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汉末卫公子-第30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叔父……您如今正值壮年,而侄儿年不到及冠,此事岂不是太过仓促?”卫手足无措道,“何况如今还有父亲,若是继承叔父大业,也万万不该是侄儿这个晚辈啊!”

“你父亲才能非凡,这是众所周知,但你父亲却有一个致命的缺憾,绝对无法继承我的希望,甚至可能和我的大计背道而驰!”卫宁摇了摇头,毫不避讳的直言道出,“而你却不同,从你六岁开始,便一直在我身边学习,可以说,你的一切都收在我眼中,你的成长轨迹也是我刻意引导,你便是真正继承了我的思想的人!所以,我的大志,只有你能继承!”

卫已经不知道说什么,涨红着脸,“可是……可是……”

“可是叔父您如今还正值壮年,又何须考虑这些事情?说不定,日后两位姨母便有了叔父骨血……”卫忽而想起,出口道。

“呵呵……没有那个时间了!”卫宁苦笑摇了摇头,摆了摆手打断道,“你不必知道这些事情,你只要知道,或许过不了多久,你便要独自挑起大梁,承受着万里山河搭在肩上的压力。是了……你如今还太幼小,叔父也怕你担不起来,但……这也是无可奈何啊!唉……!”

“恩……如果可能的话,两年后,你便可行冠礼,十四岁成年,在我大汉也是常见……”卫宁语气蓦然放低,两眼有些暗淡,后半句卫没有听到,却是自言自语,“如果可能的话,我也很想看到那一天啊……”

卫的脑袋已经被卫宁的话弄得一片混乱,自然也没一有察觉到卫宁那丝一闪而过的落寞,只是陡然灵光一闪,隐隐约约想到了什么,不由脸色霎时一片惨白。

“莫非……叔父……您……?”卫的语气陡然变得颤抖,紧张而激动的出口道。

“不可声张!你也有担待的人了,想让我失望吗!?”卫宁眼睛一瞪,斥道。

“我会为你扫平障碍,日后,我卫氏一族该走向什么样的辉煌,还要看你了!”卫宁见卫脸色苍白,眼角赫然还有泪花渐渐涌现,不由心中一暖,语气渐渐放缓道。

而这个时候,门外响起了侍卫的声音,“侯爷!酒宴已经准备妥当了,请侯爷出席……!”

 第四百六十八章 四敬酒

会宾客已经已经尽数来齐,蓦而卫府大管家卫从领婢子流水般送上珍馐佳酿送往各个席上,所有人都停止了互相交头接耳

“卫侯到!”随着一声高亢的喊叫,卫宁领着卫缓缓从堂后走了出来,脸上带着和煦笑容,已经浑然不见刚才和自己侄儿一起时候的病色。

群臣百官肃然,人人慌忙站起身来,弯腰行礼恭敬道,“下官参见太尉大人!”

“呵呵!诸位乃我卫宁所请宾客,此非朝堂,不已官职相比,不需如此大礼,快快请坐,快快请坐!”卫宁笑着摆了摆手,止住众人,连连道。

说完,卫宁也缓缓移步到正位,跪坐上去,而卫也老老实实的坐在卫宁斜下方近处。

卫宁看了位处自己堂兄卫凯一眼,显然还是能从他的眼中看出微微的激动,只是那份激动下又似乎带了几分遗憾。

卫宁心中叹了口气,他自然知道卫凯遗憾是为了什么。按照道理来说,即便是自己不行了,膝下无子,长兄接任才是应该,不过,卫凯某些根深蒂固的理念却是卫宁完全无法认同的,所以他始终还是倾向于自己一手教导起来的侄子。

大汉灭亡,为三国乱战,至于曹魏,司马两晋,五胡乱华掀起了华夏耻辱的开端。后世无数人在崇拜三国这个英雄辈出的年代,也无人不扼叹息,就是这样一个持续了数十年地乱世几乎让华夏土地千疮百孔,再挡不住北方蛮夷的铁蹄。

五胡乱华,是所有国人心中永远的痛,何尝不也是卫宁每每想到的噩梦。

但事实上真要说起五胡乱华来,许多人都将责任推到三法混战上,其实也并不尽然。想当年战国七雄并立地时候,那混乱黑暗比之三国时代,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但是,就是这样一个混战不穷持续了数百年的时代,就连其中最最弱小的燕国,也能挡住北方胡人南下中土半步,甚至燕国名将秦开大败当时强大的东胡部族连退退千余里不敢争锋,更东进箕氏朝鲜,取两千里土地,一直打到鸭绿江才罢休!可是东胡部落分裂后出来的鲜卑人,竟然在中原逞凶了数百年之久!

凭什么当年战国时代。一个最弱小地国家都能打得北方蛮夷闻风丧胆还开疆裂土?而经过了大汉集权展了数百年之后。一个数十年地混战就不能再挡北方蛮夷了?东汉再乱。又能乱过战国群雄并立互相厮杀几百年地流血?

归根结底。战乱只是其中一方面。而世家大族兼并土地。收聚财富私有。才是最大地祸根!

西晋时代。有“贾裴王。济天下。贾裴王。乱纲纪”之称。东晋时代。又有“王与马。共天下”地话。世家大族竟是与皇权平分天下。国家兴衰几乎就是这些权贵所决定。

两晋时代地世家大族。获罪不施刑法。获利不缴国库。获地不列公薄。获奴不入民籍。在朝为官只看血统。不看才学。甲等士族瞧不起乙等士族。乙等士族更瞧不起寒门子弟。寒门子弟又瞧不起商贾农工。在这森严地等级制度下。天下一半地财富。土地都被当代世家大族私有化。当做自己地东西。而属于国家地军队。建设民生地钱粮取之何处?

当时地太傅何曾一日用饭一万钱。食时还言没有下筷子地地方。司徒何邵每天吃饭一顿更是花费高达两万钱地骇人地步。上到皇帝。下到仕宦。充满了奢华腐朽。而在当时地边关。军甲失修。军民甚至连吃饭都吃不起。国家根本就没有粮秣军费调拨!

士族开始坐大。源自于西汉时代。那时候因为帝王集权还并不见如何。但到了东汉。世家大族开始飞速地展起来。兼并土地。把握官权。一直到三国曹魏。陈群地九品官人法。便仿佛一道催化剂。终于彻底被士族权贵所把持。当做了合理地法令推行了下去。

九品中正制地出点本是好意,为曹操选取了无数的有才寒士,甚至后世地科举,官职构架都是从其中延伸展出来,影响了无数朝代。但恐怕就是陈群也不曾想到会自己的善政,竟会被那些人利用成为了一道让国家飞速的毒瘤。事实上,九品中正制度,在后世经过了合理的修改和完善,却当得是一个划时代的提案,影响了中国历代千年之久,但他出现的时机却是错误的,反而助长了恶毒更加快速的蔓延。

卫宁并不会将

在这个制度上面,更多的是将矛头直接对准要害之~始当政起,便一直对世家大族的权利作着限制和压缩。

而让卫宁无法接受的是,这样的思想依旧还是成为了潜规则一般的主流继续流淌展着,而他的堂兄卫凯,赫然是其中的坚定支持!当权亦有如此所为,恶根难以除尽。

卫宁又如何敢将这个天下的未来交付到卫凯的手中?值得欣慰的是,卫整个本来也是另外一个世界中这个主流的其中扛鼎一员,在他的潜移默化教导下,终于成为了他的合格接替,虽然如今卫年纪太幼,而卫凯毕竟是他的父亲,但卫宁早已经为他定下了后路,对于卫凯的影响自然是要削弱到最小。

从与卫凯目光对视后,卫宁脑中闪过了无数的念头,却也只是电光一闪,并没有耗费多久,等回过神来,群臣已经就位,眼巴巴的看着他。

卫宁讪笑了一下,当即示意身边婢子给酒樽斟满,抬起环指诸官高声道,“如今朝廷安定,北方百姓安居乐业,国事渐平,全赖诸位鼎力相助,今日正是除夕佳节,旧年已过,新年将到,本侯特设宴请诸位大人前来,此杯,可敬诸位数年来辛辞!请!”

“为国效力,实乃本分,不敢当卫侯之礼!”

“卫侯请!”

群臣纷纷答话,也举樽高过眉间,以示尊重,待卫宁举第一口起,便是宣告了宴会的开始。

在场众官,皆满饮一杯,而这个时候,卫宁酒杯又已斟满举起,“我大汉开国数百年,雄威慑服天下,百国称臣,诸位祖上皆是我大汉忠良之后,正有前人光耀,才有后人福荫,正有前人殚精竭虑,方有大汉百年威,此辈,该敬我历代先贤,诸位,请!”

卫宁举杯一饮而尽,抬手示意诸人饮酒。

在场不少人本便是对自己流淌着功勋贵冑血统而自命不凡,卫宁的话不禁又~到了他们的痒处,不由脸上颇为自得,洋洋得意的向其余寒门出身的官员看去。

但隐隐也有人感觉到了卫宁的话中夹带着的某些意思,不由暗自惊疑,互相与交好对视一眼,这才举起身边酒侍斟满的酒杯,再满饮入喉。

正当有人以为卫宁敬酒已完,想要开**跃一下酒宴气氛的时候,卫宁却又再度斟满了酒杯,举起高声对众人道,“自高祖斩蛇起义,武皇帝封狼居胥,打下我大汉百年盛名,光武皇帝中兴定都洛阳,延我汉室正统,直至黄巾张角反贼聚众祸害天下,董卓逆贼,倒行逆施,赖有晋阳侯杨奉公挺身而出,破黄巾,逐董卓,劳苦功高,却恨苍天不公,致使杨公早逝,本侯每每想到,皆苦闷悲戚不已,可说,若无杨公,这北方安定必是难有,汉室帝统也不知被逆党欺凌何时!此杯,当敬杨公,诸位,请!”

卫宁此话一出却让在场所有人脸上都是一变,面面相觑。杨奉的名字几乎已经是安邑的禁忌了,不单单百官不敢擅自提起,就连在安邑的杨氏族人都闭口不谈,如今反而倒是卫宁毫不避讳的谈了起来,却实在让人心惊胆颤。

不少人不由自主的向左列席的太傅杨彪看去,却见他神色不改,满饮酒,更多的人暗自偷查卫宁神色,内心忐忑实在是不知道该是用什么样的态度,接饮还是不接?等到有人看到郭嘉,刘,卫凯等卫宁的铁杆心腹都一饮而尽,这才小心翼翼的陪饮满杯。

显然不少人已经渐渐意识到了今天这场酒宴,恐怕并是不是他们所想的那种新年联谊酒会了。所有人紧张的观察着卫宁,等待着他口中吐出今天的主题,又品味着刚才卫宁三敬其中又代表了什么含义。

但众人却没料到,卫宁竟然又满上了一杯酒水,对众人道,“如今汉中张鲁,兖州曹操,江东孙坚等辈依旧割据一方,不服朝廷号令,我北方儿郎为国征战在外,纵然是今日除夕佳节也无法与家人团聚,实乃我卫宁之责,若无他们保我大汉疆土,正我大汉帝统,护我等妻儿家财,今日又岂能在此与诸位会宴饮酒?此杯当再敬,在外征战的数十万忠国勇士!诸位,请!”

这一杯,卫宁是正着身子,脸上带着与刚才毫不相同的慎重,向着西南,向着东方,一饮而尽!

 第四百七十二章 请先生教我

,有几段把杨松写错成了张松……)

“放孙曹援军进来!?让汉宁增兵!?”饶是杨松在滑溜,但也因为贾逵的话而呆了半晌。

事实上,当得知贾逵突然来访,杨松便判定对方定然是为了谋求攻破阳平关的帮助,而当对方一口喊出张卫信上所言的事情,更加重了杨松的揣测,本来杨松还在烦恼到底让汉中和河东维持个什么样的局面才能将利益最大化,但如今显然被贾逵完全打乱了他的心思。

赵云久拿阳平关不下,七万大军所需不是小数目,而阳平关不破,汉中自是固若金汤。怎么看,河东都应该想方设法将阳平关拔出掉,而偏偏张卫来信的两件要求,恰恰是加剧了河东军攻破阳平关的难度,现在杨松杨柏两兄弟却是有些不知道该如何应对了。

当贾逵出言半晌,却见杨松杨柏两人久久不语,只呆立在那,心中微微一动,自然知道对方为什么答不上话来,当即出声大笑道,“哈哈!两位何须如此惊讶?莫非两位却没想过,我河东败董卓,逐鲜卑,击李郭,灭袁绍,所敌,哪个不是兵强马壮,威势滔天?但结果又是如何?”

道此处,贾逵随意的弹了一下茶杯,不屑道,“虎牢关,水关,天下雄关,亦在我家卫侯手中不过破旧栅栏,取之轻而易举,阳平关虽险,比之两关如何?”

道此处,贾逵见两兄弟终于渐渐恢复了过来,接着道,“区区汉中弹丸之地,不瞒两位,却还不曾放入我家卫侯的眼中,又怎值得七万大军来伐?依我看,不过两万人,恐怕就足够了!”

“两位大人皆乃蜀中名士,天下之大,又岂是区区汉中可以留住的?劝两位该是心系天下,莫要被张鲁孱弱之辈耽误了前程啊!”末了,贾逵很是语重心长的劝解道。

杨柏禀性不如杨松老奸巨猾,被贾逵毫无掩饰的讽刺,心中有些怒气不平,当即忍不住出口道,“既然如此,那赵云七万大军何不早些杀过阳平关,取了汉中,何必还受着严寒留在阳平关外享受北风关爱?”

“此乃军机,自不可轻易告人!”贾逵微微一笑,也不动怒,却又神神秘秘道,“不过嘛……杨松大人乃是我家卫侯青睐之人,日后为一州一郡之长都显委屈,这些军机倒也不蛮两位了!”

“哦?”杨松杨柏两兄弟见贾逵脸色。不由也有些心动。

“什么孙曹援军。什么汉宁援军。这些兵马我家卫侯都不放在眼中。事实上。我家卫侯早就等着让他们分散兵力前来汉中。届时东面……呵呵!”贾逵大笑道。

“以汉中为饵。引孙曹分兵救援汉中?!然后于兖州决战。定出天下胜负!”杨松杨柏心中大惊。顿时对贾逵地话信了七八分。

“是了。河东军以战力强大闻名天下。当初曹操染指河东却还被卫宁北征鲜卑地疲惫之师赶回兖州。虎牢关。水关也是天下雄关。一样在河东军前形如虚设。就算阳平关因为蜀道艰难难以攻破。但花费了半年时间。总该也有些几分惨烈。却也不见张卫那边有什么动静……是了。是了。那卫宁若无绝对把握怎敢用七万兵马劳师远征。还请了无数民夫修理栈道。这些财力物力若是没把握。谁敢轻易动用?更何况兖州那边又是十数万兵马地调度。一战爆。肯定是能决个天下归属……”贾逵地话显然让杨松地心思开始了一些微妙地变化。脑中不禁按着贾逵地调动而开始偏转。“那若如他所言。河东军被挡在阳平关外真地只是故意吸引孙曹兵马?”

想到此处。杨松心中蓦然升起一丝忐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