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西夏死书-第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么多年坚持下来,您成了西夏历史文化方面的大家了。”唐风说。

罗教授摆摆手:“所以我常常想,当年科考队的落选,对我是幸事?还是坏事?这个问题我始终没有想明白。”

“可是,我还是没看明白,既然谢列平的命令中要求销毁所有的有关文件,为什么今天我们还能看到这七封绝密信件?还有他下令要求把那件西夏珍宝永远封存,这个西夏珍宝,应该就是玉插屏吧,如果玉插屏被永远封存,为什么今天又会重现天日?”梁媛的问题,让大家重又陷入沉思。

“文件可能是克格勃内部流出来的,苏联解体后,克格勃被撤消,很多原来克格勃的机密文件流散出来;至于玉插屏为什么出现,我不知道,也可能像这些文件一样从克格勃内部流散出来,也可能是别的什么渠道。”一直保持沉默的韩江推测道。

“嗯,我完全同意队长的判断,不过,还有个最大的疑问,从这七封信中可以看出,苏联的学者一定通过研究这块玉插屏得到了重要的线索,所以才能说动高层同意他们来中国科考,那么他们究竟在玉插屏上发现了什么?”唐风提出了心中的疑问。

“不错,正如唐风所说,那几位苏联的学者一定在玉插屏上发现了什么,现在这块玉插屏就在我们手中,我们也要通过这块玉插屏来解开笼罩在它上面的谜团,当然,就要看罗教授的研究了。”

众人一起向罗教授投去了期望的目光,罗教授干笑了两声,道:“你们可别这样看着我,玉插屏经过这么多年,上面的那些符号,哦,就是唐风说的西夏文字已经斑驳不清,我现在正在配制特殊的药水,你们想看清玉插屏上的那些西夏文字,还需要一些时间,至于清理出来之后,能不能破解那些西夏文字,能不能解开玉插屏的秘密,这就要看我们的运气了。”

唐风听完罗教授的话,扭头看了韩江一眼,两人心里不约而同产生了一个奇怪的念头:是已经接近了谜底,还是离谜底越来越远了呢?

第六章 四扇屏



一周之后,唐风、梁媛、韩江、赵永和罗教授再次齐聚在小楼的密室中,他们面前的桌上,那件西夏嵌珠宝缠莲纹玉插屏,静静地躺着……罗中平教授在经过一周的闭门研究后,已经基本破解了玉插屏表面上的那些神秘符号。

罗教授将四份玉插屏表面的拓片散发给大家,介绍道:“从那七封绝密文件中,我们得知伊凤阁当年在玉插屏表面发现了一些神秘符号,伊凤阁、阿理克和孟列夫都认为,这些神秘符号就是已经消失多年的西夏文字,并进行了一些破译工作,可是唐风带回来的这件玉插屏,因为岁月的侵蚀,再加上后来保存条件不好,上面的神秘符号污秽不清,现在你们看到的拓片,是我用一种特殊药水,重新清洗了玉插屏后,拓印下来的,算是比较清楚了。

“西夏文是一种死文字,现在全国,乃至全世界能读懂西夏文字的人,不会超过二十人,老朽不才,多年学习研究西夏文字,所以有幸能够辨识一些西夏文字。”罗教授说。

梁媛好奇地打断罗教授的话:“您就别给我们上课了,罗教授,既然您能读懂,就快说说,这上面的西夏文是什么意思?”

罗教授笑道:“媛媛,你别着急,要想破解西夏玉插屏隐藏的秘密,你们大家还必须听我唠叨唠叨,不说让你们读懂西夏文,至少也要让你们大概熟悉西夏的历史文化,这样你们才能明白这件玉插屏的价值,和它所蕴藏的文化内涵,所以我先要给你们上课。”

“上课?我才从美国完成学业,到这里又要接着上课?”梁媛有些泄气。

韩江一脸严肃地对大家说:“在学术这方面,罗教授是专家,我们都是学生,而且还是小学生,所以必须要先听罗教授给我们讲课,至于唐风,你在这方面当然不是小学生,但是我对你有更高的要求,你必须比我们更认真地听,更认真地学。”

韩江的话,让唐风倍感压力,他开始明白自己在这个团队中的作用和价值,但是,此刻他也并不知道自己能否达到韩江的要求,特别是看懂已经失传的西夏文。

【2】

罗教授打开幻灯,幻灯片上出现了一座巍峨的大雪山,雪山下,密林深处,正有一群围着兽皮的人,追逐着野兽,完全一副原始社会的景象。接着,罗教授便开始了他的讲课:“建立西夏王朝的党项人,曾是古老羌人的一支,在远古时代,羌人活跃在青藏高原东部,他们在这里创造了西羌文化,党项人便是西羌部落中的一支。大约在公元四世纪,党项人开始登上中国历史舞台,从此,党项人就没有停止他们迁徙的步伐。南北朝末期,党项人开始活动于黄河上游和川西北地区,也就是今天青海省东南部和四川松潘、黑水、北川、茂县一带。《隋书·党项传》中记载:党项以姓氏为部落,大者五千余骑,小者千余骑,‘俗尚武力,无法令,各为生业,有战阵则相屯聚,无徭赋,不相往来。牧养牛、羊、猪以供食,不知稼穑’。那时候的党项人主要以畜牧、狩猎为生,还不懂得农业生产,处于原始社会末期。后来,党项羌逐渐发展为细封氏、费听氏、往利氏、颇超氏、野辞氏、房当氏、米擒氏、拓跋氏八大部落,其中又以拓跋部实力最强。”

“那么,‘党项’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呢?”梁媛好奇地问。

罗教授解释说:“‘党项’这个名字是汉语音译的结果,很可能是古代汉族借鉴了西北其他一些少数民族对党项的称呼,比如蒙古人称党项人为‘唐古特’或‘唐兀惕’,大量的汉文典籍上也沿用了这个称呼;而党项人则称自己为‘缅药’或‘弭药’,这个称呼接近藏人对党项人的称呼,在古老的藏族文献里,藏人就把吐蕃时期已经迁徙到青藏高原东北部的党项人叫做‘弭药’。”

“也就是说这个时期党项人已经从川西北迁徙到了青海湖一带?”唐风追问。

“是的,但这个时期,在青藏高原上,吐蕃王朝崛起,对外扩张,党项各部落为了躲避吐蕃的侵扰和奴役,纷纷向另一个新崛起的王朝——大唐迁徙,唐朝接纳了他们,党项人便迁徙到河西走廊和甘南地区,安史之乱后,党项人又迁徙到了陕北、河套一带,并逐渐在这里定居下来。”

唐风接过罗教授的话:“后面的历史我就知道了。”

“那下面就由你来说吧。”罗教授正要考考唐风。

唐风介绍道:“党项人定居在陕北、河套地区后,迅速发展壮大,唐朝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党项人的杰出领袖拓跋思恭,带领党项人不断扩充自身实力,并在镇压黄巢起义中立下大功,被唐朝封为定难军节度使,封爵夏国公,并赐‘嵬名’姓,所以史书上也称西夏皇族为嵬名姓,此后,党项人逐步据有银、夏、绥、宥、静五州之地,遂成一方诸侯。宋朝建立后,施行削藩政策,宋太宗时,拓跋思恭的后代嵬名继捧继任定难军节度使,不久,党项贵族内部发生争夺权位的斗争,宋朝乘机诱使嵬名继捧率族人投附宋朝,并献出了夏、绥、银、宥、静五州之地,由此,党项民族内部引起分裂,几近衰亡。这时,在不愿归附宋朝的党项人中,有一个人登高一呼,率领族人逃入夏州东北300里的地斤泽,自立为王,对抗宋朝,这个人就是西夏王朝的奠基人——拓跋继迁。

“此后二十余年,党项人在拓跋继迁的领导下,四处征战,开疆拓土,崛起大漠,不但恢复了原有的五州之地,还攻占西北重镇——灵州。到了拓跋继迁的儿子拓跋德明执政时期,党项人一面周旋于宋、辽两强之间,一面征战吐蕃、回鹘,向西扩张,控制了丝绸之路上的命脉——河西走廊,逐步奠定了后来西夏国的版图,并在贺兰山下建立起未来西夏王朝的都城——兴庆府。

“公元1038年,拓跋德明的儿子元昊经过长期准备,去宋皇帝的赐姓,自称嵬名氏,正式称帝,建立了以党项人为主体的王朝,国号大夏,后世一般称这个王朝为‘西夏’。西夏王朝最鼎盛时,东以黄河为界,西至西域,控制丝绸之路,南与宋朝以萧关对峙,北控大漠,地方万余里,大体上包括今宁夏、甘肃的全部及陕西、内蒙古、青海、新疆的一部分地区。元昊称帝后,建立一整套的典章制度,还创立了独特的西夏文字。”

【3】

罗教授听完唐风的叙述,微笑道:“唐风,你刚才说的西夏历史很正确,既然你提到了元昊创立西夏文字,那我下面就来谈谈这已经失传的西夏文字。”罗教授在投影上打出了一些奇怪的符号,对大家讲道:“幻灯片上这几个奇特的文字,就是西夏文字。党项民族在元昊称帝前,并没有自己的文字,早年党项人游牧于青藏高原上时,因党项语言接近藏语,曾借用藏文字母拼写语言,而西夏文字的创立,标志着党项民族的文明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宋史》载:‘元昊自制番书,命野利仁荣演绎之,成十二卷,字形体方整类八分,而画颇重复。教国人纪事用蕃书,而译《孝经》、《尔雅》、《四言杂字》为蕃语。’宋人沈括在他的《梦溪笔谈》中说:‘元昊果叛,其徒遇乞先创造番书,独局一楼上,累年方成,至是献之。’这两段文献记载,是说元昊建立西夏王朝前,命令其手下大臣野利仁荣创造出了西夏文字,令国人使用,元昊还把许多汉文典籍,也翻译成西夏文。其实,以我之见,西夏文字并不是某个人所造,而是在民间逐步形成,最后由野利仁荣搜集整理而成。”罗教授一口气介绍完了西夏文字的创立。

梁媛盯着幻灯片上的几个奇怪的西夏文字,忽然发问:“教授,我怎么觉着这几个西夏字有点像汉字啊,但我就是一个也不认识。”

“呵呵,媛媛,你观察的不错,西夏文字就是借鉴汉字。演化而成的,你们看,西夏文字,在结构上,很像汉字。也是方块字也像汉字一样,由点、横、竖、撇、捺、拐、拐钩等笔画组字,就连书体也和汉字一样,有楷、行、草、篆、隶五种书体,常使初见西夏文的人误以为是汉字,其实完全是另一种文字。西夏文字到目前,一共发现了五千多个字,虽像汉字,却无一字与汉字相同,这反应了党项人强烈的民族意识。我们再看这几个西夏文字,笔画繁琐,多斜笔,特别是撇、捺笔画比较多,所以才有史书上说西夏文‘类符箓’,意思是说西夏文笔画繁琐,晦涩难懂,这也为西夏灭亡后,西夏文字迅速消失埋下了隐患。

“西夏被蒙古人灭亡后,西夏文字也迅速消失在历史长河中,几百年来无人知晓,直到清朝嘉庆年间,甘肃学者张澍回乡养病,在武威一座寺庙中,发现一间紧闭的小房间,问僧人:房内为何物?僧人说:房内是一块碑,此碑碑文怪异,恐为妖孽,所以才封闭于房中。张澍在外为官多年,见多识广,不信妖孽之说,要求僧人打开房门,见识一下是何妖孽。僧人无奈,只好给张澍打开了房门,张澍发现房内果有一碑,碑文竟是他这个大学者都不认识的文字,顿时大惊失色。当他小心翼翼地转到碑后面时,才发现这块碑后面刻着是汉字,字数与前面的文字一样多。张澍这才恍然大悟,原来碑前面的文字是已经消失的西夏文!这块碑就是著名的‘凉州重修护国寺感应塔碑’,现在还保存在武威市博物馆中。

“从此之后,西夏文逐渐开始为学术界所重视,1909年,俄国探险家科兹诺夫在额济纳旗境内的黑水城遗址,盗掘出大量写有西夏文的文献。科兹诺夫将这些西夏文献一起运到了彼得堡,俄国汉学家伊凤阁在科兹诺夫运回的西夏文献中,发现了著名的《番汉合时掌中珠》,这是一本西夏文和汉文的双语字典,由西夏学者骨勒茂才编著。伊凤阁通过这本字典,解读了不少古老的西夏文献。我国开始系统研究西夏文字的是著名学者罗振玉和罗福苌父子,1913年,罗振玉和罗福苌父子,从伊凤阁那里得到了一部分《番汉合时掌中珠》,在经过多年研究后,罗福苌用传统的汉字‘六书’法,即象形、指事、形声、会意、假借、转注法去分析西夏文字,使人们对西夏文字构造的认识大大提高。其后,从事西夏文字的学者越来越多,但因西夏文字消失多年,已无实用价值,再加上西夏文笔画繁琐,晦涩难懂,所以直至今日,能掌握西夏文字的学者仍然寥寥无几。”

【4】

就在众人对古老西夏文字啧啧称奇的时候,韩江却盯着眼前的那块玉插屏,一声不吭。这玉插屏上面究竟刻得什么内容?竟会有如此离奇可怕的经历?那么多人为此丧命,可怕的血咒!……玉插屏上的文字,他一个也不认识,真是一本天书,不!应该说是死书!想到这,韩江忽然开口:“教授,那下面我们就来解读一下这块玉插屏上的神秘死书吧。”

“死书 ?''”大家听到韩江嘴里蹦出的这个词,都是一惊。罗教授也是微微一怔,随即笑道:“不错,韩队长说得不错,这确实是一本死书。”

“死书!难道教授您也不认识吗?”唐风惊问。

罗教授沉吟半晌,道:“我前面说过,西夏文字和汉字一样,有楷、行、草、篆、隶五种书体,迄今为止,楷、行、草、篆四种书体的西夏文我都见过,惟独隶书的西夏文,从未有人见过。而这块玉插屏上的文字,以我多年的经验来看,既不是楷书西夏文,也不是行书西夏文,更不是草书、篆书西夏文,所以我初步判断,玉插屏上的西夏文字应该是世人从未见过的西夏隶书!”

“啊!这么复杂,既然从没有人见过,那也就没人认识了?”梁媛难掩失望之情。

“呵呵,你们先不要急嘛!虽然我初看这些文字,也没认出来,但是毕竟只是书体不同,文字还是西夏文字,要是楷书或行书这样常见的西夏文书体,我个把小时就可以翻译过来了,之所以闭门一周,就是因为这样的隶书书体,我也是第一次见到。还好,通过我这一周的研究,连蒙带猜地大概翻译出了玉插屏上的文字,只是我也不能完全肯定……”说到这儿,罗教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