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铁枪杨铁芯-第15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也是大宋朝的一贯作风。

比如北宋梁山好汉时代,林冲虽然号称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当时的禁军也确实有总计达八十二万六千的马步军。

可那个时候,开封府内,实际上只驻有六万两千的禁军,其它的则驻在京东、湖北、河北等地,不过名义上都是禁军,都是皇帝老儿的直属部队,都由皇帝老儿的心腹统领,并对皇帝老儿负责。

此番出征临安,杨铁心动用了五万海军,就是要直接对阵临安城内这总数不足八万的南宋禁军。

第二百八十章兵部尚书

韩侂胄当宰相的时候,对金国的态度非常强硬,主张对金作战,收复失地,并恢复了早年的抗金英雄岳飞的名誉,追谥号武穆,并追封其为鄂王。同时还削去了秦桧的申王爵位,将其谥号由忠献改为缪丑。

不过,韩侂胄对以朱熹为首的理学一脉非常排斥,斥之为伪学,并一手炮制了庆元党禁。这其中既有韩侂胄和朱熹政见不和之故,也有朱熹本人人品不坚定的原因。比如朱熹忽悠别人存天理、灭人欲,自己却诱拐尼姑做小妾;主张修身治国平天下,可朱熹自己担任浙东提举时却贪墨朝廷的赈济钱米,私分给自己门下弟子,却不给百姓;霸占别家房产,还胡乱给人罗织罪名等。

等到史弥远干掉韩侂胄当上丞相之后,这厮为了拍金廷的马屁,又命人玩了命地抹黑岳飞,直把其斥为乱臣贼子,并为秦桧歌功颂德。其中最明显的一个动作,就是把秦桧的谥号又从缪丑改回了忠献。

而史弥远上台后干了另一宗的大事儿就是为解党禁,为理学一派平反,并大肆启用了一大批的理学儒士,给不够格赐谥号的理学大儒朱熹、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之流挨个追赐谥号,打算凭此拉拢理学一脉的儒生。

这个时候,喜欢玩尼姑的朱熹已经死翘翘了,不过理学一脉还是有很多大儒滴,比如真德秀、魏了翁等。

可有一点史弥远却算错了,以真德秀为代表的这匹理学儒生们虽然很痛恨韩侂胄迫害理学一脉的行为,可人家毕竟是饱读诗书的大儒,做人的底线明显比史弥远高很多!

即便史弥远对真德秀等人有知遇之恩,可在对金国态度以及关于岳飞、秦桧的历史问题上,真德秀等人并不认同史弥远的卑鄙行径。

相反。真德秀还写文章痛骂史弥远在与金议和过程中奴颜婢膝的卖国行径,并凭此刷了好大一堆声望!

就因为这事儿,史弥远几次都被气得险些吐血!

白眼狼啊!这帮自腐儒,全都他老娘的是白眼狼!

被自己亲手提拔的一群小弟给卖了,史弥远这个气啊,险些就气炸了胸膛!

可偏偏史弥远还没啥办法!有宋一代。理学开始发端并迅速盛极一时,可以说已经统治了大半个学术界。一旦真个得罪了理学一系,史弥远手下可就快没人了!

也不能说一个人都没有,史弥远手下原本就有“三凶”、“四木”等一大批的奸臣党羽。可史弥远识人的本领还是有的,知道仅凭自己手下这伙奸佞小人根本不足以掌控整个大宋王朝。

于是,史弥远也不得不憋着闷气忍受真德秀等人的折磨。

当然了,史弥远也留了个心眼,那就是,坚决不给真德秀等人肥缺。转把那种吃力不讨好的苦差事派给以真德秀为首的理学儒生。而真正的军政大权,都掌握在了“三凶”、“四木”等这群小人手上。比如,吏部尚书,就是“四木”之一的薛极,而兵部尚书,则是被史弥远引为“肺腑”的另一大奸臣,宣缯。

做为兵部尚书,宣缯这个官当得还是比较轻松滴!

因为。大宋对外无战事!

如果真碰上有金人来犯,直接投降请和就可以了!相反。若是真个以为自己武艺有多高,真和金国动起五把超,那才真个是官当到头了呢!一个搞不好,还得像岳飞那般,落个全家被杀的悲惨命运。

所以,自从当上兵部尚书后。宣缯那是真个做到了尸位素餐,每日里,除了行贿受贿、买官卖官,这厮基本就没干过一件人事儿。

可现如今,宣缯却遇到了一宗麻烦事儿。而且还是个大麻烦!

因为,自家老大,那位当朝奸相史弥远,也不知哪儿弦没搭对,居然张罗着让宣缯安排出兵山东之事!

老大一定是疯了!山东那可是金人的地盘!出兵山东,那不是相当于狗咬了自家主人么!

呃,话不能这么说,老大他贵为丞相,咱这当小弟的咋能把老大比喻成狗捏!

不过,其实意思也差不多了!

反正就是,无论如何,不能出兵山东啊!

磨磨蹭蹭了几天,宣缯都没把史弥远的话当回事儿,这下可把史弥远给惹怒了,直接让人把宣缯从家里给抓来,就是一通雷烟火炮的狂喷!

直到把宣缯骂了个狗血淋头、晕头转向,史弥远这才给宣缯交代了老底儿,言道此番出征是为了配合皇军,嗯,是金军主子的平叛行动滴,万万耽搁不得,云云!

至此,宣缯终于醒悟,原来是为了金国主子办事儿啊!我说这史老狗咋忽然就抽风了捏!

不行!这那可是金国主子的大事儿啊!可耽搁不得!

身为兵部尚书,出征这种事情自然轮不到宣缯亲自出马,只需动动嘴皮子即可。

饶是如此,这事儿也让宣缯头痛了好几天。

究其原因,是因为配合金兵作战的消息传开之后,很多史党之人都想借此番出征之机安排自家子弟去混点儿战功啥的!

原来,在这帮奸臣眼中,金人行军打仗那是相当的厉害,绝对属于不可战胜的纯在。此番能够跟着金廷一起出征,那简直就是去打一场必胜的战争,此时不赶紧出手抢功劳更待何时?

于是,三凶、四木等纷纷将自家子弟派上了战场。

而为了保证这些奸臣子弟们不出差错,宣缯也非常舍得下本钱,一口气就调集了近三十万的大军。

在宣缯想来,有了这么多宋军跟着出征,就算山东的贼势再猛,估计也没可能威胁到那些二世祖的安危了!要知道,就算是二十多万头猪,也没那么容易就被人杀光滴!

不过,宣缯也并不轻松,因为此番随军出征的,还有一个重要人物,那就是史弥远的侄子!

也正是因此,自打三军出征之后,宣缯就有些提心吊胆。

心里难安之下,宣缯竟然罕见地,每天都到早早兵部衙门转一圈,看有没有什么最新的战报传来。

如此连续将近一个月,传来的消息都是平安无事的消息,宣缯这才微微地松了一口气。

而且,后面的半个多月里,宋军都是停留楚州一带的黄河岸边,与山东军隔河对峙。

就连此番出征的金国大军也一直缩在大清河北岸的河间府地盘上,没有丝毫的轻举妄动,看那架势,似乎并没有暴起发难之意。

“难道说,金军不打算攻打山东了?这不大可能吧?山东地理位置那般重要,金国真么会舍得放手呢?”

“还是说,那些金人主子有什么其它的阴谋诡计?”

虽是文化人,可宣缯的智慧算不上有多高,想了许久没想明白,宣缯索性便不再理会此事,继续当自己那尸位素餐的兵部尚书去了。

宣缯不知道的是,就在宋金两军隔着黄河与山东军对峙的时候,一只船队自琅琊出发,悄悄地渡海南下,直奔定海而来。

定海是杭州湾外一大群岛,总计有大小岛屿一千三百余座。

当年南宋高宗赵构被金军撵兔子一般四处乱窜,最后就乘船出海逃到了定海。

金军都是旱鸭子,一见水就发晕。结果,就这般让赵构就此逃过了一劫。

而赵构人也够聪明,居然发现这定海是个绝佳的逃难场所。于是,等到赵构回到南宋重新立国之后,便把这定海之上建了行宫,打算以后在遇到这种危急情况,就再带人往海上逃。

不过,这定海毕竟是孤悬海外,和杭州相距有两三百里,距离宋都临安更是有着近四百里的路程。

所以平素里,定海之上虽有驻军,可并不算多。而且那波驻军也比较独立,大都是皇家心腹侍卫,只是偶尔才会派人和临安方面联系一下,相互通个气儿,看大宋陛下挂了没有!

只是由于这些年来,宋军军纪怠懈,故而对这所历任南宋陛下几乎都没有登陆过的岛上行宫也就很少予以关注了!就连宣缯这个兵部尚书,连续近半个月的时间没什么消息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妥。

而等到宣缯意识到不妙的时候,已经真个是大祸临身了!

这日,宣缯依旧如如往常一般早早地下朝,回家之后,宣缯便命人温了壶小酒弄了几个小菜,吃吃喝喝一番后,借着酒足饭饱的兴致,光天化日之下,就去找第十八房小妾嘿咻银乐去了。

都已经是小老头了,宣缯的战斗力那是相当的快捷,连战三场,整个过程宣缯都没有上一刻钟,便折腾得弹尽粮绝、疲不能兴了。

倒是宣缯的那房小妾,床第之间很是得趣,虽然还没和宣缯折腾出点儿快感来呢,那厢宣缯便萎了,可那小妾却很是知机,不但在床上很是浪荡,淫声浪语之下经给宣缯生出了一种大杀四方的畅快之感,每每能够让宣缯欲罢不能!

等到地三战结束后,宣缯的小妾虽然依旧没找到感觉,可宣缯却累得不行,直接便倒在了小妾的身上烀起了猪头。

宣缯睡得很是踏实!

要知道,这里可是临安!是天子脚下啊!

可等到一觉醒来,宣缯就有点儿傻眼了,因为不知何时,眼前站了一个陌生的鬼面男人。此刻,那男子正拿着一口明晃晃的宝剑,在宣缯的大脖颈上比划着,似乎在琢磨着从哪里下刀子合适!

第二百八十一章连夜偷袭

所谓,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杭州并不是南宋小朝廷的都城,南宋的都城是临安,而临安,距离杭州城,只有不到百里的路程。

从定海出发,沿杭州湾一路向西,自钱塘江入海口朔流而上,总计约有两百里的水路便可抵达杭州。

有宋一代,朝廷虽然在对北方游牧民族的作战基本从无胜绩,可宋朝的经济文化发展那是相当的不错,在海外诸番中的影响也远超过盛唐时代。

是以方才有如扶桑、林邑诸番的土著以自家女子能够服侍大宋子民为荣之事。

而且,有宋一代,海运相当发达。

南宋高宗陛下赵构,当初就是乘船逃往海上方才躲过金军的追杀的,也正是因此,高宗之后,南宋小朝廷曾经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都大肆鼓励发展海运。

再加上本身又是天朝上国,一时之间,整个南宋小朝廷周围,竟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在海上与南宋争锋的。

也正是因此,南宋的海运虽然发达,可海军却并不算如何强大。

实际上,南宋并没有专门的海军,因为,海上没敌人可打。有的只是水军,而且也基本不会布防在钱塘一线,而是布置在淮河一带,主要任务防备金兵南下。

于是,杭州虽然是临安以东通往海上的唯一重镇,可实际上,杭州城内并没有多少宋军把手,加起来也才一万多一点儿。至于水军,更是只有寥寥的两千余人!这其中也有钱塘江上不大适合训练水军之故!

这rì入夜后,一只船队自杭州湾上快速驶来,一路沿钱塘江逆流而上,飞速驶到杭州城外。

与寻常的船只相比,这只船队的船明显长了许多,也宽了许多,可露出水面的部分却并不十分高大。

也正是因为够大够重,重心又比较低,这些船只行驶起来那是非常的平稳,即便是在钱塘浪cháo的打击下,也不见有多大幅度的摇摆。

而最神奇的莫过于,这些船只都没有船桨,也没有风帆,甚至连宋军水师所用的那种车轮都没有。

然而,这些船只的速度却相当的快。

两艘在钱塘江上巡逻的宋军水师战船刚刚发现有船开来,正琢磨着该以何种语气开口询问对方身份呢,就被这些黑暗中冒出来的战船蛮横地撞翻当场!

这些战船,自然就是瀛洲海军的战舰了。

自岳飞平定杨幺叛乱之后,宋军水师便开始鸟枪换炮,集体改用杨幺车船了。

比起传统的划桨船,车船在速度与灵活xìng方面明显更胜一筹。

然而,即便如此,宋军水师的这两艘战船,依旧远不是瀛洲海军铁甲舰的对手。

从发现瀛洲海军战舰,到被撞沉,整个过程都不到半刻钟,宋军水师甚至连个反应时间都没有,还没弄清来者为谁呢,就被瀛洲战舰当场撞翻,那些个大宋水军们也跟着成了落汤鸡,纷纷掉进钱塘江里。

来敌显然没有和这些宋军水师纠缠的意思,一艘艘黝黑的战舰粗暴地自江面驶过。

可怜那些宋军水师刚刚自水底冒出个头来,就被这些疾速驶过瀛洲战舰撞了个头破血流,死伤大半。虽有几个运气不错侥幸躲过这一劫的,可还要面对那浩浩汤汤的钱塘江水,最终能否幸存下来基本就只有看天意了。

丝毫没理会这两艘宋军水师的命运,这队战船趁着夜sè的掩护,直扑宋军水寨而来。

钱塘江虽然水势汹涌,可毕竟格局有限,比不上长江。同样的,这杭州城外的宋军水寨,规模也非常有限,蒙冲斗舰加起来也才只有十余艘。

虽然战舰不多,这水寨之中的楼船数量却不少,足有九艘,这却是为了防备大宋陛下哪天兴致来了要游西湖而准备的。

只不过,这些楼船之上,平素里只有少量的禁军守卫,而且只是负责看守而已,至于开船作战,那是想都别想。

仗着jīng钢外壳护身,瀛洲战舰很是蛮横地直接撞破了宋军水寨的大门,然后再野蛮粗暴撞向那些停靠在水寨之中的蒙冲斗舰。

一方蓄谋已久,一方毫无防备,这场战斗还没开始便已经注定了结局。

十余艘瀛洲铁甲舰冲进水寨后一通横冲直闯,就把宋军水师的战船撞翻了大半,只余几艘大型楼船还能基本保持完整。

可惜这些楼船上根本就没有几个小兵,更没有足够水手纤夫,和一口水上棺材没多大差别,几名宋军还在发愣就被飞来的流矢给shè翻在地。

事实上,不单是楼船如此,即便是蒙冲斗舰之类的战船,到了晚上,还呆在船上的军士也并不多,只有寥寥数人,大部分军士其实都是在岸上营寨之中的。

而宋军的水军总数本身就不多,此刻有分散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