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成吉思汗血战天下-第6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忽必烈对对他说:“我过去曾经接受老皇帝的命令,决定向东和向西同时进军,今天已经越过淮南,战争非常顺利,这时没有取得彻底胜利,岂能无功而返?我们可以从忽必烈的口中知道宪宗蒙哥汗的征战计划,也算是对前面文章的补充和说明。况且现在兀良合台已经平定了交趾国,这里也是照应了前面的文章。正好邀请他共同夹击宋朝;这次纵使不能消灭宋国,也能叫他闻风丧胆,对我们蒙古望而生畏。”

  他们正说着话的时候,旁边有人宛然走了上来,劝告说:“长江向来被称着天险,易守难攻,宋朝依靠长江天险建立国家,必定会对长江严防死守,我军如果不去猛烈攻击他一番,就不足以宣扬蒙古大军的威风,我这位小将领愿意担当这个任务。”

  忽必烈看了看那个人,原来是部下的大将董文炳。就对他说:“你的建议很好!你就带领左路军前去攻打吧。”董文炳就愉快地接受了命令,与弟弟董文用等率领军队前去执行攻打任务去了。

  这时忽必烈就一边派遣使者,携带书信,送往兀良合台那里,一边率领全军,出兵接应董文炳。董文炳命令弟弟董文用等人,驾驶着艨艟大战舰,鼓起风帆,驾起船桨,奋勇渡江,自己率领马军在岸上指挥作战。

  宋军知道蒙古军队到来,驻扎重兵,沿江防守,严阵以待,长江中也安排有大船驻扎那里,防卫非常严密,但是宋朝一直是文官政治,武备非常糟糕,那些将军都是酒囊饭袋,没有战术,缺乏勇气,听说蒙古军队到来,还没有与敌军交战就首先自我胆怯起来,纵使勉强与敌军作战,也没有丝毫的勇气。

  董文炳兄弟俩,重兵压境,率领军队水陆并进,打得宋朝军队东倒西歪,胆战心惊,望风而逃。到忽必烈指挥军队到来的时候,董文炳率领的军队已经突破防线,渡过长江了。

  第二天蒙古军队全部到达,攻势更加凶猛,攻破临江,进入瑞州,联合各路大军围困鄂州。整个南宋朝廷大为震动,但是朝廷启用了一个奸邪的小人贾似道,他贪赃枉法,巧言令色,军事才能却平淡无奇。

  他把军队集中在汉阳,作为鄂州的后援部队,贾似道毫在作战方面既无胆量,也无谋略,宋朝皇帝启用他真是瞎了眼,贻误战机,害国害民。他率领军队逗留在路途中,各位将领也自由散漫,不遵守军队的纪律和约束。

  那里刚好听说鄂州的守城将领张胜战败身亡,城市中死伤惨重,多达一万三千人,贾似道感到非常恐惧,秘密派遣心腹将领王哀,到蒙古军营,拜见忽必烈,请求向蒙古称臣,每年交纳钱币。

  忽必烈语气强硬,没有答应他的要求,他的部下郝经劝告他说:“今天蒙古国遭遇大汗去世的大丧事,国家没有君主,在皇帝宗族里的各位王爷,都企图继承汗位。倘若他们先发制人,派兵抗击和阻挠亲王,那样我们就会腹背受敌,难于应付。不如对宋朝送一个顺水人情,现在就与宋朝进行和平谈判,达成和平协议,现在抓住时机,立即率军向北归去,另外派遣一支军队迎接先皇帝的棺材,收取象征国家权力的国玺,召集各位亲王前来共同办理大汗的丧事,商议和决定继承汗位的大事,那时亲王就会顺应天命,赢得人心,自然就可以稳稳当当地登上大汗的宝座了。”忽必烈后来之所以获得大汗的宝座,都全靠这一难得的劝告。

  忽必烈听了郝经的劝告,如醍醐灌顶,翻然省悟,就与宋朝京城达成和平协议,他命令宋朝向蒙古献出长江以北的地区,另外每年向蒙古交纳白银和绢各二十万,就撤退军队凯旋班师,返回了北方。

  这里兀良合台刚刚准备向东挺进,以接应忽必烈率领的军队作战,正率领军队攻占潭州,后来得到了蒙古的宋朝进行和平谈判的消息,就率领军队向东进发,到了鄂州的时候,听说忽必烈已经向北返回,也率领军队随着返回北方去了。

  贾似道看见蒙古军队向北撤退,发起反攻,命令部下将领夏贵等人,追杀蒙古军队后卫军士百多人,向皇帝谎报军情说,宋朝各路大军都取得了胜利,把获得的蒙古俘虏献给宋国朝廷。

  头脑糊涂的宋朝皇帝宋理宗,竟然相信了他骗人的鬼话,赞赏贾似道新立战功,召唤他返回朝廷,封赏他为卫国公,加官晋级,宠爱有加,这真是天底下少见的奇怪事件!也许不是奇巧事件,而是呆鸟行为。如此昏庸无道,宋朝岂能不亡?

  忽必烈返回北方的燕京,听说有人在路途中不断收编军队扩充队伍,还找借口说是宪宗去世时留下来的命令。忽必烈说:“蒙古的兵马充足,哪里用得着收编军队。扩充队伍,这种做法必定是驻扎在和林人,在暗地里想发动叛乱,所以才产生这样的举动。”

  随即颁布命令放还收编的民兵,这一举措很得人心,人们非常高兴。进军到开平的时候,各位亲王末哥、哈丹、塔齐尔等都前来参加会议,他们都表示愿意拥戴忽必烈当大汗。

  忽必烈欲取先予,坚决推辞,拒不接受,后来接到西域旭烈兀送来的书信,他在信中说西征军已经取得全面胜利,正在整顿军队,班师回国。旭烈兀在信中衷心敦请忽必烈当大汗。忽必烈就答应他们的请求,等不到库里尔泰会议的推举,就登上了大汗的宝座,当上了新的大汗。

  本书由。cc提供下载



第98章 王朝更替改元通告
更新时间:2010…5…26 8:59:34 字数:3920


  第98章王朝更替改元通告
  在忽必烈继位当上皇帝的时候,朝廷里的大臣姚枢和廉希宪等人,正担当着重要职务,他们都是文武全才,上马能领兵杀敌,下马能快速起草通告,就根据大汗的命令起草通告,颁布长篇布告,告诉天下百姓说:

  蒙古的文字与汉族的文字不同,在忽必烈当大汗以前,只有元太祖成吉思汗与汪罕的历史事件,被记载入历史典籍中,然而文字也很简略,不符合规范,到现在才开始制定正规的法律文书,因此专门进行重新收录,后来得以流传于世。

  我认为祖宗开创了元朝的基业,通过南征北战,统一了四方,武功和威名都兴旺起来了,但是文治的才能却非常缺乏,五十多年来,一直到现在都是如。大概是时间有先后,办事有缓急,创建天下的大事业,并非一个圣人一个圣明的王朝就能完备的。

  前任皇帝在位的初期,曾经雷厉风行,真是大有作为。忧国和爱民的心情和愿望,虽然自己本人非常迫切,尊重贤才使用有能力的人的方法,都没有恰当地任用应当任用的人。刚刚尊重了夔门的贤明老师,却造成了鼎湖那里哭泣的有用人才。这样的用人不当的遗憾,永远也不会终结。

  等到我长大成人,长期率军征战,渡过长江以后,我本来想继续深入宋国,扩大战果。但是听说国家中,发生了皇帝死亡的大事,全军为之忧伤,百姓为之惊骇,诚惶诚恐,朝不保夕,不得安宁。我因此感到非常恐惧,就率领铁骑归还故国,处理紧急事件。

  到目前为止,危险的局面虽然已经得到了缓解,但是国境之外的敌人还没有完全被征服,因此我在此召集会议,集思广益,以便制定出更良好的规范。没有想到的是,各位皇族和王公大臣,竭力推举我担任大汗的职务,管理国家的万里江,许多皇族和公王公大臣,没有听到召唤就到来的也大有人在,不谋而合推举大汗,治理国家的也大有人在。

  人们常说,国家的君主大权,不能久久地空着,这是上天寄予我们的重任,我们不能让他出现暂时的空虚。我们寻求今天还存在的太祖的亲生子孙中,前任皇帝的母亲和弟弟队列里,从贤明和年长的角度来衡量,只有我一个人合适。

  我虽然在长期的征战之中,经常都保存着对军士和百姓仁爱的念头,广泛地施舍和接济众生,也确实具备当天下主人的心胸和才能。上天总是帮助那些贤能的人,人力是无法与他相抗衡的,祖宗的遗训,延续国家权力的典章,都全部存在,我们岂敢不遵从!我们只能听从上天的安排,推选继承大汗的人。

  我虽然经过坚决谦让,反复多次,但是恳请我的人却思想越来越坚定,态度越来越诚恳,他们甚至誓死如归,以死相对,我实在难以推托。这些语句也许过于夸张,并非完全真实。在各位王公大臣的推举下,我接受了各位的盛情,不很情愿地登上了大汗的宝座,担当了大汗的职务。

  其实担当大汗的职位是没有多少趣味可言的,现在国家动荡不安,政务非常艰难,我担任大汗职务后如履薄冰,如临深渊,若涉渊冰,每天都提心吊胆,胆战心惊,不知所措,非常担心无法把政务处理好。

  我认为当每位帝王在开始临朝执政的时候,都应该要有远大的眼光,订立许多新的法。我们应该不断变革,国家才能焕发生机,在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的今天,我们一定对民众广施仁政和恩德,而不是一味地空口说大话。现在国家内部虽然保持了较为长久的和平,但是我们不能得过且过,而应该首先考虑发展生产,改善人民生活,让人民丰衣足食。

  哎呀!我们遍观历史就可以知道,一切都是上天安排的,我之所以能当大汗,也是上应天命;皇亲贵族对我的重托勋,列祖列宗的希望和规矩,我怎能忘记?我将永远牢记在心中。

  从现在开始,我将竭尽全力,处理好国家政务,让人民安居乐业,获得新生,如果有所想不到和做不到的地方,请各位皇室宗亲王公贵族,中外的文武大臣,和我一道同心协力,提出建议,弥补我的过失,竭尽全力帮助我把国家治理得更好!

  我今天在此向国内官员和民众,向世界各国民众,郑重宣告,坦诚说出我的肺腑之言,希望大家充分体谅我的内心,了解我的苦心!

  忽必烈的这篇通告发布以后,又仿照中国自夏朝以来建立元年的历史惯例,确定当年为中统元年,以后以此类推。他对这件事也专门发布了通告说:

  我们蒙古的祖先,以强大的武力平定了四方,以高尚的道德对待各位王公大臣。现在朝廷刚刚创立,很多典章制度都很不完善,还没有来得及制定和完善,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国家制度必须进行变革,促使国家政治体制不断完善。我既然获得了皇位,就应该大展宏图,研究和继承历代圣人的良好远东,继承和完善前代已经制定的制度。

  今天我国设立元年,表示新纪年的开始,昭示人们,蒙古的国运长久,蒙古的帝王将永远传承下去,直到千世万世,永不断绝;我们启用新纪年的目的,就是为了体现帝王的标志,体现天下太平,同是一家的观念。

  我们建立元年,是根据儒家的经典《春秋》据说的正宗皇室的开始,体现上天和自然的更新的开端,是为了显示皇族的权威,便于对国家的治理,所以就决定庚申年五月十九日为新元年,即建立为中统元年。

  我知道担当大汗是我国纪元的开始,因此我们必须首先建立健全建立相应的历史纪录,因此在朝廷内部必须制定出总括全局的章程和法规,在朝廷外面设置相应的官职处理各种政务。我们仍然以兴建有利于国家的事业,消除危害的国家的弊端为第一要务,弥补过去我们不足的方面,让我们国家逐渐兴旺起来,因此特地颁发这道诏令。

  哎呀!掌管国家的大权,必须根据时代的不同而建立相应的年号,广泛地施行仁政,总想与时代不断地进步和更新。在此我宣布言辞恳切的通告,以表示竭尽全力治理好国家的心愿。我的所有大臣和民众,都应该体谅我的内心,同心协力,治理国家!

  忽必烈建立元年决定下来以后,就命令制定官僚制度。过去成吉思汗从朔方发迹时,各部落都处在野外之中,那时设置的官员非常简单,最重要的官员叫做断事官,兼兼任掌管政务和刑罚,统领军队的军官叫做万户官,除此之外,并没有其他的官员称呼。后来又仿照金国的制度在全国设置了行省,以及元帅和宣抚等官员。

  到忽必烈当大汗的时候,他命令刘秉忠和许衡等人,制定了朝廷内和朝廷外的官员制度:总理政务的官员叫做中书省,掌握兵权的官员叫做枢密院,考核政绩的官员叫做御史台。

  其次还有寺、监、院、司、卫、府等级别。朝廷外的官员有行省、行台、宣抚、廉访等名称,管理民众的官员,分为路、府、州、县等级别。

  官员都是全职,有固定的朝廷工资收入,一般都是大由蒙古人担任正职官员,汉人和南方人为副职官员,从此元朝的官员规模,就已经创建完备。这叙述好像无关紧要,不过对我们下面继续叙述各种官职非常有用。

  蒙古朝廷正在非常混乱的时候,忽然报告说忽必烈的小弟弟阿里不哥,也居然在和林宣布自己当皇帝了。原来阿里不哥听说宪宗已经死亡,就分别派遣心腹人员,更换了军队里的将领,还联络了宪宗的几个儿子,以及定宗察合台的子弟,召开了库里尔泰大会,自己号称大汗,当上了皇帝。命令部下刘太平和霍鲁怀等人,把消息传达到燕京。

  没想到廉希宪已经先到了京兆,派遣人引诱和逮捕了刘太平和霍鲁怀等人,把他们秘密处死在监狱中。六盘山的守将浑塔噶,正在率领军队接应和林政权,廉希宪来不及向忽必烈请求命令,就命令总帅官汪良臣,率领秦、巩等各路大军前往征讨。

  忽必烈知道后也非常支持廉希宪的军事行动,派遣亲王哈丹,率领军队前来会合,击毙了叛乱将领浑塔噶。廉希宪明知自己有功,却反其道而行之,给自己定罪,说是擅自命令和派遣将领,调动部队等罪状。

  忽必烈并没有治他的罪,反而下令嘉奖他,赠送给他金虎符,用以调动军队,管理秦和蜀两地行省的政务,忽必烈自己却统领军队攻打阿里不哥,和他在锡默图那个地方交战。

  阿里不哥不是忽必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