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汉末卫公子-第3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鬯鹑词遣恍。∪饲氪笕怂偎俜⒈鸪牵衔г糁冢 

半晌,秦颉摸了摸下巴上的长须,这才挥了挥手,让人带探马下去休息,接着略微踌躇了一下,顿时对左右下令道,“传我军令,全军停止进军,安营扎寨!”

“大人,如今黄将军大胜,我军初战告捷,正该鼓舞三军,一举拿下宛城才是!此地距宛城不过数十里路程,便是加快脚程,天黑之前定然能到。黄将军手中兵马不过千人,且大多是收拢的南阳溃兵,如何能堪大用!若贼众反应过来,十数万反贼从四面汇合,恐怕更难攻下,尤其更是置黄将军于险地啊!末将实在不明,大人为何下如此军令?”秦颉军令刚出,左右拱卫部将便有人出声大叫道。

秦颉放眼看去,却正是军中那名年轻的小将文聘。

但看文聘涨红着脸,秦颉心里微觉好笑,这个才加入自己麾下的小将,英姿飒爽,年纪轻轻便展现出了不凡的武艺和谋略,秦颉尤其对他器重不已,此刻听他出言,眼里当即闪过一丝赞赏。

不过,秦颉心里早有主意,如今却依然挥了挥手,斥退文聘,环顾左右沉声道,“我自有用意,众将不必多言!”

文聘看秦颉坚决的模样,心知这个太守一但下了决定是不会轻易更改的,当即满脸不平的退回队列之中,只是持枪的右手由于过于用力,一时青筋暴涨,眼神更是关切的望向北方。

文聘的故乡,正是南阳宛城!而黄忠,更算他的半个师傅!

两人同在江夏,时常比武切磋,第一次,年轻气盛的文聘在黄忠手中连一招都走不过。这个倔强的年轻人,却在无数次的失败中,飞速的成长,展现出的巨大潜力,终于引起了黄忠这个壮年猛将的注意,渐渐的开始指点起他的武艺,如今的文聘已经可以勉强在黄忠手中接下十招!

南阳黄巾祸害宛城多时,单看那十余万的数量,文聘便觉得心惊不已,虽知黄忠武艺高强,常人不可能伤得了他,但平常人对数量巨大的差距还是让他深恐黄忠有失,当晚,文聘辗转反复,一心担忧黄巾扰乱故乡,又担心黄忠的安危。

文聘如今毕竟还是太过年轻。

秦颉在帐外看见里面***闪烁,人影来回浮动,只摇头苦笑不已,半晌,这才干咳一声走了进去,“如今快过两更,仲业为何还不休息?”

文聘但见秦颉进来,微微一愣道,“大人为何深夜到此?”

秦颉淡笑不语,自顾自的坐到地上席位,翻看了一下案几上的文聘来不及收拾的兵法书简,忽而出声道,“你观我军与黄巾贼寇区别在何处?”

文聘不知秦颉为何有此一问,半晌整理了一下,这才答道,“黄巾贼寇肆虐州郡是为不义,抗饶天威是为不忠,不通谋略是为不智,战力参差是为不用,我军处处犹过于彼,唯数量不可争锋……”

秦颉微微一笑,放下书简,接口道,“哦?那你以为我军此行,能一战攻城否?”

文聘想也不想,肯定的点了点头道,“南阳张曼成在黄巾贼寇中威望颇大,但贼军虽多,分散各地,短时间里难以奔赴救援宛城,属下正是不明白为何大人还刻意减缓行军。莫不知兵贵神速?”

“南阳郡守在何处?”

“在宛城……”

“宛城又有多少贼寇?”

“约有五万……”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

一时间秦颉连番问道,文聘也匆匆作答,半晌,文聘忽而脸上微微一愣,苦笑不已。

是啊,一郡郡治,自己身为南阳宛城人,又怎会不知宛城城高池坚,非大军难以攻下!

秦颉看文聘了然,这才点了点头,低声道,“你自幼熟读兵法,一时心系故土,难免不智!却不怪你……”

文聘摇了摇头,苦笑道,“大人此言差矣,虽然我军不过万人,贼军五万,但我军无援,而贼军却还有十万人马分散四处。末将还是以为,应当急行军,趁敌不备,一举而下宛城!”

秦颉摇了摇头,“你的意思我明白,其实我本意正是奇袭宛城,碍于汉升颜面才让他出兵先行,但也不过是让汉升前去试探敌军,并非让他败敌,为此,我还故意拨了一些南阳溃兵与他……却不想汉升果然还是虎将,居然硬是用这般溃兵赢了头仗,还擒下了贼军大将!唉……如今贼军已经胆寒,不敢出城,我军若强行攻打宛城,一时却是难以攻克,若贼军合围而来,我军却反成困守之势!”

文聘愣了愣,这才想明白关键之处,当下急道,“那大人之意又是如何?”

秦颉这才抬起头来,笑了笑,“你刚才所说却对又不对,谁又说我军无援?”

“大人的意思是?”文聘也一把跪坐在秦颉对面,疑惑道。

“你且看我手中的文书……”秦颉从袖口抖出一卷书绢,淡笑着递到他的身前。

文聘恭敬的接过书绢,粗略看了几眼,顿时脸色大喜,“阳翟同是一郡郡治,竟然包括周围附属两县,三日便被攻下!我早闻这虎贲校尉杨奉将军连战大败敌军,长社之围更是一举扭转朝廷困局,如今这阳翟一战,果然名不虚传!不过……这字迹却似乎清秀了一点,不似军旅之人所书。恩……也对,杨氏四世三公,本是儒学大家,想必那杨将军该是一名儒将!”

秦颉摇了摇头,这才笑道,“呵呵,你小子总是不看关键!杨奉虽是弘农杨氏之人,四世三公名声显赫,但却没这样的能耐。黄巾事起,能一路顺风,只是托一人之谋才能树建奇功!”

“莫非,出此计策的另有他人?”文聘放下书绢,眼睛灼灼的问道。

“此人乃河东大族卫家之后,名宁,字仲道,早年曾得郎中蔡邕大赞,后河东太守举其孝廉,不就,游学阳翟,路遇杨奉搭救,这才一路随军……”秦颉点了点头,竟然如数家珍般的徐徐道来。

://。。

://。。,全文字内容让您电脑、手机清爽阅读,同时避免txt等下载文件出现图片而不能阅读的尴尬!

 第七十五章 算心,驱贼



古时候的谋士对比于现代的参谋,要求似乎更为苛刻。三流谋士只需初通兵法,审时度势,能在局部战争发表自己的计谋,帮助主将取得胜利。

二流谋士不仅必须懂军布阵,在战术上有独到的见解与机智,还得通晓地方政令,朝堂权谋,更需要在战场之上,谋划战略,小战失败而非败,大战得胜为大胜,这里是考验谋士素质的地方,眼光不能放于一地,而该跳出地图,展望天下。

小谋是为谋地,大谋是为谋国。善于揣测人心,攻其弱点,出奇策,有大智,不动则矣,动则一举而定乾坤,无论,政场战场,皆是无往而不利!诸子百家,兵,法,儒,纵横,一切学识皆不可少。算无遗策才是为一流谋士!

所谓的算,不是天时,不是地利,更不是人和,真正让郭嘉,贾诩之流算无遗策的,实则算的正是人心!

卫宁如今只能勉强踏入二流行列,没有足够的智慧与学识,只能凭借前世翻阅的古代战史,依样画葫芦攻敌不备,借助历史,是他最大的优势,可是……如今历史已经渐渐脱轨,这样的优势也渐渐消散开去。

可是……成为一流谋士必备的条件,揣测人心,是为最难,历史终究还是赋予了他最大的筹码,至少这个东西是不会随着某一个事件而随意改变。

袁绍的多端寡要,好谋而无决,好名而不求才,得人而不得善用,这些便是一个人性格,是在历史印刻下了深厚的记号。

曹操知人而善用,性多疑,而心狠,雄才伟略,人尽其力,这些都足够给卫宁未来道路带来明确的指标。

一但能够轻易揣测到人的性格思维,对症下药,卫宁依然可以在这个乱世中有拼搏的筹码。

自古能观人心者,才能活得长远,也才能无往而不利。

但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有才者,皆善于伪装,正所谓“成大事者喜怒不形于色”正是这个道理,能算人者不在少数,但能看透人的却不多,这其中最困难的便是有人懂得隐藏。

荀彧天生聪慧,王佐之才,袁绍,田丰,沮授,郭图一干河北群英被他看得透亮,但到死,才算算懂曹操的心思。对比于贾诩这只狐狸,实则落了下乘。

算心之能,人人都有,在乎心计高低,被算者隐藏多深而已。又比如黄巾贼寇,无人有藏性本事,平日作风,暴露出自己内心一目了然,便是卫宁这种蹩脚货色,也能弄得明明白白。

对战彭脱,隔岸观火,妄图乱中取利。不服他人才能,妄自尊大,不过自取灭亡。胆小而又怕事,官兵进兵,却只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不敢进取。

这一切足够让卫宁有一个良好的布局,诱使他们往着自己希望的方向钻了进去。

“襄城不过小县,但若是贼兵城外守住险要,我军便要攻下,却也要花费许多气力和时日。他们或许以为张曼成能救援,这给予他们负隅顽抗下去的信心,更是会造成我军进军的阻碍,驱赶向鲁山更是难上加难……”卫宁踌躇了一下,又接着道,“所以我们必须要给他们毁灭性的灾难打击,促使他们不得不弃城而走!”

“可是将他们赶往鲁山又有何用?鲁山?!”杨奉疑惑不解,当即出声问道,蓦然却又想起,前段时间卫宁差人送往江夏的信笺,一拍额头道,“是了!原来如此!上次,我还不知就里,原来你便是早做了这般打算!”

卫宁淡然的拾起案几上的茶杯,咀了一口,又道,“下官早向当地人仔细打探了一下,鲁山西邻淯水,东为高山,正是围歼贼军的不二之选。鲁山一带地势险峻,更是设伏的绝佳地点,尤其,鲁阳还是东入颍川的必经之路,张曼成救援颍川,此地绝对会是他的葬身之所!”

“可是如今贼众死守襄城,我军又如何驱赶他们?便是强攻,恐怕也要花费许多时日!”杨奉又小声的问道。

“军中细作传来,襄城如今不过聚集了三城兵马,剩余两城正在赶来。两万大军粮秣虚耗甚大,贼军不能长守,而运粮不比行军,更是沿路坎坷,我军其一,正该对此入手!”卫宁眼睛微微眯起,抬起头来看杨奉了然,接着又道,“光是粮秣被断,贼众也可以从后四处劫掠已补虚耗,只能扰敌军心,不得击溃战意。颍川五县,距离襄城最远的乃是蔡县,南顿,想必如今未到的两家军马正是此两城!”

卫宁接着又道,“明日我军正当来一次强攻,只奋力攻打城北贼寨,若能夺下最好,若不能夺下,也需把声势做足,只要襄城贼首将注意力吸引到城北,而后南顿,蔡县两人援兵必定加快救援行军。”

“兵法云:故知战之地,知战之日,则可千里而会战;不知战之地,不知战日,

则左不能救右,右不能救左,前不能救后,后不能救前,而况远者数十里,近者数里乎!既然贼军焦虑,骤然加速,必成疲兵之势,前军后军的拉锯便会展开,以我军战力,只需千人,便可一战而除灭贼众两军。分而攻之,是为大道。我军上下一心,贼兵却是五人互相不服,仓促结盟,逐个击破才是正途!”

“一但两城援军被灭……贼军定然恐慌不已!加上粮草被断……他们便只有两条路可走!汝南,或者南阳!汝南与颍川一带同气连枝,波才未死前,便听他号令,但如今波才一死,也是元气大丧,自保都嫌弃不足,而左右中郎将大人曾听我言,调集扬州郡兵西进助我军平叛,更是雪上加霜。所以,五县贼首若还有点脑子便不会去汝南,张曼成声势浩大,南阳便成首选,出颍川而到南阳,必然只能走鲁山过去!”

://。。

://。。,全文字内容让您电脑、手机清爽阅读,同时避免txt等下载文件出现图片而不能阅读的尴尬!

 第七十六章 朝堂暗争

“贼众在襄城,距离南阳太远,张曼成救或是不救,只是五五而开,但是一但贼众被我军逼到鲁山,距离宛城不过百里之路,一万多人马,这却是无法抵消的诱惑,如果按照正常情况,张曼成绝对不会放弃这块肥肉,尤其波才一死,颍川贼众成一盘散沙,又得我军逼迫,只要张曼成一到,这一万多人马定然成为他囊中之物!会放弃吗?不可能,若是将军,若是我,也绝对不会忍受住这样的诱惑。”卫宁信誓旦旦的说道。

“左右中郎将曾给将军调动南方郡国之兵的权限,虎贲校尉一职还比一郡太守高上半阶,而我曾借将军之名,发放信笺,调动南阳郡国兵北上鲁山,四面合围,贼众虽多,然我军战力强盛,以有心算无心,贼众必溃无疑!”

卫宁一口气说完,又回想了刚才说的话,推敲许久,也觉得没什么大的问题,这才暗自点了点道,“如今便只剩下,逼迫颍川众贼西进鲁山了!还是得等明日细作回来才能再做定夺。”

杨奉听得懵懵懂懂,总觉得又什么不妥之处,却有不知道该怎么说出口来,“为什么一定要把张曼成引出来?若是一城一地的攻打,不是稳妥更多?若是先平颍川,再定汝南,南方只余张曼成一人,负隅顽抗,不过依然是孤掌难鸣……这仲道为何取险而弃稳?”

杨奉不解的看了卫宁一眼,只看他满脸疲惫,刚要说出口的话又咽了回去,半晌叹了一口气道,“既如此,仲道还是好生修养,明日,我等再仔细商讨!”

如今已过两更,杨奉缓缓走出卫宁营帐,蓦然看了看万里星空,眉毛略微皱起,“为什么他给我的感觉总是琢磨不透?自从长社以来,似乎他总是有什么不可言明的心思?似乎又总是语不尽言……唉……”

摇了摇头,杨奉若有所思的看了一眼卫宁***未灭的营帐,这才缓缓向着自己的居所而去,“如今黄巾一起,汉室威信与日递减,尤其圣上宠信奸佞,朝堂混乱不堪,地方豪强日益坐大,各方诸侯难免会起心思,我弘农杨氏……此人非池中物,又是与我等一样世家出身,不可轻弃,不可轻弃啊!”

这一刻,杨奉的眼睛里流露出与平时平凡的目光毫不相同的锐利……

送走杨奉,卫宁又看了看洛阳和广宗的方向,眉头也是一股愁虑,“战事顺利,卢植在广宗一带,数败张角,如今皇甫嵩等为代表的清流,外臣集团声势浩大,宦官集团,恐怕是坐不住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