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日出日落三八线-第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龙源里战斗的同时,第112师335团的3连正在军隅里南边的松骨峰,同美2师9团进行一场殊死的激战。
  这是松骨峰下的一个很小的无名高地,扼制着军隅里至顺川的公路。在连续5个多小时里,美军用炸弹、炮弹、火箭弹、汽油弹,对这个连的狭小阵地进行了毁灭性的轰击。著名作家魏巍在《谁是最可爱的人》这篇报告文学中,把松骨峰战斗称为“朝鲜战场上一次最壮烈的战斗”。
  敌人的攻击一开始就是凶猛的,连续的,他们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如一股股洪水涌上来,又退下去。阵地上,火焰终日不断,空气为之灼热。阵地前,横陈着美军士兵的血污尸体。
  直到中午,敌人还只是望着这座光秃秃的高地兴叹。他们气急败坏,开始了最凶猛的第5次反扑。十几辆坦克和几十门榴弹炮,在30多架敌机的配合下,猛轰滥炸3连阵地,汽油弹把阵地烧红了,地面一片焦土,天空一片昏暗,爆炸的气浪猛烈地冲击着3连的士兵,泥上、石块和弹片劈劈啪啪地落在他们的身上。敌人的督战官用机枪威逼着自己的士兵成群地冲击,那些被打得焦头烂额,浑身尘土的士兵,踩着自己伙伴的尸体扑上来,伤员在他们的脚下凄惨地嚎啕。志愿军士兵们一面扑打着身上的火焰,一面向冲上来的敌人投掷手榴弹,6个满身着火的士兵,端着刺刀向冲上来的敌人扑去,简直像一个个人人冲入敌群,抱住敌人,滚在一起。这样英勇壮烈的景象令敌人震惊。
  当美军最后一次像洪水般从三面涌上阵地时,有几个正在包扎的伤员也向阵地前沿爬去,未扎好的白绷带在焦黑的土地上拖着,3连的全体士兵们就是这样用炮弹、手榴弹、刺刀、枪把和石头,用年轻的生命,同冲上来的敌人进行血搏。
  黄昏!宝贵的黄昏终于到来了!
  阵地上升起了信号弹,此起彼伏,照耀得如同白昼一样。主力部队从四面八方赶到了,并且正向被牢牢截住的敌人出击。
  当战斗结束后,3连阵地构成一幅壮烈的群雕!
  阵地前沿堆满了几百具血肉横飞的美军尸体和打乱摔碎的枪支,这中间有许多个同敌人抱在一起、光荣牺牲的志愿军士兵,他们有的还紧紧抓住敌人的机枪,有的手里握住手榴弹,上面粘满了敌人的脑浆;有的身子压着敌尸,牙齿和指甲深深地嵌进敌人的皮肉里;有的已经认不出面貌来了。一位士兵的周围,躺着30多个美军,在他身旁有一个弹坑,看样子是炮弹爆炸的痕迹。显然,当敌人冲上来时,这个士兵是抱着炮弹冲进了敌群。
  这个连的官兵全部牺牲了。但他们打死了300多个敌人,更重要的是他们为主力部队会战赢得了时间,为聚歼敌人创造了条件。
  12月1日凌晨,从报话机中听到第38军的这些英雄事迹时,彭德怀和邓华、洪学智、解方及杜平都为第38军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所感动。彭德怀若有所思地说:“杜平,你说得对噢!第38军的确是一支好部队!”
  邓华说:“他们是主力嘛!是很有战斗力的部队嘛!”
  洪学智接着说:“上次他们没打好,受到老总的批评,这次憋足了劲儿,要打出个样子来。这支部队是老部队,有不服输的作风。”“是不是用志愿军司令部、政治部的名义发个电报表扬第38军一下?”杜平向彭德怀建议说。
  彭德怀同意后,志愿军政治部立即起草了一个嘉奖电,全文是:“38军并转各军:此次战役,我38军发挥了优良的战斗作风,尤其113师行动迅速,先敌占领了三所里、龙源里,阻敌南逃北援。敌虽在百余架飞机与百余辆坦克终日轰炸掩护下,反复突围均未得逞,致战果辉煌。特通令嘉奖,并祝你们继续胜利!
  司令部中国人民志愿军政治部“彭德怀审阅此电时,拿起毛笔在电文的结尾处添上了”中国人民志愿军万岁!38军万岁!“大概这个电报没有全部表达出彭德怀的意思,紧接着彭德怀又以志愿军首长的名义,亲笔写了嘉奖38军的命令,并通报全军和上报军委。原文是:”梁、刘转38军全体同志:此战役克服了上次战役中个别同志某些过多顾虑,发挥了38军优良的战斗作风,尤以113师行动迅速,先敌占领三所里、龙源里,阻敌南逃北援。敌机、坦克各百余,终日轰炸,反复突围,终未得逞,至昨(30日)战果辉煌,计缴仅坦克、汽车即近千辆,被围之敌尚多。望克服困难,鼓起勇气,继续全歼被围之敌,并注意阻敌北援。特通令嘉奖,并祝你们继续胜利!中国人民志愿军万岁!38军万岁!
  彭邓朴洪韩解杜12月1日“彭德怀书写的嘉奖令传到38军,在部队中的反响十分强烈,有力地鼓舞了全军的战斗意志。称一个军”万岁“,在解放军历史上还是第一次。他们说:”现在我们是万岁军了,我们一定要用鲜血和生命来捍卫这个光荣称号,不打败美国侵略者,决不回国!“英雄的业绩可歌可泣。记者李庄在采访了38军之后,写下了《被人们欢呼”万岁“的部队》一文;作家魏巍在采访松骨峰等战斗事迹时,挥泪如雨地写下了《谁是最可爱的人》、《年轻人让你的青春更美丽吧!》等著名通讯;诗人未央在阵地上热血沸腾地写下:《枪给我吧!》,来歌颂英雄的部队、英雄的士兵。
  从此,一支被人们称之为“万岁军”的部队,蜚声军内外,他们的英雄事迹,广为流传。
  北京,秋高气爽。远处的西山就象洗过一样,历历在目。天显得越发高了,地显得越发辽阔了。
  中南海,毛泽东喜闻朝鲜战场捷报频传。作为军事家,欢欣鼓舞;作为诗人,豪兴勃发。
  他欣然命笔:颜滴齐王各命前,多年矛盾廓无边,而今一扫纪新元。
  最喜诗人高唱至,正和前线捷音联,妙香山上战旗妍。
  这是毛泽东于1950年11月写的《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充分表达了诗人对抗美援朝前线捷音频传的喜悦心情。
  毛泽东的气概是非凡而伟大的,贯穿在他学习、工作、理论创造等各个方面,也体现在诗词创作中。他的诗词想象丰富,意味无穷,气势宏伟,誉满海内外。一位外国人说:“一个诗人赢得了一个新中国”,这话并不是夸张。这位诗人不仅赢得了一个新中国,而且正在赢得世界东方的和平。
  他从战报中看到,朝鲜战场西线,志愿军将敌诱至预定地区,以强有力的部队38、39、40、42、50、60军发起了强大反攻,给美伪军3个师以歼灭性打击;东线,宋时轮指挥第9兵团重创美军第7师和陆战第:师,特别是围歼了美7师第31团时,创造了全歼美军1个整团的记录,这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是唯一的一次时,怎么能不择毫泼墨呢?
  12月3日,毛泽东获悉:敌人开始向“三八线”实施总退却。
  12月4日,毛泽东电示志愿军准备挥师南进。13时,他电告彭德怀等人:“(一)平壤敌似正准备撤退。
  (二)请派出几个有力侦察队附电台,迫近南浦、平壤、三登之线,进行威力侦察,观察情况,并增加敌人恐慌。该敌现在一夕数惊,极为恐慌。
  (三)我志愿军休息5天后,如平壤敌未退,则准备先打平壤附近之敌,然后包围平壤,研究攻城办法。如平壤敌已退,则向三八线攻进。“23时半,他再次发了一封电报,指出:”大体上可以确定平壤敌人正在撤退,其主力似已撤到平壤至三八线之间,其后卫似尚在平壤以北及东北地区。你们应于明(5)日派1个师或1个师的主力向平壤前进,相机占领平壤。“12月6日,朝鲜北方风雪迷漫。朝鲜人民军和志愿军部队,迎着寒风,踏着积雪,一举收复平壤。
  平壤在朝鲜半岛西北部,是朝鲜最古老的城市之一。公元427年,高句丽王朝建都于此,名西京。碧波粼粼的大同江和普通江流过市区,江畔绿柳垂丝,因此自古以来也叫柳京,此外还有乐浪、镐原等别名。市区的大城山、峨嵋山、云头峰、牡丹峰等都是有名的风景区。牡丹峰山上苍松蓊郁,山下碧流如带,峰上的乙密台、清流壁、浮碧楼和濒临大同江的大同门、普通门、练光亭,江中的绫罗岛以及古平壤内城的北门七星门为有名的“平壤八景”。此外还有郊区的万景台、乐浪、胜湖等名胜,无不引人入胜。
  当士兵踏上平壤的街道时,映入眼帘的却是一幕幕令人心碎的景象:到处是断墙残壁,建筑古物几乎没有一处存在。著名的金日成大学,美丽的歌舞剧院,掩映在一片青绿中的人民议会大厦和文化宫,还有大同江桥、水电厂等,都被炸毁。
  这一切都过去了。
  劫后余生的平壤市民,终于迎来了分别了48天的人民军,看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
  街上出现一群群的市民,有的头上顶着饭盆和罐子,有的两人抬着一个木桶,纷纷向志愿军士兵拥来。前面的一个白衣老人老远就摆着手用中国话喊道:“好啊!中国东木,我们可盼到你们啦!”他一边小跑步,一边用颤抖的声音激动地嚷道:“你们来的真快,真像天兵一样呵!25号听说你们还在清川江以北,这才几天,你们就解放平壤啦,真是天兵下降啊!”接着老大娘、老大爷和青年妇女都一拥而上,把大米饭、咸菜、包子、开水都堆到面前,七嘴八舌地嚷着:“同志呵!吃吧!这是我们的一点心意!”接着就往志愿军士兵手里递。士兵们解释,志愿军的纪律是爱护朝鲜人民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怎么也不能吃这些东西。这时,从人堆里挤出一个70多岁的老大娘,头发花白,额上扎着一条白毛巾,遮住了半边脸,眼眶里含着泪水,一步一步地走到一个士兵跟前,抚摸着士兵的军帽,忽地一把抱着士兵的脖子大哭起来,她一边哭一边说,她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都被美国兵害死了。她说,她孤苦零仃的一个老人,现在她做点饭志愿军为什么不肯吃,士兵们默默地解下毛巾给老大娘擦干眼里的泪珠。
  一条条宽平的公路上,到处散弃着一堆堆美国军装、皮鞋、徐着白色星徽的美军铜盔、文件和军用电线。火车站还堆积着敌人没来得及搬运的装甲车和火炮、整车皮卡宾枪和自动步枪。铁道两边堆着山一样的罐头和粮食。
  16日西线敌人全部撤至“三八线”以南,美第8集团军司令沃克在途中因车祸身亡。
  同日,志愿军进逼“三八线”。
  12月24日,第二次战役胜利结束。这次战役胜利之大,是毛泽东没有预料到的。这次战役,沉重打击了敌军主要集团,歼敌3。6万多人(其中美军2。4万多人),收复了三八线以北广大地区,并解放了三八线以南的瓮津、延安半岛,迫敌退到三八线以南转入防御,从而扭转了朝鲜战局。
  志愿军出国前,毛泽东曾经设想在龟城、泰川、德川、宁远、五老里一线构筑阵地坚守,半年以后再谈攻击问题。现在,志愿军出国两个多月就打到了三八线,毛泽东是很高兴的。他于12月18日起草的一份给各中央局、各大军区的电报说:在志愿军的作战经验中证明,我军对于具有高度优良装备及有制空权的美国军队,是完全能够战胜的。“第一次战役”初步稳定了朝鲜战局“,第二次战役”迫使敌军转入防御,从而扭转了朝鲜战局“,对于整个抗美援朝战争具有关键意义。
  此役如果志愿军失败,那么战争的结局也许就会是另外一个样子。换句话说,中国军队在清川江、长津湖一带一举击退了美国军队,便为中国抗美援朝战争奠定了胜局,就象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是苏联卫国战争的象征一样,此役应被视为中国抗美援朝战争的象征。
  第二次战役被西方军事历史著作列为本世纪海陆空决定性战役之一。英国牛津大学著名战略学家罗伯特·奥内尔博士撰写的《清长之战》一文结尾处写道:“中国人从他们的胜利中冒升为一个不能再被人轻视的世界大国……中国军队在清川江、长津湖一带赢得的军威,在其后3年中一直良好地保持下来,从此以后,中国的军事威力就在世界大大小小国家的首都中产生了深远影响。如果中国人没有于1950年11月在清长战场上稳执牛耳,此后的世界历史进程就一定会很不一样。”第五章 美国兵败如山倒 红星旗飘扬汉城
  (1)毛泽东轻蔑地说:原子弹是吓不倒中国人民的。
  1950年11月30日,华盛顿,白宫。杜鲁门举行记者招待会,遭到连珠炮似的提问。
  杜鲁门谈到朝鲜局势时,引起了一场使用原子弹的风波。
  《纽约时报》记者安东尼·莱维罗问:总统先生,进攻中国东北是否有赖于在联合国的行动?
  杜鲁门答:是的,完全是这样。
  莱维罗问:换句话说,如果联合国授权麦克阿瑟将军向比现在更远的地方推进的话,他会这样做吗?
  杜鲁门答:我们将采取任何必要的步骤,以满足军事形势的需要,正如我们经常做的那样。
  《纽约每日新闻》记者杰克·多尔蒂问:这是否包括使用原子弹?
  答:这包括我们拥有的任何武器。
  《芝加哥每日新闻》记者保罗·利奇问:总统先生,你说的“我们拥有的任何武器,”
  是否意味着正在积极考虑使用原子弹,答:一直在积极考虑使用原子弹。我不希望看到它。这是一种可怕的武器,不应将其用之于和这场军事入侵毫无关系的无辜的男人、妇女和儿童。而如果使用原子弹就会发生那样的事。
  杜鲁门为什么挥舞原子弹呢?
  原来,麦克阿瑟在志愿军发动的第一、二次战役中连吃败仗,才如梦初醒,意识到志愿军不是少数部队,而是主力出击,急令美军全部撤退。第8集团军司令沃克在后撤路上因车祸身亡,麦克阿瑟鼓吹的“圣诞节总攻势”变成了“圣诞节总退却”。敌人由进攻转入了防御。
  消息传回国内,美国报纸认为这是“继珍珠港事件后美国最惨重的军事败绩,”不少人认为麦克阿瑟的“圣诞节结束朝鲜战争的总攻势”是“历史上最大的愚蠢事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