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高升-第94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织部也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

  甚至可以说,这个试点工程是南武目前最重要、最核心的工作之一!

  陈庆东初来上任的第一天就要对这个工作动刀子,也实在是太强悍了吧?

  另外,阚继军他们还禁不住想到,陈庆东这么做肯定是得到了谷传军的授意的,要不然陈庆东估计也没有这么大的胆子。

  毕竟,在龙湾推行这个试点人事工程,是龙湾前一任市委书记卫斯年拍板决定的事情,现在卫斯年已经进了看守所等待审判了,龙湾的新老板换成了谷传军。所谓新人新气象,谷传军为了尽快的在龙湾打下自己的烙印,使龙湾这辆火车进入到他设计的轨道中来,最有效果的办法就是推翻前任的某种政策,而推行自己的政策。

  在这种情况下,谷传军推翻卫斯年力主的人事制度改革,就很正常了。

  而陈庆东是谷传军的秘书出身,他跟谷传军在思路上保持一致,自然也是非常正常的。

  其实,阚继军他们对这件事的猜测已经中了一大半,谷传军确实是支持陈庆东这么做的。但是,这件事却不是谷传军主动提出来的,而是陈庆东向谷传军提了出来,又得到了谷传军的肯定的。

  陈庆东这么做,倒也并不是为了政治路线的斗争,谷传军上台了就要推翻卫斯年的路线这么简单。

  对于陈庆东这么一个实干派来说,他最看重的还是实际效果。

  对于“公推、公选”政策,陈庆东还是非常了解的,他也非常肯定国家推出这么一个政策,是对于人事工作的一个重要改革,也是国家迈向民主化的一个重要举措。

  但是,任何事情都不能一概而论,必须要根据各地的不同情况,就事论事才行。

  对于那些经济发达,干部素质普遍较高的地方,陈庆东认为,推行这个政策是非常合适的,但是在经济发展还比较落后,尤其是干部的素质普遍还不是太高,而且人情社会现象又非常严重的地方,推行这种政策可能就是“好心办坏事”了。

  因为,推行这个政策能否取得良好效果的最关键问题就是干部们能不能用好他们手里的那一张神圣选票。

  这就跟每次开人代会,领导干部都非常紧张,生怕出了乱子,出现了跳票的问题是一个情况。

  上级党委之所以采取内定名额,加大控制,然后走过场似的投票选举方法,并不是上级党委不想推行民主制度,而是在当前的社会情况下,上级单位非常担心那些人大代表们能不能使用好手中的那一张神圣选票,他们会不会因为一些利益关系或者是人情关系而摒弃公心,实在是难说。

  毛主席曾经说过一句非常经典的话:当前最重要的是教育农民。

  但是,在实行改革开放,国家的经济迅速增长之后,腐败问题成为了当前腐蚀国家政权的最大问题,各地的大贪官、小贪官实在是层出不穷,就像是割韭菜一样,割了一茬,又冒出来一茬。

  所以,当前最重要的问题也就成为了如何教育干部的问题。

  在之前,陈庆东跟褚明远讨论“公推、公选”制度的时候,褚明远也坦言,在龙湾推行这个制度的时机还不够成熟。

  公推、公选制度的优点自然是有,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干部们的积极性,但是缺点也是很明显的,尤其是在预防腐败方面并没有取得很好的效果。

  第一,“公推、公选”的首要表现就是提拔干部不再提名,而是先公布预选条件,照条件选任。从表面上来看,这似乎是杜绝了领导想要提拔谁就提拔谁的情况,好像是更加民主化了。但在这几个试点县的实际工作中,领导干部仍然可以做到想要提拔谁,就提拔谁的“目标”。

  因为条件都是人制定的,可以灵活变动,如过领导想要提拔小张,就照小张的条件确定提拔条件,小张没有在基层工作过,只有大专学历,而且是学汉语言文学的,那提拔的条件中就最低要有大专学历,不要求有基层工作经验,并且限制专业,结果小张就提拔了。如果想提拔小李,小李有多年的基层“一把手”经历,又是全日制大本毕业,而且还是党员,学的是计算机专业,那么提拔的条件中就明确要求有两个基层“一把手”工作经历,必须是计算机专业,有全日制大本学历,必须是党员,结果小李也被提拔了。

  第二,在“公推、公选”的过程中,各级领导都不能公开说提拔谁和不提拔谁,但领导仍然可以私下去做工作,如小李和某个领导关系不错,或者有什么沾亲带故的关系,这个领导就可以在他所属的圈子里提出投小李一票的建议。领导说话自然还是很有分量的,领导的级别越高,权力越大,他提出的的建议起到的作用也就越大。一个有领导帮助拉选票和一个没有领导帮助拉选票,那得票数绝对是不一样的!这一点,便又助长了那些下属必须要跟领导拉近关系才能得到提拔的思想。

  第三,也是最让陈庆东不满意的是,通过这种“公推、公选”的方式选拔干部,最重要的一点就在于一个干部是不是能够得到提拔,不再是领导说了算,甚至也不再是组织说了算,而是大家说了算!大家说你行,那你就行!大家说你不行,那你就不行!因为一人一张票,如果你的票数不够,谁打招呼都不管用。

  这样一来,就很容易出现这么一个怪现象,那些认真干活,却不怎么会交际的人在公推、公选的时候可能要远比不上那种在工作中偷奸耍滑,但是很会拉关系、八面玲珑的人!

  在没有推行这个制度之前,那些兢兢业业、埋头干活的人就算是不怎么会,或者是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拉关系,只要领导能看到他的努力和能力,就会提拔他!但是换成这种制度之后呢,领导说了也不算了,你不会拉关系,那你就永远提拔不起来!你只要把精力用在拉关系上,和领导吃吃喝喝,和有投票权的人吹吹拍拍,到时就会说你成熟,会来事,“公推公选”时自然就会想起你。

  这么一来,又有谁还会踏踏实实的工作呢?所有想要上进的干部便只能被逼着去跟周围的人搞好关系!任何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他们把时间和精力放在了拉关系上面,投入到工作中的时间和精力自然也就不够了。而且,这些想要上进的干部还可能会因为怕丢了选票而不敢得罪人,那么在工作中,他们就算是看到了某些阴暗面,他们恐怕也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选择了漠视,这无疑就会大大的滋长不正之风。

  可想而知,如果这种现象普遍开来之后,社会将会变成一个什么样子!

  更甚的是,这种情况还有可能会造成大面积的腐败现象!

  媒体曾经就报道过这么一件事,某个试点县选拔一名正科级干部,其中有一名备选干部为了能够进步,便大肆的花钱买选票。但是,另外一名备选干部知道这件事之后,也花钱买选票,而且出的价格更高!

  这件事后来曝光之后,引起了一片哗然,很多干部也因此受到处理!

  其实,陈庆东很清楚,“公推、公选”制度是一个很好的制度,这也绝对是人事工作方面的改进方向!但是,想要真正的贯彻好这个制度,必须要保证有一批高素质、秉持公心的干部!或者,就是需要配套其他一些措施,来保证这个制度能够公允的运行。

  所以,在了解了这个制度可能存在的这些弊端之后,陈庆东还是认为,以南武目前的情况和干部的素质而言,还是不宜推行这个制度。

  南武现在的情况非常复杂,必须要让所有的干部都沉下心来,加足马力,全心全力的把经济搞上去,绝对不能让他们把心思都用在拉帮结派搞关系上来!

  而且,如果在南武推行这个制度的话,对于陈庆东这个县委书记的权力来说,也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这也是陈庆东所不能容忍的一点。

  所以,在经过谷传军的允许之后,他来到南武的第一件事便是向这个人事制度开刀!

第1387章 人尽其用


        在陈庆东说了公推、公选制度在南武不太合适之后,阚继军和姚兴臣都闭了嘴,因为他们都很清楚,这个制度是从上至下的推行的一个制度,陈庆东怎么说是陈庆东的事,他们可不敢乱说话,万一祸从口出,那可就麻烦了!

  钟永明不接触这个工作,便更是噤若寒蝉。

  阚继军等人的这个态度其实也在陈庆东的意料之中,其实陈庆东也没有指望他们发什么言支持自己,只要他们不反对自己就行了。在某种程度上,不反对其实也就是意味着支持。

  而且,陈庆东知道还有一个很有分量的人,肯定会支持自己的这个做法。

  这个人就是还没有赶过来的县委副书记孙建设!

  因为陈庆东从褚明远那儿得知,当初在王端航从市委把南武争取为推行这个制度的试点县之后,孙建设就明确表示了不同的意见!

  不过,当时的王端航虽然满口的表示要推行民主制,但其实他实际上却是一个大权独揽的人,在南武县,他一手遮天,别人的意见根本就听不进去!别说是孙建设了,就是县长阚继军也被王端航压制的非常厉害,大事全都是王端航一个人说了算!

  所以对于孙建设的反对意见,王端航根本就不搭理。

  孙建设在没有好办法的情况下,便好几次到市委组织部找到褚明远以及时任市委组织部长的周春生,他说如果在条件不充足的情况下贸然的搞这个制度,不但不会取得预期的效果,还可能会让南武的官场越来越乱,那些干部会更加的人浮于事!

  但是周春生却支持王端航搞这个试点,褚明远虽然跟孙建设有相同的意见,但是褚明远当时却只是一个常务副部长,人微言轻,自然无法起到关键作用。

  不过现在,卫斯年、周春生、王端航等人都已经不再其位置上了,陈庆东便可以按照自己的思路来开展工作了。

  另外,陈庆东对孙建设的情况也专门做了一番了解。

  孙建设是地地道道从基层一步一步爬上来的干部。他是省城人,但是初中没有上完就赶上了革命*,便和一些同学来到了南武县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

  后来革命结束之后,他的很多同学都想各种办法回到了城里,但是孙建设却没有回去,因为他爱上了一个本地的姑娘。于是,孙建设就决心扎根于南武县,在一个乡镇小学当了一名语文老师。

  此后,孙建设凭借着在工作中出色的成绩当上了那所小学的副校长。后来他又因为文字功力出色而被当时他们乡镇的书记相中,把他调到了镇党政办担任副主任。再之后,他又历任党政办主任、组织委员、镇长、镇委书记、副县长,一直做到了现在的县委副书记,可谓是一步一个脚印,完完全全靠自己的努力走上这个位子的!

  而且,孙建设为官清廉,人品正直,敢于坚持自己的意见,再加上他在南武的资历实在深厚,所以他也成为了南武最资深的干部!

  孙建设虽然资历深厚,但却不是一个喜欢玩弄权术的人,他在南武工作这么多年,从来都不拉帮结派,经济上也没有什么问题,他现在已经是南武县的第三把手了,但是仍然和老婆住在一个八十多平米房的商品房里,这是前几年他分期付款买的一套房子,房子的装修也很简单,简直跟个普通的工薪家庭没有什么两样,丝毫看不出来是个领导的住房。

  此外,孙建设也从来没有过任何的生活作风问题,他跟他老婆几十年如一日的亲密感情也是南武县的一段佳话!

  孙建设简直堪称是官场的一股清流!

  而且,孙建设向来以敢说话而著称,还被好事者送了一个外号:孙大炮!

  不过,孙建设这种洁身自好且经常乱开炮的工作作风却并不利于巩固他在南武县的权力,因为他对自己的下属要求也比较严格,尤其是在涉及到个人进步等重要问题的时候,他也坚持秉公处理,坚持一碗水端平,不会给自己的下属额外照顾。这让许多跟着孙建设工作,却一直得不到提拔,或者是提拔速度很慢的干部对孙建设很不满意。

  在王端航来到南武工作之后,这种现象就更严重了。

  王端航是个十分会搞权术的人,也是个很会搞关系的人。他在南武当县长的时候,就到处拉拢各种关系,并且任人唯亲,再加上性格十分豪爽,“江湖气”十足,很快就在身边拉拢了一大批人,很快就拥有了跟县委书记相抗衡的实力!

  后来,王端航又通过各种方式,跟几个县委常委结成了政治同盟,他们一块架空了县委书记,掌握了南武的权力。

  只因为当时的县委书记在上头的关系也很硬,所以王端航也没有办法把他挤走。

  但是这个县委书记的性格也有些软弱,他在任期内并没有着力打压王端航,因此也让王端航更加的嚣张了!

  后来,那个县委书记任期结束从南武离开之后,王端航便坐上了县委书记的宝座,手中的权力更是如日中天!

  时任县委副书记的孙建设对王端航一直都很满意,经常在县委常委会上跟王端航吵架,王端航表面上表现的虚怀若谷,并不处理孙建设,但是暗地里却剥夺了王端航的权力,除了让孙建设分管农业工作之外,什么实权都没有再给他。

  孙建设后来也发现王端航在矿山、土地等方面不太干净,而且还在县里大搞山头主义,孙建设实在看不过眼,还去市委告过几次王端航的状,但是由于孙建设手里并没有拿到王端航的什么实际证据,再加上卫斯年当时很青睐王端航,所以他告了几次状也没有取得效果,王端航也因此更加排挤他,他的权力也就进一步的被架空了。

  陈庆东还了解到,孙建设是1957年出生的,此时已经快要五十岁了,按照党员干部52岁一刀切的规定,孙建设用不了几年就要退二线了,他再往上升一步的可能性已经几乎没有了。

  不过,孙建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