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日出日落三八线-第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听了大家的看法后,彭德怀心里很高兴,但宽厚的嘴唇微微动了动,还是没有显出笑容,眼神仍是严峻的。他说:这场战役关系到改变朝鲜战局,是一场大恶仗,要根据毛主席的指示,消灭敌人几个师,粉碎敌人登陆计划,夺回战场主动权。
  他的这番结束语是不容商量的。
  4月10日,彭德怀电告毛泽东并下令各军准备于20日左右开始出击。如敌人停滞不前,则于5月上旬再出击。以便有充分时间进行休整补充。
  4月13日,毛泽东复电,同意彭德怀对敌情的判断和下一个战役的部署方案。
  毛泽东的回电指出:“(1)完全同意你的预定部署,望依情况坚决执行之。
  (2)为防敌从元山登陆,拟须以42军主力位于元山城内及其附近,确保元山,请酌定。“大战前夕,彭德怀的心情异常平静。他在山坡散完步,又杀了几盘棋。
  由于敌人登陆的征兆越来越明显,彭德怀果断决定:4月22日发起战役。
  21日15时,彭德怀批准发出给各兵团、军的“关于五次战役具体部署”的电报,主要内容是:以一部分兵力从金化至加平线劈开战役缺口,将敌人东西割裂。鉴于敌人主要兵力部署在西线,将志愿军主力集中于西线实施突击,东线由朝鲜人民军担任牵制美军的任务。
  西线志愿军又分为左、中、右三个突击集团。第9、19兵团为左、右突击集团,对西线敌人进行战役两翼迁回,第3兵团为中央突击集团,从正面突击。力求在歼灭三八线以北的美伪军几个师,得手后再向纵深发展,首先集中力量歼灭伪1师、英29旅、美3师、土耳其旅、英27旅、伪6师,然后集中力量会歼美25师24师。
  彭德怀在电报上特别批注:此部署只准口头传达到师长,不得用文字与电文下达。
  (2)周恩来说:要让“三杨开泰”。
  4月22日,酝酿已久的第五次战役终于打响了。
  17时,中朝军队在西线以12个军的优势兵力,突然全线发起猛烈的反突击。左翼第9兵团迅速突破敌人防御,于23日午夜突入敌人纵深30多公里,突击到“三八线”以南地区,完成了战役分割任务。担任中央突击集团的第3兵团从国内到达出发阵地仅10天左右,还没有和美军作战的经验,在突破敌人纵深后,遭顽强抵抗,经过激战歼灭美3师一部。担任右翼突击集团的19兵团和人民军第:军团发起进攻后,于23日凌晨突过临律江,攻占了江南几处要点。这是19兵团赴朝以来投入的第一场大仗。
  之前,一支支部队进抵临津江北岸。任务是突破临津江,歼灭当面的英29旅、伪、师,并切断美5师、美25师南逃的退路。
  处于激战前的片刻寂静中,兵团司令员杨得志想起赴朝前毛泽东、周恩来的厚望。
  早在1950年12月17日,毛泽东就提出让19兵团赴朝参战。他在一封电报中提议:“如果在两三个月内有使用更多兵力的机会,亦可考虑将杨得志兵团使用上去。但杨兵团亦须加强装备,补充人员(该兵团11万人,能作战者约9万人)。如使用该兵团,亦以在明年1月下旬或者2月开动为适宜。”12月21日,毛泽东在另一封电报中又一次提议:“杨得志部现已集中徐州、济南间地区,开了干部会,朱总去讲了话。如有必需,3月中参战无问题。目前仍以在徐、济间整训一时期为宜。待要使用之前一个月可开至沈阳、安东间,补一部新兵(该兵团9个师,平均每师只有6千余人,极不充实),如友方装备那时已到,可将装备改换即开朝鲜参战。”更令杨得志难以忘怀的是,1951年2月5日,中南海,西花厅,周恩来接见了即将赴朝的杨得志、李志民。
  在一间陈设简朴的办公室内,周恩来让他们坐定之后说:你们为祖国而离开祖国,我在北京为你们送行,就是这么个意思。
  周恩来的一番话似乎平常却充满深情,厚道的杨得志一时真不知道该说什么。
  周恩来介绍了金日成和朝鲜人民军的情况,也讲述了彭德怀当时指挥的第三次战役的巨大胜利,还讲了志愿军赴朝参战后在世界上引起的各种各样的反映。
  这时,周恩来站起来,语重心长他说:你们19兵团,还有杨勇、杨成武同志指挥的两个兵团,都有着光荣传统,战斗力很强。我曾经说过,要把你们“三杨”拿出去,叫做“三杨开泰”!周恩来的话使杨得志情不自禁站起来。
  周恩来提及的“三杨”都是久经沙场、战功显赫、颇有指挥才干的高级将领。后来于1955年同时授予上将军衔。井分别担任解放军总参谋长、副总参谋长。
  轰隆的炮声,使杨得志的思绪回到眼前的临津江。
  40年后,他在接受采访时,依然清楚地记得那次突击:他是第一次面对这条穿过朝鲜中部的大江,江面宽百米,由于受海潮的影响,江水时深时浅,涨潮时水深齐岸,落潮时也有一米以上。江南岸是连绵的群山,敌人构筑了坚固的阵御体系,堑壕、地堡、铁丝网、地雷布满了大大小小的山头,江中布有铁蒺黎。
  突破临津江是相当困难的。
  杨得志把兵团指挥所设在江岸的一些矮小的掩蔽洞里,洞子小得很,直不起腰来。连地图也没法张挂,只好贴在雨布上,再把雨布挂起来。又逢绵绵春雨,洞里不住地滴水,在地上激起一个个小水潭。就在这样的环境恶劣的掩蔽洞里,杨得志组织和指挥着战斗。各部队的情况送到洞里;给各部队的作战命令又从这里发出去。
  他下令:开始攻击。
  敌人全力阻击,密集的炮火向江岸、江心轰击,飞机不停地轰炸扫射,每个桥梁、渡口、徒涉点都被严密地封锁了。
  杨得志迎着江风,清楚地看到江面和主要突击方向的情形:江岸延绵20公里都弥漫着硝烟和炮弹的烟尘,敌人汽油弹打着了的树林在熊熊地燃烧,但是,这都阻止不了渡江部队。士兵们勇敢地冒着炮火,涉过百尺宽、齐腰深的江水,向对岸冲去。
  4月22日23时,杨得志接到了前面部队的报告:部队胜利突破天险临津江。
  突破临津江,占领了江南岸桥头阵地后,各部队迅速向敌人纵深推进。
  杨得志指挥所紧跟着过江。那天下着小雨,雨雾蒙蒙的。杨得志看到岸上到处是被炸烂了的铁丝网、被排出的地雷,公路两旁还有被炸毁的坦克。缴获来的坦克正开向江北岸。路上,迎面可看到士兵们兴高采烈地押送着一群群的俘虏走下战场。俘虏们形形色色,一个个无精打采,蓬头垢面,有的裤子穿得前后颠倒,有的还吃着志愿军士兵给他们的干粮。俘虏们说:他们被打败之后,好几天没吃上饭,是被搜山时搜出来的,还有的钻进山洞里饿极了,听到志愿军士兵喊话以后出来缴枪的。
  63军187师561团20岁的士兵刘光子一人俘虏63个英国兵的事,成了当时部队流传的一大新闻。除了刘光子战绩突出之外,还因为被俘的这些英国兵是英军著名的29旅格罗斯特团的。
  战后,63军召开英模代表大会,杨得志听取了刘光子的发言,深受感动。
  原来,志愿军过江之后,主力继续南进,于25日18时突破了伪1师及英29旅主要防御地带。著名的格罗斯特团的士兵被突然的打击打得狼狈不堪,如惊弓之鸟,,股股地向南逃窜。
  天刚蒙蒙亮时,一小股英军士兵跑到了刘光子埋伏的小山脚下。敌人以为这里是安全地带,可万万没有想到,这里竟埋伏着志愿军士兵。这些疲倦不堪、浑身尘土的英军士兵刚想喘口气,有的在小河沟边洗脸,有的寻找东西吃,有的准备躺下睡一觉。这时突然响起了一阵枪声,敌人一下乱作一团,有的吓得呆若木鸡、端着枪不动,有的缩着脑袋、胡乱朝天放着枪,有的干脆低着头、直打哆嚏,有的丢下枪支、满山乱跑。
  这时,战场上掀起了捉俘虏的热潮。士兵们象猎人似的围猎那些在山野里抱头鼠窜的英国士兵。
  刘光子抓起手榴弹和冲锋枪朝敌人冲去,一直冲到一块大岩石后面蹲下来,朝着慌乱的敌人投出一颗手榴弹。没想到,从石头下边呼啦啦地涌出来一大群敌人。刘光子端起冲锋枪,跳上大石头,大喊一声:不许动,缴枪投降!这些英国士兵一个个动也不敢动。刘光子不会说英语,这两句“不准动,缴枪投降”的喊话,是到前线后才学会的。他急中生智,突然想起来还带着宣传品,便一把给俘虏们扔过去,又作了手势,命令俘虏排好队,举手朝山上走去。当他一个人押着俘虏往回走时,才在路上暗晴地数了数,整整63个。
  格罗斯特团团长卡思,先是躺在尸体堆里装死,被志愿军士兵发现后,只好从尸体堆里爬出来,自动摘下缀有“荣誉”帽徽的军帽,垂着脑袋,走入俘虏行列。
  志愿军年轻的士兵好奇地打量着这些英国皇家陆军。一人突然喊道:真怪!怎么他们帽子上有两个帽徽呢?
  这标志着什么呢,事后才知道,这就是英军中唯一缀有两个帽徽的著名的格罗斯特团。
  早在1801年,在远征埃及的殖民战争中,该团因为突破包围,转败为胜,受到英皇赏赐,从此,该团每个士兵帽子的前后都缀有“皇家陆军”的帽徽。在时隔150年后的今天,他们在朝鲜战场上威风扫地。
  刘光子荣立一等功,被授予“中国人民志愿军二级孤胆英雄”的称号,并获得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战士”荣誉勋章。
  4月24日,西线中朝军队全线向南发动进攻,全部抵达或越过三八线。
  彭德怀根据毛泽东的指示,原设想以14个军的绝对优势兵力,以猛烈的突击,一举再将敌军打回三八线以南,相机重新攻占汉城。
  但李奇微掌握了志愿军士兵必须自带粮食、白天大兵团不能作战、只能乘夜间采取迂回穿插、分割包围战术的规律。在中朝军队开始进攻后,李奇微采取节节抗击,逐步撤退的战术,其主力部队每天下午先撤退,留少数摩托化部队与志愿军保持接触作掩护,当志愿军利用黄昏发起攻击时,其掩护部队迅速撤退20至30公里布防;当志愿军步行追击至拂晓停止时,恰好暴露在敌人炮火控制之下,被其炮火杀伤而难以活动。这样,中朝军队经过3天3夜的进攻,虽然迫使“联合国军”逐步撤至三八线以南的第二线阵地,但其被围部队大部分在飞机坦克的掩护下跑掉。中朝军歼敌不多,没有达到预期目的。
  4月26日,彭德怀向毛泽东报告:“新到日本之敌军共有15万余。估计敌或以一部加强正面,同时有在我后方登陆的可能。此役原拟于5月上旬开始,但为了推迟敌之登陆,避免同时两面作战,因此提前于4月22日开始。但各项准备均不充分,敌在战术上前进时步步为营,后退时节节抗击。致作战3昼夜,没有达到迂回议政府、截断敌人退路的计划,估计战果有限,不足以打破敌登陆企图。朝鲜地形狭窄,海岸线长,港口多,敌有强大海、空军,这些是其登陆的便利条件。志愿军党委多次考虑下一战役须准备打敌登陆部队,因此我军主力目前不宜南进过远。敌军一旦登陆成功,我之咽喉即被扼住,我正面部队即使能打到釜山,亦最终不得不被迫撤退。此次我军拟在突破敌军抵抗后,以5个军相机追击至三七线为止,如敌扼守汉江及汉城桥头阵地,我则以小部队监视袭击之,使敌后备兵团增援正面,推迟其登陆时间,减弱其登陆力量。为应付万一,我必须立即修好熙川至阳德公路,以保障主要运输供应线。深盼军委对空军加速准备,配合作战。”此时,彭德怀最担心的是敌人重演仁川登陆,占领朝鲜蜂腰部、使中朝军队陷入腹背受敌、两面作战的一幕。
  北京,中南海,毛泽东和周恩来等最为担心的也是这个问题。他们复电彭德怀:“目前自应以敌人会很快登陆作准备,免陷被动。”4月26日,中朝军队继续向敌人纵深发展进攻。28日,敌人主力被迫撤至汉城及北汉江、昭阳江以南,继续组织防御。这时,新任美军第8集团军司令范佛里特将美骑:师也调到汉城,组成密集火网,诱志愿军攻城。
  彭德怀识破了敌人的诡计,认为在汉江以北歼敌的战机已失,命令西线主力停止进攻,只派一部兵力逼近汉城,一部逼近汉江,一部渡过昭阳江,与敌人保持接触,掩护主力准备转移到东线作战。
  这样,五次战役的第一阶段到4月29日就结束了,作战地图上的箭头表明:7天内,中朝军队全部进抵或越过三八线,歼敌2。3万人。
  李奇微承认:南韩军队的所作所为使我感到苦恼。实施进攻的中国军队再次将一支又一支的南韩部队追赶得抱头逃窜。溃败之中,这些部队又丢弃了大量贵重而难以补充的武器装备。中国人又采取了他们惯用的办法,借助月光,在各种轻重火炮和迫击炮的掩盖下发起了进攻。这次攻势开始干朝鲜中部的山区,拂晓时在整个朝鲜半岛全线展开。敌人采取了南韩军队非常不适应的战术:以大量步兵实施夜间进攻,不顾伤亡,一边几乎是在距炮兵弹幕近在飓尺的地方跟进,一边猛投手榴弹。战线上又四处响起狂乱的军号声和粗野的吼叫声,敌人的步兵则穿着胶鞋悄悄地爬上黑暗的山坡,渗入我方阵地。
  中国人狠狠打击南韩军队,迫使其仓皇逃回“犹他线”以南。以后,敌人进入了这一缺口,力图包围两翼的美国部队。范弗里特将军立即令第1军和第9军在这一威胁面前逐步撤往“堪萨斯线”,放弃新近夺取的全部阵地,换取宝贵的时间并严惩敌军。其他部队则迅速封住了由退却的南韩第6师留下的缺口,防止了敌人进一步利用其突然取得的有利地位。
  敌人以一次突然的打击把南韩第:师赶到了“堪萨斯线”以内。从而暴露了英军第29旅的左翼。尽管第:军一再设法援救格罗斯特团的第:营,但该营仍为敌军所打垮。
  中国人一切断汉城以东东西走向的主要公路,就集结兵力,准备向首都发起大规模突击。他们事先就吹嘘该城不久就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