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铸清华-第24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翁同龢最后在日记中说,倭仁听到这个消息,“为之额手称庆”,总算是长出了一口气。

四十二、同文馆事(四)

  虽然太后和恭亲王练手,把倭仁挑起来的进攻也打压去了,倭仁从此不一言——实际上他的左都御史也没了,如今只能是呆在南书房教同治皇帝读书,原本几个人都还想着教出一个礼仪仁德的仁君,未曾想太后早就吩咐过皇帝,学其识而不学其神,同治皇帝老早对着一干腐儒的洗脑谢敬不敏,时常学了文,也不太听讲义,学了字,问了疑惑,也不容倭仁、翁同龢等一干人多费神讲课,不是和桂祥、载澄等人嬉笑,就是看些别的杂书,到了时间点就溜之大吉。几个老师虽然见皇帝比往日恭敬了许多,却没曾想皇帝不怎么听他们说些书里的旧事,无可奈何之余,也只好心存幻想,说不定皇帝这样长久得尊师重道下去,总能改回来。

  可同文馆的招生情况十分地不乐观,这一日,恭亲王单独地来求见太后,太后恰好在碧桐书院,也不去勤政殿,就在碧桐书院院里的深深树荫下见了恭亲王,恭亲王行礼如仪,太监宫女伺候两旁,树荫之下,暑意尽消,太后穿着一袭暗紫色绣白莲的苏州纱袍,站在汉白玉雕西番莲的石桌旁,对着恭亲王笑道,“六爷,别客气了,请坐。”说完就自己个先坐下,安德海上了茶,太后执着建瓷雨过天晴茶壶亲自给恭亲王倒了一杯,恭亲王连忙说不敢,太后笑道,“这有什么,我是最怕拘束的人,六爷你也当这里是你府里一样也就完了。”

  皇太后说话随意,恭亲王却听得脸稍微红了一下,随即应下,“今个来是有件事要向太后禀告。”

  太后凝神,“你说。”

  “来同文馆的人一直都少,这些日子过了这么久,才招了几十个人,都是些落魄的小官和八旗的荫官,实在是可恼。开始招生时,某位翰林对人说:‘你如赴考,便非我辈,将与你绝交。’可见士林纷扰,人心未齐,”恭亲王微微自嘲,“如今我又得了个鬼子六的称号。”

  奕訢与倭仁争论过后,一些人仍在背后攻击奕訢“以夷变夏”,骂他是“鬼子”、“鬼子六”、“六洋鬼子”,骂他主管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为“鬼使”。还有一些人撰写了这样的对联:“诡计本多端,使小朝廷设同文之馆;军机无远略,诱佳弟子拜异类为师”,予以冷嘲热讽。更有人散布流言飞语,说什么“胡闹!胡闹!教人都从了天主教。”

  周祖培的西席,海内名士李慈铭也在日记中极其不满地写道:今年开同文馆,“选翰林及部员之科甲出身、年三十以下者学习行走,则以中华之儒臣,而为丑夷之学子,稍有人心,宜不肯就,而又群焉趋之。盖学术不明,礼义尽丧,士习卑污,遂至于此。驯将夷夏不别,人道沦胥,家国之忧,非可言究。朝廷老成凋谢,仅存倭公,然谋钝势孤,无能匡正,而尚见嫉于执政,龃龉于宫廷。”

  太后虽然有着准备,可未曾想到阻力会如此之大,太后讶然:“怎么会这样?实在是可恶,”随即安慰恭亲王,“六爷不必烦恼,不遭人嫉是庸才,些许虚名,咱们这个位置还需要这些玩意嘛?无需理会了,洋务之事,只要本宫在一日,就一定要推行下去,”慈禧太后斩钉截铁地说道,“军机处拟道旨意,要说明:‘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用来安定人心,此外,也要明确表示,洋务之事,绝不动摇。”

  “是。”恭亲王听到太后的意思,心里的一块大石不由得轻飘飘落下,神色随即轻松了许多,“可同文馆之事,实在是难以料理,军机处想了个法子,明年恩科在即,不如让恩科进士一律进同文馆学习些日子,以表示朝廷看中同文馆的意思。”

  “这倒是可以。”太后想了一番,点点头,“怎么去,那些人去,去多久,主要学些什么东西,这都要一一定好,六爷你再上折子,明。”恭亲王应下,太后又想到,“可恩科又要到明年才录,这时间耽搁下来,黄花菜都凉了,这个可以作为日后增援之用,却不能做开始的一炮,凡事若不是先声夺人,这气势必然会被压下去。”太后沉思半刻,却也想不出来什么方法,难不成要用行政命令强制人去报名不成?若是这样,那岂不是强按牛喝水了,这完全不符合自己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执政理念,太后想不出来,也就放弃了,“这事儿,先搁着,就等过几日再说吧,六爷你若是有什么好法子,再告诉我就是。”

四十二、同文馆事(五)

  

  在守旧派士大夫的鼓噪下,很多有意投考同文馆的官员,最后都打了退堂鼓。结果,同文馆在98位报名者中只录取了30人,而因被录取者的素质太低,很快又被淘汰了20人,剩下10人,最后也只有5人毕业。洋务派本希望通过同文馆培养一批精通西学的中高层官员,这个计划几同夭折。

  为此,奕曾不乏愤怒地指出:“当御史张盛藻条奏此事,明奉谕旨之后,臣衙门投考者尚不乏人;自倭仁倡议以来,京师各省士大夫聚众私议,约法阻拦,甚且以无稽谣言煽惑人心,臣衙门遂无复有投考者。是臣等未有失人心之道,人心之失,倡浮言者失之者也。”

  光禄寺卿于凌辰也认为:“天文算学招考正途人员,数月于兹,众论纷争,日甚一日,或一省中并无一二人愿投考者,或一省中仅有一二人愿投考者。一有其人,遂为同乡、同列之所不齿。夫明知为众论所排,而负气而来,其来者既不恤人言,而攻者愈不留余地,入馆与不入馆,显分两途,已成水火。”

  一时此事无解,也只好搁置再议,于是政事说完,太后又问起京师里头的琐事,两个人正在说话,外头禀告,说是皇帝来了,恭亲王连忙站了起来,垂手而立,同治皇帝进了碧桐书院见到恭亲王微微有些惊讶,“儿子给皇额娘请安,六叔也在呢。”

  “是,”恭亲王见到皇帝来了,连忙打千行礼。

  太后含笑看着精神抖擞的同治皇帝,点点头,“这会子下了课?”

  “是,”同治皇帝看了看恭亲王,“早起习了弓箭,又去听了课,这才来皇额娘请安。”

  “你若是忙,也不必要每日请安,”慈禧太后说道。

  “儿子不忙,儿子每日也去长春仙馆的,这是儿子的孝道,万万不敢偷懒的。”同治皇帝连忙说道。

  长春仙馆是慈安住的地方,慈禧点点头,“用了点心了?那就去寝宫歇息会。”

  同治皇帝摇摇头,“儿臣还要去背梁惠王,不敢耽搁,这就回九州清晏,”见到太后无动于衷,只好悻悻然准备离开,“总要背出来才好出园子。”

  太后听到出园子不由得眉毛一动,怎么我没想到这一层?这眼前不是有一个巨无霸型的主力军吗!太后叫住了皇帝,“皇帝,这眼下有个机会能出园子溜达溜达,你可愿意去?若是不愿意,这也就罢了。”

  同治皇帝大喜,一个箭步窜到了皇太后跟前,“儿子愿意去,这是要去哪儿?”

  太后直指站在边上的恭亲王,“这事儿,就交给你六叔了。”

  “太后说笑了,奴才怎么敢带皇上出园子,皇上身系天下,怎么能轻易出宫,万一有个闪失,奴才怎么担当得起。”恭亲王连忙摆手,这种事儿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才好,怎么好揽事上身呢。

  “朕的好六叔,”皇帝连忙讪着脸对着恭亲王说道,“不拘是去那一处,总是要出去逛逛才是,”太后拿眼瞪着自己,同治皇帝连忙解释说道 ,“这也是皇额娘的意思,要劳逸结合。”

  “太后?”恭亲王疑问得看着慈禧。

  “六爷,你带他出去就是,”慈禧太后笑道,“这是我给你想的法子了!”

  。。。。

  “洋人以船炮为性命,不惜倾数千百万之赀财,竭亿万众人之心思,积数百年之动力,乃能精坚若此。中土若于此加意,百年之后,长可自立。”周馥放下手里的折子,对着喝茶的李鸿章敬佩地说道,“抚台大人这个折子,写的实在是妙。”

  ““我也不指望他妙不妙了,”李鸿章喝了口茶,“只有那些翰林院的书呆子才觉得这天下还是中国天朝上国,万邦来朝的日子呢,说来可笑,”李鸿章有些不屑一顾,“旧日里在武英殿编书的几个同僚还写了信来劝诫我,叫我不要自误,若是再和洋人纠缠,败坏中国斯文,就要和我割席断交,真真是笑话,一群腐儒,幸好我早日从那些地方脱出来了,要我说,当年很是应该叫这些呆子去对付着洋人的炮弹,若是孔孟之言对付的了火枪洋炮,那中国如此多的读书人,每人一齐念,也能抵挡住洋人了,”李鸿章哑然失笑,“不到东海,不知道海之大也,这些人困在故纸堆之中,难免会坐井观天,可笑的还来劝解于我,若是我这样的迂腐,怎么能成就一番事业,怎么能当如今这个上海巡抚!老早也和倭仁一样,被人嫌弃不说,还老早就被闲置了。”

  PS:  恢复更新。

四十二、同文馆事(六)

  “抚台大人说的极是,” 周馥点头,“洋务之事,从上海来看,就是利国利民的事儿,单单从税里头看,这上海初建省,海关的税就比旧年翻了两番,这还是洋人的税收的极低的缘故,若是和咱们国内的商人们一样的税率收,这银子更是要……啧啧。”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儿,关税在旧年签订条约的时候就定下来了,定下的不好反悔,只不过,”李鸿章微笑,“中国人如今还用不惯洋人的东西,虽然洋人的东西实在是好,除却这几个大城市尚可之外,再往西边去,就是寸步难行了,虽然咱们用他们的火枪,也是权宜之计,你瞧着京中军机处对着军械的事儿这么上心就是看出来了!到底总有一天要咱们自己造!这军火大家都有戒心呢,别的事物更是不用说了,洋布洋火这些东西,还抵不过这鸦片!”

  “赫德居然出了这个鬼主意,把鸦片换了个名字叫洋药,” 周馥对着此事也是火大,奈何人微言轻,“这不是换汤不换药?”

  “太后如今也是没法子,万事还要仰仗洋人,就让他们继续把鸦片运进来,只不过是科以重税罢了,”李鸿章摇摇头,“上海这个地方,你要把这些烟馆瞧好了,总要高高得抽税,没有便宜货才是!”

  “是,”周馥应下,在自己的手册里头记了下来,又见李鸿章在翻看准备带入京中的礼品的册子,沉思半响,于是又问:“大人,学生有句话,不知道当不当讲。”

  “呵呵,玉山,你我年纪相仿,原本就是应该无话不谈,再者你又何须如此客气,如今是正儿八经的知州了,怎么还是学生学生的,”李鸿章笑道,周馥是安徽建德人。早年因多次应试未中,遂投笔从戎,在淮军中做了一名文书。后又升任县丞、知县、如今是直隶知州留江苏补用,一直都在给李鸿章画赞军务,故李鸿章有此一说,“畅所欲言才是。”

  “是大帅青目,朝廷恩典,属下是不敢忘的,” 周馥说道,“最近京中有谣言,说是有削藩之事,大帅的意思是?”

  “这江宁的总督早早就上了折子,说要裁撤湘军,这虽然是他的表白心迹之举,倒是把我们这些歪瓜裂枣放在火上烤啊,”李鸿章摇头叹息,“我虽然不怕,却也不得不随着上折子,说要裁撤淮军,,更听说有几个洋人,哼哼,看着本官在上海的兵实在碍眼,想着在上海耀武扬威,准备建一个他们自己搞的玩意,可笑!”小刀会起义被扑灭之后,外国使节、商人们自行聘用的警察等武装力量控制了上海的治安,上海道毫无能力,租界区的洋人正准备搞出地方特色的法庭监狱时候,一声巨响,伯爷李鸿章驾临上海,上海道巴不得有个个子高来顶着这片天,跪在李鸿章的营前跪了半个小时,苦苦哀求把上海的事务一股脑儿得交给了李鸿章,自己回到徐家汇的私宅里头杜门不出了,上海的外国人见到李鸿章手里的强兵这才暂时歇了在上海画国中之国的心思,可如今见着李鸿章盘桓不肯去,上海地面上说一不二,眼下虽然对着外国人甚是礼貌,可到底心里是怎么想的,谁也不知道,偶尔见洋人犯了事,也总要抓起来,虽然是轻判,可这些洋大人的脸上也总是不光彩,久而久之,又加上李鸿章对着关税看的甚紧,不仅仅地面上看的紧,北洋水师靠着李鸿章供养,海面上也是水泼不进去了。于是,这些风言风语又出来了。

  “洋人们倒是也不笨,拿了什么团练久居上海,惊扰商贾,不利通商的借口在上海散布谣言,”李鸿章对着洋人们的态度不以为意,“可惜啊,这些人,毕竟不知道中国的规则,要想着就在这上海,靠着几个流言就要把我敢走?那是不可能的 事儿,宫里头的云,军机处的风,这上海才会下雨,就靠着赫德一个洋人,能对这中国的军事说上什么话?他要是说了,太后反而会觉得洋人其心可疑,本官的淮军还是稳固的很!”

  “可如今这又有大会操的事儿……”

  “杨树声带了兵过去,我实在是不放心,恰好太后准了让我入京,顺便去瞧瞧,虽然咱们淮军不比我那个老师家大业大,可也是我慢慢得凑起来的,不能让人糟蹋了去。”

四十二、同文馆事(七)

  

  “再说了,削藩自然是从最大头开始削,”李鸿章笑道,眼中闪烁着光芒,“我这样的人自然不急,左季高也是不急,甚至为了借刀杀人,上了那个任凭朝廷处置的折子,有这样的高个子顶在前头,我又何须杞人忧天呢?”李鸿章站了起来,吩咐戈什哈准备马车,准备去新建立的吴淞军械厂瞧瞧,“太后也不是小气的人,就算拿了我的淮军去,自然也不会亏待了我。若是值得,我李鸿章自然会把淮军拱手奉上!”

  。。。

  车马辚辚,几辆油布青顶的大车从远处驶来,绕进了东堂子胡同,外头大街上是人山人海,可刚刚到了东堂子胡同,里头冷冷清清的,和外头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