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汉末卫公子-第28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交好河东……?”刘表眉头皱了皱,低声自语了一下。

而恰便在这时候,帅帐外一声高呼,响起,“禀报主公有宛城急报!”

“传!”刘表心中微惊,当即摆手喝道。

“禀报主公!军中细作查明,自司隶弘农,卢氏等地有河东兵马两万左右,如今已近宛城,不日可到。”帅帐开处,当即便有人入了帐内高声禀报道。

“两万兵马?不日可到?”刘表大惊,一跃而起,“若如此加上张济,宛城便有了四万大

“主公……如今,就算想要攻打宛城,恐怕也无余力了!”蒯良,蒯越两兄弟相视苦笑一声,“主公不若还是即刻选取一使星夜北上,表明我荆州善意吧!”

 第四百四十六章 一统河北,收纳文武

八月初,袁绍大败,冀南之土尽数归于河东。战至此时此刻,除了宣告大捷而回安邑外,卫宁依旧没有收兵而回的打算,并上徐荣四万兵马,尽起大军十一万北上继续攻击袁绍。

大军先部行至广平为审配三万兵马所阻,而后又有青州吕旷,吕翔兄弟领兵两万北反相助,大将蒋义渠又从幽州领兵两万南下防御,袁绍从朝歌起输得一败涂地,却是勉强又有了一些底气。

集合起朝歌溃败而回的两万残兵败将,袁绍以这最后九万兵马以赵国,广宗,清河,高唐,平原为最后的防御线,袁绍更亲自领兵四万于清河,垂死挣扎抵挡。

只是,这底气,几乎就是他最后的本钱,几乎抽干了在各地所有的守备力量所组合而来,甚至根本无暇再顾忌蔓延开去的动乱,唯一的念头就是用这九万人逼迫卫宁退兵南返。

兵败如山倒,临时疯狂阻止起来的兵马,又如何能挡得了河东现在势如破竹的气势!

当前部初受挫而微微停滞不前时,卫宁亲自领后阵兵马又到,集合了全军十二万战后精锐,士气如虹下,袁绍军心惊胆颤。

先有几战,袁绍军皆战败而逃,河东斩敌杀将无数,便再只有龟缩城池不出。

朝歌一战,卫宁俘敌兵马十万,使临阵组织起来,每每使兵马在城外叫喊,劝降,挫敌军心。冀州,幽州,自朝歌一战开始半年的时间,几乎已经被这场庞大的战争所拖垮了,不提麾下兵将毫无战意,就是先前,袁绍强令征辟百姓从军,收缴平民粮食便多积起民怨无数。如今,眼看着十万降卒竟还在敌军群中,生龙活虎,顾念河东富庶盛名,自卫宁领兵围困清河后,几乎每晚都有从城墙上偷偷溜下来投降的袁绍兵马。

看上去。袁绍似乎以赵国到平原的防线挡住了卫宁的进攻步伐,整整一个月的时间,到了九月初,却让袁绍愤怒不止的便是,光光投降,逃散的兵马便已经达到了接近两万的数量,甚至还有小队校尉整队出降地事情发生。

从朝歌的大败开始,便已经宣告了袁绍彻底的输了,袁绍的威望一降再降。根本就没有当初独霸两州的威信了。而同时,卫宁先前从安邑求到的圣旨又送达清河城外。

卫宁地老手段再次展开,使人当众在城下高声宣读圣旨。一斥袁绍目无朝廷,图谋叛乱,攻打王师,其心可诛,二罢袁绍官职,罪及祖先,打入乱党,平灭三族,三昭麾下士兵将校。能擒袁绍者,以封侯相许,官升三级,最后许诺,罪只及袁氏一门,不累其麾下效力文武,若降,依旧善用。

先将袁绍大司马。幽州。冀州牧头衔摘去。贬为庶人。又将袁绍打入叛国乱贼地行列。赐罪诛杀三族。而后又对袁绍大加缉赏。以高官厚禄为饵不禁提高自己兵马持续不减地亢奋士气。又挑拨对方兵马地反抗意识。同时大赦之令更是让人生不出抵挡河东兵马地心情。十万降军如今就在河东军营中。每日还能生龙活虎地在城下劝降。若跟着袁绍一路走到死。最后被擒拿。又会是什么下场?

所谓挟天子以令诸侯地便利。又理直气壮地为卫宁所用。尤其在对方败象已成地时候。几乎是最好使地底牌了。

于是乎。整个河北阵营在卫宁许诺地这些威胁。利诱下。开始了蠢蠢欲动。甚至袁绍闻得卫宁使出地这样一计。恨得牙痒痒却又无可奈何。

事已到了如今。河北和河东势必只会有一个人彻底倒下。显然。卫宁根本就没有退兵地意思。假若袁绍取得了朝歌大胜。恐怕也绝对不会容忍卫宁继续存在下去吧。

失败。痛恨。怒火。当初风姿绰爽地袁绍。仿佛已经彻底地颓废了下去。除了每日里寻美女陪酒作乐。仿佛对军事上已经灰心丧气。纵然闻得城外地搦战。叫骂。劝降。也浑然不顾了。

当然。在几次大规模地逃兵出现后。从郡守府中。袁绍地第一次下令。便是。屠杀!

不管是议论,还是犹豫,不管是怯战,还是退缩,只要稍微有所端倪,便是屠刀举起。

袁绍已经彻底的疯狂了,甚至将血淋淋的刀口让清河笼罩在一股血色恐怖之下。但不得不说,袁绍的狠辣和疯狂,效果到是出奇地好,那些心思在袁绍初次下令之后,很快便隐没了下去,自然,也是归于恐惧,只是越这样压抑,日后爆发的时候,将会更加猛烈。

眼看清河暂时稳固,从城中探子回报的消息,卫宁自然知道袁绍的暴力手段,反而是更加开心了。弹簧越紧,反弹的将更加激烈,卫宁依旧每日做着必备的功课,劝降,搦战,操练兵马,便也任由着清河城中士卒在面对强敌压境的神经紧绷时,还得提防袁绍疯狂的屠戮。

自然,卫宁也不会就这样干坐着等待袁绍一家子的首级自己送到手中,除了必要地围困外,当初逢纪在邺城举城投降,卫宁顾念如今防守广宗的审配和逢纪算是相识,曾经在袁绍帐下也是共同进退,便唤来逢纪,好言宽慰一番后,使他前往广宗说项劝降审配投诚。

却不想,比起逢纪这个软骨头,审配的脾气竟然出乎意料的刚硬,不禁当众与逢纪彻底断袍绝交,还大骂逢纪不忠不义,只让逢纪灰头土脸的跑回来禀报卫宁。事实上,卫宁心中其实对这样的结果仿佛早料到了一般,审配虽然在谋略上比不到顶尖,但刚烈和忠诚到颇为让人乐道,在这个时代,审配的表现或许会是任何一个君主都推崇的品行,但又不知该如何去品评对错。

卫宁仿佛能够感觉到另外一个时空中,曹操对河北义士的感慨。袁绍帐下,田丰擅大略,沮授计谋中正,许攸诡计多端。审配善于防守,逢纪,郭图也是机灵狡猾,每个人都有弱点,但每个人,都投身入争斗内耗之中。事实上。曹操麾下,所有谋臣同样也各自有着弱点,但比起袁绍麾下来说,不管是否是有曹操强大地威信压力,如荀攸,郭嘉,荀,程昱等人都懂得互相弥补不足,同心协力众志成城。

不过一想到袁绍地智囊团。看到逢纪,卫宁心中不免便有些感伤。徐荣攻破邯郸,不仅仅生擒了袁绍的次子袁熙。更险险从牢狱中救出了田丰!

昔日和田丰一叙,卫宁便有劝使田丰投奔河东,但田丰却是瞧不起杨奉,认为杨奉难成大事,反而更属意于归乡隐居,等候起事。

卫宁当初没有强求,只是日后也多以书信联系,等到袁绍崛起渤海后,田丰作信卫宁得了袁绍召唤正要投奔后。卫宁大惊便硬声劝解,阻止他去袁绍处,又再劝他来河东。

却不想田丰地死脾气本就倔强,认了的事情,便觉得不会回头,反而认为卫宁为了杨奉招贤纳士竟用诋毁他人的手段行事,反而惹田丰不快。卫宁别无他法,便与田丰赌博二事,一为袁绍日后微有实力必然不甘寂寞南下欲图谋霸业。不顾民生,二为日后田丰必然不容于袁绍帐下,必为袁绍所囚禁。

卫宁本是好意相劝,却奈何田丰脾气死拗,越发怀疑卫宁居心叵测,反有绝交之意。事实上,直到了袁绍起兵与河东大战起,田丰方才想起这些往事,已是追悔晚矣。

而有了当初地赌事。卫宁要的赌注自然便是田丰不能求死。若败于河东则必降,当徐荣救下田丰后。很快便将田丰送往了卫宁处。

事实上,田丰本来并没有答应赌局的,但又对袁绍的忠心也淡了不少,卫宁劝解并没有多少几句话来,只让人备好酒宴,仿佛许久不见的老友一般赏月谈及往事回忆。

“大丈夫生于天地之间,不识其主而事之,是为无智也!君先失其智,何不矫正往过?君爱民,志在保国泰民安,河东政论本合君意,何不用君之智,行君之所欲!”

田丰本便对卫宁在河东实行的新政颇为赞叹,曾经袁绍尽起全力和河东相争地时候,便有劝解效仿河东政令,而待河北休养生息,如今袁绍战败,手段凶狠更显暴戾,又先有牢狱之灾,袁绍的不顾旧情,不顾故往功劳,却也让田丰颇为心灰意冷,又经过卫宁的劝解,以及对未来的展望,田丰想起当初与卫宁相识之时,书信往来,多谈天说地,甚至还冤枉了他,愧疚,心冷,抱负,终究,还是降了河东。

终究田丰不愿意在战场上和袁绍兵戎相见,毕竟投降为耻,这已经是田丰最后的底线,加上河东如今的胜局已定,河北并入河东也不过只是时间问题而已,便求先行回返安邑。

卫宁自然不愿意让田丰这个刚直的人为难,便使人一路护送田丰先行返回安邑而去。

事实上,田丰的投降,不免又让卫宁联想到了另外一人,便是和田丰一党的谋士沮授。

沮授地才能自是不必多言,在官渡之战的时候每每献策都切中了要害之处,袁绍如果善用,定然不会败得那么惨。卫宁自然对沮授也是颇为期待,既然袁绍不能好好运用这些人的才华,卫宁自然不会愿意看到他们从此便脱离历史地舞台。

但……卫宁寻遍了全军,甚至让人四下搜捕,不禁没有从袁绍军中闻得有沮授的消息,而自己人,也不曾有逮住叫沮授的人物……

一直等到九月围困清河一个月之后,才有一队兵马返回,赫然拿住的竟然是沮授的首级……!

怒,悔,惋惜?卫宁闻得这样的噩耗,几乎就气得吐血倒地,自己寻遍全军的贤才,竟然是以这样的结局而告终。对于那一队兵马来说,卫宁真不知道该是怒还是该是罚。

当初这支小队搜索周边,在大军中却是被冲散了,但回返的时候,赫然便逮住了逃窜地沮授,事实上,领队的小校一眼便看出了沮授的官袍。自然知道他是个大人物,本便是生擒了下来要邀功请赏,奈何,那个时候,沮授竟然将自己名字隐瞒下来,他们并不知道这便是为卫宁搜寻全军寻找的人物。汇合中军处赶路的时候。沮授却也是胆大包天,深夜装睡之后,暗中将看守偷袭刺死,夺马便想逃回河北。袍泽被杀,那支河东兵马自然是怒火冲天,沿路追踪的沮授,在他反抗下终究用箭射杀!

除了惋惜,卫宁已经无法表达自己地思想了。在河东如今手头颇为缺乏军略人才的时候,不能得到沮授的投降。却真是一个大损失。卫宁只能使人将沮授以厚礼相葬。

事实上,卫宁也只能暗叹自己实在也是太过贪心,手中已有郭嘉。贾诩,刘晔,田丰等人了,竟还不满足,或许,当每个人走到这个地步,总归是不会满足下去地吧。

朝歌一战,对于河东来说,收获实在是太多了。不单单彻底将袁绍击败。同时还擒拿了不少良将贤才,土地的大丰收自是不必多说,单单北方一统之下,整合了冀州,幽州,甚至还未开始攻略的青州,河东地版图将一度扩展到了七个州郡。

大汉十三州,河东已基本上得了一半之多,若能够以两三年作为休整整顿。日后的河东将成为一头凶猛无比的狮子。

九月中,袁绍的防线终于还是抵挡不了了。

首先告破的便是高唐,以黄忠为主将的两万兵马,并不如卫宁在清河地围而不攻,反而凶狠无比,高唐守军吕旷抵挡不住,又有了卫宁先前圣旨昭告四方,终于率先投降了卫宁。而吕旷投降之后,黄忠以其为说客。连夜北上平原。吕旷兄弟吕翔也宣告投诚。

自此,高唐一破。黄河下游又归于河东之手,平原地陷落,同样预告着清河的东面将再无屏障可防。

而就在这个时候,倒有了一个让袁绍局势更加危险地消息便是辽东公孙度,起兵三万,同时征调降服在他麾下的高句丽兵马两万,出柳城,夺平冈,欲趁袁绍衰败不堪,图谋幽州!

前面有卫宁的十二万大军,后面又有五万外寇,这无疑对于袁绍来说,便是雪上加霜,公孙度地到来,幽州最后的根本地便将失去。

倒是卫宁的态度颇为使人意外,对于公孙度竟然动用外族来犯汉人土地,卫宁浑然不顾当初公孙度斩袁绍使者卖好的友谊,不禁当即以朝廷的命令传书呵斥公孙度必须立刻让高句丽退出汉土,更明言威胁之意。

公孙度本来是打着帮助朝廷讨伐逆贼的口号,卫宁的斥责到让他一阵发愣,专而是勃然大怒,不禁没有丝毫退兵的意思,反而催促兵马强攻长城以北大量土地更盛。

一时间冀州东北,长城之外,到处便是惨绝人寰的场面。公孙度本身残暴,而高句丽更是一群野蛮地兽族,大军所过之处,烧杀掳掠,无恶不作。

如今袁绍还未攻破,面对公孙度如此残暴的做法,卫宁虽然怒不可揭,但却只能咬牙切齿,发誓等平灭袁绍之后,必然要让公孙度追悔莫及。

而便在这个时候,卫宁不由自主的便想到了当初来进谏他的辽西乌桓使者难楼。事实上,对于乌桓人,卫宁同样没有多少好感,当初袁绍将其收留,最后还不是倒戈一把,或许服从强者是他们的天性,但欺负弱者他们同样也会不遗余力。

难楼的进谏第一个便是提出乌桓人愿意帮助卫宁攻打幽州,甚至南下助拳,卫宁自然知道他们不过只是为了名正言顺的掳掠一番,自然严词拒绝,几番冷淡回应之后,难楼也不敢违逆卫宁的意思,而远在上谷的塌顿没有卫宁地允许自然也不敢擅自出兵南下。

但卫宁也知道,如今和袁绍大战的时候,势必也不能将乌桓人逼迫得太急,既然他们惧怕河东的强大和昔日建立下来的威望,卫宁便索性磨起乌桓人的性子,除了派遣使者,强令乌桓人不得入长城以南外,便只让难楼随军徘徊。当然,卫宁也并没有彻底断绝乌桓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