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洪荒之不死小强-第10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时间2012…6…813:31:35:3716



不说那杨戬把母亲安置好后,随着玉鼎真人修炼而去。却说那天定封神之人姜子牙已然出世,此人乃炎帝神农氏后裔。其为炎帝神农氏54世孙,伯夷36世孙。伯夷是大禹治水之时的火正,因为其辅佐大禹治水有功,被赐姓姜,封于吕地为侯。因为姜子牙乃天定封神之人,其身世背景被遮掩,就是圣人亦推算不出来。自母亲去世之后,辞别了自己的义兄宋异人,四处拜访名山,寻仙问道,他作为封神应劫之人,在天道运行之下,是注定要拜在那阐教元始天尊门下的,是以他虽然一心向道,却是始终没有遇上自己的仙缘。



如此过了整整两年,这一日他终于来到那昆仑山脚下,抬首望着这曾经的不周山,盘古大神的脊梁,如今虽是断为两截,但依旧是那么的挺拔壮观。来到昆仑山脚下,只见一条山路直通天顶,一眼望不到边,山路之上此时正跪着一个道人。只见这道人面目俊朗,不过此时因为长跪在这山路之上,面色甚是苍白。姜子牙当下上前问道:“不知这位道长为何在此长跪不起?”



那道人看了看他,一眼就看出他全无仙骨,心中颇为不屑,不过却没有在面上表现出来。答道:“贫道名为申公豹,因深慕仙道,故而欲进这昆仑山寻访名师,学习道法。”这申公豹本是一头花豹精,得天道眷顾修行千年得道化形,只是却无修练功法,因听人讲昆仑山中有神仙出没,故而在昆仑山前长跪,以求能以自己诚心,感化昆仑山上的上仙,拜入门下,修习那无上神通。



姜子牙闻言大喜,道:“在下姜尚,字子牙。不瞒申兄,在下也是来寻仙访道的。”



申公豹虽是心中不屑,但表面上还是装作欢喜的道:“不想在此遇到同伴,真是天意!”



就在此时只见一只巨大白鹤自山上飞下,来到二人面前之后,化为一个面目清秀的小道童,正是那元始天尊座前童子,白鹤童子。



那白鹤童子盯着两人打量了半天,心中道:一个没有仙骨的凡人,一个修习千年刚刚化形的花豹精,也没什么稀奇的,老爷几万年来都不曾再收一徒,莫非今日要破例,会是谁呢?这个凡人,还是这个花豹精?想想元始天尊收徒的规矩,都不可能。白鹤童子摇摇头,将心中想法抛掉,上前对二人道:“老爷命我带你二人上山,跟我来吧。”



二人随着白鹤童子沿着山路一路往玉虚宫行去,之所以没有使用腾云之术,一是为了表示对圣人的尊敬,同时也是那元始天尊有意考验他们。三人一行刚刚走了一半的路程;就听到山顶之上传来阵阵钟声,前面带路的白鹤童子身躯一震,他知道那是玉虚宫大殿之前的金钟被那阐教大弟子,击钟大仙广成子运用法力敲出的钟声,三界之内的阐教弟子无论身在何方,都将能听到这钟声。金钟只会在两种情况下响起,一是那玉清圣人元始天尊开坛讲道,其二便是阐教将有大事发生,是以才会敲响金钟,召唤各地的弟子齐聚玉虚宫。



那白鹤童子边走边自思量,他跟随原始天尊几万年,自然也是心思通透之辈,如今掌教老爷已有万年不曾开坛讲道,此时又逢封神大劫即将开启,如此说来便是有大事将要发生。可到底是什么大事呢?自己终日跟在掌教老爷身旁侍候也不曾听到半点风声,难道是为了今天这两人?摇了摇头,白鹤童子马上否定了自己的想法,这两人连自己都看出没有什么出奇之处,如何会令掌教老爷大动干戈,算了不想了,等到了玉虚宫,一切便有分晓。



白鹤童子一行三人走在山路之上,便见天际有数十道祥云自四方而来,那是阐教弟子正在赶来玉虚宫,见此情形,知道必是有大事发生,纷纷推演天机,但是却是一片混沌,算不出一点头绪。



阐教掌教,玉清圣人此时高坐在玉虚宫大殿之上,双眼微闭,面沉如水。他原本在后殿闭关参悟天道,只是忽然之间心血来潮,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圣人代道祖鸿钧执掌天道,轻易不会出现此种情况,上次天道主动降下讯息还是那人皇至宝崆峒印出世之时,不过此次显然不是有至宝出世的迹象,那么还有一种情况便是关系到圣人本身的大事。而对于元始天尊这万劫不灭圣人而言,唯一能影响到他自身的便是那气运了。



对于原始天尊来说此时能够影响到他气运的大事便只有那封神之劫,他方才掐算,最近阐教将再有弟子入门,如此说来便于山下二人有关,只是他收徒虽不如通天师弟那样多,但入门弟子与记名弟子也有数十,从来没有发生过心血来潮之事。突然,元始天尊想到当初第一次封神之商时老师道祖鸿钧曾经说过那应劫之人将会拜入道门三教中的一教之中,而将来封神之事也将有这教主持。想到这里,元始天尊霍得睁开双眼,那颗亿万年不曾起伏的道心此时也是不禁火热了起来。



就在元始天尊还在思考的时候,阐教门下众弟子已经尽数到齐,燃灯道人,南极仙翁,云中子,大名鼎鼎的阐教十二金仙,还有一些在三界之中不太出名的记名弟子。



众人见元始天尊睁开眼,便一起上前拜道:“弟子拜见老师,老师圣寿无疆。”



元始天尊挥挥手,道:“都起来吧。”



就在这时,元始天尊发现白鹤童子已经带着那二人来到了大殿门口,他以慧眼望向那二人,只见一个乃是个普通的凡人,身无仙骨,不过隐隐约约间身上显出飞熊之象,另外一人虽说是资质不错,不过他那花豹的原身如何能瞒得过元始天尊,当下就不为元始天尊所喜。



他二人跟着白鹤童子进入大殿之上,见正中坐着一位面目威严,不怒自威的道人,正在盯着自己二人,与他对视一眼,只觉得他双眼深邃似海,使人不知不觉间沉浸其中。殿上众人见刚进来这二人,竟敢对着掌教老师紧盯不已,着实无礼,纷纷怒目而视。



有那击钟大仙广成子上前喝道:“大胆,你二人竟敢亵渎圣颜,无礼之极。”



那姜子牙与申公豹这才醒转过来,当下吓的俯身在地,连连叩首。元始天尊此刻却是拿不定主意,不知这二人之中哪个才是那封神应劫之人。本来若是普通人尽数收下也便罢了,可是这花豹精自入殿以来,一双眼睛便滴溜溜的乱转,一看便不是良善之辈,本身又是妖族出身,如此之人若是收入门下,当真是丢了自己面皮。



元始天尊正在为难的时候,忽然灵光一现,想到当初道祖曾言此次大劫应在人族,如此说来,那应劫之人多半就是眼前这凡人了。当下打定了主意,开口道:“你二人来我这昆仑山,所为何事?”



姜子牙二人赶紧回道:“弟子姜子牙(申公豹),仰慕仙道,特来拜师学艺,还望仙师收录门下,聆听教诲。”



元始天尊点点头道:“恩,姜子牙,你虽然身无仙骨,然则向道之心甚坚,正和我门下教义,与我阐教有缘,当为我门下二代弟子。”



姜子牙闻言大喜,当下行三拜九叩之礼,道:“弟子姜尚拜见老师。”就在这时只见一道流光自三十三天外飞来,落入玉虚宫大殿之上的原始天尊的手中,元始天尊打眼一看,不禁狂喜,你道是何物?正是那封神法宝封神榜裹着打神鞭自紫霄宫而来。元始天尊大喜之后,看着依旧跪在殿中的申公豹,微微皱眉道:“你虽有向道之心,但与我门下无缘,速速退去吧。”如今那封神之人即已入门,元始天尊自然不愿再收录这申公豹了。



那申公豹闻言大惊,连连以额触地,叩首不已,不多时额头之上就已鲜血淋漓,猩红一片,那原始天尊见状,暗道:“此人虽心机狡诈,然则向道之心却是坚韧,或许做一记名弟子也好。”便答应了下来,自此姜子牙和申公豹便在昆仑山开始了修行,只是那申公豹见自己与姜子牙同时拜师,原始却偏爱姜子牙,所以对姜子牙多有妒忌,见姜子牙修炼愚钝,所以常常借机嘲笑姜子牙……



时间就这样在平淡中渐渐逝去,仙人的生活在普通人的眼中也许是绚丽多彩的,乘风而去,驾云而来,天地之大也是任我逍遥,充满了神秘的色彩。但是只有仙人自己才明白,他们只不过是将凡人的一生无限的延长了,平日里也是平淡的无聊,只不过做的事情不一样罢了。凡人为了衣食住行整日奔波,为了柴米油盐整天算计,而作为仙人则是整日为了法宝灵丹,道行法力算计不已。凡人有生老病死,仙人有三灾九难,天地大劫,所以神仙也操劳。



此时的商王帝乙已经是当政将满三十年,他也越来越感觉自己精力大不如前,恐怕是时日无多了。帝乙生三子:长曰微子启;次曰微子衍;三曰帝辛。因长子微子启的母亲地位卑贱,所以不能立为嗣,而少子帝辛的母亲为正室,自幼资辩捷疾,闻见甚敏,力大无穷,且喜爱武艺。帝乙便让其随太师闻仲学习武艺,以为将来接替大位做准备。多年来也是弓马娴熟,武艺不凡。



这太师闻仲,乃是截教金灵圣母记名弟子,截教修士,生有三眼,身怀异术,具大神通。自下山之后,便投入殷商军中,以辅助君王来修持功德。同首相商容一般,已是两朝老臣。这闻仲虽是忠义无双,行军打仗也是不在话下,只是对于教授弟子却不是十分擅长,他只将那帝辛教授成了一员世所罕见的猛将,却因为常年在外征战,而忽视了对他品行的教导,以至于造就了华夏历史上这位有名的暴君。



那商王帝乙虽也是一位难得的贤君,只是这殷商积弊已久,此时已是刀兵四起。时有南蛮部族,不服王化,起兵反商。帝辛闻之,躬身请命,率兵伐之。他在军中与士卒同釜而食,号令严明,深得士卒爱戴。又以大将黄飞虎为先锋,占尽优势,只数月便平定了南蛮之乱。



班师回朝之后,商王帝乙于飞云阁中设宴,款待此战有功之臣,只是帝乙施政于民休养生息,自身也是极为节俭,宫殿阁多年未曾修缮。飞云阁上的横梁因腐朽,竟是断裂开来,众将大惊,来不及救援,就在此时只见那帝辛大吼一声,竟是以身托住了那断裂的横梁,将商王帝乙从鬼门关硬生生的拉了回来,事后帝乙大喜,封其为寿王。后又在那首相商容,上大夫梅柏、赵启等支持之下,被帝乙立为太子。



商帝乙三十年,帝乙因病而崩,托孤与太师闻仲,遂立寿王为天子,名曰帝辛,都朝歌……



第二十二章纣王作诗女娲怒,九尾入朝祸大商



时间2012…6…911:51:05:5484



却说这帝辛即位之后,立正妻东伯侯姜桓楚之女姜氏为皇后,黄飞虎之妹为西宫皇贵妃,杨氏为馨庆宫皇妃,三宫后妃,皆德性贞静,柔和贤淑。文有太师闻仲,首相商容、上大夫梅柏、赵启等谏议朝政,武有镇国武成王黄飞虎等人安邦定国,坐享太平,万民乐业,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四夷拱手,八方宾服,八百镇诸侯尽朝于商。先贤曾言,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就在这种安逸的环境中,帝辛渐渐的丧失了当初的雄心大志,沉溺于酒色之中,平民百姓都是健忘的,他或许会因为你的一番善举,而忘记你曾经范下的过错,也会以为你的一件过错,而忘记你的功德。人们早已忘了那位战功赫赫的三王子,只记得如今搞得民不聊生的帝辛,至此帝辛被人称作纣王。



纣王七年,阳春二月,春暖花开,大地处处洋溢着春天的气息;殷商都城朝歌城的大街之上,一片繁华的景象。就在此时,却见自城门冲进一个骑士,神色凝重。不管撞翻在地的百姓,径直往王宫而去。



这一日,殷商文武大臣齐聚王宫之中,大多数人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只见那太师闻仲神色凝重,知道是有大事发生,议论纷纷。就在此时只见纣王在首相商容的陪同下来至大殿,只见那纣王面色阴沉,众人都不敢在议论。



那纣王来至大殿之上,恨恨的道:“袁福通好大的胆子,他袁家世代受我朝大恩,如今不思回报竟敢纠结七十二路诸侯造反,朕要诛其满门。”



那太师闻仲闻言出班道:“陛下,眼下不是计较这些的时候,袁福通叛乱,将北海搅得一片狼藉,如今还是先平定叛乱,方是正理,不然若听任其做大,动摇国本,就来不及了。”



那纣王也曾领军外出征战,自然知道兵祸的危害有多大,当下思量了一下,道:“既如此,便有劳太师代朕走一趟北海,将那袁福通拘来,朕要当面问问他到底是借了谁的胆子。”那纣王之所以派闻仲前往却是存了另一番心思的。如果说如今朝中还有另纣王惧怕的人,便是这闻仲。他教授纣王多年,积威不小。有他在朝中,纣王便不敢肆意妄为,是以借机将他外放,纣王也想借此机会享受一下。



那闻仲此人虽是知道纣王算计,然而如今二人乃是君臣关系,况且当着文武大臣的面,也不愿让纣王下不来台,当下领旨,出征北海,暗中却是叮嘱商容等人约束纣王。



三月十五乃是人族圣母女娲娘娘的诞辰,看到这里各位看官便要问了,那女娲娘娘得道于鸿蒙,鸿蒙之中不计年,如何得知女娲娘娘的诞辰?却是因为天皇之时,女娲娘娘曾经降下法身,与那转世的伏羲成就人婚,而那日正是三月十五,人们为了祭拜女娲娘娘,便将三月十五当做她的诞辰。



这日,纣王万分不情愿的来到早朝,只见文武百官分列两边。但见瑞霭纷纭,金銮殿上坐君王;祥光缭绕,白玉阶前列文武。沉檀喷金炉,则见那珠高卷;兰麝氤氲笼宝扇,且看他雉尾低同。



纣王问当架官道:“有事上奏,无事退朝。”



话音刚落,只见文臣之中走出一人,俯伏金阶,高擎牙笏,正是那首相商容,只见他上前拜道:“臣商容有事起奏,明日三月十五乃是我人族圣母女娲娘娘诞辰,是以臣请陛下驾临女娲庙,为女娲娘娘进香祈福。”



纣王问道:“不知这女娲娘娘有何功德,朕万乘之尊,也要移架去为她祈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