,“我都看见了。他们来作甚?”
  第五姑娘道:“当然是来表忠心了,都眼巴巴想见大帅一面呢!你是没听见,这些人都把你夸到天上去了,几个时辰了嘴里也没见消停,也亏得他们都不用喝水的。”
  对民众的赞扬,李从璟表示很受用,“他们都怎么夸我的?”
  “无非是说大帅英明神武,反手间就将孟贼逐出城外,解了黎民倒悬之苦,又说短短半日城中便安定下来,街巷秩序井然,果然是王师风范,还有……”第五姑娘板着指头开始数。
  “停,停。”李从璟打住了第五姑娘兴致勃勃的话头,揶揄的望着她,“你不会把这些人奉承我的话都记住了吧……”见第五姑娘一脸肯定的样子,李从璟无语道:“你比他们更有闲心。”
  第五姑娘理所当然道:“大帅三月而定两川,且不说一路征战多辛苦,早年的各项谋划也是殚尽竭虑,如今大功告成,让人家夸夸自己的威风有什么不行,照我说该刻石记功才是……”
  李从璟失笑道:“要不要学学霍去病封狼居胥,祭拜天地?”
  第五姑娘连连点头,就差把“好啊好啊”说出口了。
  李从璟伸手刮了一下这个呆萌小丫头的小鼻尖,向府中走去,“让府门外的大户、富商回去,拜礼一律不收,请冯公出面宣布一下朝廷政策即可;成都官吏交给莫离去接待,让他挑出几个领头的来见我就行。”
  让冯道给大户、富商表态,是宣示朝廷恩德,安抚、收拢民心,这种类似于政治作秀的事冯道轻车熟路,与之相比,莫离接见的官吏才是眼下紧要的对象。
  李从璟占据了西川节使府,他的随从机构自然也搬了进来,进到议事堂的时候,王朴首先上前来禀告,“给朝廷的报捷文书已经拟好,大帅是否现在检看?”
  李从璟坐到案桌后,点头示意王朴将文书拿来。除却正式的报捷文书外,李从璟还要亲自手书一封书信递给李嗣源,算是父子间的对话。两者一公一私,都不可少了。
  给朝廷报捷是战后头等大事,这件事做完之后,李从璟召集了众将、官吏举行会议,不同于之前的军议,这次开会却是要统筹布置接下来的两川军政要务。
  随着成都到手,西川底定,王师的身份便由征战之师变成了驻守之师——至少短期内如此,各地军政事务都要相应转换,大军的物资供应不必再从后方转运,而要就地供给,随行文官们要接手地方事务,将战时秩序恢复到正常秩序,其中涉及一系列官吏任命、驻军分派、重组地方防务的事,可谓千头万绪。
  不同于郭崇韬伐蜀,彼时大军进展神速,远超朝廷预料,故而蜀国已降了,而朝廷用来出任西川节度使的人还在原有岗位上,这回王师进军两川,配套的官吏都随行在侧,战后如何接收地方权柄,事先也都有过大致纲领,所以当下分派起来并不难。
  这就是早作筹谋的好处了。
  各项事务若是进展顺利,两川各地今年还能过个好年。
  李从璟、冯道至此有了明确分工,前者主军事,后者主民政,各自都带有一帮班底,做起事也就事半功倍——当然,分工不分家,两个班子还得紧密合作,别的姑且不言,李从璟仍旧是统领两川事务的那个人。
  饶是战后各项事务的安排,在离开洛阳前就有过谋划,今日这场会议还是持续到了半夜,李从璟给与会诸人提供了一顿便饭之后,大伙也就各自散了。
  “大帅可知今儿是什么时节?”眼看子时已过,还留在堂中的莫离忽然问李从璟。
  “什么时节?”李从璟很快反应过来,“冬至?”
  “的确是冬至。”莫离颔首,眼神悠远,“白露战事起,冬至两川定,伐蜀之役历经了三月半。”
  “如此说来,我比郭崇韬要慢了一个月。”李从璟笑道。
  “此一时彼一时也,境遇不同,强相比较并无意义。”莫离摇头,其实真论起来这场战争并不止进行了三个半月,毕竟白露之日静难军已经抵达了剑门关。
  “大帅还记得当日驰援渤海、鏖战契丹、兵进西楼,最终将契丹国势打落的战事,用了多久吗?”莫离又问。
  “最后一战半载有余。”回想起当年以一地战一国的壮举,李从璟有些感慨,时间过得太快了,往年之事还历历在目,如今却早已换了战场,“不过要真论起来,同光二年你我就已开始了针对契丹的战争。”
  “闻听吴国有意伐楚,依照这个势头,或许他日进军江南,进展能更快些?”莫离笑道。
  这只是句玩笑话,李从璟摇摇头一笑置之,比起耶律阿保机、高季兴、孟知祥等人,徐知诰才是他最大的敌人,吴国也是他最强劲的对手,攻伐江南不是那么容易的。
  两人闲谈半晌,莫离将话题转回到西川之事上来,问李从璟:“两川主要州县的官吏,朝廷大体都有了主张,唯独两川节度使的人选之前并未定下来,不知将由何人出任此职?”
  “不比同光年间,如今两川节度使地位微妙,不再是一块香馍馍,不仅朝廷对此感到为难,恐怕也没人真愿出镇两川。朝廷削藩,明眼人都看得明白,但朝廷也不能骤然抹去这个官职,我离开洛阳的时候此事尚未有定论,也不知如今父亲拿定了主意没有。”李从璟耸了耸肩,表示不能为莫离解答这个疑惑。
  莫离也不打算深思,这本也不是他该深思的问题,“比起两川节度使的难以确定,离倒是更想知道大军何时班师,也不知今年还能否赶得上回洛阳过年。”
  “禁军不会驻守两川,藩镇军更不会,不将两川地方守备军重组起来,恐怕你我难以脱身。再者,有了孟知祥的前车之鉴,此番必要加强了对两川的控制,我才能回去交差。”说起这茬,李从璟对年内能回洛阳不抱任何期望。
  两人言谈至此,莫离正打算告辞的时候,去追杀孟知祥的郭威回来了。
  “先前玄武城一役后,郭威在汉州追击孟知祥没有成功,一直颇为恼恨,也不知他这回得手了没有。”


第630章 夜半疑梦惊诧起,窗外风雨几来袭(一)
  郭威带回的消息并不让人感到喜悦。根据郭威的说法,当日追击孟知祥到江边,将其一箭射落江中后,万州军虽多方寻找,熟悉水性的甲士更是潜入水底查了个遍,也没能找到孟知祥的人。
  李从璟稍微有些意外,没想到孟知祥最后的结局竟然是落得个活不见人死不见尸的下场,不过他也没有责备郭威的意思,若是郭威说得不错,最后他射进孟知祥后心的那一箭,已经足以让孟知祥重伤,加之如今江水寒冷,孟知祥坠入江中即便是被江水带走,能活下去的可能性也很小。
  “末将已令万州军顺河往下探查,若是孟知祥没有葬身鱼腹,尸体应该很快就能被找到。”郭威最后有些惭愧地说道。
  李从璟宽慰了郭威两句,示意他不必为此忧虑。孟知祥虽说落入江中寻不见了,随其一起逃走的苏愿却是被带了回来。郭威询问李从璟是否要见苏愿时,李从璟只是微微摇头,摆摆手示意直接将其压入牢中,待日后与罪重的西川官吏一同处理即可。
  在李从璟眼里,苏愿不过是个想要依附孟知祥飞黄腾达的乱臣贼子罢了,李从璟没有见他的兴致,他也没有接受李从璟召见的价值。
  倒是孟延意听说郭威回来了,连忙跑来询问孟知祥的下落,在得知孟知祥生死不明的消息后,孟延意的神情说不清是庆幸还是担忧。
  孟知祥的家属都已被尽数收押,只待来日问罪,不过孟延意却不在此列。倒不是李从璟对她有别样心思,公事私办,相反,他不问孟延意的罪,正是源于公事公办。
  当日赵季良入城劝降孟知祥时,已将孟延意的下落告诉了孟昶,之后满城的人都知道孟延意因为不耻孟知祥的叛国行径,而主动投靠王师并且大义灭亲来讨伐他,这件事对成都军民士气的确起到过很大的打击作用,李从璟现在当然不能将孟延意归结为孟知祥叛国一党了,不仅如此,正常情况下朝廷还要予其表彰,以显大义仁德。
  如此,孟延意也就成了孟氏一族中唯一幸免于难,或者说苟活于世的人。
  孟知祥自然还是要找的,虽然他已一无所有,但活要见人死要见尸,李从璟需要他来对西川叛国之事做一个了结。
  孟延意失魂落魄般离去之后,李从璟即传令给第五姑娘,让军情处去处理这件事——万州军被李从璟下令召回,他们自有其他安排。
  接下来几日,李从璟领导军政两套班子,着重恢复两川地方秩序,进行民政重建工作。
  第一件事,将禁军暂时分派各地。这是其它一切事务开始的前提的条件,有军队控制地方,才能保证帝国的各项措施能在各地顺利施行。
  情况大体如下:
  横冲军、龙骧军和先前改弦更张的东川旧卒驻守东川,以高行周驻扎梓州,王晖为副,皇甫麟驻扎剑州。
  百战军、虎卫军、飞云军驻扎西川,其中百战军驻守成都,虎卫军驻守汉州,飞云军驻守简州。
  在此情况下,各军分出相应部曲去往各州县及军事重镇驻扎,以服务接下来李从璟对各地防务的调整。
  另,各军粮草后勤由当地州县供给。
  第二件事,按照朝廷政策,各地招募新卒入伍,重建地方防务,由各地禁军负责训练。新卒训练完后,从禁军中抽调将士担任新军主要将官,负责戍守地方,另从新卒中选拔精锐补充进禁军各部。
  对主动投降的州县,暂不改编其原有军队,但有禁军去巡查军务,同时必须保证军队数量符合朝廷规制,精简下来的士卒则一律遣散回乡。
  第三件事,分派文官担任各州县主要官职,接管州县权柄,这些官吏与去往各地的禁军同行。蜀中主动投降的州县,暂不替换其州县刺史、县令(长),但亦有朝廷官吏去巡查政务。
  第四件事,在各地推行天成新政的政策。
  这四件事的推行能够保证朝廷对两川的绝对控制,在短时间内稳定两川秩序,达到重建两川的目的,其中前三件事可从某种程度上看作是第四件事的基础,而后者的有效推行无疑是重头戏——
  天成新政本就包括了一系列军、政政策,也是重建两川、发展两川的关键。
  至于各藩镇军,没有在蜀中久留的道理,在休整过后就要各回藩镇——这也意味着,藩镇军将是第一批“班师”的王师。
  至于战争的善后事宜,包括伤亡抚恤、战功的统计表彰等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