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中国历代名人传说-第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王羲之正要往老汉身后躲藏,却见老羊倌挥起鞭儿“啪”地一炸,大长虫和那块大石头竟被他全抽成两半截了,王羲之惊得连声喊道:“老伯神鞭这么出奇,您定是仙家门徒!请您快领俺见老神仙去!”老羊倌听了哈哈大笑,接着唱道──
  “从来没拜神和仙,
  手中羊鞭也一般。
  自幼放羊在蒙山,
  本事全靠苦中练。”
  王羲之听了不吱声,老汉指着那座岗顶说:“郎君有所不知,这山头原本是尖的,当年俺每天在这里苦练甩羊鞭儿,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末了山头就让俺抽成岗顶了,如今人们都管它叫‘鞭抽岗’”。王羲之听了好似大梦初醒,再也不想寻啥神仙求啥神笔了。他向老汉拜了三拜,转身就赶回了临沂城。
  王羲之回到家中,发奋从头练起书法。从此以后,每天一早就到家门前的水塘边临池练字,日落西山才涮笔洗砚返回家里。天长日久,日久天长,等他成了天下闻名的大书法家时,那座水塘已被他涮笔洗砚染得水黑如墨了,于是人们给那座池塘起了个名字──“洗砚池”。
  王成君 搜集整理
  入木三分
  王羲之对书法勤学苦练,甚至走在路上,坐在椅上,还揣摩着名家书法的架势,手指也不停地划着字形,时间一久,连自己的衣襟都被划破了。
  有一次他躺在床上,还用手临空划字,竟划到他的妻子身上。他妻子说:“你怎么老在人家身上划?自家体,没啦!”
  王羲之听到“体”字,忽然想到:是呀,应该创造自己的书体才是啊!于是从此以后,他翻遍了所有的碑帖手迹,揉和百家的长处,再加上自己的勤练,终于自成一体,成了我国古代最著名的书法家。
  正因为王羲之不停地勤苦练字,天长日久竟练得腕力劲足,写出字来笔锋带力,真可以说是力透纸背。有一次他去看望一个朋友,碰巧友人不在,于是他在茶几上写了几个字就走了。后来这家人用力擦也擦不净,用水洗也洗不清。他在木板上写的字,让木工拿去雕刻,木工刻时发现木板上三分深的地方还渗透有墨迹。因此后来人们都说王羲之的字“入木三分”。这虽然是一种夸张了的说法,却很能说明他的功夫深呵!
  陈锦君 搜集整理
  千里送鹅毛
  有一天晚上,王羲之在月光下独个儿在山阴道上散步。走着走着,忽然听见“嘎、嘎、嘎”的鹅叫声,他听了一惊,心想:这一带人家少,哪来的鹅呢?
  于是王羲之顺着鹅叫声慢慢向前走去。走了一阵,他忽然发现前面疏疏朗朗的山竹林中有座寺院,门前放着只鹅笼,一只白玉似的长颈大鹅正在笼里叫唤。王羲之走上前去,越看越喜欢。
  看了好一会儿,王羲之才见寺院里有灯光,就慢慢走了进去。只见在一盏小小的油灯下,有个老道士正在埋头磨墨。王羲之一直走到他跟前,老道士才发觉,惊讶地问道:“王右军么!怎肯光临的呀?坐,坐,请坐!”
  王羲之在一旁坐下来一问,知道老道士正想抄《黄庭经》(道教的一部经书)哩。老道士叹了口气说:“年老啦,眼睛不济事,写不好哩!”
  王羲之听了很同情,就说:“我可以代劳一下么?”老道士高兴极啦,连连说:“好好好,太好啦!”
  王羲之提起笔,只觉得眼前一片银光晶亮;又发觉黄绸细腻、润滑,很是中意。因此个个字都写出了精神,笔势放纵舒缓,秀丽极啦!王羲之一口气写好了《黄庭经》,天都快亮了。老道士连声作谢。 王羲之告别出来,老道士送出门外,打开鹅笼,抱起鹅,交给王羲之说:“山阴道士今飞去,人间留得《黄庭经》。把这鹅儿酬谢给你吧!”
  王羲之笑笑,抱起白鹅朝家走。走走想想,想想走走,老道士这两句话多怪呵。他再回头一看,哎呀呀,什么竹子、寺院、鹅笼、道士,都没啦!他心里一惊,手一松,那只鹅便飞入天空。原来是只天鹅呵!王羲之隐隐约约望见老道士骑在天鹅背上,向他招手道:“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王羲之再仔细一看,自己手上捏着一根鹅毛!原来老道士是仙人变化的,要王羲之抄写《黄庭经》的哩!
  打从那时起,王羲之写的《黄庭经》便出了名,一下子就传播开啦。可惜后人所见到的抄印本,都已不是王羲之的真迹。王羲之写的《黄庭经》,给仙人带到天上去啦。
  陈玮君 搜集整理
  李白的传说
  李白(公元701—762年),字太白,四川绵州彰明县人,是我国唐代的大诗人,他的大部分诗歌反映了祖国壮丽的自然景色,表达了他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对自由的追求,对当时政治的腐败作了尖锐的批判。
  李白求师
  李白晚年,政治上很不得志,他怀着愁闷的心情往返于宣城、南陵、歙县(在安徽省)、采石等地,写诗饮酒、漫游名山大川。
  一天清晨,李白象往日一样,在歙县城街头的一家酒店买酒,忽听隔壁的柴草行里有人在问话:“老人家,你这么一大把年纪,怎么能挑这么多柴草,你家住哪?”
  回答的是一阵爽朗的大笑声。接着,便听见有人在高声吟诗:
  “负薪朝出卖,沽酒日西归。
  借问家何处?穿云入翠微!”
  李白听了,不觉一惊。这是谁?竟随口吟出这样动人的诗句!他问酒保,酒保告诉他:这是一位叫许宣平的老翁,他恨透了官府,看穿了世俗,隐居深山,但谁也不知道他住在哪座山里。最近,他常到这一带来游历,每天天一亮,就见他挑柴进镇,柴担上挂着花瓢和曲竹杖。卖掉柴就打酒喝,喝醉了就吟诗,一路走一路吟,过路的人还以为他是疯子哩。
  李白暗想:这不是和自己一样的“诗狂”吗?他马上转身出门,只见那老翁上了街头的小桥,虽然步履艰难,但李白无论怎么赶也赶不上。
  追上小桥,穿过竹林,绕过江汊(河流的分岔),李白累得气喘吁吁,腰酸腿痛,定神一看,老翁早已无影无踪了。李白顿足长叹,“莫不是我真的遇上了仙人!”
  他撩起袍子又赶了一程,还是不见老翁,只好失望地回来。
  那天夜里,李白怎么也睡不着,回想起自己大半辈子除了杜甫之外,还没结识到几个真正的诗友。没想到今天竟遇上这样一个诗仙,可不能错过机会,一定要找到他!
  第二天,李白在柴草行门口一直等到日落西山,也不见老翁踪迹。
  第三天,第四天,天天落空。
  第五天一早,李白背起酒壶,带着干粮上路了。他下了最大的决心,找不到老翁,就是死也要死在这儿的山林里。
  翻过座座开满野花的山冈,趟过道道湍急的溪流,拨开丛丛荆棘,整整一个多月,还是没见老翁的影子。李白有点泄气了。正在这时候,他回想起少年时碰到的那位用铁杵磨针的婆婆,婆婆说得好:“只要有决心,铁杵磨成针。”要想找到老翁,就看自己有没有毅力啦。想到这里,李白紧紧腰带,咬咬牙,又往前走。累了,趴在岩石上睡一会;饿了,摘一把野果充饥;酒瘾上来,就捧着酒壶美美地喝上一口。
  这天黄昏,晚霞把天空染得通红通红,清泉与翠竹互为衬托,显得分外秀丽。李白一心惦念着老翁,哪顾得欣赏景色。他拖着疲惫的身子,一瘸一拐地来到黄山附近的紫阳山下。转过山口,只见前面立着一块巨石,上面似乎还刻着字。李白忘记了疲劳,一头扑上去,仔细辨认起来,哦,原来是一首诗:
  “隐居三十载,筑室南山巅。
  静夜玩明月,闲朝饮碧泉。
  樵夫歌垄上,谷鸟戏岩前。
  乐矣不知老,都忘甲子年。”
  连读三遍,李白失声叫道:“妙哉!妙哉!真是仙人之声哪!”心想:见到老翁,一定得拜他三拜,好好请教请教。虽说自己也跟诗打了几十年交道,但这散发着野花香味的诗还真是头回领略哩。
  他回转身,看见崖石边的平地上摊着一堆稻谷,看来,准是许宣平老翁晒的。李白索性往边上一蹲,一边欣赏山中的景致,一边等老翁来收谷。
  天黑了,李白忽听到山下传来阵阵击水声,循声望去,只见山下的小河对岸划来一只小船,一位须发飘飘的老人立在船头弄桨。李白上前询问道:“老人家,请问,许宣平老翁家在何处?”
  原来这老人正是李白要找的许宣平老翁,上次他见李白身穿御赐锦袍,以为又是官家派来找他去做官的,所以再也不愿去歙县城了。没料到,此人竟跟踪而来。这时,老人瞟了李白一眼,随手指指船篱,漫不经心地答道:“门口一杆竹,便是许翁家!”
  李白抬眼望了望郁郁葱葱的山峦,又问:“处处皆青竹,何处去找寻?”
  老人重新打量着这位风尘仆仆、满脸汗水的客人,反问道:“你是……”
  “我是李白。”说着,深深地一揖。
  老人愣住了:“你是李白?李白就是你?”
  李白连忙说明了自己的来意。
  老人一听,双手一拱:“哎呀,你是当今的诗仙!我算什么,不过是诗海里的一滴水罢了。你这大海怎么来向一滴水求教,实在不敢当,不敢当!”说完,撑起船就要往回走。
  李白一把拉住老翁的衣袖,苦苦哀求道:“老人家,三个月了,我风风雨雨到处找你,好不容易见到了老师,难道就这样打发我回去不成!”
  李白真挚的话语打动了老人的心。两人对视了好久,老人猛地拉住李白,跳上了小船。
  从此,无论在漫天的朝霞里,还是在落日的余辉中,人们经常看到李白和这位老人,坐在溪水边的大青石上饮酒吟诗。那朗朗的笑声,和飞瀑的喧哗声汇成一片,随溪水一起送到百里千里之外……
  至今,许多游人一到黄山,总爱顺着淙淙的溪水,去追寻李白的游踪。
  看见了吗?过虎头岩,在鸣弦泉下,有一块刻着“醉石”二字的巨石,传说,当年李白和老人就在这里欣赏山景,饮酒吟诗。他们经常用旁边的泉水来洗酒杯,所以这泉就叫“洗杯泉”。
  戎林搜集整理
  李太白跳月
  南京夫子庙前,有一座文德桥。听老辈人说,每逢冬月十五月亮当头的时候,站在桥头朝水上看,倒映在水里的月影子刚好分成两半:桥这边半个,桥那边半个。
  圆圆的月亮影子,为什么会分成两半呢?这里有段故事。
  传说唐朝大诗人李太白,有一次到金陵(即今南京)来,在文德桥旁边的一座酒楼上歇脚。这天碰巧是冬月十五,到了晚上,他就独自坐在酒楼上赏月,一边喝酒,一边吟诗作赋。李太白生平最喜爱月亮,说月亮又干净又好看。这天晚上,他抬头看见天上的月亮洁白滚圆,心里非常高兴,就多喝了几杯。到了半夜,李太白趁着酒兴,下楼走到文德桥上。他刚走上桥,一低头,忽然看见月亮掉在水里了,河水一动,洁白的月影上就添了几条黑纹。李太白这时喝得醉醺醺的,只当是月亮给河水弄脏了。他靴子也顾不得脱,张开双手就跳下桥去捞月亮。谁知这一跳,月亮没捞着,却把水里的月亮震破了,顿时分成了两半儿。──故事就这样传下来了。后来人们在文德桥旁边修了个“得月台”,据说那里就是当年大诗人李太白赏月的地方。
  张子淳 杜国珍 周围 搜集整理
  太白酒家
  有一年,冬天刚到,寒气袭人。住在采石矶的李白,常到街头的一家酒店里买酒喝。这店是一个姓鲁的财主家开的,人们都叫他鲁老板。别看这鲁老板表面对人和颜悦色,骨子里才狠哩!他家用的几个酒保(酒店中的伙计)个个累得弯腰驼背,到头来,都被他踢出门外。
  这天,李白又走进酒店。躺在椅子上的鲁老板捻着胡子,眯着眼,笑呵呵地打量着李白,心想,这个穷写诗的离开京都几年了,带来的钱兴许花得差不多了。记得,李白头次进店,他笑脸相迎,以后常来常往,他估计也榨不出多少油水,脸色就一次比一次难看。他暗示小酒保别理李白,可酒保偏偏热情为李白斟酒:临走,还把上等美酒给李白灌上一大壶。这回,说什么也不能便宜李白了!他站起身,踱到李白身边,弦外有音地说:“小店屋檐太低,酒池太浅,经不住翰林(唐初设翰林院,聚集一些文学上有才能的人,为朝廷服务。)这样的大酒壶呵!”
  李白明知上回给的钱还够买几次酒,现在看鲁老板这副模样,不愿同他争辩,就从怀里取出最后一锭银子往柜台上一扔,“啪”!震得鲁老板两眼发花,满面乌云立时消散,浮出一片笑容:“有眼不识江底浅,没想到李翰林还有这么多酒钱。”他转身吩咐酒保:“快,找大人钱!”
  李白一挥袖子:“算了,别找了,下次再来!”鲁老板两眼眯成一道缝,一个劲地连说:“是,是!”
  第二天黄昏,李白又来了,酒保又为他满满灌上一壶酒。第三天,第四天,李白每天一趟,鲁老板很不耐烦,他算算李白丢下的银子,再有个把月也差不多了,就用花言巧语支开酒保,偷偷地往李白酒壶里兑水。
  李白喝了几口,觉得味道不浓,也没说什么。以后每次来,鲁老板总装得特别热情,亲自为李白灌酒,暗地里却把水多加一倍。一天又一天,李白若无其事。后来鲁老板干脆给李白灌上满满一壶凉水。李白还以为是酒,高高兴兴地回到船上,拎起酒壶往杯子里倒,一闻,味道不对;喝一口,“呸”地吐了出来!一看,才知是又浊又浑的江水。他气坏了,想找店主论理去。又一想,和这种人没讲头!可是采石矶一带就这一家酒店。求他施舍,更不行!就是在皇帝老爷面前,李白也不愿低三下四,更何况对这样一个前(钱)心贴后心的小人呢!
  更深夜静,他翻来覆去地睡不稳;想写点诗,写不出。多年了,酒,和他结下了不解之缘。一壶下肚,他便暂时忘记愁苦;把雾濛濛的世界,看个清清楚楚。可是如今,在这满目凄凉的采石矶头,连唯一能使他解闷的酒都没有了!“李白斗酒诗百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