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清原之无极生太极-第14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元起的这一场大胜,让上到天子元协、下到黎民百姓,都有一种扬眉吐气的快感。近百年来,北疆屡屡被北疆异族侵略,死于侵略中的汉人,损失在侵略中的钱财,已经没有人能够计算的清楚了,但是谁的心里都明白,那将是一个天文般的数字,这些数字,代表着汉人和北疆异族世代结成的仇恨,这种仇恨,已经深入骨髓了。

    是元起,让所有的汉人出了一口恶气,让他们能够把积压在心头已久的愤懑,毫无保留的宣泄出来,尤其是饱受异族人侵略之苦的幽并二州以及冀州北部的百姓,在他们的心中,元起就是当之无愧的大英雄!
………………………………

第二百二十二章 借兵

    在数十位文武官员以及大量百姓的簇拥中,元起风风光光的进入了燕京城,回到了大都督府中。

    一进府门,元起脸上的微笑顿时消失不见,低声向黄勇问道:“黄勇,伯符何在?”黄勇答道:“在府内西厢房中,伯符似乎有什么忧心之事,却不肯对某明言。”因为孙策是元起的弟子,还是孙尚香的大哥,又和元起麾下的大将们十分熟悉,因此黄勇没有让他住到驿馆内,而是把他安排到了大都督府内居住。

    听到黄勇的猜测之后,元起越发肯定了自己的想法,孙策一定是遇到麻烦了。于是,元起让麾下文武先去府内的大厅等他,他自己却调转方向,向着西厢房走去。

    来到西厢房,元起推开房门,看到房间中有着两个年轻的身影。坐着的正是孙策,另外一个站立在孙策的身后,观其年纪,大约只有二十不到,甚至比孙策还要小上一些。

    看到元起走了进来,孙策猛然站起身来,想要对元起倾诉些什么,最终却失声痛哭了出来,哽咽的说出来两个字:“师父……”

    元起和孙策认识的时间也不短了,三年来从未见孙策哭过,即便是当初孙尚香为元起挡下毒箭,命悬一线的时候,孙策急的犹如热锅上的蚂蚁,也强忍着没有掉一滴眼泪。心中的感觉越发不妙,元起急忙快步走上前去,伸手在孙策的肩膀上一拍,宽慰着说道:“不着急,有什么事,慢慢说。”

    孙策是个硬汉,轻易不会落泪。但孙策也是性情中人,一旦哭起来,却怎么也收不住。站在孙策身后的青年,沉重的叹息了一声。向着元起深深行了一礼,开口替孙策说出了事情的原委:“禀君侯,某是伯符的结拜兄弟,姓周名瑜字公瑾。这件事,是这样的,当初沙县一别之后,老主公率兵回到江东,上表辞去长沙太守的职位,专心治理江东。在老主公的励精图治之下,我江东军在一年之内。横扫三十六处水贼巢穴,声威大震,并连续占据了江东五个郡。谁料却因此引起了后将军袁白的不满,联合荆州牧元表,在大江之上设下暗礁,在老主公行军途中,乱箭暗算了老主公。月余之前,老主公因重伤不治,已经归天了。伯符在老主公的旧臣拥护下,已经成为江东军新的主公了。”

    周瑜的话,让元起大感吃惊,甚至都来不及去仔细观察一下,眼前这位名垂青史的江东周郎了。转头看向孙策,元起带着悲戚的神色,重重的在孙策肩膀上拍打了两下,大声说道:“这个场子,来日,师傅会帮你找回来的!”

    孙策猛然擦了一把脸上的泪痕,强忍着心中的悲伤,看着元起说道:“师父,策意欲向师父借兵,杀回江东去!”

    周瑜在旁解释道:“君侯有所不知,袁白和元表暗算了老主公之后,袁白立刻一脚把元表踢开,然后率兵攻占了扬州的四郡,现在,我江东军,只剩下一郡之地在手了,人马也仅剩下数千之众,暂由主公的二弟仲谋统率镇守着这仅有之地。主公此次前来,就是想要向君侯借兵的。”

    沉吟了片刻,元起给出了肯定的回答:“放心,某一定会分出一部军马给你们,这件事,尚香知道了吗?”虽然还没有正式成亲,但在元起心中,早已把孙尚香和上官宓看做了自己的夫人,和锦衣一样对待。

    孙策摇头说道:“小妹心中藏不住事,若是对小妹说了,恐怕用不了多久,这件事就会天下皆知了。”

    元了点头,眼下,孙策的主要对手是袁白和元表,元表又是个守成之主,一点向外扩张的野心也没有,因此,孙策只需全力应对袁白就可以了。但若是孙坚身死的消息被大肆宣扬出去,难免会有落井下石的人会趁机对江东孙家不利。这件事,还是能瞒多久就瞒多久,还是晚一些让孙尚香和那些别有用心的人知道的好。

    “伯符,公瑾,你们在房中稍坐,某去大厅和众人商议一下。”元起对着孙策和周瑜又安慰了几句之后,就转身向大厅走去。

    带着凝重的神色来到大厅,元起的面部表情,让大厅中热烈的庆祝声浪,瞬间冷却了下来。原本,众人都在议论着,元起此次击溃三部鲜卑的丰功伟绩,相信用不了多久,三部鲜卑就会被彻底平定,正式纳入元氏帝国的版图了。

    可是当他们看到元起的凝重表情之后,立刻意识到有不好的事情发生了,其实,经过在燕京大学中一年的潜心研习之后,元起早已能够做到喜怒不形于色了,只是孙坚身死这件事,实在太过震惊,其中牵涉的事情也太多,再说能够进入大厅中的众人,都是元起的心腹之臣,对他们,元起也不想总是带着毫无表情的面具。在适当的时候表现出自己的喜怒,让麾下众人能够感受到元起是一个真实、鲜活的主公,而不是一个没有感情的政治机器。这样,也更有利于内部的团结,促进凝聚力。

    沉重的叹息了一声,元起的第一句话就看门见山的直奔主题:“诸位,适才伯符告诉某,文台将军,已经死于袁白和元表的联手暗算之下了。某已经答应伯符,借兵给他回江东报仇。”

    此言一出,震惊四座!在座的每一个人,都是被元起倚重的心腹,能够做元起心腹的人,绝不会是平庸之辈。元起的话虽然简单,他们却敏锐的捕捉到了这句话中的意思。江东,恐怕要迎来大乱了。

    就事论事而言,袁白和元起的关系近乎死敌;而孙策则是元起的弟子兼大舅哥,谁更亲近一些,自然是不言而喻的事情。为了限制袁白的扩张,稳定住南方的局势,众人已经明白了元起的意思,他是要扶持孙策了。

    对于这一点,得到了在座所有人的赞同,其中包括一向耿直的田丰,帮助孙策壮大起来,让他在南方牵制袁白,是符合幽并军事集团的根本利益的。只是,具体借给孙策多少人马,个人心中的衡量就各有不同了。

    以田丰为首的刚直之士,坚定地认为应在保证幽并集团正常的运转下,适当的借兵给孙策,具体人数应该在五千人左右;而见识较为长远的一派,以诸葛亮为首,认为帮助孙策在江东站稳脚跟,是有着长远利益的,因此主张应筹措出一万军借给孙策;而那些元起麾下的元老们,都和孙策有着不错的私交,也都知道元起是真心很欣赏孙策这个弟子,因此不但把借兵的数量提升到了一万五千人,不少人还愿意随同孙策一起前往江东,等帮助孙策稳定住局势之后再返回幽并。

    三方各执己见,据理力争,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和争辩,最后,由元起拍板决定,调集出一万人马,让孙策带回江东去。为了安全起见,元起还决定由水军都督甘静,率领五千麒麟军精锐,驾驶楼船由海路送孙策及一万军士回江东。等到达江东之后,甘静暂时留在孙策身边,帮助孙策征讨袁白,直到局势稳定之后,在返回燕京。至于甘静暂时离去之后,水军的训练等问题,则是由水军副都督苏飞一力负责;久居江南,熟悉水战的鲁肃则是代领水军都督的日常事务,督促苏飞的训练。

    决定好了一系列的事情之后,元起命人把孙策和周瑜请到大厅中来,准备告之自己的决定。

    片刻之后,孙策大步流星的走了进来,周瑜器宇轩昂的紧随其后。二人向元起以及在座众人行礼之后,就垂手站立在大厅正中,等待着元起的答复。

    元起颇有感触的叹息了一声,然后对着孙策说道:“伯符,你也曾在某帐下为将,燕京,永远是你的家,回到你先前的座位上去。”

    孙策曾跟随在元起身边两年之久,终日以弟子自居,现在听到元起的话之后,心中也是深为感动,抬头向武将的坐席中一看,看到自己以前的位子空着,立刻大步走了过去,在席位上坐了下来。周瑜早就听孙策说过,元起虽然是当朝权重一时的冠军侯、幽并大都督、骠骑大将军,但是极为重情重义,今日一见,果然如此。当下,周瑜快步走到孙策的座位之后,侍立在侧。
………………………………

第二百二十三章 出发

    等孙策坐好了之后,元起把适才和麾下众人商议的结果告诉了孙策和周瑜,两人听到元起不但肯拿出一万军士借给孙策,让孙策报仇,还让水军都督甘静率领五千名震天下的精锐水军麒麟军随行,两人的感激之情顿时溢于言表。

    在这个乱世之中,各路诸侯拥兵自重,对手下的人马看的极重,谁也不肯无缘无故的拿出一万军士转手白白送给他人,就连傻子都知道,手里的兵权越大,话语权也就越大。可是元起的决定,却一反诸侯们的一贯作风,拿出一万军士来连眼眉都不皱一下,还大方的让甘静率领五千麒麟军一同前往,这就不单单是可以用大方来解释的事情了,说明元起确实是一个重情重义的诸侯,是一个与众不同的诸侯。

    孙策猛然站起身来,脸上已是热泪纵横,他大步走到大厅中间,一把扯掉自己的外衣,露出里面白色的孝服,然后向着大厅中的众人团团行了一礼,之后跪倒在元起面前,激昂的说道:“今日是父亲的七七,身为人子,策无颜侍奉在灵堂之中,盖因不能为父报仇耳。故此不远千里来燕京借兵,师父以及各位的厚恩,孙策无以为报,权当答谢各位对先父的吊唁了。”说着,对着元起重重的磕了三个响头。

    元起没有阻止孙策,坐在原位接受了孙策的叩拜。元起知道,从这一刻起,孙策心中的悲伤已经化为了力量,为报父仇勇往直前的力量。

    沉思了片刻,元起忽然转头对马越说道:“去府库之中,将那把寒月刃取来。”马越答应了一声,起身快步离去。

    元起站起身来。走到孙策面前,伸手扶起了孙策,有些语重心长的说道:“伯符,你我既是师徒,也是亲家,从尚香那里论起,某还要叫你一声兄长。此番回到江东之后,切记不可一味好勇斗狠,仇恨往往会让人迷失了双眼,会让人丧失应有的理智。以后在做出决定之前。要多听取部下的意见,有什么犹豫不决的事情,多和公瑾商量,实在拿不定主意,可以派人给某捎信,某也会帮你斟酌一番。记住,刚过易折,凡是都要宽容一些。”

    元起说这番话,是有着深层意思的。现在孙坚已经像历史上一样,死于袁白和元表的暗算之下,也就是说,很多事情,是不会因为元起的到来而发生改变的。元起不希望有朝一日。看到孙策也像历史上那样,因为太过刚强的原因,死于宵小之手。无论于公于私,元起都不希望看到那一天的发生。

    孙策对元起的话,一直都是言听计从的,当即郑重表示:“师父放心,弟子记下了。”

    片刻之后,马越捧着寒月刃走回了大厅之中。这把短匕,是当初元起在秘宝中取出来的数十把神器之一。当初的数十把神器,元起已经把它们大部分都分配给了麾下的大将,现在只剩下十几件还保存在府库之中,这把寒月刃,就是其中之一。因为一直没有适合使用它的人,元起也就没把它分配出去。

    伸手从马越手里拿过寒月刃,元起顿时感到手臂一阵发寒,忍不住大声赞道:“寒月刃当真名不虚传!真是一把好刀!”随即,元起把寒月刃向孙策面前一递,接着说道:“这把寒月刃拿着,记住,只要外出,就必须把寒月刃带在身边!”在历史上,孙策在一次出猎时,被三名许贡家客围攻,因为当时孙策手里只有一把长弓,一身的本事发挥不出来,因此身受重伤,最后死于三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之手。元起现在把寒月刃送给孙策,并叮嘱他外出时一定要带在身边,就是想让孙策多一件自保的利器。

    孙策自然也听说过寒月刃的威名,现在见到元起竟然把这样的神兵利器送给自己,孙策心中感动的无以复加,当即保证:“师父放心,今后外出之时,弟子一定将寒月刃带在身边!”

    元起欣慰的点了点头,随即轻轻叹息了一声,拍着孙策的肩膀说道:“好了,天下无不散的筵席。你还有重任在身,稍后点起了人马,就即刻返回江东去,仲谋年纪尚小,莫让他太过担心。”仲谋,就是孙策的二弟孙权,字仲谋,也就是历史上东吴帝国名义上的第一任帝王。孙权自幼便聪颖过人,善于处理各种矛盾纠纷,这也是他后来能让东吴帝国稳如磐石的重要原因。但是现在,孙策才刚满二十岁,孙权还不到十四岁,明显还不能担当起掌控全局的大任。

    孙策收好了寒月刃,然后郑重的再向着元起行了一礼,深深地看了元起一眼之后,这才大步向大厅之外走去。元起的恩情,孙策都已经记在了心里。

    见到孙策转身准备离开,周瑜立刻挪动脚步,跟在了孙策的身后。等他走到大厅门口的时候,却忽然停止住了脚步,然后回过身来看向元起,双手缓缓抬起,聚拢在一起,向着元起深深地行了一礼,礼毕,周瑜朗声说道:“君侯今日大恩,周瑜铭记在心。”

    如果周瑜这番话在别的诸侯面前说出来,说不定会惹来一阵哄堂大笑。周瑜算什么?现在只不过是丧家之犬孙策手下的一个副手罢了,但是在元起这里,没有人取笑周瑜,大厅中自元起以下,没有一个是平庸之辈,周瑜自身散发出来的气势,已经让众人感觉到,此人日后必定成就非凡!

    淡然一笑,元起挥挥手道:“公瑾勿要令某失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