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神箭传说-第45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前来说。八成的赏田的拥有者都是在战场上立功或伤亡地将士。剩下的两成则多为各方面有杰出贡献的能工巧匠所得,比如老程请的那几个大师级的工匠,每人几乎都拥有几十上百亩的赏田,多的甚至有数百亩。
  由于赏田是唯一可以私自买卖的田地,虽然买到后一样要交纳赋税,不过在交州却极是抢手,特别是那些迁到交州地大户们,更是趋之若,价格更是炒到了惊人的高度,不过肯卖的人却并不多。交州百姓绝大多数已经可保温饱,对他们来说白花花的银子远没有田地来得实在。
  至于官田,则归当地官府所有。除了用作奖赏外,同时也向外租出,只是租金极低。对于那些劳力富余而又无处垦荒的百姓来说,自然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不过这两年交州军战事不断,官田不断缩水,大有供不应求的趋势。
  如此一来,任何人想要拥有大量田地便极为困难了。至于像中原那般一郡一县地土地集中在几户甚至一户大族地情况,更是根本不可能出现。而百姓由于拥有固定地田产,只要官府不征收太重的赋税,自己又不是太过懒惰地话,基本上一家大小一年的温饱是不用愁了。若是勤劳一点的话,还能过上不错的生活,目前交州大多数百姓便属于这一类。
  荆州大多数政令几乎都是照搬交州,土地制度当然也不例外。除了因人口太多,人头田亩数仅为三亩外,其他的完全没有差别。
  可是这却与大陈的制度有着巨大的冲突。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理论上讲大陈一切的土地都是皇帝的。大陈夺取天下后,除了收回前朝皇族的土地外,也大肆圈地。皇家的皇庄遍布各地,而且是想占就占,根本没有什么理由可讲。而下面的权贵商贾们,当然也是有样学样,只要能吞下的,不管是巧取还是豪夺,都拼命的鲸吞。至于最底层的百姓,哪里争得过他们,按朝廷的法令,土地是完全可以自由买卖的,除了都得向朝廷交税外,没有任何的限制。
  在这样的情况下,土地集中在少数人手中根本就是必然了。而没有一寸土地的百姓,为了生活便不得不沦为佃农,遇上心好一点的,辛苦一年倒还勉强能吃得饱;若是运气不好,也就只能维持生存罢了。很多百姓甚至还被迫成为带有奴隶性质的部曲佃户,连人身自由也没有。就如之前的郑氏,便拥有上百万的部曲佃农,他的洛阳大军之中,有不少便是由这些人组成。
  不过在交州和荆州,就算想成为佃农也是极为困难的。除非放荒不种,官府是没有任何权力收回百姓的土地的。而交州互助之风大盛,就算想要放荒也不太可能,除非极是懒惰而且与全部邻里交恶。这样的人虽然不是没有,不过数量却少得几乎可以忽略。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仅此一策,便可令荆、交二州百姓稳定。少了夹在中间盘剥百姓的豪门世族,除非朝廷有意要逼反百姓,又或者遇上极大的灾害,官府又不作为,任何人想要煽动百姓闹事,都得先掂量掂量。
  “有何不现实之处?”陈博表情转冷,皱眉问道。对于杨诚这一土地制度,陈博可以说是极为欣赏,以他的眼光,当然看得出其中的巨大作用。身为帝王的他,当然知道百姓稳定有着何等重要的意义。是以当古纯孝的话一出口时,他的心里便有些不快了,堂堂户部尚书,竟然看不到其中的意义?
  “这……”古纯孝额头不禁冒出一丝冷汗。凭心而论,他当然知道这一政策的好处,不过这些天来,他一直想的是如何抓住杨诚的漏洞,对于这一明显违反律法的事情,想得更多的当然是用什么样的言语来痛陈其过了。现在听得陈博语气变化,显然自己的回答并不令他满意,心里便有些慌了。
  陈博毫不掩饰自己的不满,指着古纯孝问道:“你这户部尚书是怎么当的!你的文章不是做的很好吗?这几天你也不用干其他事情,好好了解一下荆州的土地政策,详细分析其利弊,写份子上来再说其他吧。我建议你多去民间走访一下,切莫闭门造车。”本来陈博还想好言和几个大臣讨论一下,却没想到一开始还是惹得他极为不满。当然,这一切他还得感谢这一次微服私访,否则他哪能有如此深刻的认知。
  看到古纯孝受到陈博的责难,其他几人的心也不由沉了下来。弹劾杨诚已经不再是头等大事了,如何不让陈博对他们失望才是至关重要的。
  果然,陈博也没有心思再听他们说什么了,他已经看出这些人对于真实情况的无知。当然这也不完全怪他们,很多事情若不是亲眼所见,根据传言和猜测往往会适得其反。想起这一次微服私访让他获益甚多,他便当着六人将这些日子收到的各种奏章统统烧掉,然后传令此番随行的官员一律以平民身份深入民间调查后,再行上奏。为了确保真实性,他还掷下严令,调查过程中暴露身份者,一律免职!
  一时间,长沙各地位多了不少四处探问的生面孔,荆州官员与朝廷官员的直接交锋悄然展开。这一点,倒是与陈博的愿望刚好相反。
  第七卷 第一百三十五章 决战洛阳·二十九
  “叔父?叔父!”朱时俊的突然昏迷让赵佑隆大惊失色,连声呼叫无果之下,急忙派人去请大夫。朱时俊向来是个沉着镇定之人,有时甚至连赵长河也比不上他,可是却没想到现在竟然被一张纸片给弄晕了,若不是他沉重的身体就靠在自己的臂弯,赵佑隆简直不敢相信。
  说起来这让朱时俊昏迷的纸片,正是杨诚的杰作。轻取箕关后,杨诚兵分五路,迅速突进。等到赵长河得到消息时,荆州军的已经吃呈一个弯月型,将战线推进到了离河东郡只有五十里的地方。赵长河闻讯大惊,一边加强防御,将周围可用兵力全部调回河东城;一边派人飞报坐镇蒲州的朱时俊。
  要说赵长河也算得是个久经沙场的老将了,可是此时却完全陷入六神无主的状态。杨诚来的实在太突然了!他和朱时俊之前进行过的无数次分析中,根本就没有将杨诚的影响放进去。这倒不是他们自傲轻敌,相反,由于自知自事,赵长河和朱时俊这些日子来可以说都如履薄冰的小心谋划,不放过任何一丝漏洞。对于不到一月就扫清关中六十万叛军的杨诚,他们更以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可是,即使是他们高看杨诚十倍,也绝不会想到杨诚来得竟然如此之快。
  郑氏不是还有三十万大军吗?莫非杨诚如此厉害,竟然凭劣势的兵力攻破了郑氏大军驻守的洛阳城?就算郑氏那三十万大军全是纸糊地。也不可能在短短几天里就被完全打败了。再说了,虽然之前有斥回报过荆州军回在孟津渡口出现的消息,不过却没发现他们一船一木,莫非这荆州军竟然飞渡了黄河不成。赵长河的经验极是丰富,可是不论他怎么想,也找不到荆州军出现在并州的合理解释。
  赵长河都懵了,朱时俊自然也不例外。他的想法和赵长河差不多,不过他的眼光比赵长河要看得远一些,听了赵佑隆的述说。看了杨诚四下传发的纸片,他心知一切都已经完了。自己好不容易为赵长河创造了一个可以翻身的机会,可以说是费尽了心血,可是在这一瞬间却被无情地打碎了,他一时受不了这个打击,心灰意冷之下便昏了过去。
  隔了好一会,朱时俊才悠悠醒转。看了看面前的赵佑隆和随军医师,他只觉万念俱灰,呆呆的看着屋顶,默然不语。三家叛乱,诸多势力趁势崛起,赵长河虽然巧妙的夺取了有山河之险的并州,可是形势却是诸雄中最差的。原因无他。只因赵氏根本就是无根之木。手中的十万雄兵皆是精锐,照理说以赵长河地统帅能力和他的智谋,真正打起来恐怕连荆州军也不是其对手。可是,这些兵却并不真正属于赵长河,只是他从皇帝那儿“借”的。而他之所以能借来这十万大军,靠的却是其镇国大将军的身份。
  现在,一切都被揭穿了,在他还来不及真正消化掉这支部队时。赵长河成了叛逆。虽然这是事实,可是在之前却并不为并州军所知晓,或者也有人听到这样那样的传闻,但却无法证实。本来他和赵长河都以为朝廷与三家的战乱少说也得一年半载,甚至更长地时间才会有结果,那样的话,他们就算不能完全让这些将士听命于自己。但吃掉一半却并非不可能。可是现在。杨诚这一张纸片便瓦解了他之前的一切努力。他心里那个滋味便可想而知了。
  “叔父?”看到朱时俊一直没吱声,赵佑隆不禁有些急了。作为赵长河的首席谋士。朱时俊对赵氏的忠心是得到了一族上下的认同的,虽然相差十几岁,但赵长河却视其为亲兄弟,是以作为赵氏长子的赵佑隆,也得恭敬地叫他一声叔父。平日里,也是对他言听计从,不敢有丝毫怠慢。
  “唉。”朱时俊轻轻的叹了口气,轻声说道:“佑隆,我没事。只是……”想到当前这个局面,朱时俊不由有些哽咽。虽然赵氏的势力还没倒下,而且除了那批京畿军外,还有三四万可用之兵。可是这一切都没有意义了,以他的才智,无论怎么去想也无法破解当前这个死局。不错,这正是一个无法解开的死局,他此时甚至连试图破解的心思也半点欠奉。
  赵佑隆关切的看着朱时俊,在得到随军医师再三肯定没事之后,才不无担忧地说道:“此番荆州军突然来犯,父亲那边恐怕有些吃紧。若叔父真地没事,那便把蒲州交给小侄,只要给我三万人,绝对不会让刘虎过来一兵一卒。”按赵长河地意思,是希望朱时俊立即赶去东郡,不过恐怕他也没有想到,朱时俊竟然会有如此反应。赵长河与朱时俊配合多年,两人也算得上是相得益彰,此番遇上早已被视为劲敌地杨诚,没有朱时俊在他身边,赵长河还真有点不适应。
  “刘虎……说不定他已经不在对岸了。”朱时俊微微摇了摇头,情绪仍然极是低落。其实他早在数日前便有些怀疑刘虎会有什么小动作了,可惜刘虎实在做得太好了,让他也难以确定。刘虎虽然带着神威营走了,可是黄河岸边的渡河准备却一如往常。林智出地主意只能作为奇兵,无法真正取得胜利,到最后仍然需要这些人渡河,是以根本不用假装,各项准备都是实打实的做着,外人哪里看得出丝毫端倪。
  “不论如何,当务之急还是要守住河东,击退杨诚才是。”赵佑隆着急地说道。虎父犬子,若不是杨诚、刘虎、孙尧安这一众征北军出身的将领太过耀眼,他也算得上是个出色的将领。以他的精明,当然看得出朱时俊地消沉。不过他却对时局仍然抱有不小的希望。心境自然与朱时俊炯然不同。这次并州军几乎都集中在了蒲州—河东一线,若是河东失守,蒲州便孤立无援和粮草不济的窘境中。更何况他们父子二人的感情尚好,当然不能坐视不理。若不是朱时俊走后,除他外再没有合适的人守蒲州,恐怕他会不顾一切的赶回去了。
  “击退。”朱时俊艰难地冒出这两个字,又陷入了沉默。若这十几万大军是像郑氏那样由自己招募的,他
  还有信心与杨诚好好一战。可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中这支主力的情况。不仅直接将他们排除,更将其视为比杨诚还要大的威肋。别看蒲州军中现在还没出现什么骚动,可一旦暴发却根本无法阻止。
  这样地情况是极有可能发生的。杨诚此番故技重施,又搬出了在关中那一套。那张宣布赵长河的罪状上面,更列有让这些京畿将士难以拒绝的诱惑。投降官军者,不仅对其协助赵氏叛逆之罪既往不咎,甚至还可以继续加入京畿军队;散发传递者。视其告知人数予以奖励;擒杀赵氏叛逆及其追随者的,更算作军功,平定叛乱之后论功行赏。试问这些绝大多数都在关中长大,家眷、亲友又俱在关中的将士们,有多少能抵挡其诱惑。
  更可怕的是,恐怕绝大多数人都会选择其中第三条,借机立功说不定还能得以升迁。京畿军向来立功地机会不多。天知道这会让他们疯狂到何等程度。毕竟以十万京畿军,对付起这新招募起来的三四万并州军,简直就是一件再简单不过的事了。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根本就是三家对赵史二氏的迫害。赵史两家的子弟中,除了担任一些闲散的京官外,根本就没有执掌实权的人。这也直接导致他们无法像三家那样囤积私兵,除了赵长河从自己封地招募地那一千人外,再无其他可以完全信任的力量。这样的实力。能够让他们干什么呢?
  “佑隆啊,这蒲州此时守之无益,我要你立即带上那三万新募的并州军,火速赶回太原,尽一切可能的加固城防,囤积粮草。”稍稍平静下来后,朱时俊也不是个甘心坐以待毙的人。神情严肃地向赵佑隆交待道。
  赵佑隆一愣。显然没有明白其用意。虽然平时从来不怀疑朱时俊的谋划。不过此事毕竟干系重大,让他也不由犹豫起来。“叔父。你这话是什么意思?蒲州若不设防,若是让刘虎趁势攻过来,那您和父帅不就两面受敌了吗?”
  “哪里还顾得上蒲州。”朱时俊呛然而笑,苦涩地说道:“天意如此,少不得我们也要学学郑氏了。”说起来他们比郑氏的形势还差得多,郑氏起码还有三十万大军吧,坚固地洛阳再加上充足的物资,确实有拖垮朝廷大军的资本。可是赵氏呢?除了一千赵家亲兵外,勉强可以依靠的便只有那三万多新招募的新兵蛋子了,至于那京畿军,他已经不放心将其放在太原城内了。太原虽然城防不弱,不过与洛阳相比简直有天壤之别。凭这些资本,他们面对的却是联起手来的杨诚与刘虎,结果自然是可想而知地了。
  “小侄……小侄还是有些不明白叔父地意思。”赵佑隆虽然隐隐猜到了一些,不过脑筋显然没有朱时俊转得这么快,根本无法从救援河东一下子跳到死守太原上去。虽然他也觉得事态严重,却也没到这个份上。
  朱时俊吃力地坐了起来,指着那张纸片略有些悲呛地说道:“佑隆,莫非你看不出这是什么吗?”
  “对方此着确实可以极大地影响军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