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我叫吕岳-第4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悝说得云淡风轻,但是岳王却不敢小视他,毕竟有着这样的修为,大可以选择其他的大国,何必来他这个籍籍无名的小国呢,这其中若没有蹊跷,他定是不信的。
“先生如此修为,何必屈尊与我这弹丸之地,虽说下臣蒙昧,但寡人对于如今的天下还是有几分自己的见解的,如今齐楚两国独大,齐国更是人才济济,若是先生前往齐国,定然可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先生若不将自己的来意说明清楚,寡人心中难安,也只能将先生请离岳国了。”
岳王的话说得十分直白,就算李悝有怎么样的大才,若是不能坦诚相见,他都不会轻易任用他的,这样的人实在是太过危险了,他根本就无法掌控住。
对于一个帝王而言,无法掌控的势力才是最为危险的。
“李悝所言非虚,若是真的要说为何不去那齐楚之地,该因实在是太过无趣了,人才济济又如何,悝去那里也不过是锦上添花罢了,还不如来这区区的弹丸之地,做那雪中送碳之人。更何况,那里局势复杂,说不得哪一天悝就被雪藏了,在这里才能真正的一展所长,更主要的是,在那两国与我的发展着实是太过不利了,太高,实在没什么挑战的兴趣。”
李悝说完之后怔怔的看着岳王,等待着他的决断。
而岳王在李悝说完这番话之后,也陷入了短暂的沉思,太高?没有挑战的兴趣?恐怕是哪位隐士高人的弟子,入世来修行,一展所长的吧,只不过这般心高气傲,真的好么?
对于这样的人物,以前也未曾没有过,人族发展至今,隐士高人无数,只是很多人都会选择当前发展最好的国家投身,他们认为只有这样的国家才能配得上自己的一身所学,如同李悝这般的着实是奇怪。
不过若真是这样,那自然是他岳国的幸运,李悝这般人物都是身怀大才的人物,能来岳国帮他自然是极好的,想到这里,岳王也是打定了主意,对其说道:
“既然如此,也不知先生所求何职,想要什么权力?”正所谓疑人不用,用人不疑,他的岳国如今千疮百孔,何不就此破釜沉舟一番,说不得还有浴火重生的机会。
至于那些百官,其中罪大恶极者,自然要处理,剩下的,则是给他们一个机会,同时筛选人才,更替他们的位置。
当然了,这其中最主要的还是要看他们的表现,若是有所改善,未尝不是没有被赦免的机会。
“呵呵,正所谓无法不成国,如今岳国会如此,说到底还是在法律上存在缺陷,我便监管岳国法治,不知王上意下如何?”李悝彬彬有礼地说道,丝毫不见其桀骜之气。
对于拥有这样修为的人来说,着实是不易,至于掌管法治的职务也就是司寇一职,并不算太高的职务,要求也十分得礼,岳王开始有些期待李悝究竟会如何去做了。
“既然如此,那便许你司寇一职又如何,只是你对这百官该如何处置,寡人很想知道。”岳王也算是暂时放下了自己的戒心。
自己既然选择了用他,那自然不能对其把戒心显露的太过,只是该有的戒备自然不会少的,唯有这样才能保证自己的岳国长存,保证李悝不去乱搞。
“这百官都与张太傅有瓜葛,不过其中有很多都是因为惧怕张太傅的权势而导致走上了这条道路,实在非是这些官员的真心,只是毕竟都收了贿赂,自然要惩戒一番,至于那些主犯,就抄家,然后斩首示众吧。不知王上认为如何?”
李悝十分谦恭的说道,这是他考虑了岳王的态度后得出的结论,自然也是顺着帝王的想法而给出的答案。
岳王听到之后点了点头,而后让李悝放手去做了,同时在李悝走出大殿的一瞬间,四名穿着黑衣的暗卫出现,岳王对其吩咐道,盯紧李悝。
背对着宫殿的李悝只是笑了笑,没有说什么,自顾自的朝着王宫外走去了。
第一百章:法能治国(三)
李悝担任了岳国的司寇之后就开始大型的变法,经济上推行“尽地力”和“善平籴”的政策,鼓励农民精耕细作,增强产量,国家在丰年以平价购买余粮,荒年以平价售出,以平粮价;主张同时播种多种粮食作物,以防灾荒。
这一政策的推出极大的改变了岳国的现状,百姓渐渐开始恢复了对于国家的信任,给这个千疮百孔的国家打下了一针强心剂。
岳王端坐于王宫之中,看着下面传上来的呈报,面带笑容,暗叹自己果真走了一步好棋。
只是越是如此,他对于李悝就是越发的忌惮,无他,如此人物不论去往哪个国家都会得到重用,来到他的岳国,到底是为了什么?
同时那些被捉拿的百官被再次放出来后都兢兢业业的干起了实事,还怕再此重蹈张太傅的覆辙。
自从首恶被诛除后,整个岳国竟然焕发了新生,国力一时之间竟然成为了周边诸国中最为强盛的国家。
不过也因此,岳王也不由得动了一些小心思,开始大力的发展军事,图谋不小。
李悝则是完全视而不见,依旧我行我素的进行着法治上的改革,分别推行了“定分止争”和“兴功惧暴”等法令。
鼓励人们立战功,而使那些不法之徒感到恐惧。而兴功的最终目的自然还是为了富国强兵,取得兼并战争的胜利。
对此岳王更是十分高兴,因为岳国中的许多年轻人都踊跃参与军队,让他们岳国的军队实力得到了极大的加强。
原本因为兵力不足而导致他的一腔热血无法实施,现如今更是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不过这对君臣也不是一向这般和睦,李悝推出的新法律反对保守的复古思想,主张锐意改革。
他认为历史是向前发展的,一切的法律和制度都要随历史的发展而发展,既不能复古倒退,也不能因循守旧。
不过作为东周的属国,岳王毅然决然的拒绝了这条法令的实施。
周礼乃是天下共尊的礼仪,同时也是约束他们的另类法令,在如今法家还未彻底成型的今天,着实没有摒弃它的理由。
不过李悝也不气馁,并没有在这个问题上纠结,但是在他回返自己的府上后,将这一点给记录了下来。
这是他每天都要做的事情,将每次法令“”改革所存在的问题和缺陷,隐患记录下来。
这本笔记岳王也看过,当然了,是通过不正当的手段,不过这也不排除,这其中有李悝授意的意思。
因为以李悝的修为,自己手底下的那这个暗卫想从李悝的家中带出什么,简直难比登天,但却这样轻而易举的做到了,这让他不得不去遐想。
不过他对于李悝笔记上选贤任能,赏罚严明的记述还是十分认同的。
李悝主张废止世袭贵族特权,提出“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罚必当”的名言。李悝在笔记上将无功而食禄者称为***要“夺**之禄以来四方之士”。
李悝以为“为国之道,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罚必当”,还要“夺**之禄,以来四方之士”。有赏有罚,唯才是用,才是正道。
对此岳王更是大受感悟,每每李悝推行法令之时他都会仔细斟酌其中的深意,不在如同之前那般放任李悝去弄。
当然了,这倒不是他对于李悝不信任,恰恰相反,他这是想要深度的了解李悝,这样才能彻底收服这个人才。
没错,就是收复。
他的岳国因为李悝的出现而重焕新生,若是能将这样的人才把握在自己的手里,无疑是最为巨大的财富。
兴许这般,他的岳国也有一争天下霸主的资格。
想到这里,岳王的心底仿佛有一团熊熊烈火在燃烧。
李悝看着如今的岳王,暗自摇头,虽说此人有着枭雄之资,可惜,被岳国这个小国给困住了,眼界还是太低了。
犹如那井底之蛙,如今的他只是看到了井外的明月,还未看到真正的天空。
不过这与他又有何干,说到底他也不过是一个过客,真正的岳国早已湮灭在了历史的车轮中,现如今的这里,不过是他实践自己所学的地方罢了,根本不值得他倾尽自己的心力。
至于最后岳国究竟会如何,决定权始终落在这一国之君的岳王手上,他自己已经算是仁至义尽了,岳王也的确没有猜错,那笔记本来就是写给他看的,现在他依旧选择一意孤行,他又能如何?
自古以来君臣有别,君王做下的决定便只有君王自己能够更改。
因此李悝也不在军事上操劳过多的心思,既然岳王想闹,便交给他去闹吧。
反而在经济策略方面,李悝加大了功夫,尽地力之教便是李悝的主要主张。
他认为田地的收成和为此付出的劳动成正比,“治田勤谨则亩益三斗,不勤则损亦如之”。又认为粮贵则对士民工商不利,谷贱则伤农,善治国者必须兼顾士民工商和农民双方的利益。他指出五口之家的小农,每年除衣食、租税和祭祀等开支外,还亏空四百五十钱,这就是农民生活贫困和不安心于田亩的原因。他针对此情况作平籴法,即将丰年分成大熟、中熟、小熟三个等级,按比例向农民籴粮;把荒年也分成大饥、中饥和小饥,在大饥之年把大熟之年所籴的粮食发放给农民,其余则类推。这样可使饥岁的粮价不致猛涨,农民也不会因此而逃亡或流散。由于能“取有余以补不足”。
“尽地力”同样是一种“重农政策”。他经过了实地的勘探计算:一百平方里之内,有土地九万顷,除了山泽人居占三分之一之外,可开田地六万顷,“治田勤谨,则亩益(增产)三斗,不勤,则损(减产)亦如之。”
这一政策大大丰富了岳国的国力,保证了岳国的物产丰富,后勤保障,而就在这样平稳发展的情况下,岳王终于是举起了自己手中的屠刀,伸向了周围的国家。
第一百零一章:武能安邦(一)
“将军,您醒了?”站在孙武旁的军士看着醒转过来的孙武,激动的说道。
“嗯,现在外面的战况如何了?”孙武语气平淡的答到,同时尽可能的缓解他们急切的心情。
越是这个时候,越是不能着急,虽然他不知道外面是什么情况,可是从这两位军士的语气中就能听出,战况的紧急。
“将军,您醒了真是太好了,现在卫国的三万大军将我们困死在了这个峡谷之中,若非将军您拼死为弟兄们,开出一条血路,我们都死在了那战场上,只不过,,”这名军士语气激动的说道,不过越说道后面,声音反而越来越小,犹如蚊鸣。
“只不过什么,你直说便是。”孙武看着这名军士,双目严肃,对于一切可以知晓的信息他都要尽可能的掌握。
“只不过我国的大军似乎已经将我们抛弃了,现在的我们行军存粮不足以支撑三日,加上峡谷中并无水源,所以,就算这个峡谷易守难攻,我们若是无法突围,也无法坚守七日以上啊。”
这名军士说完之后头就垂了下去,眼眸中满是暗淡。
这七日还是因为他们的军士都是炼体有成的修士,保持几日挨饿自然没问题,可是这诺大的军队又怎么尽皆能做到餐霞饮露的仙人境界,故而对方只要死死守住谷口,他们就是必死之局。
听到如此严峻的消息,孙武也不由得皱起了眉头,不过还是开口问道:“现如今能参战的将士还有几何?”
越到这样的时刻,作为将领的孙武就越不能乱,若是连领军的支柱都乱了,那么他们这支军队就彻底没了希望了。
没错,作为一军统帅的他,也是这一军将士的支柱。
“启禀将军,我们左旗营一千将士尽皆能够上阵杀敌,只是如今敌我兵力如此悬殊,真的有机会么?”这名军士说道最后声音更是细若蚊吟。
不过这也不怪他,这样的局面根本就是一个死局,根本就破不掉,一千对阵三万,以一敌三十,不说别的,就算是如今最为强大齐楚士兵都做不到,更不要说他们了。
除非他们这群士兵能在这短短的几日时光内修为暴涨,不然就真的是一点儿机会都没有。
毕竟除此之外,他们也想不出其他的任何办法了。
孙武听到了两名军士的话后也陷入了沉思,挥手示意他们先下去。
一千对三万,就算是拦尽古时的战争也没有这样的战役,不对,的确有,不过那却是不能说是人与人的对抗了,而是人与仙神的对抗。
那便是昔时武王伐纣时,由截教三霄娘娘布下的九曲黄河大阵,以八百人覆灭了西周的十万大军,虽说后来因为八百路诸侯的联军导致兵力并没有出现缺乏的情况,但确实是创了历史上的壮举。
不过这其中作为主导作用的是已经登临了大罗的三霄娘娘,那八百士兵起的也不过是辅助的作用。
更何况他孙武不是登临了大罗的三霄,自己座下的军士也不是当初可以用于布阵的八百军士。
三霄距离自己太过遥远,八百军士更不可能,现在早已淹没与历史中了。
而且这样的史册基本上都没有过记录,自家师傅却有,着实令人深思。
不去想这些,目前最为主要的情况就是当前的困局。
不用想就能知晓这个战场,乃至于这个世界都是自家师傅的手笔,为的,就是考验李悝与自己。
虽然不知道李悝那边情况如何,但他这边着实是遇到了难题。
如何以一千战胜三万就是他当前的难题。
不对,他的思维似乎被禁锢住了,为何要将他们战胜,他如今要做的难道不是要带着自己的手下成功突围出去么。
之前因为那两名军士的语气,和周遭的情况差点乱了阵脚,就是因为一直将问题放在战胜对方上才是真正的无解之局。
吕岳曾说过:“世上无绝对,任何的死局都有其破解之法,缺乏的不过是一个正确的思路罢了。若是你日后遇到了死局,是否能以平淡的心态去纵观全局呢?”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