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三清原之无极生太极-第5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元起翻身下马,向来人招呼道:“先生请留步!适才听闻先生高歌,某心中颇有感触,因此不顾冒昧前来一叙。”
来人高昂着头,一副盛气凌人的样子,斜着眼睛问元起:“你是谁?”
元起没有任何的不高兴,反而拱手说道:“小可之名,不足挂齿,还未请教先生尊姓大名。”
那人继续斜着眼,连正眼都不看元起一眼,冷哼了一声说道:“藏头鼠辈,也配问某姓名!”
元起尴尬的搓着手,还要在说些客气话来缓和气氛,一旁的甘静和黄勇却不干了,元起是他们十分敬重的人,却被来人接二连三的折辱,怎能让他俩不生气?
当下,甘静手握双枪,黄勇倒提大刀,一起向那人走去。
那人看到甘静和黄勇的动作,冷笑道:“怎么,受了冷落,就要动武?”
元起转头看到甘静和黄勇拿着武器走过来,急忙喝止道:“止步!再向前一步,军法从事!”
甘静和黄勇听到元起的喝止,无奈的停住了脚步,两人看向那人的四只眼睛中,喷射出无尽的怒火,如果眼神能杀人的话,这文士怕是已经被他们杀死好几次了。
回过头来,元起对着文士又是一拱手,歉然的说道:“对不起,某管束不严,让先生受惊了。”
文士忽然仰天发出一阵长笑,笑完之后,眼睛也不斜视了,脸上的冷淡也不见了,从一个盛气凌人的文人,摇身一变,变成了一个文雅的儒士。
元起以及甘静和黄勇惊讶的看着文士的转变,心中都是对这文士变脸速度之快表示赞叹。
文士对着元起弯腰行礼,口中说道:“颍川徐庶,拜见元骠骑。先前故意装作无礼试探将军,请将军见谅。”
“你是徐庶徐元直?”元起惊喜的问道。
徐庶再次行了一礼,说道:“正是。日前,孔明求某前来相助将军,某挨不过他的死缠烂打,这才来与将军相会。”
元起笑道:“这么说,元直本来是不想来的了?所以才有了刚才的试探?”
徐庶也笑着说道:“是也不是。试探之意,除了某之本心之外,也想看看孔明倍加推崇的英雄,是否为真英雄。”
元起的脑海中闪过诸葛亮的身影,笑吟吟的问徐庶:“孔明最近可好?”
徐庶见元起知道内情之后,第一件事不是招揽自己,而是先询问诸葛亮的日常生活,可见元起是个重情义的君主,心中对元起的肯定更加深了一层。
“他很好。”
元起轻轻地点头“嗯。”和诸葛亮谈天说地抵足而眠的情景,又重新回荡在元起的脑海中。
回想了一会儿,元起猛然惊醒了过来,歉然的向徐庶说道:“某刚才走神了,冷落了先生。”
徐庶不以为意的笑道:“身为人主,如此重情谊,主公真乃性情中人啊。”
元起睁大了眼睛,惊喜的说道:“元直的意思是。。。。。。”
徐庶收起了笑容,恭敬地对元起行礼说道:“徐庶拜见主公。”
黄勇和甘静对视了一眼,忍不住都笑了起来,他们可是万万没想到,刚才还要动手斩杀的人,转眼之间,就成了自己的同僚了。
元起拉住徐庶的手,诚恳地说道:“元直你来的太及时了,现在眼下就有一件事要你帮某出个主意。”说着,元起就把黄勇要回长沙的事情说了一遍。
徐庶低头思索了一会儿,然后说道:“主公,这件事情也好办,长沙太守韩玄贪财好色,主公只需用粮草钱帛打通关节即可。不过黄勇将军是长沙上将,以韩玄的为人,怕是要狮子大开口了。”
元起兴奋地说道:“元直真是及时雨啊,初来乍到就立下这样的大功!若是能留下黄勇,别说是财物,就是用宛城来换也值!”
一句话,说的在场的人都是感动不已,为了一个武将,情愿用一座大城来换,这可不是一般人能做出来的大手笔!
当下,一行人调转马头,在襄阳城外截住了要回长沙的韩玄,元起说明来意之后,韩玄张嘴就要一百万大钱,经过徐庶的讨价还价,最后的价格定在了六十万。元起和韩玄达成协议,黄勇今后就跟随着元起,元起回到宛城后,派人给韩玄送去六十万大钱。两边皆大欢喜。
解决了黄勇的事情之后,一行人快马加鞭回到了宛城。可是刚一回到宛城,赵虎就送过来一个爆炸性的消息!
“师兄,幽州发生了叛乱,张举张纯兄弟自称天子和大将军,聚众三十万在渔阳造反了。”
元起被这个消息震惊了,急忙问道:“某父亲如何?现在情况怎么样?”
赵虎拿出荀略写来的书信递给元起,一边说道:“荀先生的信中都写的明白,州牧大人率军和二张作战,互有胜负。现在幽州陷入了大乱,护刺塔校尉公孙稠、渔阳太守元政、辽东太守杨重都被二张杀害了;朝廷派去的援军被二张打的全军覆没,领军的孟益将军阵亡;辽西太守公孙入云被围困,已经岌岌可危;更可恨的是,刺塔蒙王再次背信弃义,出兵五万帮助二张。”
听着赵虎的叙述,又快速看了一遍荀略写来的书信,元起心中顿时凉了半截,照这个趋势发展下去,幽州怕是保不住了,那里可是自己的根基啊!
就在元起彷徨失措的时候,一个御林军打扮的军士步履蹒跚地跑进了大厅,手中还捧着天子的诏书。看到元起之后,这名御林军喘着粗气对元起说道:“骠骑将军,天子诏书在此,召将军火速率军赶赴幽州平定叛乱。”说完,双眼一翻,倒在了地上。
黄勇快步走过去检查了一下,然后摇着头叹息了一声,低沉地说道:“此人一路快马加鞭,心力交瘁,导致劳累过度,怕是没救了。”
元起握紧了双拳,重重的在桌案上砸了一拳,怒道:“张举张纯刺塔蒙王,你们这个是找死!把这个御林军兄弟抬下去厚葬,之后召集人马,升帐点兵!”
三刻之后,宛城的三万多士兵都聚集到了点将台前,等待着元起的训话。
“兄弟们,你们都是本侯麾下的精兵,如今张举张纯在渔阳造反,刺塔蒙王再次背信弃义,入侵我元氏边疆,值此内忧外患之际,本侯只问你们一句,我等该当何去何从?”
三万多军士齐声高喊:“犯我幽州者,虽远必诛——!”
元起握紧了右拳,在空中狠狠一击,大声说道:“不错!犯我幽州者,虽远必诛!擦亮你们的刀枪,我们明日就出征,斩下二张和蒙王的头颅!”
第二日清早,元起的大军迎着朝阳踏上了征程。马越和庞德带领五千骑兵为先锋;黄勇带着五千步军在后押运粮草;甘静和苏飞带着八百麒麟营精锐以及刚刚整编的两千水军,走水路直奔辽东;元起带领两万大军为中军,赵虎率领五百天归营精锐随时守护在元起身边,同时,马岱等武将以魏延为首,徐庶等文官谋士以鲁肃为首,跟随着元起,共同镇守中军。
也幸亏元起先前从北平调来夏侯若,把宝藏中的东西都带回了北平,否则还真可能会措手不及,那些精良的装备和财宝,可都是元起用来训练精锐士卒的必需品啊。
至于宛城府库中的财帛,元起只带上了大军两个月的粮饷,其余的全部封存了起来,留给下一任的南阳太守。临走时,元起还没忘记,派人给韩玄送去六十万大钱,当然,这笔钱是从太始商会那里拿来的,假公济私的事情,元起是不会做的。
可是,因为太过于牵挂幽州的战事,所以元起忘记了一件事情。在历史上,下一任的南阳太守,就是那个骄傲自大的袁白,如果元起知道是袁白要来南阳的话,肯定就不会留下那么多的钱粮了。
后来袁白在南阳用元起留下来的钱粮,大肆招兵买马,成为了名符其实的一方诸侯,甚至干冒天下之大不韪,自立称帝,不过最后袁白依然是死在了元起的手中,不得不说是因果报应了,这些都是后话了。
………………………………
第七十九章 如何自保
幽州,北平。
城墙下堆积着累累尸骨。显然,张举和刺塔蒙王都把元起当做心腹大敌,想要趁着元起不在的时候,铲除掉元起的根基。所以向北平发起了猛攻。领头攻城的,是刺塔蒙王手下的大将,从来没打过败仗的蹋顿。蹋顿带着两万刺塔勇士和五万叛军已经围城十日了。
这十天内,蹋顿发起了无数次的攻击,都被北平的一众文武合力挡了下来,但是蹋顿显然一点也不着急,依旧每天都十分耐心的一点一点消耗着北平城内的有生力量和军器物资。
荀略站在城墙上,静静的看着暂时退去的叛军,脸上带着说不尽的疲累。
“十天了,叛军已经连续攻城十天了,城中的一应物资军器都消耗的差不多了,主公又不在,这样下去不是办法啊。”徐挡带着一些担忧,对荀略说道。
收回看向城下的目光,荀略微微点了点头,随即叹息着说道:“主公若在,刺塔蒙王必然不敢如此张狂,徐挡啊,你去召集各位将军和幕僚,咱们简单的讨论一下。”
徐挡答应了一声,转身就去找人了。
很快,一众北平的文武们来到了荀略所在的城墙。荀略的目光在他们身上一一扫过,武将一边,张冲、徐挡、左慈、夏侯若等十余人,每个人身上的战袍都被鲜血染的一塌糊涂,有自己的,更多的却是敌人的;文官一边,以田谋为首的七八个官员也是一脸疲惫之色,看得出,这些文官为了给城墙上的将士们准备物资器械,也是耗费了大量的心神。
荀略咳嗽了一声,率先做出了发言:“诸位,主公临走前把北平交给吾等,如今大敌当前,而主公未回,各位心里究竟做何打算?”说完之后,荀略特意观察了一下同僚们的脸色。
张冲是最早跟随元起的,忠诚度也是最高。听到荀略的问话之后,悄悄把手放在了剑柄上,只要有人说出不利于军心的话,他就会立刻挥剑斩杀。
徐挡和夏侯若一向稳重可靠,忠诚度也不用担心,两人没有说话,而是把目光投向了其他人。
左慈干脆拔剑怒吼:“主公不在,我等应在先生带领下,誓死和叛军抗争到底,若是有人敢说个不字,某认得你,某手中的剑可不认得!”
看到武将一边没有问题,荀略把目光转向了文官一边。
田谋回顾了身后的七八名官员一眼,然后朗声说道:“我等出身低微,是主公给了我等展示才华的舞台,对我等有知遇之恩。所以无论与公与私,我等唯有死战到底,绝无第二条出路可言!”
田谋身后的七八人,经过短暂的犹豫之后,纷纷点头表示赞同田谋的话。
看到所有人都抱着抗战到底的决心,荀略的心情变得轻松了许多,语气也轻快了起来:“既然大家同心戮力,那么我们就坚守下去,某相信主公,必然会及时赶回来,到时里应外合,杀散城下的叛军。”
顿了一顿,荀略又说道:“张冲将军,你安排几个天归营精锐,连夜突出城去,再次去向州牧求援。”
张冲松开握在剑柄上的手,高声答道:“诺!”
在此之前,蹋顿刚刚围城的时候,荀略就已经派出去了两拨人马,向元鹰求救,可是十天过去了,元鹰的援军依旧没有到来,这让荀略的心里感到了危机。按理说,北平是北疆的门户,是极为重要的军事要冲,而且还是元起的地盘,元鹰断断没有袖手旁边的道理,唯一的解释就是元鹰那边也遇到了大麻烦,抽不出人手来解决北平了。
压下了心中的担忧,荀略用充满自信的口吻说道:“大家鼓起劲,一定要坚持到主公归来,只要主公回来,城外的刺塔人摄于主公虎威,必然阵脚大乱,那个时候,就该轮到咱们出击了。”
众人齐声应诺,之后纷纷转身离开,回到自己的岗位上去了。
张冲走出了几步之后,又转过身来,走到荀略身边,低声说道:“先生,你真的有把握主公能及时赶回来么?”
荀略看着张冲的眼睛,严肃的回答:“张冲,我等建功立业,不就在此时吗?”
点了点头,张冲继续低声说道:“某明白,不管主公能不能赶回来,只要某还有一口气在,决不让北平失守!不过先生,在主公回来之前,我们不能这样硬抗下去了,城外有七万大军,经过这些日子的战斗减员,依旧有六万左右,是我军的两倍,我们应该设法拖延一下蹋顿的攻城才好。”
“唉,将军说的,某又何尝不明白,略虽也想到了一条计策,但却不知道能不能用啊。”荀略皱着眉头说道。荀略的长处是治理内政,虽然也有韬略在胸,但毕竟那不是他的长项,一时半会的也没了主意。
张冲向着城中一处院落撇了撇嘴,提醒道:“先生难道忘记了,那里不是还关着一位毒士呢么?”
荀略双目手中忽然射出了夺目的光彩,击掌说道:“不错不错,那个毒士一向善于自保,必定有退敌之策。幸亏张将军提醒,某这就去见他。”
北平城中一座不太大的院落中,一个胖乎乎的中年文士坐在庭院的椅子上,不时侧耳倾听城墙上是否又发生了激战,脸上满是担忧的神色。
忽然,院门被打开了,两名军士走了进来。中年文士认出这两人就是负责看守自己的人,迅速收起脸上的担忧,换上一副世外高人的面孔看向两人,刚要出生询问,却又看到一个人在两名军士身后走了进来,正是荀略。
荀略缓步走到庭院中,坐到中年文士对面的椅子上,语气平缓的说道:“贾先生,这几日城外交战,没有影响到你的日常生活?”
没错!被关在院子里的中年文士正是贾愿,当初在京城,贾愿献计给范进,指出灭掉卫臻满门的就是元起,结果范进这个草包不思寻找证据,反而是在皇宫大殿上公然质疑元起,被元起三言两语就驳斥了回去。通过这件事,贾愿知道范进不是可以依托的雄主,一向善于明哲自保的贾愿没过多久就找了个借口,辞官回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