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第三帝国-第27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约翰面无表情的看了看防空洞里剩下的几个老人还有女人,突然笑了起来:“呵呵呵,哈哈哈。好,很好,我拼死在外面作战,而你们就是这么酬谢我的……”

气急攻心的他一把抓过了战友身上的手榴弹,拉开了保险环。几个战友吓得赶紧逃出了防空洞,随后防空洞的大门就又因为一声爆炸喷出了浓浓的灰尘。

约翰死了,作为一个最普通的伦敦小人物,最默默无闻的死在了自己的“家”中。他拼命的活过,有过美好的希望,想要拼命给孩子争取一条活命的道路,失败之后他家破人亡。

而作为约翰靠山的军官也死了,他曾经有希望比约翰的结局更好,不过他依旧死了,死在了一个街角,死在了那个曾经无数次走过的熟悉地方。而他的孩子下落不明,妻子被约翰杀死在了那个可以称之为家的地方。

伦敦的巷战依旧在进行着,英国的士兵死守在每一个角落,他们用自己最大的努力阻止德军的进攻,在每一个街区每一条道路上争夺,在每一个大楼的每一个房间里争夺,在每一个房间的厨房和客厅里反复争夺,至于争夺什么,他们自己似乎也不知道。

伦敦巷战开始的第一天,德**队攻入了伦敦城郊,在市区外围与英国守军猛烈的交火。英国人经过一天的苦战,夺回了德军占领的大部分街区,把德国人赶回到了城市的边缘地区。

第450章450伦敦之战

“轰!”一枚炮弹击中了伦敦市中心的一栋建筑物,爆炸让这个原本已经摇摇欲坠的建筑物终于在灰尘中倒塌,腾起的灰尘弥漫在空气中,几个街区之外都能清晰的看见这里的地动山摇。

地下室里,因为剧烈的震动掉落下了几缕灰尘,丘吉尔靠在椅子上落寞的看着硕大的伦敦城区地图,在那里他可以真正的看清如今的形势,真正的知道他现在的处境。

远离战场的时候,他总是埋怨前线的部队为什么如此不堪,在德国人的攻势下几天就败退了下来。现在他自己身临其境,这才想起自己经历过的那一次世界大战,这才想起在战火中渡过一个小时那是何等的煎熬和痛苦。

伦敦是非常巨大的城市,德国人在市郊的进攻其实距离丘吉尔所在的地方还有十几公里的距离,不过一些远程的大炮依旧可以光顾他现在头顶上的街区,而那些大炮无一例外都是缴获自英**队的武器。

守备司令部一个小时前来过电话,德国人距离那里的直线距离只有不足300米了,一些德军掷弹兵正在用“楼房拆除器”攻击他们附近的大楼,在电话里就能听见那种地动山摇的爆炸声。

想象中那种大范围的市民用手榴弹和德军同归于尽的场面并没有发生,倒是城市的各个角落里时不时传来用手榴弹自杀的爆炸声。德军早就已经领教到了市民用手榴弹进行的袭击,所以对待伦敦的英国市民也格外的小心翼翼。

凡事有市民投降的,他们都要求在远距离上高举双手,然后接受搜身检查确认没有什么问题之后才被专人押送到后方,不过依旧有各种记录表明,德**队为了图方便而随意枪杀投降的伦敦平民百姓。

伦德施泰特在接到了一封阿卡多的电报之后,在伦敦实验起了一种新式的攻击战术,这种战术就是快速突击进入城市,攻击之后撤退回原本的防线,把已经成为废墟的地区重新让给对手。

然后利用火炮和飞机的优势反复对这一地区进行压制,将扑出来想要夺回阵地的英国士兵歼灭在自己早就熟悉的地形区域内。看似攻击速度减慢,不过能够有效的杀伤英国士兵。如此反复的攻击城市的一个角落,消耗整个城市的防御兵力,达到消耗对手有生力量的作战目的。而那片反复被让出去的地区,早就已经成为一片废墟,和野外毫无区别,也就没有了所谓的巷战优势,作战方式也更加适合德军部队。

不过英国人也不是傻子,在反复争夺了几个街区之后,他们开始停止无意义的反击,也并不试图夺回已经丢失的阵地,双方就这样你来我往的坚持着,一打就是整整一天。

区别是德**队的伤亡越来越少,英国平民的伤亡越来越多。而伦敦这个英国首都城市,欧洲最大的城市之一,已经大约有五分之一成了一片光秃秃的废墟。

也不怪英国平民咒骂自己的政府,同为战败国的法国,巴黎现在还丝毫无损的摆在那里,市民要忍受的无非就是德国巡逻兵的滋扰而已,而英国伦敦现在已经毁灭,至于剩下多少才算结束,只有上帝知道。

英国人不是傻子,德国人显然也不是。前线的德国步兵越打越精也越打越熟练,最高统帅部练兵的计划有条不紊的实施着,已经有大约2万名熟悉城市作战的老兵被运回本国,充当各支新组建部队的教官和骨干。

而且德国人开始用各种办法来拉近巷战中的差距。他们用“楼房拆除器”将怀疑有英军的楼房打得千疮百孔,用腓特烈火箭炮对某一地区进行冷箭一般的突袭齐射,这种压制打法让英国守军吃了不小的亏,因为运气的关系,至少有三个营的英国士兵曾经被德军火箭炮覆盖过,损失了至少700名老兵。

原本这么打城市作战,是在给后勤增添压力,不过德国缴获了不少英国大炮,至少在英国境内补齐了炮兵火力的短板,而获得的燃油让德国运输舰省出了不少空间运输腓特烈火箭炮的炮弹,所以攻打伦敦的德军弹药还算充足。

相反却是英国的补给开始捉襟见肘了。美国因为英国皇室逃难加拿大,暂停了一部分对英国的援助,这一下让英国本土的守军彻底陷入了没有补给的尴尬境地——子弹还好说,储备的多少还有一些可以拿来应急,重型武器装备就彻底绝了来源。

美国的m3坦克彻底断货,英国缺乏重型反坦克武器的现状直接导致了伦敦周边守无可守,a集团军的装甲部队沿着伦敦郊区的边界横扫一圈,轻松完成了对英国首都的合围工作。泰晤士河上硝烟滚滚,英国首都危在旦夕。

丘吉尔没有忙着逃走,他依旧还在伦敦市中心的地铁下面,他的那间地下办公室里。英国人在伦敦有大约10万可堪一战的守军,还有大约10万临时拼凑起来的乌合之众。这些人守卫着丘吉尔的伦敦,守卫着曾经的大英帝国最后一道防线。

战争给这座城市带来了什么?医院的玻璃都被炮火震碎破裂,虽然已经是3月,外面也并不太过寒冷,不过躺在医院病床上的老人和伤患们,依旧只能无助的等着他们最后时刻的来临。德国的炮弹可不长眼睛,已经有不止一处医院被炮弹击中,也已经不止一处挤满了平民的房间摇晃倒塌。

英国的士兵如同鼹鼠一般,在废墟和满是灰尘的建筑物里寻找吃的东西,他们满身灰尘,拎着步枪小心翼翼的从街道的一侧跑向另外一侧,然后钻进楼房的大门,一点一点迈步,走上吱吱呀呀作响的楼梯,用枪托砸开锁着的房门,翻找自己能用的东西。

御寒的毯子,一些调味品或者是主人来不及取走的钱还有一些急需的弹药——很多人都把政府分发的手榴弹留在了家中,他们没打算和德国人同归于尽,更多的人选择了离开逃难或者直接投降。预想中满城决死的场面没有出现,更多的是面黄肌瘦垂死挣扎的平民百姓蹲在防空洞里等待他们最后的命运。

这些搜索民宅的英国守军们和做贼没有什么区别,他们要躲避德国人的炮弹还有狙击手,然后取走他们需要的东西并且努力不把自己的小命搭上。有的时候运气并不怎么好,他们用脚踢开大门的时候空气里弥漫着恶臭,房屋主人的尸体已经腐烂多时,样子能够让人恶心的吐上几个小时。

更倒霉的时候,他们踢开房门或者拉开抽屉就会被手榴弹或者地雷炸上天,有些时候是其他英国守军埋设的诡雷,有些时候是德国特种部队在几天前就布置好的陷阱。

不过和所有人一样,他们也需要活着,而活着就需要吃的,需要必须的物资还有补给。可怜的是他们比起德国人要悲惨很多,德军有按时的物资补给,虽然经常迟到但是好歹总会有些,而他们只能靠自己去寻找。

丘吉尔盯着地图已经看了快三个小时了,上面原本用红色的笔标注了被摧毁成废墟的建筑物,不过因为红色的标记越来越多,现在这幅可怜的伦敦地图上已经一片鲜红。在鲜红色的边缘,几个成建制的英国步兵师的师部分布在几个方向上,不过距离他所在的地方越来越近了。他缓缓的起身,这才发现脚有些麻木了,自己也有好些天没能看见伦敦那灰蒙蒙的天空了。

“秘书!”他喊了一声,却没有人答应。他微微一愣,然后自己一瘸一拐的走出了房门,看见了一个少尉军官一脸迷茫的盯着自己。

“琼斯小姐人呢?她今天没有来上班么?”丘吉尔盯着那个少尉军官,用略微有些嘶哑的声音问道。

“首相……我没有看见她,昨天我也没有看见她……”那少尉紧张的说道:“很多人都找不到了,机务室的班妮小姐昨天死于德军的炮击,托尼少校今天早上没说什么就走了。”

“你呢?你为什么不走?”丘吉尔认识这个年轻少尉是电报室的,负责收发首相办公室的电报文件。

“长官……我没有接到命令离开。”那少尉小声的回答。

丘吉尔点了点头,对这个回答非常满意。这也许是他这么多天来听到的最让他欣慰的话了,于是他笑着拍了拍年轻人的肩膀,接过了年轻少尉手里的电报,开口问道:“是哪里发来的电报?”

“长官,是皇室从加拿大发来的电报。”年轻的少尉声音更低了,这语气让丘吉尔感觉到了一丝不妙。

他冲忙的打开了电报,看到了上面的内容,只看了几句话,他就感觉到了天旋地转,眼前一黑就栽倒在地。在年轻少尉焦急的呼救和喊声之后,那张电报缓缓落地。

上面的内容确实字字剜心:你在担任英国首相期间大英帝国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损失和惨败,因此作为大英帝国的国王我宣布解除你英国首相的职务。

第451章451东线

“东线我们必须保持防御状态,苏联境内的战争准备究竟进入到了什么状态,我非常清楚,可是元首的命令是必须坚持战略防御的作战方针。”李斯特将军拿着电话对那边的一个师长命令道。

他挂了电话之后看了看坐在一旁的克卢格将军,苦笑了一下然后端起了自己的茶杯:“克卢格,我真的不知道为什么要错过这么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我们的士兵已经准备就绪,整整230万大军囤积在东线,却要等着苏联人先动手。”

“元首下令等待,我的部队就原定等待。”克卢格笑着回答道:“即便是莫斯科就在眼前,只要我接到了元首的命令,那么我的部队就停下脚步等着。”

比起李斯特将军来说,克卢格的指挥能力并不出众,说的直白一些克卢格和雷德尔一样,被安排在东线的唯一一个理由就是让人放心的忠诚。所以阿卡多乐意把军队交给克卢格,原因其实就是因为克卢格从来不会做一些画蛇添足的事情。

有些将领容易擅自更改作战命令,他们天资聪颖也有很强的捕捉战机的能力,他们抗命的理由就是能够赢得胜利,这些将领是比较强的“天才”,所以阿卡多给这些人自由发挥的空间,比如邓尼茨、古德里安、隆美尔;有些人老成持重,不动如山,是传统的德**事将领,这种人用起来放心,结果也中规中矩,比如说伦德施泰特、李斯特、凯特尔;而有些人是有能力但是却用着不太顺手,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只能凑合用着,比如勃劳希契、博克;当然还有一类人,他们用着不太舒服,忠诚也有问题,已经几乎被元首赶尽杀绝了……

而最后一类德军将领,就是雷德尔还有克卢格这类的将领了,他们对阿卡多个人忠心耿耿,不过指挥作战的能力有待提高。阿卡多喜欢用这样的将领,因为他们忠实的执行阿卡多的命令,这在阿卡多精准的“预测”下,往往可以取得出人意料的惊人战果。

所以东线最高的指挥官阿卡多选择了中庸的克卢格,而不是更能打的李斯特或者是莫德尔。而克卢格也尽心尽力的约束住了李斯特等将军,一心一意的加固东线的防御体系,等着苏联人在某天早晨发起“突然的”进攻。

此时此刻东线的几个集团军正在想尽办法完成自己辖区内的防线,德国这一次为苏联的进攻做好了充足的准备,阿卡多为了应付可能出现的苏联部队大举进攻局面,提前拿出了大纵深防御理论,在波兰地区给苏联人准备了整整15条防线。

上百万大军闲着也是闲着,训练和休假之余,剩下的时间就是配合波兰的集中营劳工挖战壕了,虽然这15条防线都不是什么工程浩大的永备防御工事,不过用来对付火力和机动性都不占什么优势的苏联红军,绝对是绰绰有余了。

这些防御工事被部署成了齿轮边缘的形状,或者说有点儿像长城上的城墙垛口。一些坚固的防线顶在前面,侧面也同样精心构筑,一旦苏联人开始进攻,他们就会发现有的地段容易突破,而有的地段却无法前进半步。

在这些突出的防御阵地后面,部署着精锐的德国步兵和装甲部队,一旦苏联进入到这些凹齿状的阵地凹进去的部分,也就等于说是一头撞进了德国守军精心布置的口袋里,德国守军将在装甲部队和空军的配合下封闭这些口袋,围杀里面的苏联“侵略者”。

德军最高统帅部对这个大纵深防御阵地进行过无数次推演和评估,勃劳希契等将领保守估计了一下,苏联可能要用150万人来填满前面10道防御阵地,而比较乐观的一些将领认为,这条防线吃掉苏联200万人一点儿问题都没有。至于德国所要付出的代价,大家的预测比较一致,只有大约20…30万人的损失。

不过一旦苏德战争全面开始,德国边境的230万正规军后面,可是还有大约70万左右的预备队。正面双方兵力对比也并不是简单的300万对比500万,而是德国罗马尼亚意大利法国共计500万军队对阵苏联的500万部队——德国在装甲力量和空军方面占有绝对优势。

如果算上潜在的盟友土耳其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