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九三年-第3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垂到地上。

胖阿兰先是发现细绳,继而发现小车,现在又发现了这枝树莓。他走了过来。

他摘下一颗黑莓,吃了起来。

“我饿了。”勒内-让说。

若尔热特手脚并用,很快爬到勒内-让身边。

于是三个孩子将树枝上的黑莓一扫而光。他们吃得很开心,满脸都是鲜红的树莓汁,小天使成了小农牧神,但丁看见他们也会吃惊,维吉尔看见他们也会着迷的。他们在开怀大笑。

有时他们的手被荆棘刺破了,有所得必有所失。

若尔热特将手指伸给勒内-让看,上面有一小滴血。她指着树莓说:

“扎人。”

胖阿兰也被扎了一下,怀疑地瞧着树莲说:

“这是虫子。”

“不。”勒内-让说,“是根子。”

“坏棍子。”胖阿兰说。

若尔热特这次又想哭,但却笑了起来。

勒内-让也许对弟弟胖阿兰的发现感到嫉妒,正在酝酿一个大计划。刚才他不怕扎手摘黑莓时,一再瞧着那个孤零零地像纪念性建筑一样矗立在图书字中央的单腿斜面托书架,上面摆着闻名遐迩的《圣巴托罗缪》。

这是一本稀有的、精美的四开本书,是由出版一六八二年版《圣经》的著名出版家布勒马弗——拉丁文叫塞许斯——在科隆出版的。它是用机器和牛筋印装的,文字不是印在荷兰纸上,而是印在埃德里西①所赞赏的精美的阿拉伯纸上,这种纸半丝半棉,永远洁白如新,再加上金色的皮封面,银扣环,羊皮纸的衬页——这种羊皮纸只有巴黎的圣蒂兰大厅才有,别处是买不到的。书中有许多木版画、铜版画,以及许多国家的地理图片,扉页上还有印刷商、纸商、书商对一六三五年敕令的抗议,该敕令规定对“皮革、啤酒、叉蹄动物、海鱼和纸张”课税。书名页反面是对格里弗②家族的献词,格里弗之于里昂等于埃尔泽菲尔③之于阿姆斯特丹。因此这本书闻名还避,几乎和莫斯科的《阿波斯托尔》④一样是稀世珍品——

①十二世纪阿拉伯地理学家,论著甚丰。

②十六世纪里昂著名的印刷商家族。

③十六、十七世纪荷兰著名的印刷及出版商家族。

④十七、十八世纪东乌克兰的首领。

这本书很漂亮,因此勒内-让盯着书,也许盯得太久了。书是翻开的,正好有一大幅版画,画上是圣巴托罗缪,他用手臂托着被剥下来的皮。这幅画从下面就能看见。树莓果吃完以后,勒内-让使用可怕的爱慕眼光瞧着画,吉尔热特随着哥哥的视线望过去,看见了画,说道:“画画。”

这个问似乎使勒内-让下了决心,于是他做了一件令胖阿兰吃惊的、不同寻常的事。

在图书室的一角有一把橡木做的大椅子。勒内-让走过去,抓住椅子,独自将它拖向托书架,靠在托书架旁边,然后勤内-让爬上椅子,两手放在那本书上。

既然高高站在这里,他觉得应该炫耀一番,于是便抓住“画图”的一角,细心地撕下来。书页被撕成斜角,但这不能怪勒内-让。因此,那位伪福音的老传教圣巴托罗缪的左半身,包括一只眼睛和少许光环,仍然留在书上,在半身及全部皮肤则被送给了若尔热特。若尔热特接过圣徒说:“魔魔。”

“还有我呢?”胖阿兰喊道。

撕下第一页书就像是流出头一滴血。杀戮开始了。

勒内-让翻了一页。在圣徒之后是评论家潘特尼斯。勒内-让将潘特尼斯颁给了胖阿兰。

此时若尔热特将手中的画撕成两小块,又将两小块撕成四小块。历史学家可以说圣巴托罗缪在亚美尼亚被剥皮后,又在布列塔尼被分尸。

分尸结束。若尔热特又向勒内-让伸手说:“还要。”

在圣徒和评论家之后是注释者面目可惜的肖像。首先是加旺蒂斯。勒内-让将他撕下来放在若尔热特手中。

圣巴托罗缪所有的注释人都受到这种待遇。

赠给本身就是优势。勒内-让自己什么也不要。得到胖阿兰和若尔热特的赞赏,这就足够了,他感到满足。

勒内-让继续慷慨大方地、源源不断地赠给。把法布里乔·皮尼亚泰利给了胖阿兰,把斯蒂尔丁神甫给了若尔热持,把阿尔丰斯·托斯塔给了胖阿兰,把科尔奈伊·德·拉彼埃尔绍了若尔邦特,把亨利·哈蒙给了胖阿兰,把罗贝蒂神甫给了若尔热特,外加神甫于一六一九年出生的杜埃城画片,把纸商们的抗议给了胖阿兰,把对格里弗家族的献词给了若尔热特。此外还有地图。勒内-让也分发地图,把埃塞俄比亚给了胖阿兰,把利考尼亚给了若尔热特。分完以后,他打算把书摔在地上。

这是可怕的时刻。胖阿兰和若尔热持瞧着勒内-让,半喜半惊。只见他皱皱眉头,挺身控拳,将那本项大的四开本书从托书架上推下来。威仪凛然的书居然威风扫地,真是可悲。沉重的书失去平衡,悬在那里,举棋不定地摇来摆去,接着便跌落下来,摔坏了,弄皱了,撕碎了,封面散开了,扣环脱离了,可怜巴巴地平躺在地上,幸好没有砸着孩子们。

他们毫不沮丧,反而津津有味地瞧着。征服者的行动并不都像这样圆满结束。

和名门望族一样,书的跌落引起了巨大的声响,掀起了大片尘土。

勒内-让将书摔倒以后,从椅子上下来。

出现了片刻的寂静和惊恐,胜利也会引起恐惧的。三个孩子手拉手地站在远处,瞧着那本支离破碎的大书。

胖阿兰出神地想了片刻,然后迅速走过去,踢了书一脚。

书已经完蛋了,但毁灭的欲望仍然存在。勒内-让踢了一脚,若尔热持也踢了一脚,并因此而跌坐在地匕;她趁机扑向圣巴托罗缪。威信已经荡然无存。勒内-让也扑了过去,胜阿兰冲了上去。于是这三个高高兴兴、快快活活、得意洋洋的孩子残酷无情地撕毁起来:图画、书页、书签带、装帧、金皮封面、银扣钉、羊皮纸都被撕破、扯断、拔掉,庄严的书籍被撕成碎片;他们用脚踢,用手撕,用指甲挖,用牙齿咬;这三个粉红色的小大使一面笑着一面凶猛地扑到毫无自卫能力的福音传教士身上。

他们消灭了保存这位圣征遗骨的亚美尼亚、犹太、贝内文托,消灭了可能与巴托罗缪为同一人的拿但业,消灭了宣布巴托罗缪-拿但业福音是伪经的教皇热拉兹,消灭了所有的插图和所有的地图。他们专心致志地、毫不留情地处决这本古书,一只老鼠从他们身边跑过都未引起他们注意。

这是彻底歼灭。

将历史、传说、知识、真实或虚假的奇迹、教会拉丁文、迷信、狂热、奥秘打得粉碎,将整个宗教自上到下撕成碎片,对三个巨人来说,对三个孩子来说,都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时间一点点地过去,他们终于完成了。圣巴托罗缪已荡然无存。

一切结束,最后一页书被撕掉,最后一幅画被扔到地上,剩下的只是残骸和零零落落的文字与插图,这时勒内-让站起身来,对着满地的碎纸片拍起手来。

胖阿兰也跟着拍手。

若尔热特从地上抬起一张纸,站起来,靠在与她下巴齐高的窗口,将纸撕成碎片。

勒内-让和胖阿兰见她这样做也模仿起来。他们拾纸,撕碎,再拾纸,再撕碎,像若尔热特一样站在窗口。于是这整本古书就在这些一刻不停的小手中化成碎片,并且被抛向空中。若尔热特若有所思地看着这一批批小白纸片在空中散开,说道:

“蝴蝶。”

纸片消失在蓝天上,结束了这次杀戮。

圣巴托罗缪曾在公元四九年殉难,这是他第二次被处决。

黄昏来临,热度增加,空气催人入睡,吉尔热特两眼变得模糊起来,勒内-让走到自己的摇篮边,将充当床垫的草袋拉过来,一直拉到窗口,躺了上去说:“睡觉吧。”于是胖阿兰将头枕在勒内-让身上,若尔邦特又将头枕在胖阿兰身上,这三位作恶者便沉沉睡去。

暖暖的微风从开着的窗户吹了进来。黄昏的气息中夹杂着来自壕沟和山丘的野花的芬香。宇宙宁静而仁慈。一切都在发光,一切都进入静谧,一切都是爱抚。太阳给大地以亲抚,这就是光明。我们全身都能感到从万物的无边温柔中散发出的和谐。宇宙万物都蕴藏着母爱。大自然是持续不断的奇迹,它既宏大又仁慈。冥冥中似乎有谁在这场可怕的人类冲突中神秘地保护弱者免受强者伤害。而这一切也很美。大自然的美丽不亚于它的宽厚。景物沉静得难以言喻,闪着一种美丽的波纹,这是光影的移动在草原与河流上投射的反光。轻烟升向云雾,仿佛是梦想升向幻影。小鸟在图尔格上空绕着圈。燕子从窗口往里瞧,似乎在看看孩子们睡得可好。他们优美地躺在那里,相互依偎着,一动不动,半裸着身体,像小爱神一样纯洁可爱。他们三个人加起来还不到九岁。他们正做着天堂梦,唇边露出浅浅的笑意,神也许正和他们耳语。人类所有的语言都称他们为弱者,都为他们祝福。他们是可敬的无辜者。一切悄然无声,仿佛天地万物都在关注他们温柔的呼吸,整个宇宙都在聆听他们温柔的呼吸;树叶不再飒飒作响,青草不再颤动。广表的星空似乎也屏住呼吸,惟恐打扰这三位卑微天使的睡眠。没有什么比大自然对弱小者的无限尊敬更为崇高的了。

太阳即将下山,几乎已落到地平线上。突然,在这深沉的宁静中,闪过一道亮光,它来自森林,接着便是一声巨响。这是炮声。炮声引起回响,变成一片爆裂声。山丘在连续不断地回鸣,十分可怕。若尔热特被吵醒了。

她稍稍抬起头,竖起小指头,倾听并且说:

“嘭!”

声音停止了,一切重归于宁静,若尔热特又倒头靠在胖阿兰身上睡着了

第四章 母亲

一死神经过这里

我们曾看见母亲在茫然地赶路,这天晚上,她走了整整一天。其实她天天如此,茫然前行,从不停下,疲累不堪时就随处打个盹,这称不上是休息;像小鸟一样这里那里啄点零食,这称不上是吃饭。对她来说,食物和睡眠仅仅是为了不倒毙街头。

头天晚上她是在一个被废弃的谷仓里过的夜。这种破房子是内战的产物。在荒野里有四堵墙,一扇打开的门,残存的屋顶和少许稻草,于是她在屋顶下、在稻草上躺了下来,感到老鼠在稻草里跑动,瞧着星星在屋顶上方升起。她睡了几个小时,午夜时醒过来,继续赶路,想抢在白天的酷暑前多赶一程。对于夏天的步行者来说,午夜比正午更宽厚。

她尽量顺着沃托尔特的那位农民向她大致指出的路线走,尽可能地朝西走。谁要是在她身边就会听见她不断地哺南说:“图尔格”。除了三个孩子的名字以外,这就是她知道的唯一字眼了。

她边走边想,想到她的种种经历,她所忍受的一切,她所接受的一切,想到她遭遇到的事,不光彩的事,想到那些条件,那些不得不承受的交易,而这一切有时是为了一个栖身处,有时是为了一片面包,有时仅仅是为了问路。贫苦的女人比贫苦的男人更为悲惨,因为女人是寻欢工具。可怕的漂泊!但是她对这一切都无所谓,只要能找到孩子。

这一天,她首先遇到的是大路旁的一个村庄。拂晓刚刚开始,一切仍然沉浸在阴暗的夜色中,然而在村里的大街上,有几扇大门已经半开了,有人好奇地从窗口探出脑袋。村民们像蜂窝一样躁动不安,因为他们听见了车轮声和哐当声。

一堆人站在教堂前的广场上,呆呆地抬头看着大路,大路上有什么东西正从山顶朝村庄下来。这是一辆四轮货车,由用铁链套着的五匹马拉着,车上装着东西,像是一难长梁木,但中间却不成形,上面盖着一张大篷布,仿佛是裹尸布。十个人骑着马走在车前,十个人骑着马跟在车后。他们头戴三角帽,肩上竖着尖针般的东西,像是出鞘的军刀尖。这支队伍缓缓行进,在地平线上显得黑黑的。车仿佛是黑的,马仿佛是黑的,骑手仿佛是黑的。在他们身后是泛白的晨光。

他们进了村庄,走向广场。

马车下山时天已微微亮,这队人马清晰可见。他们沉默无语,仿佛是一队影子。

骑手们是士兵,而且确实背着出鞘的军刀。篷布是黑的。

四处漂泊的可怜的母亲也进了村庄,走到那堆农民中间,此时马车和士兵正好来到广场。人群中有声音在悄悄地一问一答:

“这是什么东西?”

“是断头台。”

“它从哪里来?”

“从富热尔。”

“去哪里?”

“我不知道,据说是吉帕里尼埃那边的一座城堡。”

“帕里尼埃!”

“它愿意去哪里就去哪里,可千万别在这里停下来!”

装着东西、盖着貌似裹尸布的大车,马匹,骑兵,铁链的哐当声,沉默不语的人们,拂晓的时候,这一切都像是幽灵。

这个队伍穿过广场,走出了村庄。村庄位于凹地,前后是上坡和下坡。一刻钟后,仍然采怔地留在广场上的农民看到这支丧葬队伍出现在西边的山顶。大车轮在车辙里颠簸,套马的铁链在晨风中叮当作响,军刀闪闪发光;太阳升起,大路拐弯,一切都消失了。

此刻,在图书室里,若尔热特正在熟睡的哥哥们身边醒来,对自己粉红的小脚道早安。二死神说话

母亲看见这个幽黑的东西经过,不明白也不想弄明白这是什么,因为她眼前另有一个幼象——消失在黑暗中的孩子们。

那支队伍走出村庄后不久,她也走出村庄,而且走的是同一条路,与马车后面的士兵相隔不远。突然间,她想起了“断头台”这个同,她,孤陋寡闻的米歇尔·弗莱夏不知“断头台”是什么,但她本能地有所感觉,于是她莫名其妙地打了一个寒战,不愿再跟在后面,便向左转,离开了大路,走进了树林,那便是富热尔森林。

她游荡了一会儿便看见一座钟楼和几座房顶,这是森林边沿的一座村庄,她走了进去。她饿了。

村庄里有共和派的一个军事哨所。

她一直走到村政府前的广场上。

村里的气氛躁动不安。一群人聚集在村政府的大门台阶前。台阶上站着一个人,他由土兵陪伴着,手里举着一大张展开的布告。在他右边是鼓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