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香火成神道-第3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宋玉想着,突然,一阵疲惫袭来,“婴儿不宜多思,赶紧修养为上!”沉沉睡去。

……

感谢随风飘荡1234、訫~瞳霜、唯水于鱼、榧苦枯的打赏

突然发现,和仙侠榜就差不到一千点击了,有点小激动啊,书友们,加油啊!

第五十二章布子

文昌府,方明本尊得到了消息。

“新安府武隆县么?倒是运气不错!”方明微微一笑,运起神行之法,风驰电掣,两边景色似乎都有些扭曲,飞快地向后退去。

不多时,已来到武隆县城外。

“护城气运?”方明看着红白相间的法网,微微一笑,穿了过去,这些小小阻碍,已经拦不住方明了。

一路来到宋府。

这却是有祖灵的,方明运起自穆青那得来的隐藏神通,蒙混过关,一路来到宋玉房间。

看着自己的分神成了婴儿,方明的神情有些复杂,但随即脸色一肃。

拿出太平印,方明掐了个诀,说着:“封!”

宋玉配合得张开双手,就见太平印青光一闪,没入宋玉胸膛,消失不见。

这却是方明想出的办法,将太平印封印入宋玉身体,自然不怕丢失,也不用节外生枝。不然,一个刚出生的婴儿,手中突然多了一块玉印,怎么解释?

太平印此时已认方明为主,自然不会被太上道占卜出位置。

周围服侍的奶娘丫鬟,就只看见青光一闪,揉揉眼,小公子还好好的,除了暗叹自己眼花,倒也没啥别的想法。

“接下来,就是最重要的一步了!”

方明神色肃穆,一指宋玉胸口,被封印的太平印青气浓郁,不断翻滚,突然,一丝紫气出现,这就是蕴藏的龙气了,虽细如发丝,但只要有着,就有资格竞争真龙大位!

紫气自太平印中出来,钻入宋玉本身气运中,猛地一震,扩大十倍,成了青色。青气还不满足,又扩大成筷子粗细,这时成了金黄色。

金黄色不断扩展,又成了赤色,这时龙气化成赤色小蛇状,终于停止了变化。

赤色小蛇似乎很焦躁,在气运内钻来钻去,一刻不停。

宋玉的气运,有了大变。

只见头顶红白之气聚成一团,中间一条赤色小蛇,不断游走。

周围一层厚实的赤色云气垂下,这是神祗本尊全力相助,带来的气运。

再上面,青气云集,成华盖状,丝丝吉气垂下,大是不凡。

此时玉衡如在此处,必将眼珠都瞪出来。

《左传》有云:“深山大泽,实生龙蛇。”可见在古人心目中,龙和蛇有一定相似之处。

此世,气成蛟、蟒、蛇、鲤者,皆是人主之象,都具龙性,有着成龙之机。其它的飞禽走兽,只是文臣武将的格局,要想成为一方霸主,只能身据有龙性的气象才可。

宋玉此时的气象,虽比潜龙还差上一筹,但也不是凡品,有机会争夺吴龙,成就王业。

“这龙气虽然炽烈,但总算镇压在体内,只要花上十几年,水磨功夫,总能收服,到时就真正是自己的龙气了。”

“还有太平印镇压气运,足够顶住潜龙大势,顺利成长了。并且,有着太平印,潜移默化,也能改易命格……”

服侍的丫鬟一激灵,觉得小公子跟刚才有着不同,但哪里不同,却是说不出来。不由仔细上前观看。

小公子突然睁眼,黑黝黝的眸子,注视着这丫鬟。

丫鬟“啊”地一声,后退一步,跪倒在地,只觉得小公子身上散发出的威严,竟比宋家家主还强上几分,摄人心魄,令她不由跪下臣服。

“我这也算是王八之气了吧!可怜别的主角都是一去异界就有,我却直到现在才有着一丝。”宋玉打趣自己。随即脸上一紧,“树大招风、刚极易折,这显现太过,也不是好事!”

心念一动,赤色小蛇、红色云气、青色华盖具都隐没,这是方明领悟的法门,能隐藏自身气运,这时用上,刚好合适。

“哈哈……你这小蹄子,想溜须拍马也不是现在,小公子连话都听不懂呢,就献媚么?”奶娘笑着说道。

“不是……小公子、小公子……他……”丫鬟嗫嚅说着。爬了起来,再一看,此时的宋玉已经收敛了自身气运,丫鬟只觉得小公子身上的威严消失不见,刚才之事似乎只是幻觉。

只能强笑说着:“可能是昨夜没休息好吧,有些脚软,宋姨,您可别说出去……”

却将此事记在心底。

“这宋玉只有一项望气神通,还得给些自保之力才可。”方明又一指,将神打符箓送入宋玉体内。

“我能做的只有这么多了,以后甚至不能来这里,以撇清干系。”方明喃喃自语,又看了襁褓中的宋玉一眼,再不迟疑,走了出去……

宋玉闭上双眼,心思沉入丹田处。

就见神打符箓闪着红光,很是奇异。微微一笑,他是方明分神,权限自然极高,心念一动,神力就自符箓中涌出,游走全身,滋养着体魄。

隔府传递神力,是有些损耗,但只是一个人的话,还撑得住。

“虽然这具身体的先天本钱就很浑厚,但神力滋养,也可再增些根基。这争龙主要看的是选人用人之才,但主君自身的文治武功,也是越高越好,如此才能压制住桀骜的文臣武将。”

“唉……这样的日子起码还要持续几年,此间也只能低调蛰伏,情何以堪呐!”

宋玉想着今后就得任人摆布的几年生活,嘴角不由挂上几丝苦笑。

眼光看着远方,“不知潜龙那边,是个什么光景?”

……

固山县,县衙。

“大人!”衙役眼尖,看见李勋过来,立刻上前见礼。

“嗯!你是王老三吧……”李勋面带柔和的笑意,与王老三说了几句,看来心情不错。

一路到了后衙,迎面上来一位中年美妇,说着:“老爷,回来了,可要梳洗一下?”这是正妻李氏,距离生产也有几个月,已可下地活动。

“夫人,你身子还虚,应该多加休养才是!”李勋怜爱地说着,也不拒绝,接过了侍女手中的面巾草草梳洗了下,与夫人一起进入里屋。

“老爷!”来到长子李如壁房间,奶娘赶紧上前行礼。

“免了!少爷怎么样?”李勋问着。

“可听话了,刚给喂了奶,您看,多乖巧!”奶娘说着,就将襁褓抱起。

李勋接过,逗弄了下儿子,其乐融融。

夫人说着:“夫君今日心情甚好,可是遇到什么喜事?”

李勋一笑,说着:“果然瞒不过你,是有喜事。”

不待夫人发问,就又说着:“今日吾偶遇大儒郑玄,交谈甚欢,听他言下之意,似乎想在固山县定居,这可不是大喜事吗?”

李氏动容,她也是书香世家出身,自然知道郑玄在吴州文坛的分量。

不由说着:“如此,可真是幸事了,郑公一向在建业讲学,教书育人,不知为何到此?”

建业,就是吴州首府,放在方明前世,就是古南京。

李勋叹了口气,说着:“还不是朝廷党派之争,受到倾轧……州牧大人获罪,已被免职,郑玄先生也受到些牵连,好在有着名气,又是桃李满天下,求情者众,才得以免罪,但建业也不能呆了,出外避祸,见得固山县山明水秀,就有了定居之意。”

李氏变了脸色,说着:“那……老爷与之相交,会不会……”却是担心夫君受到牵连。

“不碍的……”李勋一摆手,说着:“郑玄先生乃儒道大家,我辈楷模,今到固山,我哪有避而不见之礼?更何况,郑玄先生学富五车,一番交谈,已觉自身颇有进益,以后也少不得多去请教!”

心里却是明白,这事,既然之前已经放手,就没有再追究之理。更何况,郑玄名气甚大,结交甚广,就算被追究责任,也有的是人搭救。既然全无风险,那不趁此时上去,刷些名声,还待怎的?

最深处,还有一层意思,他知道自家根底,这也是为将来打些基础。

“如此便好!”李氏不知道这些,但既然夫君说无事,那想是没有大碍,不由放下心来。

李勋微笑,又逗了下李如壁,说着:“更何况,我们与郑玄比邻而居,如壁将来进学,这现成的老师不就有了吗?这可是大有益处之事!”

李氏眼睛一亮,这事若成,对李如壁将来的仕途,的确大有助益,说着:“此事,能成不?”

“所以现在就得开始筹谋,你也可以常去走动,与郑夫人多加亲近。”李勋说着。

“妾身知道了!”

另一边,被李勋夫妻惦记着的郑玄,却也迎来了神秘的客人。

郑玄下榻的旅店内,一间密不透风的屋子里。

郑玄拜下,向一个青年道人行礼,说着:“弟子参见师叔!”

青年道人点头,说着:“起来吧!”面目清秀,居然是玉衡道人!

又问着:“此次情况如何?”

郑玄半躬着身子,回答说着:“我与李勋交谈甚欢,流露出暂居的意思后,其态度更是热切,也没发现这是师门的特意布置!”

这郑玄,却是白云观最出色的外门弟子,甚至,还是门中一脉的远亲,这关系自然不同。潜龙之事甚大,清虚真人思量良久,还是决定派郑玄出马。

玉衡点头,说着:“很好,你要小心接近潜龙,更不能使其生疑,明白不?”

郑玄说着:“弟子明白!”内心,却在苦笑,他也算是文坛泰斗,却得向这小儿俯首,听候号令。

但随即心里一热,想到清虚真人的许诺,以及真人那八十高龄却中年样貌,身手矫健的长生姿态,还有以前门里的扶持,不由暗叹口气,身子更躬了些。

待得郑玄出去,玉衡叹了口气,泛起思绪。

此次动用郑玄,却也是机缘巧合。

州牧的问罪,可真是意想不到。还有一点,州牧对吴起有知遇之恩,是此时吴起唯一顾忌之人。他这一走,吴起就更加不可遏止,这也是天命吗?

郑玄本身负重任,坐镇建业,此次被逼离开,暗中却也透着太上道的身影。面对这些隐隐的试探之举,玉衡也是无奈,知道这是上次驿站大案的余波,此案轰动一时,幕后之人下手极狠,又全无线索,白云观也受到了猜忌,这可真是无妄之灾……不由长叹口气,目光黯淡下来……

第五十三章匆匆十五年(上榜啦,多谢)

各方势力落子下注后,天下局势就进入了快速演化的阶段。

永和十五年,大乾皇帝崩,仅有三岁的太子继位,改元永安。任命高和、任通明、刘果、赵云锦为辅政大臣,太后垂帘听政。

党争愈演愈烈,天下渐生乱象。

……

永安元年,天下大旱,赤地千里、人烟断绝,百姓“易子而食,析骸以爨”,关中龙兴之地,京畿重镇,也生不稳之象。

八月,流民陈永庆于关中起事,号称“大顺王”,喊出“等贵贱,均贫富”、“伐无道、诛暴乾”等口号,聚集流民,连下两府,每到一处,均杀大户,开仓赈济灾民,从者日众,关中震恐。

九月,陈永庆连战连捷,大破朝廷军队,一度打到长安城郊。

长安城内人心惶惶,太后与小皇帝哭祭太庙,连下三道罪己诏。同时号召天下各路军队起兵勤王。此是天下大乱之始。

关中连番大战,打了两年,耗费甚巨,才将陈永庆剿了下去,此时,关中已经残破不堪,十室九空。

朝廷之力日衰,各地诸侯割据之象愈演愈烈……

……

吴州。

永安二年,任命吴起为吴州经略安抚使,调入建业。此是一州最高军事长官职位,统管军民。

吴起以“余匪未清,恐生祸端”“德行浅薄,不堪大任”为由,抗命不尊。

五月,于临安府边境与州兵交战,小胜,吴起上书请罪,朝廷收回之前任命,改为罚俸半年。

吴起于临安府“私贡赋、募兵卒”,“文武将吏,擅自署置”,渐渐羽翼丰满,威严日盛。

永安三年,自领伏波将军,此是朝廷正四品武将职位,开府建衙,正式割据临安府,成为一方诸侯。

受其影响,吴州各地蠢蠢欲动,朝廷州牧对吴州渐失掌控。

……

转眼已至永安十年。

安昌县,城隍庙内。

经过十几年岁月的打磨,城隍庙已经洗去初建时的青涩,有种深厚的历史沉淀之感,形成一股独特的韵味,环绕殿内。

此地仍旧香火鼎盛。信徒香客熙熙攘攘,供奉不绝,香烟袅绕。

庙祝众多,招呼信徒,一切都几如从前。只是香客上香时,多了一段祈祷经文。

“……承天之命,职任城隍……奠安社稷,鞏固金汤……掌冥阳之责任,操赏罚之权衡。”

“天神之鉴,洞若观火……福尔下民……”

这却是《城隍经》,方明和属下的一班文臣搞出来的经文。

方明深知,不管什么神,总有一套教义,管它是真是假,只要能自圆其说,就有人信奉。然后就可推广下去,形成信仰上的统治基础。

以前却是忙着传播信仰,顾不上这个。

现在有了时间,自然补上。大体上还是鼓吹城隍神上应天命、下福万民,这是竖立神权合法性,以正名分。然后宣传只要生前虔诚,就可如愿,死后还有福报。再稍微加点惩恶扬善的告诫,就是《城隍经》的全部内容了。

现在看来,效果还算不错。

方明看着下方虔诚祈祷的信徒,泛起思绪。

如今的安昌县,因为凶鬼不存,四大家开良田万亩,实力大增。其余乡绅看见好处,也纷纷跟进,开垦荒地。一时间屋舍俨然,良田阡陌,活民万余。

加上天灾,有着流民,来此当佃户。如今的安昌县,已有民六千户,三万人左右,可称富裕小县。

城隍信仰,经过十几年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已经深入百姓生活当中,加上方明大力宣传,基本让百姓知道城隍与其衣食住行、生老病死息息相关,联系紧密,不能背离。可以说,信仰完全巩固了。

表现在气运上,就是法网遍布全县,呈赤红色,白气几乎消失不见。比官府法度还要严谨,浩大。

县令早已换了几届,方明一直注意着分寸,没有将手伸到官府内部,两边还算克制。加上天下大乱,政令不通,有时县令连任几届,有时几年都不见任命。州里府里,一时管不了这些小事了,只能听之任之。

方明定定神,只见头顶赤气云集,已经占了金印的大半。周围青金之色包裹,这是人道功德和天道功德。

方明这些年来,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