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汉末卫公子-第24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不取消世家大族固有田地的基础上,不许私蓄农户,只要是人,则必须要备案在册,为国家之民。而作为交换,卫宁甚至对那些霸占土地的强豪也采取了怀柔交换,他们原本窃取的田地默许为既得利益,但为他们耕种土地的佃户则摇身一变成为国家公民,并非他们可以肆意予取予得,任人鱼肉。

在河东卫氏,河内司马氏,闻喜裴氏,天水姜氏,咸阳滕氏等等十三家大小世家一起做出让步,大势所趋,各地世族只能拥附。事实上,现在的门阀士族也不过是初步萌芽当中,还未形成两晋那般庞大骇人的势力,在卫宁的强势下,也自然不得不低头。相比较,失去了人口,让世家大族们不得不支付不少招募佃户的钱粮,卫宁减免的税收也算稍微有些弥补,至少不至于让人心疼。

但真正有远见和野心者,却能从卫宁这手段中看出真正的厉害。不论是哪个时代,以人为本是最基本的,而卫宁一下子制约住了士族豪门掌控人丁的能力,也便是让他们失去了发展后续的动力,即便有土地,有钱,有粮,但无人,一切都是空谈。而这些人丁的解放,对国家的税收,又添加了一笔庞大的收入,比起卫宁减免的那些士族财政,虽然不至于填平,但也挽回了不少损失,何况……这些士族阶层所享受卫宁的让步减税,又能一直持续下去?

 第四百零五章 典韦娶亲

新政的施用,并非一帆风顺,但大方面来说,却受到了卫宁良好的转化。世界上,不论何时,不论何地,政权都如同一个金字塔,高高在上顶端处,终究只能是那么一小撮人,成为底下无数人的代表。而掌握住了至高的那一小撮人,那么在压制大局上,便有了七八分的胜算。

被刘晔捅出来的事情,说到小处是恶霸侵吞土地,欺压百姓,说到大处,便是不给他卫氏面子,意图蓄养实力谋反!当然,这也不过是个借口,但堂而皇之的提出来,无异于给了明处的刘晔受之以口舌,给了暗处卫宁捏到了把柄。

在给予了变相的补偿和让步,卫宁的大计划虽然不至于全功,甚至不少都只是提点了个形式,但也足够让他满意了。有了初步的草创,在一个良性的循环下,等到大势所趋,这些人就算想反悔也反悔不了了。

想另外一个时空,同一个时刻,最为显赫的诸侯,不外乎就是袁绍和曹操,两人能得无数贤良附庸,论起来,袁绍占了四世三公的名头,又有四州强横的势力,而曹操拥立献帝,唯才是举。帐下贤才济济一堂,对比起如今的河东来说,要实力乃天下第一,比政绩清明,对曹操也不遑多让。

正是如此,天下之大,贤良莫不蜂拥而至。州初平,卫宁不愿意让无德无才的世家子弟抬头,败坏政坛,宁肯让上面的人,一人领几人事,也不松口,而有了大批的才能之士慕名而来,相当大程度上填补了官吏的空缺。

而地方毕竟不是中央,在安邑有卫宁压制,众人无话可说,也不敢有所怨言。在地方上,即便受到了上头的人的敲打和提点。却还是有不愿意低头的人,要展现一下勇气。

集结私兵,抵制官府政策,成群结队,州郡之地,却也弄得声色不小,不肯接受卫宁的新政。

而卫宁早前派出的黄忠掌管雍州。卫五管辖凉州,赵云控制司隶,三人皆为卫宁心腹,早暗中受了卫宁地叮嘱。

有了这样一个苗头,对比起这群杀神身经百战染满的鲜血,结果可想而之。

卫宁曾投放了十万大军在三州之上,这十万兵马却是正规军,精锐之师,还不算上当地地守备部队。三将节制州郡兵马,有卫宁亲授杀伐果断之权。一声令下,那些私兵不过豢养的私奴而已,比起麾下十万刀兵上的寒光凛凛。几乎不费吹灰之力,便将那暴乱的苗头给镇压了下去。

而在灭掉了几门最先反对的世族之后,上到安邑公卿,下到普通士门,人人震惊胆寒。

要动新政。必辅之以重兵。浇灌以鲜血。那群冥顽不灵地家伙。正是这新政地第一批祭品。愚昧地脑袋。根本就不曾看清楚。这已经是一个军权至上地年代。

掌握了数十万大军。四州之地地卫宁。方是这片土地。说一不二地主人。而他所作出地让步。也不过是给他们这些世家大族面子!

都已经做到这一步了。有人。也终于已经发觉。刘晔提出地八策。实际上。正是暗奉了卫宁地心意。

三个月地时间。在郭嘉等人地带头下。河东势力紧锣密鼓地进行着翻天覆地地改革。事实上。从表面上看待。门阀世家地利益并没有受损多少。他们该享有地特殊地位。卫宁并没有剥夺。低于平民地赋税。依旧掌握着大量地土地。朝堂上依旧不少士大夫。而卫宁地心腹也多为士族出身。权柄依旧滔滔。

但倘若细细品味一下。便知道。士族未来要演变成能够左右朝代更迭地强横实力已经在悄然间被卫宁抹平。就算能发展。也不过只能算个官宦之家。富豪名门。仅此而已……

大多数人。根本就没有远见到能够看出士族未来地成长。而有远见者也断然没有想到。日后会有两晋门阀那般强势。就算有所怨言和不甘。也只能庆幸维护住了现在家族地利益。毕竟。强权之下。生杀大权。可是在卫宁一手之间。

三个月地周旋,看上去短短时日而波澜不惊,实际上,却也是耗费了卫宁无数的心血,与士族之间的争斗,却是如履薄冰,战战兢兢,稍微走错一步,也很可能会陷入万劫不复。

而三个月的缓冲时间的争取,实际上才是至关重要的一环。政令已下,前期最有可能遭受的阻拦并没有掀起多少风浪,世家大族反应过来,也已经为时已晚。

卫宁只觉得,就这样短短时日,便仿佛度过了数年一般,而卫五这个一直以来隐没在暗处的情报部门也从未停歇,流水般的情报送往卫府,卫宁也只有亲自过目,方能心安,即便有郭嘉相助辅佐,却也减少不了多少负担。

而一切,也正是在这三个月之后,稍稍有些好转。

黄忠,赵云,卫三地血腥镇压,死者几近千人,到是真正震慑住了宵小之辈。

三月初春,卫宁方才觉得有些暖意。

当初亲自答应为典韦主婚,也正是提到了日程,事实上,也是这一段时日殚精竭虑,茶饭难咽,甚至典韦那个未婚妻滕英到了安邑,也不曾见过。

虽然卫宁一直很好奇,到底是什么样地水土才能造就这样一个审美观迥异的女子,而且听郭嘉说这个女子还挺美貌。

好不容易松弛了下来,卫宁也不愿意每日里深锁在豪宅之中,既然答应了典韦,索性卫宁便决定就定下了近期内为他正婚地主意。

典韦是卫宁身边的近卫心腹,滕氏一族自然也不会放弃这样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时机,不愿意与父亲远别,生性洒脱的滕英便要求典韦将滕氏一族迁徙入安邑来。这样一件小事,典韦曾经询过卫宁,卫宁也自然不会不给他面子。

滕氏的迁徙,有了典韦头上这尊凶神庇护,几乎没花多少时间,便融入了这块大汉最繁荣的经济,政治中心。

而在卫宁出府,宣布了为典韦主婚的消息,寒冬过后,倒难得的迎来一片欢愉。

能得卫宁亲自正婚,就算是满朝公卿,也难有这样的殊荣,毕竟这片天空,是他一手掌握,比之皇帝,犹有过之。加上典韦在军中的威名,交好者,如赵云,黄忠,太史慈,赵阳,徐荣,郭嘉,吕虔等辈,皆乃权倾朝野,威震天下之辈,他要行婚礼,便弄得沸沸扬扬。即便是远在青州征战的张三,也险些按耐不住跑来瞧瞧新鲜,最后无奈还是派遣了帐下心腹燕骑送了一份大礼。

事实上,典韦能娶到一个貌美如花的妻子,还是滕英看上他的,这便已经是河东的一大未解之谜了。

三月二十三日,清点了良辰吉日,从城外处,一路张灯结彩,好不热闹,婚嫁之车,从城外缓缓入城中。典韦全身披红挂彩,在卫宁赐下的府邸门口翘首以盼,从早上起,嘴巴就裂开,几乎没有闭合,傻乎乎的直让人人啼笑皆非,看他那憨直模样,哪有在战场上那半分凶神恶煞的强悍。

周围围着一圈五大三粗的猛汉,就是当初与典韦有过死战的马超,也乐呵呵的前来观礼,而卫宁作为证婚人,也不愿意在府中端起架子,索性,便也跟随众人出外等候。

事实上,在这样一个乱世中,婚娶之礼,早已经是能省则省,基本上,女方车架从娘家出行,到了夫家,只求过门行礼,便已经算是足够了,而典韦也是个粗莽之人,卫宁也并没强求太多。

“公子……那……那,咋还不来咧?”约莫等了半个时辰,典韦搓了搓粗大的手掌,一副急不可耐的模样。

这场大事,典韦为主角,卫宁却也是群星拱耀,站在典韦旁边,听得他那木讷的话,不禁笑道,“三个月的时日也能等,这不过才半个时辰罢了,你便等不急了?”

“嘿嘿……”典韦挠了挠脑袋,也就只能傻乎乎的笑道。

“来了,来了!”却正在这时,一声高呼传来,典韦耳朵竖起,喜上眉梢,几乎便要跳前几步。卫宁看着典韦不由淡淡一笑,典韦随他南征北战,几乎一门心思放在保护他安全上面,如今能娶到心仪之人,却也算是让卫宁心中稍宽了。

而想到此处,卫宁不由自主的便倒真想看看,那巾帼之女,到底又是什么样的人物?

却是长街喧闹,分明便是嫁娶车队便要到来,卫宁随着众人的眼光放在大道尽头,只听得,一道马声嘶鸣,从刚才的惊喜欢呼,一下子亮起无数愕然之声。

却是一抹红装,纵马飞来,巾帼之色,不让半点须眉……一声红袍嫁衣飞扬起舞,仿佛要不是她来嫁人,而是抢亲……

卫宁呆了,所有人皆目瞪口呆。

 第四百零九章 张合高览

河东的改革,也不过是在这三个月内的时间里进行的,而消息在卫宁刻意的压制下,并没有将具体的东西传到外界,毕竟任何事物都在初长成时最为脆弱。卫宁自然不会让他人看出端倪而有机会乘虚而入,正是如此,他当初暗地里挑拨,逼走曹操去打徐州,诱惑袁绍去征服青州,以及后来,挑动刘备,吕布去与袁绍纠缠,就是为了让这些周围的虎狼邻居们不能抽出手来给他使绊子。

而黄河流域一带,从泾渭之水到黄河下游,济水两岸,从讨伐董卓过后,便几乎没有消停过一刻,尤其以兖州为甚。

再有黄巾余党贼心不死,呼啸山林,结党成群,可以说,这样一块战乱频繁的土地,几乎就没有多少人愿意来回奔走,有,也是逃难的穷苦百姓而已。

中原已乱,自然徐州与河东跨越了这样一个烽火连绵的土地,消息的流通更见缓慢了。

陈登窥豹一斑,只得半点风貌,却实在是不知道他寄托于救援徐州的寡头,比起曹操这个还没开始压制士族的隐患来说,更见凶神恶煞。

不过事到如今,陶谦既然已经做了决断,陈登自然也不想多言。事实上,寻袁绍,寻孙坚,皆在咫尺,舍近而求远,其实也是为了他陶谦最后的一点贪欲。

而河东的风头确实正茂,且与徐州跨越数地未曾相连,暂时也没了利害冲突。

陶谦出声,炯炯有神的看着陈登,脸色连转变换,欲言又止,倒是陈登知道他所想,苦笑一下道,“主公。便是为寻何人出使而烦恼吧?”

“唉……如今强敌近在咫尺,而各家门阀皆只为私计,我实在是不知道再信任何人了……”陶谦喟然长叹。“这本便是紧要机密之事,而入河东必然是需要一个有身份之人方不至于失了礼数,以视诚信,再者要过兖州,亦或是豫州,沿路战乱不断,兵凶战危。若有个闪失,我又于心何忍?”

陈登自然是知道这个情况,沉吟了一下,也知道陶谦恐怕是有意让他来出使了。事实上,河东的声威正盛,群贤聚集,而卫宁自少年出道,几乎战无不胜开创了如此显赫局势,同样是心高气傲之辈,陈登对卫宁的兴趣也是异常大。

老实说。呆在徐州坐等他人判生死,本就不是陈登的作风,是以他敢背其父暗中来见陶谦。敢谈笑天下局势谋算曹操,自然也敢接下这危险的差事!

“既如此。主公若能信得过在下。登愿效犬马之劳!”陈登顿了顿。当即行礼道。

陶谦咳嗽连连。挣扎着要爬起身来。语焉颤抖道。“元龙……这……这等大义。让我……让我如何相报啊……”

陈登苦笑一声。无论陶谦是否是真心感激他。在刚才自己定下地谋划时。便已经有了这样地觉悟。“主公不须如此。且等好生安稳病情。便等在下好消息吧。某虽不才。必凭三寸不烂之舌说动河东。相助主公退敌!”

“有元龙忠义。我自可高枕无忧……若得河东相助。曹兵要退也不难了!”陶谦脸上浮起几丝红晕。却是陈登一阵描述让他仿佛看到了希望地曙光。嘴角抖动。带着无比欣喜。

“若主公能应我先前之事。约束两位公子。宽厚门阀世家。再开仓放粮收拢百姓民心。有了暗中策划流言。众志成城。彭城必然稳妥无恙!”陈登拱了拱手。脸色严肃道。“主公。万望切忌。一切还需等在下归来。再做定夺!”

陶谦也是肃然点了点头。道。“元龙放心。我必拼这残躯病体死守彭城。等你佳音!”

顿了顿,陶谦颤抖着伸出枯手,握紧陈登的臂弯,激动道,“此去路程坎坷,贼兵肆虐,还请元龙万万当心,若为我徐州有所闪失,让我死也难以闭目啊!”

“多谢主公……挂念!”陈登无言点了点头,这才道,“既如此,在下便先告退了……此行北上,势必要知会家父,还请主公勿疑……”

“我已行将就木,城破危在旦夕,人人自危,有元龙相助已是万幸,还谈什么猜忌?咳……咳咳……”陶谦苦笑着垂下手臂,道。

“唉……”陈登拱了拱手,行了一礼告退而走。

青州泰安,城墙上,十来近卫簇拥着两员身材魁梧的大将巡视城头。

其中一人英挺不凡,将手中书告递给身边并肩而战地同僚,眼睛却远远看着城外眺望,“主公有令,使我等弃守泰安,退兵章丘!”

高览先前有败战,右胸处包裹着一层白帛,依稀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