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杀之群侠传-第16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难道,他在这电光火石的刹那,在自己的斧子斩向这孩子的片刻,忽然明白了自己的恶性?他也有心存不忍之时?

  而在这时,新的生机已降临在赵云身上,他明白,命运之神在这一刻并没有抛弃他!无论如何,只要抓住这片刻的间隙,他们就都会活下去!

  他绝不会放过这最后的机会!

  许褚看着自己握着刀的双手,似也有些惊异。他本可以再卸去一道力量,这样斧子就会斩下去,虽然他并不是自愿停了下来,可此刻,却有一件事,让他再也无法继续砍下去!

  他看见了这婴儿甜甜的笑容,他也终于看清了浴血奋战的赵子龙!他也想起了,刚刚死在自己手上无数的无辜的人。

  一个生命的屠戮者面对着一个守护着生命和希望的守护者。

  他忽然发现自己手中的刀是如此沉重。

  “你走吧。”许褚不知是怎样说出了这三个字。

  “谢谢。”只有两个字,无论如何,赵云是发自内心在感谢面前这个武者,因为,他并没有对着这孩子痛下杀手!话音刚落,他便拖着已重伤的身躯,向此行的终点奔去。

  而也就在此刻,曹操,典韦,徐晃,已带召集了残余部众,向逃奔的赵云追去。

  “你为什么不杀他?”曹操已看清了这一幕,所有的努力,似因虎痴的犹豫,功亏一篑,他的双眼似已喷出火来。

  疾冲而至的许褚,骤然而止的斧子,到底发生了什么?

  “神阻止了我。”这是个令人啼笑皆非的答案。这世上若是有神,怎么会不惩罚恶人,保护好人。这世上若真有神,人与人之间又为什么要有等级之分。这世上若真有神,为什么还会有饿死的人?

  曹操只觉得可笑,因为在那时,他觉得只要有力量,就可以毁灭一切。

  可他无法嘲笑许褚,那时,他确实看见了那斧子破风而去,戛然而止。为什么?难道真是神的旨意?不,怎么可能,那一定是武印的力量,或许,在赵云吸纳武印之时,那孩子身上的某种能力也被激发。

  追,追杀赵云!

  现在,他还不懂,但在日后的经历了种种磨难之后,曹操了解了一样事物的存在,那是由众多人的和能力,顺应着天时,地利,人和所纠结在一起的一种奇特力量。有人称这种力量为“神”,有人称它为因果。

  而曹操,则将它称为“天命”。

  重伤,亦或可称之为命悬一线,鲜血长流,赵云的脸色已近苍白,背后的龙纹渐渐碎裂,他此刻已经受不起任何一个人的攻袭,哪怕出手的是一个小兵。

  前面是桥,桥上却站着一个人,这个人身上散发着不寻常的气,任谁都看得出,这人要比任何一个人都要棘手,这是个手持着蛇矛的黑脸大汉。

  三丈之外,已闻其杀气。

  可要想逃离长坂坡,也只有强行渡桥。

  赵云积聚起最后的一丝气力,抱着怀中的孩子,准备冲过那一人一矛的防线。

  可是,他知道那是不可能的,如今,枪已指着他,他也只好站住。

  但是那大汉看到他怀中的孩子,却没有对他下杀手。

  “你是那个保护天玄孩子的人?”

  “我是。”没有犹豫,今天已几次历经生死,他似乎有种直接,此人并非是等在这里杀他的,他决定赌一把。

  “好!你够义气,俺放你过去!”

  赵云惊愕间,道:“……那您守在这里,莫不是为了杀我?”

  那大汉大笑道:“先杀其父,后戮此子,此尽皆不义之徒,俺自挡之!”这话说完,赵云终于明白了这大汉的意思,这人是等在这里,只为了替他挡上一阵。

  只是他不知道,这大汉是被孙策激起了勇气,孙策既然敢一人面对一群人,依他的脾气,自己又怎么能输给一个尚未出道的小辈?

  “谢谢。”已没有时间再多说一个字,北国众人已黑压压一片压了上来,他并没有回头,纵身投入黎明的曙光。

  河水湍急,当阳桥却并不长。

  他怒目圆睁,直视着面前这北国的军团。

  未等众人开口,他便已一声大喝:“欲受死者,来与我一战!”

  这话实在是太过猖狂,足有十七名刀客,直奔这大汉而来。

  刹那,只是刹那间,这大汉身上四道气息忽然以一生二,无尽的杀气顿时将这群人淹没!

  好快的枪,没人见过这样的快枪,纵使赵云,也绝无法在这短短地片刻刺出如此劲力十足,却又杀气四溢的枪法!

  枪如闪电,蛇信急急掠过四个人的咽喉,那四人还握着刀,却片刻扑倒在地,这景象实在太过惊悚,其后的十三位杀手,竟一时间不敢上前。

  张飞大喝一声,声若惊雷。

  较尽的四人,马惊,竟连人带马落入水中,长矛向前一指,大喝道:“吾乃燕人张翼德!谁敢上前一战!”

  咆哮之声,响彻寰宇,众人竟皆不自主向后退了一步。

  曹操虽也惊诧片刻,然而片刻之后,他便大喝道:“此人杀气虽盛,但略过片刻,余出气力便将逸散,我等当避其锋芒,若其体内尽留杀气,必定不耐攻袭。若其只图防守,又有何惧?弓箭手出列,准备射杀之!对手,毕竟只有一人!”

  这一声喝罢,本该士气大振,但出乎意料的事,发生了。

  起源,只是一句话,孙策的一句话。

  “那么,再加上我江东大军,尔等还能全身而退吗?”

  众人一惊,曹操回头,便已发现,孙策一人一马正在北团的背后,而孙策的背后,不过半里之外,却是尽百武者,缓缓逼近……

  “孙策来了?”

  “可怕的还有他身后的人。”

  “他身后的都是些什么人?”

  “他早已算计好,会参加这场战争的人。”

  “孙策是孙坚的儿子。”

  “没错。”

  “可是他却投入了这场战争?”

  “一人面对我们所有准备参加这场讨伐的武者。”

  “孙坚当然不会坐视不管。”

  “当然,如果他若是征求了孙坚的同意,孙坚定然会坐视不管的。”

  “我明白,因为,没有人愿意惹袁大盟主。”

  “就算是我,也绝不会惹那时的袁绍。所以孙策被人称为霸王,我不是。”

  “但,这其中,还有一个问题。”

  “什么问题?”

  “他若是在那场突袭中,孤军奋战,便已战死,又当如何?因为,按照曹公所言,他面对黑张飞时,能活下来,靠得半数是运气,霸王虽有霸气,却不是傻子。”

  “可是,他最后还是活了下来,而且,他绝不傻,傻子,绝不会在那种情况下,又将两人招入自己的麾下。”

  “关键就在于这两人,这两人,真的只是临时加入孙策的吗?”

  曹操沉默半晌,道:“甘宁那时是锦帆贼,与江东孙家并无瓜葛,而太史慈,赤壁之战前,也是我主要调查的人物之一,依他固执,狂暴的性格,绝不适合当卧底。”

  司马懿微微一笑道:“问题,正出在这里,太史慈的档案我也查过,太史家,世代与孙家交好,而太史慈在少年时,便是个有勇有谋的人,所以,他在当时,一定是随着袁绍的命令,早已在那里等待,准备接应孙策的人。”

  “但,我更相信自己的眼睛,太史慈并不是个适合当卧底的人。”

  “有时,亲眼看到的,也未必可靠。曹公可记得左慈?”

  “……他?”

  “孙策的死,蹊跷的紧,而根据公子的情报,太史慈,很有可能掌握了什么真相,而被左慈摄去了部分灵魂,任由他操纵……您再想想,那时大军压境的时候,太史慈是否也在?”

  “是……一个男人,是绝不会为了一个刚刚投靠的主子而拼尽性命的,尤其在当时,他们的军队还处于劣势。”

  “你的人自然要比孙策的人多?”

  “那,毕竟是在北国,虽然孙家悉数到场,加上周瑜,太史慈等人,人数上,却还是处于劣势。”

  “可是,事实上,处于劣势的,却是曹公你是吗?”

  “……你如何得出这结论。”

  “因为,您对付的人,除了天玄,像是北国法家那样通晓血术的武者,应当不在少数。那些争斗之中,定然折损了大部分的元气。而赵云因武印的原因,也挫伤了大部分的主力人员……”

  曹操微笑,但是他眼中却没有丝毫笑意:“真正威胁到我的,并不是他们的伤势。”

  “那是什么?”

  “心,人心,正如我所讲,每个人协助我,并不是为了帮我,而是有着各自的目的。而这也正是我在日后,整合黑街和北国血族之人的原因之一。如果不能团结起来,北国之中,个人的能力再强大,合起来,也不过是一盘散沙。”

  “哦?那么,那时您是如何逃过那一场劫难的呢?”

  “因为,那时,知道这道理的不仅仅是我。”

  “曹公的意思是,孙策也明白这道理?”

  “我想,你也应该明白了,是吗?”

  司马懿沉思片刻,点头道:“孙策果真是个可怕的人。”赶来救援孙策的人,毕竟不算太多,而北国之人又各自有各自的想法,只要不给这群人逼上绝路,这些人,自然会退散的。

  兵不血刃,一件事,就此解决。

  “可我想,您一定在这里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懂孙策的意思,那时唯一的做法,就是让这群人散去。而最好的办法,无非是告诉这些人,肉和骨头已经没了,这样,这群饿狼才会散掉。”

  “您是如何说的?”

  “天玄之子,因印的影响,已获得了足以自保的武学,这也就是说,他日后已无法再学成绝世的剑法,而且,就算是自身的天资,都会受到限制。终其一生,已无法再为天玄报仇,这样一个废物,我们已经不必再追杀下去。

  至于印……赵云的力量已然消失,那么印也定然不复存在了。”

  “嗯,果然是好说法,那么,北国之人已经没有留在这里的意义。而且,也已有了下台阶,并不是畏战而不战。”

  “可是这一场戏,无非是给孙策看得,不过他看得很满意,也并没有难为北国之人。”

  “可是,这一战,却还是有了很大的损失。赵云体内的武印并没有消失,而文印在日后,也几经辗转,落到了左慈之手,才会有今日的天下大乱之势。”

  “……可是左慈,是何时出现的呢,现在想来,第一个获得文印的,只有后来留在北国废墟清理战场的孙家。”

  “而日后第一个得到文印的,是因印获得了巨大力量的袁术……”

  “孙坚死于袁术之手,那么……在那时,左慈就已注意到了什么吗?”

  “不,或许更早。”

  “更早?在什么时候?”

  “黄巾之乱之时……那不是一场单纯的暴动。”

  “你很有把握?”

  “那时自然没有,但是现在仔细想来,我终于明白我的师兄为何会做出那种事了。他或许也是受到了左慈的操纵……”

  “你的师兄?”

  “对,天公将军张角,黄巾贼的首领,原本正是我的大师兄。”

  



六十二

“张角是你的师兄?”

  “您应该还记得他的招式。”

  “我当然记得,人体内的气脉流动,与天地之气息流转,颇有相似之处,若是我所知不差,你和你师兄的功夫,应该是操纵气的流动是吗?我想会这种功夫的人并不多。”

  “我和张角的道术,皆由天律道人所传,只是我们纵控气息的能力略有不同。”

  “我记得张角似乎只能纵控黑气,不过却可以用自身黑气替换天地灵脉。而你则可用阴阳四脉灵流更改天地灵律。”

  “这只因为我师兄使用的并非是正派的道法,不知为何,他始终无法利用阳气施展道法,但是因为阴之一脉的灵术使用的越来越多,所以,演变成了后来的黑气替换灵脉的道法,也算是熟能生巧。”

  “……或许,是和他身为黑街之人的身世有关吧。在北国黑街成长的人,都对暗有着一种难以描述的痴迷。或者说,那正是他们对世界的理解。”

  司马懿似有些惊讶,问道:“张角,是黑街之人?”

  “是,所以,直到如今,我一直以为,张角招募北国之人组成黄巾党,正是因为我那时讨伐天玄的不义之行。”

  “我却以为,那只是个引子。这世上为了所谓的正义,就能冒着丢掉性命的危险而付诸于行动的人,毕竟不多……何况,我知道,我的师兄,绝不是一个为了那种事而以身犯险的人。那么,这件事情的背后,一定潜藏着巨大的利益。”

  “你是说,印?”

  “当然,在我见到师兄的时候,他的人已变了。”

  曹操沉默,他起身来回踱步,似终于想明白了那件事,“若如此说来,我大概已清楚左慈当时的想法了!”

  曹操坐下,伸手指着地图,道:“如果说黄巾之乱是左慈为了制造混乱的话,其中必定还有一个目的。就是,他想对自己控制他人灵魂的能力做一个简单的测试,而且,这种力量,似乎并不依靠印而发挥效用。”

  “嗯,因为那场动乱很快便被我们二人镇压了,虽然张角的道术已很厉害,但毕竟孤掌难鸣。左慈应该会预料到这一点……而且,您说的第二点,我也猜测过,先是用‘印’的引子来引诱大师兄叛乱,然后,用某种特殊的方式,控制张角的灵魂……不过,根据公子刚刚所说,我才其中还有另一个目的。”

  “什么目的。”

  “关于灵魂的贮藏测试。这也是我猜测这次阴谋起源于左慈的决定性证据。”

  “此话怎讲?”

  “我想您一定还记得公子他带领众人袭杀左慈时遭遇到雷袭的事。”

  “嗯,我记得。”

  “那么,那时的印还在孙坚手中,在左慈得到印的时候,张角的灵魂应该已进入轮回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