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汉末卫公子-第7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卫宁心性即便再多有改变,却也是喜欢安静的环境。虽无虫鸣鸟叫,此刻那萧瑟的气节,也依稀与自己对未来地彷徨而相合。

腰间葫芦里自然是灌满了美酒佳酿,在那热闹却充满虚伪的大堂内,能有多少酒兴,事实上,如果可以,卫宁宁愿和典韦斗酒三百升也好过许多。

事实上,心结未解,再甘甜的美酒却也苦乏无味。灌了几口,卫宁只能叹息一声,“呵……人生不如意,果真十有八九。但真看,也是欲望作祟。倘若投生为一个乞丐,倒是整日想念一餐果腹。若为普通百姓,自然又想念衣食无忧。不劳动何来衣食,不出力何来安稳……以前整日担忧这性命不保,但却从来没有想过,也正是因为那一身恶疾,才得以空闲偷生十余年。现在病体得治,却又烦恼那本该承受的责任……”

“该来的,迟早会来。不该来的,因为我的出现,也定然不少……诸侯混战,这是必然之事,看袁家已经迫不及待的插手州郡事物,可见一斑,手却已经伸到了河内兵家重地。明眼人,似乎都看出了汉室将倾地预兆。”“

“袁绍现在似乎已经成了袁家铁定中地代言人了,而杨家要出头,势必也要推出一个人选。杨彪虽然身居高位,在于朝堂,却不便行事,那在外,却最好推出的人选自然便该是杨奉了。

同样是比肩的最大家族,杨袁两家在这汉末三国初,地强弱,一方死守朝堂,依旧对汉室抱有莫大寄望,另一方却早早的谋好退路,割据一方……”

卫宁抿了几口葫芦里的佳酿,微微摇了摇头,不经意间,将葫芦中的酒倾洒在池塘之中,带着黄浊的液体,却在清澈的池水上积淀出片片水花,惹得鱼儿竞向惊走,“而柳家昨日所谈,便该是借联姻此事,以期联合卫家,更甚至有我关系,与势力最为强大的家族之一杨氏搭上关系,借此,便想在这暗流之中,谋取一块利益……”

“政治婚姻啊……唉,看那柳媛模样,也该是大家淑媛,温润贤惠,势必也无法违逆他父亲的意思。这样一个时代,女子终究还是利益的交换品罢了……却没想到,我毕竟与蔡》

 第一百三十三章 天下大定,觅封侯

和七年,这是一个让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一年。

上到帝王,下到百姓,仿佛一夜间惊讶的发现,原来自以为稳固的铁桶江山,那延续了数百年的大汉荣耀似乎已经一去不复返矣。面对黄巾初起时,那包含了几乎所有平民百姓对阶级上层的愤怨,摧枯拉朽般,一道道飞马流星的急报匆匆向着大汉京畿传去。每一日,都会收到最少一座城池陷落的噩耗,短短一月,几乎整个大汉半壁江山都盘踞着黄巾的身影。

所有人都恐慌了,即便是那个以昏庸闻达天下的汉灵帝,也破天荒的震撼在黄巾沸沸扬扬的威势之下。

一道道调兵的皇命飞速下达,不仅是贼众的偌大声势,州郡各地似乎也隐隐有不轨的迹象,面对皇权颠覆的可能,即便再昏聩的皇帝也是无法坐视不理的。

相对于贼军百万大军的滔滔大势,曾经北驱匈奴,扬大汉国威的铁军,却显得那么弱小。整合三河骑士,京畿五校,加上仓促募集而来的剿贼壮丁,却也不过区区数万人马。

这似乎是一剂响亮的警钟,敲打着依旧醉生梦死的贵族与皇帝,破天荒般,自东汉复辟之始一直不曾断过的官,宦相斗也达成了默契,同御外敌。但这难得出现的中央安宁,却似乎象征着地方的不安,众州郡郡守无一不是趁着这黄巾之乱的开始,而暗中扩充军力,招兵买马。甚至中央军的平叛,却也为保全实力,不愿出兵相助。

就在所有人把希望寄托在那三名大汉宿将地身上时,长社之困,似乎便将所有人的心脏敲打出了一丝丝脆弱的裂缝。大汉最为精锐的军队,也是目前唯一掌控在皇室手中的军队,却被数十万贼寇,围困在长社区区弹丸之地。

就在许多人万念俱灰的时候。却突然横生生杀出来一个卓绝之将。杨奉。在此前不过是弘农杨氏一个不得重视的旁支子弟。即便能当上平叛都尉,也不过是沾了那点家族的光。而在此前,无论是各方面,他都只表现出了平平之才,但也就是此人,一举解救了长社被困地官兵,甚至。凭借那区区几千人马,不可思议地扭转了整个战局。

无论是火烧长社,还是南下阳翟,甚至是后来地水淹淯川,波才数十万大军,张曼成数十万大军,便是这两人率领的麾下反军,已经让汉军吃够了苦头。但在杨奉的横空出世。却似乎那么不堪一击。偏偏那数千人马好像有无穷的战力,连番破敌,区区一个月余。葬送在他手中的反军何止数十万人。

事实上,河东一地靠近京畿,有壶关,箕关加上黄河主干为天险,这些叛乱的事情根本不是那些整日图个温饱的升斗小民所能判断地东西,他们只关心,什么时候能够回归平静,什么时候皇上要大赦天下,减低赋税,而什么时候,这年年旱灾才能平息。

远离战火,自然不能知道其中的血火心酸,唯一能够让他们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便是这一场战争,又出来了哪几位英雄。

自然杨奉这个名字也成了所有人耳熟能详,而让河东百姓最为兴奋的便是,听说杨奉手下有一大将,善使大斧,猛不可挡,便是出自河东。

乱世中,人命如同草芥,尤其汉末年年旱灾,人与人竞相食,早已经造成了底层穷苦百姓精神上的麻木。是以,才会有太平道的盛行,也才会有那一呼百应的声势。

相对与其他州郡来说,河东百姓还算是幸运,这里有一个温和的豪门世家,而这里又因为靠近京畿,地利环境地优渥而不似其余州郡那浑如人间炼狱。但也仅止于此,幸运毕竟也是相对而言,人们麻木地思想只是寄托在一个精神上的崇拜当中,例如战场上的勇士,自然便是人们精神上追逐向往地目标。

但就在所有人津津乐道那个河东勇士徐晃的时候,朝廷的王命却突然而来。

黄巾覆灭了,贼首张角临阵抱病而亡,被汉军主将皇甫嵩戮尸枭首,其余兵将或四处逃散,或被汉军擒获坑杀!

整个天下似乎终于太平了……

张角的败亡在有识之士眼中,自然觉得是理所当然,但在底层穷苦百姓眼中却似乎觉得有些不可思议。那席卷天下之势的百万黄巾军,前段时间还将官兵围困,现在却突然说败就败了呢。

大汉的余威毕竟还在,所有百姓在低声谈论之中,也还是觉得,皇上毕竟是皇上,不是旁人所能随意触犯的。

这些在百姓眼中并不关温饱的事情还是翻不起太大的风浪,甚至许多人还暗中为大贤

能推翻皇帝暴政而有些可惜,但紧接而来却是一个又欣鼓舞的消息。

当第二匹手持皇命进入安邑城门的时候,所有人感觉,原来战争结束,对于他们来说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光和七年,张角起义,史称黄巾之乱,这在另外一个历史上最为浩大的农民起义却因为某个外来户的偶然插手,爆发得突然,同时也结束的仓促。

张角临阵病发,猝死广宗,中郎将皇甫嵩戮尸枭首,宣告黄巾起义的彻底失败。

便在大军回师洛阳之后,作为一场重大的胜利,群臣集体上谏,请帝改元,大赦天下。

贼灭,帝心喜,欣然准允,改元中平。

紧接着自然是百姓关心的大赦天下,减赋一年,虽然实限很短,但至少,让所有人觉得那要命的日子似乎可以微微松上一点。

有毕竟比没有好……尤其在年年苛捐杂税不堪的时候,能够减赋一年已经是所有人不敢奢望的事情了。

当第三道皇命下达的时候,使得河东再一次欢腾起来。

在识字的人口中竞相传颂,这些百姓终于才明白,原来他们一直尊敬的河东卫家小公子竟然也是这场平叛战争中,出力甚大的英雄。

所有河东百姓,人人在这时候倒觉得理所当然。卫宁在河东,虽然深居简出,但每每外出喝酒时,也趁着救济了不少百姓,留下的善名却不少。而同时,似乎是为了卫宁的身体而向上天祈福,卫家主母,也时常做些善事。早有穷苦百姓对卫宁乃至于卫家是发自内心的尊崇,而卫宁那行为举止投手间,也是偏偏有礼而带有书卷气息,这是文人该有的骄傲,所有人自然也把卫宁当做学腹满车的才子。

前段时间听闻卫宁出外游学,而此刻听闻,原来那个和善而饱读诗书的公子竟然在军中出谋划策,立下了赫赫大功。现在连皇上都亲自诰命下来,好似得了封赏的是他们一般,人人奔走欢告,倒忘记了前段时日一直议论不停的杨奉和徐晃。

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平定天下,自然便轮到了论功行赏。在黄巾之乱,作为最高统帅的两人,皇甫嵩和朱隽官阶上升自然是理所当然。

左中郎将,汉都乡侯皇甫嵩,领军平贼有功,封左车骑将军,领冀州牧,加封槐里侯,食邑槐里,美阳两县,共八千户。

右中郎将,汉西乡侯朱隽,同为有功,封右车骑将军,领河南尹,加封钱塘候,增食邑五千。

皇甫嵩,朱隽又联名表奏卢植有功无过,是以卢植官复原职。而其余人等,如曹操,孙坚,杨奉等人,也得皇甫嵩,朱隽表奏。黄巾平定,灵帝自然也松了一口气,对于两名大汉功臣的表奏自然是一概应允。曹操除济南相,孙坚任别郡司马,而最后,在这场战争中大放异彩的杨奉自然封赏优渥,尤其在杨氏这块招牌之下灵帝对其大加赞赏。

虎贲校尉杨奉,领执金吾,封晋阳侯,食邑四千户。对比杨奉的功劳和名望来说,这样的封赏不可谓不大,四千户的食邑在当时除去皇家,已经是少有。

而最后,一想到杨奉的武功,自然所有人都把目光放到了卫宁身上。事实上,在皇甫嵩和朱的表奏名表里,确是还有卫宁的名字。

曾经皇甫嵩和朱隽便已经上表过卫宁的功绩。作为大汉权力基层,众郡士族必须要推出一个代表,作为安抚人心之用。卫宁在皇甫嵩,朱乃至于朝堂中的大多数人来说确是不二之选,而其父作为与土豪斗争维护士族利益的“先驱者”自然也赢得了许多朝官的好感。

有包括杨奉,朱隽等功臣联名力保,灵帝虽然贪图享乐,但毕竟不是傻子,朝中半数有人举荐,这不一定会是好事。尤其在州郡不稳的情况下,对于地方不该放松。

封赏最后敲定,却是让所有人大为惊讶。

不授实权而封侯。

未及冠而封侯,天下间少有几人。而偏偏灵帝给予卫宁的奖赏便是封侯。

卫宁献策平贼有功,封兰陵侯,食邑一千二百户!

人叹,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大汉封侯是所有普通人最高的荣誉,历史上无数先辈功绩彪炳,却也难觅封侯,而如今,区区弱冠,竟然得到这大汉最高的殊荣。中平元年,兰陵侯卫宁,少年封侯,名震天下。

 第一百三十七章 我命由我,不由天!

为未来地方豪门士族,存在的根本,一为有名,二为有兵,四,便是有钱有粮!

灵帝一纸诰命使得如今卫宁名声大显,但实际上,却也把卫家推到了风口浪尖,作为未来卫家家主,如果是哪方诸侯占了河内,自然然不敢轻易动弹卫家,但倘若是董卓之流,却正好是目前作为士族代表的卫家的对头,尤其是董卓在历史上留下的赫赫凶名,无一不是让卫宁忌惮不已,连皇帝都敢擅自废立而毒杀的人物,何惧区区一个地方世家?

让卫宁投靠董卓那也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情,现在的他不单单只是自己一个人的性命,而是背负了整个卫家的未来。卫宁现在的名声,以李儒的眼光自然不肯放过将他摆到台前的机会,不然也不会强辟蔡为官。倘若将他挑明放到台前,赢得的不是卫家的芶延残喘,而是众多山东诸侯,乃至天下士子的唾弃。而卫家立足的根本也就直接丧失掉了。

薰卓在未来可是雄霸整个京畿的人物!策反吕布杀死丁原之后,连上并州,河东在原本的历史上,却也正好是他控制的地盘。

卫宁不是没有想过让他父亲举族迁徙到兖州,那毕竟是日后曹操起家的根本所在,自然安全许多。

但作为说服他老爹的理由,卫宁却是想破脑袋也是找不到的。河东靠近京畿,又有两河,两关天险做屏障。论起来确实是个难得的安稳之地。莫非让他告诉他老爹,就在不久之后,作为大汉最高权利地汇聚地洛阳就要被董卓霸占了,还废了皇帝。

这种骇人听闻的东西,卫宁自然无法说出口来。即便是现代,不少人都有浓烈的乡土之情,更不要说古时之民了。

所以,卫宁现在能干的便是尽可能的扩充卫家在未来保命的根本实力。行医术学院之事。这不仅仅是为了暗中改变封建主义的劣病。从私人角度上来看。也是为了卫家着想。这其中的利润,无疑庞大到足够维持一支强悍不已地家族私兵。有典韦这个猛将坐镇,卫家地安全卫宁自然觉得还是没有什么顾虑。当然,这只能放在暗处,作为一支奇兵来用。

而医馆地遍地开花,自然也将卫家的产业风险分散各处,就算突然事急。使得卫家不得不舍弃河东这块根本之地举家迁徙,也不至于将百年家业全部丢弃。

鸡蛋自然不能装在一个篮子。

一切都忙碌完后,卫宁现在要做的事情,便是等待,等一个不论原有历史,还是现在这个世界必然会奔赴河东的人物!

既然因为河东这个天险之地,卫父不肯放弃迁徙,那卫宁便决定。利用这块天险之地保全一族安康!

扶持一人抗衡董卓这个暴虐杀神!也是为了自保……

而他剩余的悠闲时光或许便在那个人到来之后。也再也寻找不回来了。

大年之夜,整个安邑都洋溢着难得的喜悦。人人麻木的表情,却也终于能看到发自内心地欣喜。

卫宁这一支作为卫家嫡系。自然居住的便是卫家祖宅,按照礼数,无论是哪个旁支,只要有能力的,都要赶回来共聚一堂。

卫宁往年因为身体虚弱,而不适应这些地方,除去拜祭祖先等礼俗,几乎都是躲在内院偷懒睡觉,卫父碍于他身体孱弱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但现在他既然身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