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铁枪杨铁芯-第15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待到诸事尘埃落定,杨铁心带着主力大军入城时,时间已经是将近天明了。

发榜安民、清点库府,最重要的是要实施宵禁,并清扫宋军余孽。

原来,杨铁心是打定了主意要在这杭州城里多呆一段时间。

这一仗打到这里,在杨铁心看来,基本目的就已经达成了。

杭州城距离宋都临安也不过五六十里的路程,若是极速行军的话,大半日的功夫便可抵达。

如果瀛洲军在杭州城站稳了跟脚,想来那位大宋宁宗陛下应该会吃不下饭、睡不着觉了吧?尤其是杭州失陷得这么诡秘,事先没一点儿预兆,那位宁宗陛下若是能够放心,那才是真个见鬼了呢!

可实际上,杨铁心此刻心里也有点儿没底呢!

此番占领杭州,最为关键的一环在于悄无声息地诈开杭州城的大门。

可这种土办法拥在宋都临安,明显是行不通的!

若是强攻,在准备不够充分的情况下。面对城高池深的临安城,杨铁心手下这点儿瀛洲军,只怕还真有点儿不够看。

万一战事拖延到各地宋军的勤王之师赶到的话,面对数十万宋军的围殴,即便瀛洲军如何精锐,杨铁心如何自负诡计多端。只怕也要饮恨临安城下。

所以,杨铁心那是打定了主意,在把杭州城经营成铁桶一块之前,暂时不去招惹临安方面,让那位宁宗陛下先做段时间噩梦去!

而且,这杭州城也有很多让杨铁心满意之处,比如,杭州城城池坚固、粮草充足,而且还背靠钱塘江。随时可从水路退往海上,当真是,进可攻、退可守!

况且扼守住了定海后,瀛洲、定海、山东这三方面便可真正由海路连为一体。

此外,杨铁心还可以随时由海路攻略浙江、福建两路,就算不能尽占这些地盘,也可以分散宋军的兵力,损耗宋军的补给。

事实上。几乎是在杨铁心占领杭州的同时,瀛洲岛本土方便也已经有了动作。

而这动作的目标。赫然是南宋第一大港,泉州港。

泉州港做为南宋最大的对外贸易港口,自然有着重兵把守!

那是足有三千的大宋水师。

别看这个数字貌似不大,可实际上,在如今这个时代,地点又是福建路这种近乎蛮夷之地。能有三千人马驻扎,那已经是相当的重视了!

要知道,即便是身为大宋第一大外贸港口,可实际上,一年之内。进出泉州港的外国船只,也才不过四五十艘,这还是比较好的年景。

而这些年,由于贪官污吏横行,海外贸易愈发艰辛,好多外国商人都不怎么来大宋了,以至于最少的时候,一年才有两三艘的外国商船抵达泉州。

至于那些宋国的商人,也有很多不堪宋廷苛捐杂税的重负,跑到南洋诸岛做生意去了。

一年才管数十艘商船,平均下来,也要五六日的时间才处理一艘船的生意,有三千宋军在此把守,那已经算是大宋朝廷对此颇为重视了!

相比于宋朝对泉州港的心不在焉而言,瀛洲岛方面明显对泉州港予以了高度的重视。因为,这里是瀛洲船队出发往宋境,要经过的第一站,就是这泉州港。

占领了泉州港,对于瀛洲军而言,其战略异议远比占领定海中还要喜多。

于是,得到了自家老爹的命令后,小杨康第一时间召集了诸将,商讨出征之事。

小杨康虽然够小聪明,可面对如此大的场面仍旧有点儿麻爪。

计议了半晌,最后还是小杨康的师父,长春子丘处机老道拍板,决定派出三万人马出征泉州岛,以雷霆之势,一举拿下泉州。

和杭州城差不多,泉州岛的守军也从来没想过有一天会遭如此横祸。再加上瀛洲军又是突袭,又占据着绝对兵力的优势。

结果此番出征瀛洲军只用了不到半天的时间,便将整个泉州纳入掌控之中。

而接下来的,便是泉州城发展规划。

按照杨铁心之前发回来的指令,那就是占领泉州港。

杨铁心倒是没要求占领整个福州路,主要是担心瀛洲岛的国力不足以支撑这般三线作战。故而,杨铁心的提出要求是稳扎稳打,占领一地后就务必将其变成自己的牢固地盘。

在这方面,就算自负如丘处机老道,也还是很尊重杨铁心的意见滴。

以雷霆之势拿下泉州港后,丘老道只是下令顺势扫荡了一下泉州周遭郡县,至于福建路的治所福州,丘老道倒是没派人去骚扰。

而宋朝的地方官制度相当地奇葩。

传承于唐代的节度使制度,宋朝的地方军政长官也称节度使,不过,一般都不是武将担任,而是文官担任。

饶是如此,宋朝的皇帝依旧怕这些节度使造反,因而,等闲是不给哪个文化人节度使当的。一般而言,只有宋氏宗亲才有机会出任此职。

而寻常的文人,即便是被封为节度使,也没机会出任。

例如元丰中,“镇江军节度使检校太傅韩绛为开府仪同三司、判大名府”,这位韩绛虽然又是太傅,又是开府仪同三司,又是镇江军节度使,可其实际上能够履任的官职只有一个,那就是所谓的“判大名府”,至于其它的,都是虚弦,若是当真,那才叫麻烦大了!

而除了刺史以外,其它观察、团练使、防御使、刺史之流,也基本都是如此!

这种地方一把手不履任的情况基本成了有宋一代的常例,真正能够去履职的,才算特例。

相对于中土而言,福州路本就心远地偏,自然没有哪个皇室傻缺或者脑袋少根筋的文化人坚持着要到这种地方履任节度使之职。

也正是因此,瀛洲军虽然在福州路闹得沸沸扬扬,可实际上,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泉州岛被占的消息并没有传至临安,宁宗陛下也因此而得以舒了口气,

虽然如此,此刻的宁宗陛下依旧心情非常的沉重。

不过,还有一个人比宁宗陛下心情更沉重,那就是丞相大人,史弥远。

第二百八十四章宋廷出招

当今宁宗陛下赵括不是个强势的皇帝,因为赵括本人就是被当时的两大权臣强推上皇位的。那个时候,赵括的老爹光宗陛下赵惇还活着,只不过因为在给其老爹孝宗陛下赵昚居丧期间举止不合宜,这才被宗师赵汝愚、外戚韩侂胄联手废去皇位的。

赵括当上皇帝之后,基本一直生活在赵汝愚和韩侂胄的阴影下。

等到后来,赵汝愚被韩侂胄搞翻,没过几年韩侂胄又被史弥远弄死,这南宋朝廷的军政大权依旧没回岛宁宗陛下手中,而是大部分都落在了史弥远的手上。

至少,在对金态度问题上,史弥远的态度基本就决定了整个大宋朝廷的动向。

南宋此番与金国联手出兵山东,也正是出自史弥远的手笔。

以史弥远自身经历来看,宋军虽然软蛋,可欺负起自家子民还是手到擒来滴,此番又是与金国联手,对付一个小小的山东叛乱,应该不在话下。

可等到真个出兵了,史弥远才发现事情没那么简单。

先是身为主力的金军铁骑虽然到了大清河畔,可由于被黄河水路所阻,就是没法杀入山东境内。

而南面包抄而上的宋军,虽然水师颇多,可这些长江水军对于黄河的水势一时之间还没法适应。更兼宋军的车船远不如瀛洲军的轮船快捷,即便是瀛洲海军的战船关键部位装上了铁甲,使其重量大增,可速度依旧远快过宋军的车船。

更兼宋军懒散惯了,军事素养可以说几乎是没有!

结果面对如狼似虎的瀛洲海军,几次试探性的接触后,都以宋军水师完败而告终。被人打得几乎是没有还手之力后。宋军水师终于老实了下来,每日但只龟缩在营寨内,老老实实是地宅了下来。

可这般僵持下去,宋军那本就不高的士气折损的也便愈发的快,若非宋军之中一直实行着刺字以及苛刻的逃兵处罚制度,只怕那些宋军早就开始溃散了。

而且。就算宋军能够维持住眼下的局面,可数十万将士呆在前线,每天人吃马喂的,消耗之大,对南宋小朝廷而言,可是个不小的负担。

没办法,宋朝穷啊!

前些年韩侂胄张罗着北伐,消耗了很大的人力财力,最后战败。一切都打了水漂。

后来的史弥远为了为了议和,不但把韩侂胄的脑袋主动送给了金廷,还奴颜婢膝地主动要求增加上贡,此外还每年额外赠送金国“犒军费”纹银五百万两。

须知,南宋小朝廷治下,除了两湖江浙之地外,其它的两广云贵等地,可基本还都不毛之地呢。对于那些地方。南宋小朝廷也只维持了表面上的统治,一般也就是惨遭流放的官员。才会去那里任职,至于赋税什么的,基本是可以不用指望的!

也正是因此,南宋小朝廷的日子过得相当的苦逼,最后不得不靠滥发会子度日(纸币,而且还不承兑的那种)的地步。

身为南宋小朝廷的大丞相。印发会子这种苦逼差事就是史弥远一手促成滴!为了这事儿,史弥远可没少被老百姓们戳脊梁骨!

此刻数十万大军在前线耗着,每天钱粮流水一般地花出去,史弥远这个心疼啊!

“这么多钱,要是全搬到俺家去。那得能买多少亩地啊!”

“不行!得想个办法,不能让这些钱就这么白白地打水漂了!”

“可是,该怎么搞捏?就这么直接断了前线的军饷把钱塞进自己家腰包里,那肯定是不行滴!万一引起哗变什么的,老汉我可就有命拿钱没命花钱了!”

“劝金国收兵,估计也不行!金国那可知主子国啊!那见过主子听一条狗,嗯,是狗奴才,呸呸呸,是下人的话的!”

“都怪那群刁民,闲着没事儿,你们造什么反呐!真是没事儿找事儿,吃饱了撑的!金人要你们房产女人,你们给他不就成了?居然还敢反抗,真是,人心不古啊!”

愁白了不知多少根头发,史弥远也没想出好的解决办法来。

就在这个时候,另一个噩耗传到了史弥远的耳中。

“杭州失守了?你说什么?杭州失守了?这怎么可能?难道是金人打过来了?不可能啊!绝对不可能!金人要是有那么强大的水师,早就把咱们大宋给灭了!哪里还用等到现在?”

“回主人,不是金人,是山东那群乱匪!他们自海路而来,沿钱塘江而上,直达杭州城下,然后趁夜突袭了杭州城!至今已经占据杭州城四天了!属下也是因为没连续两天没收到杭州方面的消息,这才起了疑心,又花了很大力气方才查探出这点儿消息的。”

报信的是一名浑身上下都笼罩在一团黑中的神秘人,看那语气、神态,应该属于史弥远的心腹死士之流。

“山东乱匪?这怎么可能?这怎么可能!”

面对史弥远难以置信的神情,黑衣人没有多言,但只对史弥远回了个坚定的眼神。

经过最初的慌乱后,史弥远很快便稳住了心神。

看着这名心腹的目光,再结合自己对这心腹的了解,史弥远知道,此事多半不会有错了!

不愧是满朝文武之首,静下心来之后,史弥远第一个想到的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压是肯定压不住的了,就算压得住今天、明天,可后天呢?

出了这么大的事儿,早晚是要走漏出风声的,现在,自己要做的,就是在消息扩散开之前想好对策!

“老子还就不信了,当初假传圣旨干掉韩侂胄那么大的事儿,老汉我都挺了下来,反而还升官丞相,眼下这么点儿小事儿,陛下还能把史某如之何不成?”

“唔。有了!先前干掉韩侂胄,史某便是借了当朝皇后的之力,此番不如再如法炮制!”

思路这一打开,史弥远很快便酝酿除了一个详细缜密的腹案来。

随后,史弥远马不停蹄地赶进皇宫,鬼鬼祟祟地找杨皇后商议了起来。

也是当今的宁宗陛下太过废材了。似史弥远这种外臣堂而皇之地勾结宫廷内闱,那位宁宗陛下居然无可奈何,就连韩侂胄这种重臣被假传圣旨干掉了,宁宗陛下最后都没法追究。这也让史弥远愈发的肆无忌惮了起来。

也不知史弥远和杨皇后都商量了些什么,第二天早朝,史弥远就装模做样地给宁宗陛下上了一份奏章。

而那位宁宗陛下呢,也装模作样地扫了两眼,似乎并没怎么感到意外,只是轻描淡写地下旨给史弥远道。“此事干系重大,还要劳烦卿家斟酌处置才是!”

史弥远则喏喏地应了一声“是”便没在多言,至于那满朝文武,则大都满脑子糨糊,不知这二位云山雾罩的在打什么哑谜。

散朝之后,史弥远就把自己手下“三凶”、“四木”等一众跟班尽数召集到一起,紧急召开秘密会议。

鬼鬼祟祟地商议了半晌,随后史弥远的一众狗腿开始狼奔豕突。满临安城的乱窜召集人马安排钱粮,并有数十精骑四散而出。向临安周遭的各军事重镇奔去。

临安府周围,有庆元、绍兴、建康、平江四府,这其中,绍兴和建康二府驻军较多。尤其是建康府,也就是原本的应天府,曾经是南宋第一代皇帝赵构时的都城。后来曾一度被金国攻占,故而这里几乎是囤积了禁军的一大半的队伍。

此番临安府派出了八百里急脚递,不过两日的功夫,这四府便都收到了消息。

然后,四府尽皆点齐了人马。狼奔豕突地往临安城杀来。

与此同时,临安府内,一支两万人的禁军也浩浩荡荡地开出了临安城,一路慢慢腾腾地向着杭州城方向爬去。

临安到杭州,总计也才五六十里的路程,虽然这支禁军是以龟速行军,可爬了三天之后,也还是爬到了杭州城外约二十里远处。

而这个时候,距离临安最近的绍兴府派出的一万人马也已经开到了临安城下,并开始向着临安城出来的这不禁军靠近。

收到此讯后,梁成大终于微微松了口气。

身为“三凶”之一,梁成大可谓是史弥远的一大重要亲信。

虽然是个佞臣,可梁成大本人可不是一点儿文化都没有,反而还相当的不差,这厮是开禧年间中的进士。

不过梁成大能够当上宗正寺主簿可不是因为文化好,而是因为这厮第一时间傍上了史弥远这奸贼。而且梁成大还非常的狗腿,每每以史弥远的家臣自居,貌似还非常以此为荣。

傍上史弥远后,梁成大可谓是坏事儿做绝,刑讯逼供、陷害忠良、收受贿赂、买官卖官、夺人田产,等等,就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