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第19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所述战功次第,虽不若国史所载见於奏报者明晰赅备,而情事之委折,节目之纤悉,土人得诸目击者,缕举为详。以与本传相校,亦时有足资参核者焉。书前原有《记略》一篇,别记贝子温、台二郡战绩。又《抚嵊事实》一篇,纪嵊县土寇应贼,贝子遣兵讨定之事,亦俱不言何人所撰。又《平闽功绩闻见录》一篇,为闽人金泳所作,乃记贝子自浙进兵平闽之事,其文亦颇详悉。谨各仍其旧,附录於末,以备互稽。惟原本各条下俱缀以七言绝句,凡九十六首,词旨浅俚,无足采录,今并从刊删云。
  △《朱子年谱》·四卷、《考异》·四卷、《附录》·二卷(兵部侍郎纪昀家藏本)
  国朝王懋竑撰。懋竑字予中,宝应人,康熙戊戌进士,授安庆府教授。雍正癸卯特召,入直内廷,改翰林院编修。初,李方子作《朱子年谱》三卷,其本不传。明洪武甲戌,朱子裔孙境别刊一本,汪仲鲁为之序,已非方子之旧。正德丙寅,婺源戴铣又刊《朱子实纪》十二卷,惟主於铺张褒赠,以夸讲学之荣,殊不足道。至嘉靖壬子,建阳李默重编《年谱》五卷,《自序》谓猥冗虚谬不合载者,悉以法削之。视旧木存者十七。然默之学源出姚江,阴主朱、陆始异终同之说。
  多所窜乱,弥失其真。国朝康熙庚辰,有婺源洪氏续本,又有建宁朱氏新本,及武进邹氏正讹本,或详或略,均未为精确。懋竑於朱子遗书,研思最久。因取李本、洪本互相参考,根据《语录》、《文集》,订补舛漏,勒为四卷。又备列其去取之故,仿朱子校正韩集之例,为《考异》四卷。并采掇论学要语,为《附录》二卷,缀之於末。其大旨在辨别为学次序,以攻姚江晚年定论之说。故於学问特详,於政事颇略。如淳熙元年劾奏知台州唐仲友事,后人颇有异论,乃置之不言。
  又如编类小学,既据《文集》定为刘子澄,而编类纲目乃不著出赵师渊。《楚辞集注》本为赵汝愚放逐而作,乃不著其名。至於生平著述,皆一一缕述年月,独於《阴符经考异》、《参同契考异》两书不载其名,亦似有意讳之。然於朱子平生求端致力之方,考异审同之辨,元元本本,条理分明。无程瞳、陈建之浮嚣,而金谿紫阳之门径,开卷了然。是於年谱体例虽未尽合,以作朱子之学谱,则胜诸家所辑多矣。
  ──右“传记类”名人之属,十三部、一百一十三卷,皆文渊阁著录。
  (案:此门所录,大抵名世之英,与文章道德之士也。不曰名臣而曰名人者,其中或苦节卓行,而山林终老;或风流文采,而功业无闻。概曰名臣,殊乖其实。
  统以有闻於后之称,庶为兼括之通词尔。)
  △《古列女传》·七卷、《续列女传》·一卷(内府藏本)
  汉刘向撰。向字子政,本名更生,楚元王之后。以父任为辇郎,历中垒校尉。
  事迹具《汉书》本传。《汉书·艺文志·儒家类》载向所序六十七篇,注曰:“《新序》、《说苑》、《世说》、《列女传颂图》也。”《隋书·经籍志·杂传类》载《列女传》十五卷,注曰:“刘向撰,曹大家注。”其书屡经传写,至宋代已非复古本。故曾巩序录称曹大家所注,离其七篇为十四,与《颂义》凡十五篇,而益以陈婴母及东汉以来凡十六事,非向本书然也。嘉祐中,集贤校理苏颂始以《颂义》编次,复定其书为八篇,与十五篇者并藏於馆阁。是巩校录时已有二本也。又《王回序》曰:此书有《母仪》、《贤明》、《仁智》、《贞顺》、《节义》、《辨通》、《嬖孽》等目,而各颂其义,图其状,总为卒篇。《传》如《太史公记》,《颂》如《诗》之四言,而《图》为屏风。然世所行向书,乃分《传》每篇上下,并《颂》为十五卷。其十二《传》无《颂》,三《传》同时人,五《传》其后人,通题曰向撰,题其《颂》曰向子歆撰,与汉史不合。故《崇文总目》以陈婴母等十六《传》为后人所附。予以《颂》考之,每篇皆十五《传》耳。则凡无《颂》者宜皆非向所奏书,不特自陈婴母为断也。向所序书多散亡,独此幸存,而复为他手所乱。故并录其目,而以《颂》证之,删为八篇,号《古列女传》。馀十二《传》,其文亦奥雅可喜,故又以时次之,别为一篇,号《续列女传》。又称:直秘阁吕缙叔、集贤校理苏子容、象山令林次中,各言尝见《母仪》、《贤明》四传於江南人家,其画为古佩服,而各题其《颂》像侧。
  是回所见一本,所闻一本,所删定又一本也。钱曾《读书敏求记》曰:“此本始於有虞二妃,至赵悼后,号《古列女传》。周郊妇人至东汉梁嬺等,以时次之,别为一篇,号《续列女传》。《颂义大序》列於《目录》前。《小序》七篇,散见《目录》中间。《颂》见各人《传》后,而《传》各有图,卷首标题晋大司马参军顾恺之图画。苏子容尝见江南人家旧本,其画为古佩服,各题其《颂》像侧者,与此恰相符合,定为古本无疑”云云。此本即曾家旧物,题识印记并存。验其版式纸色,确为宋椠,诚希覯之珍笈。惟苏颂等所见江南本在王回删定以前,而此本八篇之数与回本合,《古列女传》、《续列女传》之目亦与回本合,即嘉祐八年回所重编之本。曾据以为江南旧本,则稍失之耳。其《颂》本向所作,曾巩及回所言不误。而晁公武《读书志》乃执《隋志》之文,诋其误信颜籀之《注》。
  不知《汉志》旧注,凡称“师古曰”者乃《籀注》,其不题姓氏者皆班固之《自注》。以《颂图》属向乃固说,非籀说也。考《颜氏家训》,称《列女传》刘向所造,其子歆又作《颂》,是讹传《颂》为歆作,始於六朝。修《隋志》时,去之推仅四五十年,袭其误耳,岂可遽以驳《汉书》乎?《续传》一卷,曾巩以为班昭作,其说无证,特以意为之。晁公武竟以为项原作,则舛谬弥甚。《隋志》载项原《列女后传》十卷,非一卷也。必牵引旁文,曲相附会,则《隋志》又有赵母《注列女传》七卷、高氏《列女传》八卷、皇甫谧《列女传》六卷、綦毋邃《列女传》七卷,又有曹植《列女传颂》一卷、缪袭《列女赞》一卷,将《续传》亦可牵为赵母等,《颂》亦可牵为曹植等矣,又岂止刘歆、班昭、项原乎?今前七卷及《颂》题向名,《续传》一卷则不署撰人,庶几核其实而阙所疑焉。
  △《高士传》·三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晋皇甫谧撰。谧字士安,自号玄晏先生,安定朝那人,汉太尉嵩之曾孙。尝举孝廉,不行。事迹具《晋书》本传。案南宋李石《续博物志》曰:“刘向传列仙七十二人,皇甫谧传高士亦七十二人”,知谧书本数仅七十二人。此本所载乃多至九十六人。然《太平御览》五百六卷至五百九卷全收此书,凡七十一人,其七十人与此本相同。又东郭先生一人,此本无而《御览》有,合之得七十一人,与李石所言之数仅佚其一耳。盖《御览》久无善本,传刻偶脱也。此外子州支父、石户之农、小臣稷、商容、荣启期、长沮、桀溺、荷丈人、汉阴丈人、颜斶十人,皆《御览》所引嵇康《高士传》之文。闵贡、王霸、严光、梁鸿、台佟、韩康、矫慎、法真、汉滨老父、庞公十人,则《御览》所引《后汉书》之文。惟披衣、老聃、庚桑楚、林类、老商氏、庄周六人为《御览》此部所未载。当由后人杂取《御览》,又稍摭他书附益之耳。考《读书志》亦作九十六人,而《书录解题》称今自披衣至管宁惟八十七人。是宋时已有二本,窜乱非其旧矣。流传既久,未敢轻为删削。然其非七十二人之旧,则不可以不知也。
  △《卓异记》·一卷(内府藏本)
  旧本题唐李翱撰。《唐书·艺文志》则作“陈翱”,注曰“宪穆时人”。案李翱为贞元、会昌间人,陈翱为宪、穆间人,何以纪及昭宗。其非李翱亦非陈翱甚明。《宋史·艺文志》作“陈翰”,而注曰“一作翱”,亦不言为何许人。其《序》称开成五年七月十一日,乃文宗之末年。其次年辛酉,乃为武宗会昌元年。
  何以书中两称武宗。则非惟名姓舛讹,并此《序》年月亦后人妄加,而书则未及窜改耳。其书皆纪唐代朝廷盛事,故曰《卓异》。然中宗、昭宗皆已废而复辟,一幽囚於悍母,一迫胁於乱臣,皆国家至不幸之事,称为《卓异》,可谓无识之尤矣。又《读书志》称所载凡二十七事,今检其标目,仅有二十六条。或佚其一,或中宗、昭宗误合两事为一事,均未可知也。
  △《春秋列国诸臣传》·三十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宋王当撰。当字子思,眉山人。元祐中,苏轼以贤良方正荐。廷对策入四等,调龙游县尉。蔡京知成都,举为学官,不就。及京为相,遂不仕。事迹具《宋史》本传。史称其尝举进士不中,退居田野,叹曰“士之居世,苟不见用,必见其言”,遂著《列国名臣传》五十卷。则此书其未仕时作也。所传凡一百九十人,各以《赞》附於后。陈振孙《书录解题》称其议论纯正,文词简古,於经义多所发明。
  今核其书,如谓鲁哀公如讨陈恒,即诸侯可得之类,持论不免踳驳,殊非圣人之本意。史称当博览古人,惟取王佐大略。盖其学颇讲作用,故其说云然。然其编次时世,前后证引《国语》、《史记》等书,补《左传》阙略,该备无遗,於经传则实有补。《宋史·艺文志》载是书作五十一卷,本传则作五十卷,均与此本不合。殆“三”、“五”字形相近,传写误欤。《玉海》又载当同时有长乐郑昂字尚明者,亦作《春秋臣传》三十卷,以人类事,凡二百十五人,附名者又三十九人。《宋志》亦著於录。与此书同名,但无“列国”字。后人传录此书,或省文亦题《春秋臣传》,溷昂书矣。今仍以旧名标题,俾有别焉。
  △《廉吏传》·二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宋费枢撰。枢字伯枢,成都人。《自序》题宣和乙巳,盖作於宋徽宗末年。
  前有《辛次膺序》,称其以艺学中高第。其仕履始末则无考也。是书《书录解题》作十卷,此本只分上下二卷,与旧目不符。然断自列国,讫於隋唐,凡百十有四人,与陈振孙所记人数相合。则卷数有所合并,文字无所删薙也。大旨以风厉廉隅为主,故但能谨饬簠簋,即略其他事,节录一长。每传各系以论断。如华歆、褚渊之属,皆极为扬榷,褒贬或偶失谨严。如史称盖宽饶深刻喜陷害人,枢既病其太清介,不能容物。库狄士文史亦称其深文陷害,枢又惜其公正受祸。持论亦自相矛盾。然如载公孙弘并著其忌贤之谋,载牛僧孺亦书其朋党之罪。综核大致,其议论去取,犹可谓不谀不隐者矣。
  △《绍兴十八年同年小录》·一卷(两淮马裕家藏本)
  宋王佐榜进士题名录也。考刘一清《钱塘遗事》,宋时廷试,放榜唱名后,谒先圣先师,赴闻喜宴,列叙名氏乡贯三代之类具书之,谓之《同年小录》。是科为绍兴戊辰,南渡后第七科也。所取凡三百三十人。又特奏名四百五十七人。
  其四百五十六人原本佚阙,《录》内仅存一人。首载前一年御笔手诏,次载策问及执事官姓名,又次载进士榜名,末乃载诸进士字号乡贯三代。后又有《附录》,记董德以下三十二人之事,而状元王佐等三人对策之语,亦载其略。皆附会和议甚力,不知何人所记。疑宋元间相率而成,非出一人之手也。宋代同年小录,今率不传。惟宝祐四年榜以文天祥、陆秀夫、谢枋得三人为世所重,如日星河岳,亘古长留,足以搘拄纲常,振兴风教。而是榜以朱子名在五甲第九十,讲学之家亦自相传录,得以至今。明弘治中,会稽王鉴之重刻於紫阳书院,改名曰《朱子同年录》。夫进士题名,统以状头,曰“某人榜进士”,国制也。标以年号,曰“某年登科小录”,亦国制也。故以朱子传是书可也,以朱子冠是书而黜特选之大魁,进缀名之末甲,则不可。以朱子重是书可也,以朱子名是书而削帝王之年号,题儒者之尊称,则尤不可。鉴之所称,盖徒知标榜门户,而未思其有害於名教。今仍以原名著录,存其真焉。
  △《伊雒渊源录》·十四卷(副都御史黄登贤家藏本)
  宋朱子撰。书成於乾道癸巳,记周子以下及程子交游门弟子言行。其身列程门而言行无所表见,甚若邢恕之反相挤害者,亦具录其名氏,以备考。其后《宋史》《道学》、《儒林》诸传多据此为之。盖宋人谈道学宗派,自此书始。而宋人分道学门户,亦自此书始。厥后声气攀援,转相依附。其君子各执意见,或酿为水火之争。其小人假借因缘,或无所不至。叶绍翁《四朝闻见录》曰:程源为伊川嫡孙,无聊殊甚,尝鬻米於临安新门之草桥。后有教之以干当路者,著为《道学正统图》。自考亭以下,剿入当事姓名。遂特授初品,因除二令。又以轮对改合入官,迁寺监丞。是直以伊雒为市矣。周密《齐东野语》、《癸辛杂识》所记末派诸人之变幻,又何足怪乎。然朱子著书之意,则固以前言往行矜式后人,未尝逆料及是。儒以诗礼发家,非诗礼之罪也。或因是并议此书,是又以噎而废食矣。
  △《名臣言行录前集》·十卷、《后集》·十四卷、《续集》·八卷、《别集》·二十六卷、《外集》·十七卷(浙江郑大节家藏本)
  《前集》、《后集》并朱子撰。《续集》、《别集》、《外集》李幼武所补编。幼武字士英,庐陵人。据其《续集序文》,盖理宗时所作。其始末则未详。
  观其《外集》所录皆道学宗派,则亦讲学家矣。赵希弁《读书附志》载此书七十二卷。今合五集计之,实七十五卷。殆传刻者误以“五”为“二”欤。朱子《自序》,谓读近代文集及纪传之书,多有裨於世教,於是掇取其要,聚为此书。乃编中所录如赵普之阴险,王安石之坚僻,吕惠卿之奸诈,与韩、范诸人并列,莫详其旨。明《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