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汉末卫公子-第13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将军勿忧,宁定当与公台,公明,汉升,并州百官上下齐心,守住将军基业不失分毫!”卫宁闻言,当即上前沉声应道。

“有仲道在此,我自当高枕无忧矣……哦,对了,昀儿过来,快拜见恩师!”杨奉淡然一笑,这才忽而对床头那七岁童子低声道。

自刚才卫宁进房内,杨昀便蓦然打量着卫宁,与其父棱角分明大不相同,却是一张异常清秀地脸,虽不过黄口年岁,却有一丝文卷之气,宁静而温顺。

听到父亲呼唤,杨昀看了看杨奉炯炯有神的眼睛,又看了看卫宁,恭顺的抹了抹眼角的泪痕这才站起身来,几步跨到卫宁身前,跪伏在地,稚嫩道,“杨昀拜见恩师……”

“小公子快快请起,快快请起!”卫宁慌忙将杨昀扶起身来,连连道。

“此子自懂事识字以来,却不似我等蛮勇武夫,反倒对诗卷经论颇为兴趣,仲道才学满胸,我儿能拜于仲道门下,该是幸甚!”杨奉勉强笑了笑,这才道,“拜师乃是大事,可惜我如今有伤在身,却难在大操礼仪了……”

“将军不须多虑,小节可失,只胸中有大礼便是大善。小公子虽年幼,但已有长者之风,可谓良玉。宁定当竭尽所能,付我才学倾囊相授,只怕,宁才疏学浅,有误公子了……”卫宁赞赏的看了杨昀一眼,却也是淡然笑道。

“仲道过谦矣……咳……咳咳……”杨奉咳嗽了几声,忽而声音一变,道,“我闻北方有蛮夷近数日连连洗掠边疆县城,如今我卧榻在安邑,而晋阳无人坐镇,仲道当早日北上整顿军务以防蛮夷入寇,仲道以为如何?”

“将军所虑甚是……”卫宁眉头一挑,看杨奉炯炯有神地眼睛,心里微微一颤,沉声回道。

 第二百三十三章 家

在董平一剂药石辅助下,杨奉终究挡不住浓烈的睡意缓缓闭上眼睛。卫宁看着这往日里雄健的大汉如今这般惨淡,换药时及眼之处,便有大小刀伤不只三四道,深可见骨,可想当时不知道有多少人冒死将他救出。

微微叹了口气,卫宁与董平一前一后缓缓退出房来,回头问道,“将军创伤何时可愈?”

董平皱起眉头,欲言又止,半晌才吞吞吐吐道,“将军胸口一箭险些刺破五脏,只偏心房少许,此乃大伤。中箭落马后,又受刀剑三四处伤害,深可见骨,而血流太多。董某自随公子来,每每处理各大伤病,将军一身……伤患,也是少有……初伤伤筋动骨,这几日便是最为紧要之时……不过,恐怕……”

卫宁不语,扬了扬眉毛沉声道,“你知我最不喜郎中诈言,但讲无妨。”

董平脸色一变,环顾四周,只能低声道,“在下只有三分把握……便若这十来日,杨奉将军能挺过,也怕要一年半载调理气血,难行政务战事了……”

卫宁心中一惊,脸色骤转起伏不定,沉吟片刻,这才阴沉着脸低声道,“此事不易宣扬,只道将军无性命之忧既可!你……先生,尽力而为吧!”

“是……!”董平埋了埋头也很是烦恼的小声答道。

小院中早被董平吩咐,不得有闲杂人等喧嚣吵闹,除去一干铁甲精兵拱卫,便无其余闲人。

卫宁与董平出得小院处,却见外面熙熙攘攘早站满了一堆文臣武将,脸上或多或少都带有不少焦虑。

这其中或有真心实地为杨奉的性命担忧的,也或有对并州未来局势的焦愁,但更多的,却是因为杨奉性命之忧而涉及到自身权利地位的烦恼。

察觉到一丝或多或少带着愧疚不甘自责等色彩的目光,卫宁循着望去。却是陈宫落寞的站在一角。

大略虽是卫宁与他共同定下,但雍州战事却是他一手为杨奉筹备谋划,杨奉如今重伤败归。陈宫必然是难逃干系。

此时此刻从大小诸官有意无意的将他隔离开去,便可见他不得众人待见了。一脸的萧条,却也不知道多久未整理过仪容了。

卫宁才出小院,一干文吏武将蜂拥上前,试探消息,卫宁不胜其烦,等一彪五大三粗地铁甲军汉将众人隔开,卫宁这才环顾众人道,“将军暂无性命之忧!众位大人。还是各归己位,各行己职,不可怠慢误事才对!”

众人见卫宁语气决绝,心知此刻也问不出个所以然来,卫宁却又道。“如今将军身体需清净修养,若有人胆敢近前骚扰,以军法处之!散了!”

一干人等心中骇然,本有人还欲再问者也慑于卫宁一身煞气惊若寒蝉。

等到一票军汉将郡守府这别处小院围得水泄不通,众官这才不情不愿的离去。杨奉重伤必然是难以瞒过这些整日里削尖了脑袋观望局势的家伙,卫宁虽不愿意透露如今行事,但也可猜到未来数个月定然会有一场变动,其中卫宁这个杨奉帐下第一人地在其中但当的角色便是所有人最迫切需要知道的问题。

卫宁苦笑的摇了摇头。心想今晚上必定又有不少麻烦,回头看时陈宫依旧一副失魂落魄的模样,不禁叹了口气上前道,“公台可移架与我上车一叙否?”

陈宫是初入杨奉帐下。没有自己的人脉,没有自己的威信,甚至连才学也不曾昭显,雍州一战,本该是他竖立起自己地位的最好时机。可却偏偏导致如此惨重的下场。反而加剧了同僚对他地轻视。这无疑对雄心勃勃的他,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陈宫抬头看了看卫宁。微微点了点头。

上了卫府那华丽的车架,一路摇摇晃晃,卫宁默然半晌,这才开口,“雍州一战,乃宁与公台共同谋划,此事非你之过……将军也未曾怪罪与你……”

陈宫眼中或多或少闪出一丝光芒,卫宁又道,“如今将军重伤,难行政事军务……实不相瞒,适才将军唤我前去,便是商议日后之事。公台必当大任……”

陈宫默然,心里却终于松了一口气。为人谋,却恐人厌而弃之,是每个谋士最担忧的问题。

但他却不知道,卫宁同样心头也在苦笑,“卫家毕竟还是太过招摇了啊……没想到,这个时候,杨奉却想明白了,扶持陈宫来分担我地权利?”

杨奉所言,让其子拜卫宁为师,不过七岁孩童能学得来些什么,不过也只是走个过场,牵上一条线而已。很显然,在这个时候,杨奉隐约也有些担忧自己身体不支了。而同时,调令卫宁北上接替晋阳太守,又以陈宫坐镇河东,不过也是掣肘他卫宁而已。

虽然又分左右军师两职,以卫宁为右军师,陈宫为左军师。秦汉三国文官体系与春秋战国不同,文官以右为尊,武官以左为尊,卫宁在地位与权利上依旧要高出陈宫不少,却也是理所当然。

最后作为杨奉铁杆心腹的徐晃,亲自提调并州五万大军驻防上党,也隐隐有掣肘之意。

一个人,每每到了危机生命的时候,脑袋却会格外的清澈透亮。如今的卫宁显然,也让杨奉有了一些危机的意识。

这样的布置要放到暗处来说,其实对于卫宁根本也没多少意义。并州三大猛将,黄忠,徐晃,典韦,卫宁对黄忠有活子之恩和提携之恩,不提黄忠忠义,但至少也不会为难他,而典韦更是他的铁杆心腹,他积蓄六年卫家隐藏在暗处地兵马也是不少,倘若河东有变,也必定可以护住家小逃走。

而以杨奉如今的身体状况,卫宁不过耍些手段,便可以轻易的架空陈宫的权利。

不过他并不想这样去做罢了。

跳到前台,抛开杨氏这样一个庞然大物作为遮阳挡风地雨伞,根本不符合卫家这样一个世家大族的利益。成王败寇,功成不过为一皇一王,败则全家皆受株连,卫宁不比那些两手空空独自打拼的穿越儿,他身后有一个庞大的势力是不错,但却更应该考虑他们家族能否继续存在下去。

更何况,如今并州还不是绝对的稳固。

卫宁知道,董卓此时此刻不趁杨奉重伤而东进,却是为了消化从洛阳西迁带走地庞大人口数量和利益。这些问题一个处理不善,不提东征河东并州,自身地盘也会有毁灭般地暴走。

至于东面袁绍,六年前中下的一粒暗棋,卫宁自信,袁绍也暂时成不了他地威胁。

唯一剩下的,便应该是北方蛮夷了。

他的老婆蔡琰,在另外一个时空,便是被这群蛮夷掳走他乡十二载,其中心酸苦楚,卫宁实在难以想象。

这样的事情,他当然无法容忍再一次发生。

不得不说,在这种情况下,又发生了一次巧合。

卫宁在雄心勃勃准备好好蹂躏一番草原上的匈奴鲜卑,而对方却也正准备一场大规模的入侵。

送陈宫回到他的别院之后,卫宁也缓缓回到府中。从洛阳北归,卫宁是直接往郡守府而去的,车架未到,便远远的看见卫府大门大开,一干亲人家仆已经等候多时。

出门征战在外数月,见的多是尔虞我诈,血肉横飞,一路过道洛阳,遍地尸横遍野,亲人的温暖在这个时候才能显得如此可贵。自古汉人多重家情,再坚强的男人,也会希望有一个温暖的家。不得不说,这也便也是浩瀚五千年历史,男人们背负的责任太过沉重,需要一个安心的港湾。

马车停下,卫宁跨下车槛,看着母亲含慈的双眼,心里多了几许轻松宁静。

这个世界中,自小便对他无微不至,比一个孩童成长懂事,其中不少年岁的蛮横叛逆,卫宁更能体会到其中所蕴含的母爱可贵之处,尤其,他前生便是母亲早亡的人。

缓缓挪步在卫母身前,轻声道,“孩儿回来晚了,还望母亲恕罪……”

卫母也是颇为喜悦,女子总归不喜战场,尤其还是他唯一的儿子。喜悦之下,皱纹斑斑的眼角依稀还带着一丝泪花,抹了抹眼角,卫母这才擎上卫宁的手,道,“回来便好,外面风大,且回府中叙话!”

卫宁点了点头,环顾左右,除了一干仆从,不见柳媛,唯有蔡琰恬静的站在卫母身后,眼中关切之情不言而喻。

“父亲儿好想你……”却是卫娴挣脱萼的牵引,飞身扑了上前,一把抱住卫宁大腿,依恋的不肯放手。

这便是亲情。足够平淡这数个月来积蓄已久而的压力。

卫宁呵呵一笑,抱起卫娴坐在臂弯,眉头微微一皱,却发现这丫头似乎比走前要瘦弱了不少。

 第二百三十七章 猜忌

大汉的北面,曾经有一只带给汉人无数耻辱鲜血的马背民族。自冒顿开始,匈奴走向了最强大的巅峰,而一直持续了百年。白登山一役,刘邦凭借统一天下的数十万儿郎几乎全灭,埋骨苍野,中原的富饶,肥沃的土地,成了这群野蛮人肆意放牧的地方。

大汉的忍辱负重,不仅是百姓被掳走他乡成为匈奴人手下连牲口也不如的奴隶,甚至,连拥有最尊贵的皇室血脉,也不得不屈辱的和亲保护国家安康。

文景之治,几代雄才伟略的帝王忍辱负重,积蓄国力,为的便是一雪前耻,击垮北方那个野蛮的民族。

而继承了数代君王留下的力量和遗愿,汉武皇帝几度北伐,当一只只强大的骑兵踏上茫茫草原之上时,终究打散了曾经不可一世的匈奴帝国。在天灾人祸,加上汉朝一次次报复打击下,匈奴终于四分五裂,五个部落分裂开去,五位单于的内部纷争,匈奴实力急速消耗在内斗之中,再不复昔日的辉煌。

即便王莽篡汉之时,匈奴人好不容易得到了苟延残喘的时机,等到的却是大汉另一个雄才伟略的君主光武帝刘秀建立东汉王朝,匈奴又经历了一次重大的分裂,南匈奴归附汉朝,北匈奴留居漠北。

公元九十一年,东汉王朝再出居延塞,与南匈奴大败北匈奴,迫其西迁,象征着匈奴彻底的沦落。

失去了北面地同族。实际上南匈奴,已经再没有威胁汉朝的力量。但,不久之后。在北匈奴曾经的故土,却又重新崛起了另外一只部族,鲜卑。

随着汉朝日渐地腐败糜烂,窥视大汉国力日下的蛮夷再一次脱掉身上那本就不怎么像的羊皮,重新亮起了贪婪的獠牙。

匈奴的强大不复返,而鲜卑成了草原上的主人。

尤其,在汉末之时,混战血流遍野。正是这群野蛮的屠夫最为活跃的时候。

卫宁从来没有小觑过这些蛮子,甚至从能言语时,便盯紧了那块被汉朝赐住给南匈奴地河套。

如今。董卓西迁,而南匈奴正好陷入分裂当中,按照原本进程,便该有大部分匈奴人南下帮助董卓参加中原混战,蔡文姬也便是在这个时候被掳走他乡。

既然穿到卫仲道这个衰仔身上,卫宁自然不可能不注意到这个问题。对于匈奴的注意,几年来几乎从未断过。

他敢出兵伐董,敢让杨奉举兵攻略雍州。

凭的,正是手中,握有地一颗绝佳棋子——前南匈奴羌渠单于之子左贤王于扶罗。

灵帝时。匈奴内乱,于扶罗借征讨渔阳张举张纯之时,逃出留居河东。而在杨奉入主河东之后,卫宁当然不会放过这样一枚棋子溜掉。

于公,于扶罗作为日后五胡乱华的元凶之一刘渊祖父。更是趁大汉内战不休,祸害边疆。

于私,河东这块卫家的根基也断然不能让于扶罗日后重掌匈奴大权而肆意践踏,更别提蔡琰便是由这南匈奴的蛮夷所掳走。

当然,不论如何。哪怕一个再穷凶恶极的人。在某种程度上,即便再厌恶。只要他还有利用价值,那么也会得到相应的利益,虽然这利益不过只是死亡前的美味。

就如同于扶罗一般,六年安顿在河东之中,本不过是个流亡的王子,甚至当初河套内乱叛逆自立的单于挂掉了,于扶罗也没有半点能力重新回到河套。

一方面,匈奴以强为尊,于扶罗当初带走不过区区数千骑兵,在碾转流亡的岁月中,更折损了许多,以这些实力,重新回到河套争夺权位,无疑自寻死路。而另一方面,当然也是卫宁一手操纵,故意阻挠。不论如何,于扶罗作为一个大义上地继承者,卫宁也绝对不可能让他轻易返回草原。

既然边疆鲜卑,匈奴,乌桓等族越发有不安的迹象,那么于扶罗作为南匈奴王子的身份,便是卫宁合理利用契机。

东汉以来,随着鲜卑族日益强大,完全接受了北匈奴的故土,野心蓬勃不可收拾,再一次将它的爪牙伸向了大汉地土地。并州作为一个边疆重地,长达百年与这些蛮夷抗战不休,也自然而然的养成了民风彪悍的气质。

除去河东毗邻河套,杨奉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