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灵魂的归来-第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香港在一百多年以前的吊钟花繁盛情形,我们还可以从满清时代出版的《新安县志》上见得到。这书记载着说:

吊钟花,树高数尺,枝屈曲伛蹇。正月初,先作花,后开叶。一枝缀数十小钟,色晶莹如玉,杂以红点,邑杯渡山极多。

杯渡山就是青山,因此,我们今日在青山还可以见到有野生的吊钟花。

吊钟花多数是粉红色,仅有少数是白色的。诚如它的名称所示,吊钟花开起来以后,一朵一朵的恰如小钟,每一只仅有半英寸高,一丛一丛的吊着。

吊钟花是先开花后生叶子的。花蕾未开时有鳞状的厚壳包裹,花上有小茎,尖尖的蓓蕾,就从鳞苞里一丛一丛的倒垂下来。花开了以后,新叶才从枝上生出来。新生的吊钟花叶子,几乎像花一样的美丽,颜色从浅绿以至嫩红都有。叶上有一层蜡光,所以看起来几乎像是假的,吊钟花很耐久。通常在农历送灶以后从年宵市场上买回来,插在瓶里,它便一批的开起花来,若是花瓶的质地好,没有火气,会发花,又时常给它换清水,则几乎一直可以养到正月底,还可以从又红又绿的嫩叶丛中欣赏着那一簇一簇吊着的粉红色小钟。

广东旧时的方志上虽说吊钟花以肇庆顶湖山出产的最有名,但那大约指野生的而言。今日香港人过年所买的吊钟,大都来自清远等处,而且都是人工种植的。清远的秦皇山,那一带的乡下旧时便是专门种吊钟发售的。吊钟树本是多年生的小灌木。乡民种植吊钟时,每年在未曾有花蕾以前,事先选定凡是准备在年尾要砍下来出售的花枝,事先施行一种“剥皮”的手续。这就是准备整枝砍下来的那枝于的末端,将树皮剥去一寸左右。据说这作用是防止树叶所吸收的滋养料,不致继续输至树干和树根,这样,这一根枝上的花朵,在年底开花时便会特别茂盛,因而也可以卖得好价钱。

在香港每年从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开始的年宵市场上,吊钟是比桃花销路更多更吃香的时花。一扎尚未开花在外行人看来几乎像干柴一样的吊钟,花贩一开口会索价五十元至七八十元不等。但一枝模样端正、花蕾多、没有洒过盐水、保证能及时开放的吊钟,在农历二十八九去买,没有三四十元也是很难买得成的

 牡丹花在香港

牡丹是我国特产的名花。国色天香,不同凡卉,古来以洛阳产的最有名,所谓姚黄魏紫,久已艳称。岭南的土质和气候不适宜于牡丹,因此广东没有牡丹。但是每到农历过年的时候,广州和香港的年宵花市,必有几盆牡丹陈列出售,从未见过牡丹的,这时都争围着看一看以开眼界。不用说,花贩所标的价钱是惊人的。

这种应景的牡丹花,全是放在密室内用火烘逼出来的,因为北方的牡丹其实要到春天三月才开花。从前广州的花贩为了适应西关富户和十八甫的大商家的过年要求,便用种种方法使得牡丹提早开花。《广东新语》记这种牡丹在广州种植的情形说:

广州牡丹,每岁河南花估持根而至,二三月大开,多粉红,亦有重叠搂子,惟花头颇小,花止一年,次年则不花,必以河南之上种之,乃得岁岁有花。

每年香港年宵花市上所陈列的牡丹,就是用这方法培植,而且多是从花地运来的。从未见过牡丹花的人,见一下固然可以开开眼界,可是曾经在北方赏过牡丹的人,在香港年宵花市上看见了这种所谓“牡丹花王”,真不免要失笑。

俗说“牡丹虽好,还须绿叶扶持”,这可见牡丹叶和牡丹花相得益彰的重要性,可是在香港出售的牡丹花,因为是用火烘出来的,虽然开花,却没有叶子,在光秃的枝干上,缀着几朵营养不良的纸扎似的花。试想,没有绿叶扶持的牡丹(牡丹的叶于是特别浓绿肥大可爱的,而嫩叶的鹅黄浅绿色更美丽),那模样不仅不可爱,而且丧失了“国色天香”的尊严,看来简直滑稽得令人失笑,然而香港人却伸长了脖子围着争看这往往标价二百大元一对的“花王牡丹”。

因为南方没有牡丹,连这里的画家画牡丹也画不好。广东画家时常嘲笑北方画家画荔枝,爱用紫黑色,画成了荔枝干,我却亲眼见过香港一位以“写花”自负的“画伯”,用西洋红画出来的牡丹,叶子像菊,花像丁香(即上海人所谓康乃馨),而且是草本的。

牡丹并非是不能用人工火力催开的。这本领要推北京的园艺家。北京郊外丰台的花农,在北方那样严寒的天气下,他们在地窖里铺上稻草,生起炭火,能及时种出肥大的嫩黄瓜(即本地青瓜)和花红叶绿的牡丹花来,以适应北京人过农历年和春节的需要。

现在交通便利了,我希望在今后香港的年宵花市上,能有人从北京直接运几盆牡丹来陈列,那才能使从未见牡丹真相的香港人真正开一开眼界

 水仙花的传奇

水仙花是香港人过农历新年必需的点缀品。每到农历快过年的时候,报纸上总要出现“发售漳州水仙花头”的小广告。这正是合时的生意。因为诚如这广告所示,水仙花是我国福建漳州的特产,本港所出售的水仙花没有一棵不是从漳州运来的。

生物长成的经过,包含许多很巧妙的安排,这是自然界的传奇故事,有时比诗人所想象的神话还要传奇。如有一种名叫蜉蝣的小飞虫,形如小蜻蜓,这就是庄子所说的“蟪姑不知春秋,蜉蝣不知朝暮”的小虫,它们仅有几小时的生命,可是在蜕化成飞虫以前,幼蛹要在水中生活三四年以上,才可以成熟蜕化,而爬出水面蜕化成飞虫以后,大都经过三四小时就死亡了。同时在这短促的三四小时生命史中,它们还要经过练习飞行、寻找配偶、交尾产卵的忙碌生活。一个几小时的生命,却要经过三四年的筹备工作,你说这是不是生物界的传奇?

水仙花的生活史也是这样。我们平时所见到的水仙花,大都是已经种在水盆里长了长长的绿叶正开着花的,很少人见过那种像洋葱头一样的干水仙花头,而这正是水仙花从产地运到香港时的情形。并且这种干水仙花头,在产地要事先经过埋在地中种植若干日,掘起来风干,然后再种下去再掘起来,要这样经过三年之久,然后才可以运到香港来发售的。经过这样三年培养工夫的水仙花头,一旦放到清水里,就可以保证恰好在农历新年开出花来,否则买主买了一棵水仙回去,种在水里种了许久,到了新年开不出花来,便不免要大呼大吉利是了。

一棵水仙花头既要经过三年的培养手续,并且又要使得它能在指定的时间内开花,这就对于土壤、阳光,水分、气候、风向非要有丰富的经验不可了。这就是种植水仙花成为福建漳州人专业的原因,也正是水仙成为漳州特产的原因。并且即使在漳州,据说从前也仅有某几个乡村善于种水仙,种植的秘诀几乎成为他们世袭相传的秘密(当然,今天已不会秘密了)。在这区域以外虽也能种水仙,但费时费事而难获利,在漳州以外更不用说了。

从漳州经由厦门水路或从陆路运到香港来的干水仙花头,是用竹篓成篓装起来的,上下铺着稻草。它们按着大小来定等级,最上等的货色每篓三十棵,其次四十棵,以至五十、七十、八十不等。他们在本港没有长年固定的行址,大都临时借用同乡的商号来进行短期的批发生意,这些商号多数是藤器行或竹器行。一到每年农历十一月左右,本港的花园花贩便向如期而来的他们批购整篓的干水仙花头,回去再经过一番相当复杂的培植整理手续,然后就可以等到年宵市场上拿出来应市了。

从漳州运来的干水仙花头,到了本港“花王”和花贩手里以后,还要经过几重整理的手续,然后才可以应市,这是准备在年宵市场出售水仙花的花贩们最紧张忙碌的时节。因为水仙花头在农历十一月底就要发芽,发芽之后往往恰好经过一个月便可以开花,而这时正是农历的大除夕。开花开早了不合时,货色卖不出好价钱,开迟了便失去市场,根本一钱不值。因此如何使得所有的水仙花恰好在农历十二月二十八九的年宵含苞欲放,或者成为“豆蔻初开”的光景,那就是经营这生意的最费苦心,最要发挥自己养花经验的地方了。

通常,他们总是先期将干水仙花头摊开来加以整理,先将四周骈生的小花头割下来,剥去那一层洋葱皮似的干皮和底下附着的污泥,然后用刀在花头上沿着花芽迸出的两侧深深的划几刀。这手续最重要,也最讲究经验,否则将来发出来的花便歪斜不端正了。经过这样手续之后,又将花头放在清水里浸一夜,然后便用浅木盆一排一排的养在水里,听其自然生长了。

若是天气正常,不冷也不太热,又没有风雨,在农历十二月初养起来的水仙花,到了除夕前夜一定可以开花。但是若阳光大少,或是天气太冷,北风太大,都可以影响水仙的发育。过早过迟固然都不好,即使及时开花,若是叶长花短,显得披头散发的样子,也足以影响市价。因此在这一个月中,培养水仙花的花贩,几乎无时不在提心吊胆,一直要到农历十二月二十以后,大势已定,这才放下一颗心来。

普通的水仙花有单瓣复瓣之分。在花品上说,当然单瓣的花品更高,但是在本港的市场上,则是重台的比单瓣的更贵,因为许多人都喜欢买重台的。此外还有一种蟹爪水仙,那是花贩将切下来的小花头用竹签穿在一起,经过种种人工培养成的,他们称这工作为“雕”,有的甚至能雕出狮子老虎的形状。这实在是畸形的产物,最为庸俗,然而在花市上它们的价钱最贵。

水仙和吊钟,是香港人过年必备的两种时花。在本港的年宵市场上,在最初几天,一棵普通的水仙花,花贩一开口也许会向你索价五元至十元,在大除夕的十二点钟以前,也许一棵仍要四元至五元才买得成。但是一至二时以后,大约一块钱已经可以任拣了。再迟一点,到了花贩收档回家团年的时候,这时若再有卖剩的水仙花,他们为了节省人力和搬运费,大部弃置不顾,抛在地上任人践踏。于是经过三年栽培,一个月的苦心照料,就在“一夜繁华”之后,身价跌得一钱不值,抛在地上成为垃圾了——这就是水仙花的传奇

 过年用的茶素

农历新年和春节,各地都有许多特殊的应时食品。这些食品都是小食糖果糕饼居多。香港人和广州人一样,过年所必备的各种小吃,是煎堆、芋虾、油角、马蹄糕、萝卜糕及各种蜜饯糖果之类。

煎堆、芋虾、油角之类,在店里有现成的可买,现在通街都是,但是旧家大族或是讲究“骨子”的家庭,多数喜欢自己动手制,这是家庭主妇准备过年的一件重要工作,她们称这工作为“开油镬”。迷信的人,在开始“开油镬”炸物之始,绝对不能说“弊咯”、“衰咯”一类的话,以免有不好的兆头。她们为了提防将油角炸破了或是有其他不吉利的现象起见,在正式炸物之前,先随便将一些面粉搓成条放进油镬里去炸,任它炸成什么古怪的形状,并依据那些形状说出许多吉利话,然后就正式开始炸油角、芋虾等物。这时即使有炸歪了或浓了的。也就不再忌讳了。

过年用的油器,除了煎堆、油角、芋虾之外,还包括有薄脆、爆谷、米通、沙壅,以及油炸花生之类。这里面,我觉得芋虾最好吃。芋虾的名称也可喜,其实芋虾并不是虾,乃是将芋头切成细丝炸成的,一团一团的像是用面粉蘸了小虾炸成的虾饼,本地人惯称细小的东西为“虾”,所以芋丝饼也就成为芋虾了。其次可口的是沙塞,这是将糯米粉炸成松散的圆球,沾上白糖来吃的。这名称很古怪。平日在一般的面包店里也有得卖。我觉得最不好吃的是煎堆,无论扁的圆的都坚硬得没有情趣,然而“年晚煎堆”,人有我有,这却又是点缀过年不可少的一件应时食品。

这类油器,在送灶前后制好,留着过年,新年有人来拜年,便用盆子装出来飨客。自己到人家去拜年,有时也要带一点去送人,表示旧家风度。洋派的家庭大都不讲求这一套了。

点缀年节的这类油器,旧时称为茶素,因为原是用来伴茶敬客的,也就是北方所谓“茶泡”。《广东新语》记旧时广州过年所制的各种茶素道:

广州之俗,岁终以烈火爆开糯谷,名曰炮谷,以为煎堆心馅。煎堆者,以糯粉为大小圆,入油煎之,以祀先及馈亲友者也。又以糯饭盘结诸花,入油煎之,名曰来花。以糯粉杂白糖沙,入猪脂煎之,名沙壅。以糯粳相杂炒成粉,置方回印中敲击之,使坚如铁石,名为白饼。残腊时,家家打饼声与捣衣相似,甚可听。又有黄饼鸡春饼酥蜜饼之属。富者以饼多为尚,至寒食清明犹出以飨客。寻常妇女相馈间,则以油角膏环薄脆。油角膏环以面,薄脆以粉,皆所谓茶素也

 唐花薰货

凡是为了应时应景,用人工使得花卉提早开放的,谓之唐花。现在花市上卖给香港人过年用的最名贵的牡丹,就是用这方法催开的。这个“唐”字,并非像本地人或日本人惯用的那样,意指“中国”。唐花的“唐”,实是“煻”的省写。唐花的由来已经很久,有时又称为堂花或塘花。宋人《齐东野语》载:

花之早放者名曰堂花。其法以纸饰密室,凿地作坎,绠竹置花其上,粪以牛溲硫磺,然后置沸汤于坎中,汤气薰蒸,盎然春融,经宿则花放矣。

唐花手段最好的是北京的花农,旧时称为花儿匠或“花把式”,他们都是北京郊外丰台草桥十八村的人,因为北京四时花木的最主要来源是丰台,就如广州的花地,香港的花墟那样因此种花的都是丰台人。旧时北京的豪门贵族,养尊处优,最讲究“非时之货”,请春酒吃黄瓜前于,冬天赏牡丹,但那时没有冷藏或暖气设备,便不能不讲求特殊的人工栽培方法,这就造成了丰台花匠的惊人本领。《帝京景物略》、《燕京几时记》等中说:

几卖花者谓薰治之花为唐花,每至新年,互相馈赠,牡丹呈艳,金橘垂红,满座芬芳,温香扑鼻。三春艳冶,尽在一堂,故又谓之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