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日出日落三八线-第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天的到来吗?
  晚会结束时,已近22点。
  前沿阵地,晚上19点,一线连队的官兵都正处于一种抑制不住的欣喜中,他们已经接到连续发来的命令:立即停止执行原定的一切战斗任务!
  立即停止一线阵地上的坑道作业!立即停止往一线阵地运送弹药物资!
  立即整理好全部武器弹药和装备物资,准备按时撤出一线阵地!
  立即作好准备,待命拆除前沿阵地全部工事,炸毁所有坑道!
  从22时起,任何人不准再发射一枪一弹,违者军法从事!
  晚22时以前,任何人未经批准,不得走出坑道!
  同时再三命令:所有部队,特别是一线连队,加强戒备,保持警惕,严密监视敌人,随时报告情况……又要各级指挥员一再与指挥所对表,所有钟表指针,务必不差分秒。
  时针一点点移向22点。守在电话机旁的官兵和电话机里的声音一起,倒计时地同声报告着时间:“最后10秒——7秒——3秒——到!22点整。”志愿军官兵不约而同地走出了坑道,眼睛一眨不眨地注视着阵地的主峰。就在一刹那间,主峰上空升起了一个亮晶晶的红色火球,这是停火的信号,和平的信号,胜利的信号。所有人都那么庄严和静穆,许多人热泪盈眶。大家一动不动,一声不响,连同周围的一切,包括空气和时间,也好象突然停顿、静止和凝固了。似乎谁要一动一响,就把这个难以置信又正在来到的停战和平,一下子给惊跑和破坏了!
  几个小时甚至几分钟以前,那电闪雷鸣、震天动地和撕心裂胆的炸弹、炮弹和机枪声,那在各个阵地、整条战线直到朝鲜三千里江山土地上,到处燃烧着的战火和流淌着的血污,就在这一刹那问变成了历史!
  只见山顶上马上燃起了一团团熊熊大火。接着,由近而远的各个山头,也用火光照亮了漆黑的天空。在这和平到来的夜晚,簧火代替了战火,歌声代替了炮声,持续了3年零32天的朝鲜战争停火了。
  阵阵微风吹散了天空的乌云,从乌云中钻出来晶莹的月亮,它把雪一样的银光撒满了静静的群山。
  美军陆战队员马丁·拉斯认为它“低垂空中,好象是一只中国灯笼”。他爬出泥泞污秽的地堡,享受着他在朝鲜的第一个和平时刻。
  第1海军陆战师5团的一名下士安东尼·埃布龙多少星期来一直听说关于和平的传闻,他对停战近在眼前的报道并不怎么注意。“两三天来,我们一直在外执行袭击任务,努力占领最有利的地形。这最后几天是够残酷的。每次我们以为战争结束了,但是我们还得出去打。这一天战争结束了吗?那天我们打了那么多炮弹,大地都震动了。我最要好的一名伙伴那天被共军一发炮弹炸死。然后,今天晚上,声音才停止下来。我们知道,战争结束了。
  美军陆战队员脱去了钢盔和伪装衣。山坡上回荡着尖利刺耳的叫声。在下面的战壕里,有人开始唱起歌,其余人都跟上去一起吼叫着。这是一种嘈杂喧哗、不成其调的音乐,他们庆幸自己还没有成为这场战争的最后牺牲者。一个士兵军衣没穿在身上,却用两只袖子扎在腰里,下摆像裙子吊在屁股后面,上身光着,一根细链索,吊着每个美国兵必备的三件“珍宝”:一是记载着他的姓名、部别、血型及出生年月的“军号牌”,是为他们战死后留查登记用的;二是开罐头的小刀,是他们每顿饭都必需的;三是他们的上帝,一个小十字架。
  弥漫空中的硝烟与火药气息逐渐消失在夏夜的凉风中,与此同时,志愿军阵地上也逐渐下来了一些人,除了前线连队的士兵,会英语的敌工干事也下来了,一“场自发又梢具规模的中美两军前线聚会,就这样开始了。
  一位中国士兵掏出随身的一包烟,散给周围的美国兵,他一下子被包围起来,许多人都向他伸出了手。
  一位中国军官取出随身小本子里夹着的一张《心向和平》的画片,送给了一个年轻的美国兵,他喜出望外地又敬礼又握手。别的人看到,也掏出自己身上的小纪念品送给对方,其中最受欢迎的是一幅两个胖娃娃抱着和平鸽,题为《我们热爱和平》的画片。得了纪念品的美国兵,也想回赠纪念品,只是一时找不到合适的东西,有的扯下衣袖上的红黑二色美七师标记;有的掏出一张美国钞票,在上面写了一些什么,然后恭恭敬敬地交给志愿军官兵。敌工干事看后说,这是这个美国兵的家庭地址,上款写“送给我的中国朋友”,下款是“您的美国朋友某某于韩国”。志愿军官兵也在送给他们的画片上补上了一句话:“希望我们不要在战场上再见!”落款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某某1953年7月28日赠于朝鲜前线”。
  志愿军官兵在月亮底下,欢乐地跳舞,愉快地歌唱,谁都忘记了战斗的疲劳,忘记了已经到了第二天的黎明,——一直到东方已升起了火红的太阳。
  至此,历时之年9个月的抗美援朝战争也以中朝胜利而结束。
  这个伟大的胜利来之不易。
  (2)艾森豪威尔说:我希望我的儿子不久就能回家来。
  1953年7月26日晚上21时38分(美国时间),白宫接到板门店关于朝鲜停战协议签字的消息。艾森豪威尔准备在22点钟发表广播讲话。他坐在广播室内维多利亚女王赠给白宫的那张雕花橡木大写字台前等候广播的时候,一个摄影记者问道:“你有些什么感想?”
  艾森豪威尔微笑着答道:“战争过去了,我希望我的儿子不久就能回家来。”他的儿子正在朝鲜服役。
  他对美国听众的演说并不长,他表示对战斗和伤亡的结束非常高兴。他说,对这个国家来说,代价是很高的。对千万个家庭说,它的代价是无法弥补的。这个代价是以悲剧的形式付出的。然而,他仍认为,有必要提醒美国人民,“我们仅在一个战场上赢得了停战——而不是世界和平。我们现在不能放松警惕,也不能停止我们对和平的追求。”艾森豪威尔21岁考取西点军校,先后参加了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战。30年代当过麦克阿瑟(当时任美陆军参谋长)的助手。1944年12月晋升为陆军五星上将。在部队服役40年以上,是美国历届总统中服兵役最长的一个。这样漫长的军队生活在世界各国元首中也是不多的。任总统之前,他是陆军参谋长,还是哥伦比亚大学校长,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欧洲盟军总司令。
  艾森豪威尔在竟选总统的过程中,不得不正视公众反对朝鲜战争的激烈情绪。
  1951年5月,陷入军事政治困境的美国,在世界和美国舆论的强大压力下,被迫考虑关于朝鲜停战的谈判。同时,通过各种渠道放风试探。
  6月23日,联合国,苏联驻联合国大使马立克表示:苏联政府认为朝鲜交战双方应开始谈判。
  两天后,北京,《人民日报》说:中国人民拥护这一建议。
  当天下午,美国田纳西州,社鲁门表示愿意参加朝鲜问题和平解决的谈判。
  与此同时,美国务院训令驻莫斯科大使柯克就马立克的演说询问苏联政府的意见,苏联的答复证明马立克所表达的是苏联官方的意见。
  国务院以及国务院和国防部官员之间举行了许多次会议,建议下一个步骤应该由李奇微发表一个声明,表示愿意同共产党司令员进行谈判,杜鲁门批准了这个声明。于是,6月29日便把这项声明发给李奇微,并训令他在当日华盛顿时间下午6点钟将声明广播出去:“总统训令你在东京夏季时间星期六上午8点钟将下列电报用无线电指明发给朝鲜共产党军队司令员,井同时向报界发表:我以联合国军总司令的资格,奉命通知你们如下:我得知你们可能希望举行一次会议,以讨论一个停止在朝鲜的敌对行为及一切武装行动的停战,并附有维持此项停战的充分保证。
  在接到你们愿意举行这样一个会议的通知之后,我将指派我的代表。那时我并将提出我方代表和你方代表会晤的日期。我提议这样的会议可在元山港内一只丹麦医院船上举行。
  联合国军总司令、美国陆军中将李奇微(签字)“彭德怀给李奇微的复电是7月:日由北京广播的。他同意为”举行停止军事行动和建立和平的谈判“而进行会晤,并建议在三八线附近的开城地区作为谈判地点。
  双方联络官于7月7日首次会谈,7月10日代表团举行首次会议。
  1951年秋天,会议地点从开城移到板门店。
  然而,谈判困难重重,直到1952年美国竞选运动开始前,谈判实际上毫无进展。艾森豪威尔得以利用反战情绪取得选举的胜利。1952年10月24日,艾森豪威尔发表竞选演讲:“新政府的首要任务是尽快地和体面地停止朝鲜战争……为达到此目的,如需要我亲自去朝鲜一趟,我一定前往。”12月2日至5日,他巡视了冰天雪地的朝鲜战场。他目睹了美国士兵生活困苦、士气低落,美国力量在前途渺茫、拖延不决的战争中消耗殆尽。回国途中,他在威克岛和“海伦娜”号重巡洋舰上连续召开新的内阁成员会议,讨论调整美国对朝鲜和远东的政策。
  当艾森豪威尔进入白宫的时候,这个陷入僵局的战争已经进行了2年6个月零26天。
  朝鲜战场的形势对艾森豪威尔来说并不妙。1953年1月29日结束的“丁字山”战斗,伤亡比例是9:1。艾森豪威尔上西点军校时的同学范弗里特哀叹说:共军阵地十分坚固。
  接替范弗里特职位的是美国陆军副参谋长泰勒中将。泰勒也没有起死回生的灵丹妙药,等待他的是更惨痛的失败。仅3、4月间,志愿军就出击100余次,歼敌3万人以上。
  更叫艾森豪威尔头痛的,是朝中军队在朝鲜东西海岸作了充分的抗登陆准备,美军利用其海军优势,再演仁川登陆的如意算盘,也难以实现了。
  1953年3月,艾森豪威尔在内阁会议上说:“在朝鲜对共军发动一次大规模的地面攻势,需要付出大量的人力和金钱的代价。自从1951年7月10日停战谈判在开城开始以来的1年半中间,一度动荡不定的战线已经稳定下来了,共方已经抓紧了这个时机在他们那边构筑了强固的工事。如今,再发动攻势就更困难了。”艾森豪威尔认识到,对中国发动进攻的后果重大而又难以预测。他说:“这一进攻如果终于发动了的话,就很可能不得不在得不到我们主要盟国的支持的情况下进行,因为他们对于任何这种冒险都是反对的……因此,我认为,我们在朝鲜打仗,没有机会打赢这场战争,因为打过鸭绿江就会冒犯国际舆论。”艾森豪威尔被迫采取各种步骤,逐步解决朝鲜问题。
  1953年4月11日,双方在板门店达成了关于交换病伤战俘的协议。
  5月22日起,美国国务卿杜勒斯访问印度,同尼赫鲁会谈了3天。杜勒斯希望他的话能通过外交途径传到中国)他告诉尼赫鲁说,美国“愿意光荣地结束战争”。
  6月间,当板门店谈判取得进展的时候,李承晚又坚决反对“任何使朝鲜处于分裂状态的协议”。这位78岁的韩国总统通知美国说,他要求:“第一,不可更改地答应,如果停战后90天以内召开的国际政治会议没有能统一朝鲜的话,美国就帮助大韩民国以武力统一朝鲜。第二,同意如果政治会议开会90天而仍然没肩”产生解决办法时,就重新恢复战争。“
  6月6日,艾森豪威尔写信给李承晚,扼要说明了美国的立场,他在信中说:“现在已经到了这样的时刻,我们必须决定到底是继续以战争来进行统一朝鲜的斗争呢,还是以政治和其他方法来追求此项目标……我深信,在这种情况下,联合国和大韩民国有必要接受停战。我们没有理由为了希望以武力达成朝鲜的统一而使这一苦难丛生的战争拖长下去。”艾森豪威尔还答应:“美国政府,在取得必要的国会拨款的条件下,准备继续给予大韩民国以经济援助,这将使它得以在和平状况下恢复它的饱受摧残的国土。”然而,李承晚拒绝停战的条款,说:“按照目前的条款,停战对我们意味着死亡。我们一贯要求应该把中共军队赶出我们的国土,即使在这样作时,我们不得不单独作战也在所不惜。与此同时,韩国国民议会表决”一致反对停战条款“,同时汉城和其他城市到处爆发了所谓”反对停战的示威“。
  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助理国务卿罗伯逊奉命于6月26日会见了李承晚,耐心他说明了美国的立场,并许诺战后美国帮助韩国重新建设,并使李承晚明白,“在任何情况下美国都要实行停战”。经过两周的会谈和施加压力,李承晚让步了,并且书面答应使他的军队处于“‘联合国军”的指挥之下。7月11日,他写信给艾森豪威尔说,为了尊重艾森豪威尔的意志,他将不以任何方式阻挠停战的实施,同一天,李承晚写信给杜勒斯说,虽然他对于停战条款心存疑虑,但是他将放弃他的信念而对美国的政策让步。他向杜勒斯提出保证,虽然韩国不同停战发生关系,但是韩国政府将遵守停战,以便“给联合国一个通过政治协议来统一。朝鲜的机会”。
  美国结束了一。场它第一次不能宣告胜利的战争。没有庆祝活动。关于停战协定签字的消息在灯光新闻牌上闪烁着。人们驻足读着这一通告,耸耸肩膀继续走路,不象欧洲胜利日和对日作战胜利日,没有欢呼的人群聚集在一起,白宫发出的公开言论都降低了调子。克拉克将军对新闻记者说,“在这一时刻我欢乐不起来,艾森豪威尔显然是实践了他结束战争的竞选诺言,但是这一结局丝毫也未能振作美国的民族精神。
  美国人民为朝鲜战争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艾森豪威尔在回忆录中强调指出:“除了国内战争和两次世界大战以外,这次是美国历史上流血最多的一次战争。”美国在朝鲜的伤亡和被俘人数约39。8万人,而美国的所有其他盟国(韩国除外)共损失2。9万人。
  美国评论家约瑟夫·格登认力:“在美国不甚愉快的经历中,朝鲜战争算是其中的一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