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明龙腾-第2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刘泽清原本抱定了看热闹不发一言的宗旨,此时被唐通点到头上,却由不得他不说话。再有自已部下如此目中无人,他亦甚觉难堪。因沉声道:“尔等是何人带领,怎么敢在诸位总镇大人面前如此无礼,不要脑袋了么!”
  这一队明军中有两个百户官带队,此时见自家主将说话,两个面面相觑,却不知道如何答话是好。刘泽清因见他们并不做声,不禁怒道:“刘七,你要死么!我的问话你竟敢如此怠慢不答,难道我治不了你不成?”
  那名叫做刘七的小军官原本不欲答话,此时不免将心一横,先行了一礼,尔后答道:“回大人,咱们奉命办事,哪里敢冲撞各位大人?之前已将咱们拨给汉军中各位大人指挥,缴回军令之前,咱们总归要听人家的令行事才对。若是军令不严,各行其事,这还打的什么仗呢?”
  见刘泽清听的发呆,那百户官又笑嘻嘻行了一礼,这才带着人与那汉军什长同去。待他们赫赫扬扬去的远了,各总兵这才醒过神来,虽不明言,却都是神色惨然,各人心中明白,手中的军队交出去容易,想收回来,却是想也休想了。
  唐通到底心疼心腹爱将,用双腿将马腹一夹,向各人道:“咱们过去瞧瞧,总不能这么不明不白的就完了。”
  各人原是巴不得他出丑,此时却颇有兔死狐悲之感,一时间均是点头称是,带着在身边的众亲兵护卫尾随而去。待跟随着这队军士到得镇北方向,却见镇北处的大路两侧一并排跪了数十名军官与士兵,各人都是垂头丧气,闭目待死。
  待突见各总兵并骑而来,众人都是大喜,如同溺水之人突然抓着一根稻草,立时狂奔大叫,向唐通等人道:“大人申冤,末将们冤枉!”
  监刑的几个汉军军官立时令道:“来人,将苦主们带来,当面诉冤!”
  唐通铁青着脸,看到一群百姓畏畏缩缩走上前来,一见到那伙子跪地的犯人却立时破口痛骂,更有冲上前去意欲殴打的,唐通等人骑马静立在旁,听得这伙百姓说出这些人的罪行,无非是这些人昨夜趁黑偷抢民财,混战时杀害百姓,割取首级。这些事原本是明朝军队旧例,简直是上行下效,唐通等人为中下层军官时,亦曾如此。现下听来不过是虚应故事,心中全无感觉。
  待这些百姓哭诉已毕,各总兵官都道:“昨夜混战之时,各兵都是奋战杀敌,一时手快,杀错了人也是有的。捡取财物,亦不是死罪。”
  唐通冷眼觑见汉军有一都尉静立一旁,一直在微微冷笑。他心中一动,策马到那都尉身边,向他道:“敢问这位将军大人尊姓大名?”
  那都尉躬身一礼,笑答道:“不敢,末将姓阎名应元,汉军神策卫都尉。”
  “阎将军,这些人虽然干犯军法,念其忠勇奋战,小过不掩大节,不如改责军棍,重打二百,然后插箭游营,拨入前队遇战死战,如此岂不更好?”
  “若是每次犯死罪的人都这么处置,以后就无人害怕军法了。死罪决不赦,这是汉军的规矩。”
  唐通被他噎的难受,半响方又寻出话来道:“这位将军,想来你是自台湾从龙而出的郧旧了?将军需知,驭下以宽严相济,这样方能军伍肃然,上下同心。若是一味杀伐,大家伙都怕了你,这样虽然无人敢犯军纪,却也无人与你同心同德,长此以往,大军必成一团散沙矣。不如依我一言,仗责了事,如何?”
  阎应元初时还想着军令,不与明军大将争执。听到此时,终忍不住道:“总镇大人,末将崇祯四年还是江阴典史,任典史前,在通州亦曾做过不入流的小官儿,并不是自台湾从龙而来。”
  “如此岂不更好?你乃是旧明官员,自然知道明朝军规如此,还不将人放了?”
  阎应元耳听得唐通语气突变,心中暗怒,却也不好直言顶撞。过了半响,方笑道:“属下为典史时,却亦曾穷治过违法犯禁的旧明官兵。依属下看,明朝事,一坏在史治,二坏在行伍不肃,军纪废弛。属下当年就曾仗死过几个犯法的小兵,若不是后来投了汉军,只怕早已被人寻仇,丢官罢职,甚至性命亦不可保。”
  说到此处,他终于忍不住大声道:“明军军纪败坏至此,岂只是士兵之责?将军们其身不正,上行下效耳!今日吾虽不是典史,却身为汉军都尉,有行军法之权,将军不必多言,请暂退!”
  说罢,也不等唐通等人发话,立命属下将这些士兵一一斩首。唐通等人虽欲阻拦,却见那些原本的部下都肃然而立,并无人有不满模样。只得心中暗叹,痛恨不已。待见了汉将薛勇,不免添油加醋,告上一状。
  却听那薛勇笑道:“此事原本就是我的军令,将军若是不满,可以寻周大将军,或是汉军军法部评议,若是我下错了令,到时候必定领罪就是。”
  见唐通等人面色尴尬,薛勇又笑道:“将军不必气愤,严肃军纪原是汉军立身之本。将军之部现下亦是汉军,自然要守汉军的规矩才是。”
  “这是自然,我等亦有些孟浪了。”
  这些大将总兵既然服软,薛勇自然不为已甚。又好言抚慰几句,这才告辞而去。汉军原本收服明军降军,都是独编一军,缓慢改造,时日久了,自然与汉军相差不多。此时突然有数十万明朝降军归降,一则需用,二来不能将他们全数放到江南。此时江南与当时不同,后方空虚,将这些降军尽数带回去改编,若是出了乱子,为祸不小。是以张伟思谋一番,只得用削弱上层将领,严明军纪,发放军饷,收买中下层军官等办法,将这些降军一一收在手中。那些原本的总兵大将若是不服,企图暗中捣鬼的,均被一一处死,无有例外。这些时日以来,原本的大同总兵姜镶,陕西总兵白广恩等人,均因干犯军令,其部下被改编,本人均被处死。唐通等人不明所以,竟然敢指手划脚,若是有汉军大将在此,临机处断,只怕这几人均是人头落地,性命不保了。
  在镇上将余事处置完毕,薛勇因知道张伟即将来到天津,亲率大军以伐京师。他心中急切,又知道那股清兵必定拼命逃窜,追之不及。便不顾唐通等人再三请战,意欲再立战功的心思,断然下令全师开拔,往天津返回。因连续蹲守埋伏,唐通等人的骑兵亦是日夜兼程,三万余大军均是人困马乏,一百多里的路程走了两天方才走完。到了第三天天明,薛勇与唐通等人先行骑马往天津城下疾驰,意欲先寻周全斌汇报战情。待到了天津城外十数里处,已是发现前几日驻守在城池附近的神策卫的众将士立营把守四周,巡查来往人等,戒备关防甚严。他们原本带有千多从人,此时亦全数被留下,无论薛勇还是旧明大将,均只能单身入内。越往内去,遇着的盘查汉军越发众多,除了神策卫之外,尚有金吾卫、飞骑、万骑等部驻防守备。
  刘泽清因见这天津城内外连营数十里,四处都插满了汉军军旗。他当日曾亲见汉军战力,知道五万汉军足抵的上二十万明军,此时不但有汉军步兵,还有身着铁甲,臂膀持盾,手持利刃的骑兵等部。粗略一看约有十四五万的大军,他心中暗算盘算,到了吓了一跳,心道:“眼前这支大军,便是把明朝所有的军队集合一处,只怕也打人家不过。”
  想了半天,终忍不住向薛勇问道:“薛将军,大军齐集,想必是要与鞑子决战了?未知何时进军,本镇必定要率本部兵马,咸与盛举!”
  到得此时,薛勇到也不必再加隐瞒,因答道:“确是如此。吾皇集金吾、神策、神威并飞骑、万骑过二十万大军,御驾亲征,挥戈北向,务要敉平虏患,穷其百年之运!”
  各将听得此言,均觉振奋,皇帝亲征之举,在明朝除成祖成功击破蒙古外,均是丧师辱国。英宗被俘,武宗自封大将军,在边镜砍了几颗人头,便称大捷,成为千古笑柄。此时汉皇以开国新君身份,集结中国未之所过的强军,奋然亲征,以满人亲创,又怎是眼前这支大军的敌手?满虏一灭,京师复归,自此之后全国一统,新朝气象兴旺,他们这些降将虽不能与开国郧旧相比,却也能不失富贵一生,这自然也是大喜之事了。
  当下各人整饰衣冠,准备入城后汉皇召见。只是刘泽清欣喜之余,却不免担忧道:“当年徐达大将军奉命北伐,原本太祖要他先攻山西等边地,待王保保等人被灭之后,由草原绕路旧元上都包围大都,那样旧元势力全灭,则无边患。徐达大将军却不能敌王保保,只得趁着大都空虚直捣黄龙,元顺帝仓皇出逃,明军收复大都。虽然如此,旧元实力未损,不过几十年间又恢复实力,成为明朝立国近三百年间的大患。今上现下御驾今征固然是好,满人必定不敌。不过若是他们逃回辽东,或是随蒙古人流窜草原,咱们汉人骑兵不如他们,将来日久成患,成为北方负担,这只怕也不大妙。”
  他这番话说的极是有理,不但唐通等人频频点头,便是薛勇亦赞道:“将军此言当真是深谋远虑,令人佩服。刘将军此言,不妨写成节略,呈奏给皇上,皇上最喜人建言,见了必定欢喜。”
  当下各人骑马缓缓入城,到城门口处却已是禁军中的羽林卫接手关防。查明了几人身份后,带入城内的都指挥使司衙门之外,令三人暂候。直待一刻功夫过去,方有一个禁军宿卫军官出来,向三人道:“陛下正在调动军务,几位随我进来。”
  如此这般就可觐见皇帝,刘泽清等人当年都曾陛见过崇祯皇帝,哪有如此轻松便可入见。几个心中又是诧异,又是害怕。不知道这个传说中又有雄才大略,仁德爱民,又是残暴好杀,凶横苛刻的汉帝将会如何。各人心中忐忑,只随着那军官一路向前,到了第三进院门之前,由他先行入内禀报之后,方又带着各人进入指挥使司衙门的后堂大堂之外。
  天津指挥使司的后堂虽然轩敞,却也容纳不了这么许多将军。一行人到得大堂外面,只见不少汉将将军站在堂外甬道之上,见得薛勇到来,也只是点头招呼便罢。刘泽清与唐通等人远远见吴三桂立于班末,几人知道那便是自已立身之所,忙上前站住了,张耳细听里面说话。
  那刘泽清等人刚刚站定,便听到里面有人大声说道:“该当派一个旧明大臣同去,文官武将都要,这样才能让他们心服!”
  自吴三桂以下,所有新降的明朝武将均是精神一振,各人伸长了耳朵,拼命侧身往里听去,却又听那个声音又接着道:“洪某与孙某皆已投降,这两人都是旧明闻名天下的大臣,择一而用即可;再派遣一名明朝镇辽的大将同往,必可不战而屈人之兵。文武之道,一张一驰,陛下可以不必一味依靠武力。臣愚见如此,伏请陛下裁断。”
  “载文,文事以武备为后盾,依你之见,咱们竟可不必派兵。只需派几个旧明大臣就能无往不利,那还要汉军做什么?”
  “全斌兄,我不是说不需武力,只是适才听诸位将军的见解,殊为失望。各位进言均是以武备为先,不理会政治。战争,实则为政治之延续耳,望兄细思之。”
  “彼处无兵无钱,国小民贫,被满人三五万人就纵横自若,如入无人之境,咱们抽调禁军、神策两军兵力一万人,再有万五千人的水师登陆,就是对上八旗大军亦可战而胜之,如此情形,又何苦多费功夫,行无益之举?”
  一众明军将军听得堂内吵做一团,说话的诸将军都是语调激烈,毫不相让。各人听的瞠目结舌,当真是匪疑所思,怪异之极。
  唯有吴三桂听在耳里,心中一动,心中隐隐然觉得此事是个绝妙的机会,依他的见识,自然知道汉军所议何事,却正好与刘泽清所忧虑之事吻合。只是不知道张伟意下如何,若是果真要派遣上将出战,自已一定要当先请缨才是。
  正思谋间,却听得堂内有人低声说了几句,适才还在吵做一团的汉军诸将均是沉默下来,半响过后,方能听得有人窃窃私语,仿似在讨论具体的细节。吴三桂紧张的满手都是细汗,滑腻黏粘,很是难受。正纳闷间,却突见有一禁军侍卫官步到堂前,大声道:“陛下口谕,着即命吴三桂等人入内觐见。”
  一众降将同声答道:“臣等遵旨。”
  说罢,各人提起十二分的小心,随着那禁卫军自甬道而行,到滴水檐下乃止。由那军官入内禀报之后,方又过来传唤,带着众人入内。由吴三桂打头,各人小心翼翼步过穿堂,到了大厅之内,依次跪下行礼,山呼舞蹈不提。
  众将趴伏于地,各人都是手抓地砖缝隙,心中紧张之极。却听得堂上正中有人令道:“诸位将军这几天辛苦的紧,不必这么拘束,全请起来。”
  由吴三桂领头,各人又是一叩首,答道:“臣等叩谢陛下天恩。”
  说罢,方依命站起。因惶然四顾,只见周全斌与寥寥几位将军端坐在厅内东西两侧,其余二三十名将军环伺站立,并没有坐处。正没道理处,却听得端坐正中的张伟温言道:“厅中狭窄,只好委屈几位了。”
  吴三桂等人连忙逊谢,被厅中侍候的武官引领站立在班末。待他们立定,却听张伟又道:“几位将军深明大义,毅然易帜,此是天下之福,庶民百姓之福。”
  “臣等惭愧,先前对抗天兵,枉顾大义。幸得陛下恩遇,不以前罪为怪,使臣得以归顺汉朝,诚为臣等幸事矣。今日又得见天颜,臣等当真是感激涕零,惶恐之极。日后自当肝脑涂地,以死报效,方不负陛下之大恩。”
  这些都是奏对套话,各总兵入内之前便已商量妥帖,此时由众人中年纪最大的高弟代奏,轻声慢语娓娓道来,虽是套话,到也甚是得体。
  张伟虽然知道这些奏对很是无聊,却也知道很难免除。因耐着性子又抚慰众降官几句,方又笑道:“各位既然归我汉军麾下,日后咱们就是一家人。这些客套话也不必再说,今日既然大家相聚一堂,那么就一起议议军务,诸位以为如何?”
  说罢,便命汉军参军大将军张载文将适才所议题目通报给这些旧明总兵大将。他们的品格虽然并不甚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