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北洋枭雄-第7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派系的领军人物,平日里自然没有必要参与到基层部队的争夺中去。

林永权听到赵东云的吩咐后,才开口道:“根据大人之前的指示,我教育处先后做过数个迫击炮的装备计划!”

说到这里的时候,林永权翻开了一个厚厚的文件夹,身为教育处总办,林永权所制定的迫击炮装备计划自然不可能和在座的这些部队主官那样只是张口就说说个大概,他所做的计划需要考虑的问题不仅仅是有战术应用,同时还得考虑到购置成本,后期成本,训练迫击炮部队所需要的军官以及士兵等,同时还得考虑迫击炮的应用对现有步兵战术所造成的影响和改变,以及给出步兵应该做出何种改变来适应的解决方案。

这些问题自然不是那些部队主官们三言两语能够说明白的,要知道主持迫击炮装备计划的教育处里的十余名专业参谋,尤其是教育处所辖的督练处里头的那些委员们,大多都是科班出身的年轻军官,说起来都是一套一套的。

而且做出来的计划也是尽可能的详细,小到迫击炮该用几个射手,该用几个炮弹手,迫击炮的指挥官该配属什么装备,作战时需要注意什么事项,大到迫击炮和步兵的协同进攻战术理论以及迫击炮和传统野战炮之间的配合作战问题。

如果那教育处的各种论证汇集起来,估计能够遍一本几百页厚的迫击炮应用书籍了,林永权手中的文件只是汇总后的总计划而已。

“我军装备的迫击炮的计划,考虑到前期迫击炮军官以及射手的缺乏,将会尽可能的做到集中训练,同时考虑到迫击炮对弹药的消耗非常大,而我军基层部队后勤供应能力较差,所以原则上尽可能的把迫击炮上调运用,不过又考虑到必须让前线指挥官能够实时指挥迫击炮作战,所以我们教育处制定了一系列的装备计划。

步兵营将辖一个迫击炮排,内有四门六十毫米迫击炮,两门八十毫米迫击炮。

步兵标再直辖一个迫击炮排,内辖四门八十毫米迫击炮。

镇属炮兵标辖迫击炮一营,配一百二十毫米迫击炮十六门。

骑兵部队则在营辖两门六十毫米迫击炮,在标辖八十毫米迫击炮四门。

工程队、辎重队各在营部辖两门六十毫米迫击炮。

如此全军共有六十毫米迫击炮六十门,八十毫米迫击炮四十门,一百二十毫米迫击炮十六门。由于迫击炮集中到营级以及标级部队,由此同时也拟将进一步增强营部和标部的后期人员。”

实际上,这个装备数字依旧是比较夸大的,已经超出了第三镇的后勤供应能力,同时也会造成第三镇的军费紧缺,但是赵东云之所以会批准这个耗资众多的计划,主要还是考虑到自己手下就这么一个第三镇,只要战斗力能够提升来,赵东云并不在乎花多少钱。

当然更加重要的是,前段时间剿匪顺利,而且未来预期也还会有不少剿匪的收入,所以这经费来算不算太严重,所以趁着有机会有时间就一次性把迫击炮装备到位。

如果不是迫击炮刚装备没有足够的军官和射手,他还打算直接把六十毫米迫击炮下放到队一级呢,而不是集中到营级部队中去。

听到林永权的这个计划,众人一时间都没怎么说话,因为他们发现自己先前所争都白争了,孟恩远的骑兵也有迫击炮,刘廷贵的炮兵也有一百二十毫米的迫击炮,而那些步兵部队更不用说了,六十毫米和八十毫米的几乎都被他们占去了。

一时间可谓是人人满意,尤其是陈光远为首的步兵军官们,一个个露出满意神色,而随后林永权的下一句话则是让他们更满意了。

第一百零五章舆论压力

林永权说完了迫击炮的装备计划后又道:“考虑到迫击炮即将大规模装备营级部队,同时营级以及标级部队也将会大规模提高后勤供应能力,所以教育处的诸多同僚们觉得同为步兵支援武器的重机枪也可以适当的下放营级部队!”

“辛丑年我北洋大批量装备重机枪之初,为了快速培养相应的技术军官以保证尽快的形成机枪的战斗力,采取的是集中制度,然而如今数年过去了,我军中的重机枪装备已经成熟,这种时候已经是可以考虑效仿西方诸多部队,把机枪下放到营标级!”

“根据这一计划,我教育处的诸位同僚们制定了重机枪的新装备计划,初定于在各步兵营装备两挺重机枪,另外在步兵标再配属六挺重机枪。”

“迫击炮和重机枪的下放装备,旨在加强我军营级以及标级部队的作战能力,使之具备的进攻以及防御能力!”

林永权的话刚落下,那陈光远就是立马表态:“这是好事,我军的重机枪应用早就该跟上泰西诸国陆军的步伐了!”

陈光远还有一句没有说出来,那就是重机枪的数量早就该增加了,从1901年开始,北洋新军受限于经费的限制,制定的是一个镇配属一个机枪营二十四挺重机枪的装备计划,而随着重机枪在北洋新军体系内的作用越来越大,尤其是有着赵东云等一批少壮派军官的推动,导致重机枪的战术应用越来越明确,而要求增加装备重机枪的呼声也是越来越大。

前几个月孟恩远手下的骑队第三标装备一个机枪队就是这样背‘景下的产物,导致当时的第三混成协的重机枪数量从二十四挺增加到了三十挺。

同样的情况还是出现在北洋新军的其他部队中,袁世凯这几年来可是一直在持续购买重机枪,前后都已经购买了一百多挺重机枪了,不仅仅装备了北洋常备军,同样还装备了武卫右军,武卫右军先锋队,自强军。

甚至北洋新军大规模装备的行为已经影响了其他各省新军,为什么?因为练兵处成立后要求全国各省的常备军编练都必须效仿北洋常备军的编制,而如今北洋常备军的正式编制里,可是有一个一个机枪营的。

北洋常备军的大规模装备重机枪的行为也是影响到了国内兵工厂的生产,湖北枪炮厂据说已经开始试图仿制马克沁机枪了,而作为湖北枪炮厂的主要竞争对手,福元机器厂的方法更加干脆和快捷,也不埋头自行仿制,而是采取了国际上的标准商业做法,直接从德意志武器公司引进技术并从马克沁手里购买相关专利,然后购置机器进行专利授权生产。

这里得说一说,福元机器厂是一个纯商业的企业,和国际的数大兵工厂都是有着非常紧密的合作关系,而且管理层都是由洋人组成,而且非常多的原料都需要进口,同时时不时也需要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所以对于专利技术这些还是比较敏感的,一般想要仿制某种武器的时候并不会自己直接捣鼓出来,而是会选择购买专利技术然后授权生产。

值得注意的是,福元机器厂的迫击炮相关设计也已经在国外诸多国家进行了专利申请。

当然重机枪这玩意就是要玩来料加工组装,但是难度依旧不是制造步枪那么简单的,更别说福元机器厂瞄准的是当今国际武器市场上最先进的mg01型马克沁机枪。

仿制过程里虽然比湖北枪炮厂自己捣鼓要强的多,但是一时半会也是弄不出来的。

国内的兵工厂开始仿制生产,同时国内的新军也开始注重并装备机枪,也是从侧面可以证明中国的重机枪应用已经到达了一个比较正常的水平。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赵东云也是开始尝试把重机枪下放到营级部队,以进一步加强重机枪在部队内的战术作用。dabeijing

如果林永权所说的这个计划成功执行,那么就代表着第三镇的机枪装备数量还会进一步提高达到四十六挺。

迫击炮的装备和重机枪的持续增加,表明的是赵东云对第三镇战斗力增加的迫切需求!

因为能够留给他的时间已经不算多了,东北的局势已经可以说到了一触即发的态势,战争随时都有可能会爆发。

而作为代表中国一方在东北的武力所在,赵东云也是感到压力非常大,近来国内的诸多报纸频繁提起他的名字,赫然是把他当成了袁世凯在东北的直接代表,他的一举一动也是关乎到了东北局势的进展。

甚至他受到了一封由上百名到日‘本留学的中国留学生的请愿书,上头要求他出兵辽河以东收复东三省。

甚至有不少过激的人公开指责赵东云到锦半年毫无作为,坐视东北局势持续败坏,就差直接骂他是卖国贼了。

普通人那里会知道他赵东云到锦州的任务并不是收复东北,他的主要个任务是保障辽西走廊的安全,如果中俄爆发战事,他就得守住辽西走廊,好给北洋进行总动员留出时间,这才是他来锦州的根本原因,也是袁世凯持续让他扩军的原因所在。

至于什么收复奉天、进军辽河以东都不是他的主要任务,至少从北洋体系的利益角度来考虑,那不是他的任务。

尽管赵东云并不认为自己会参与到未来的那场日俄战争中去,但事情谁能说的清楚啊,毕竟现在的东北局势和历史已经大为不同。日俄两方倒是没有什么变化,但是中国这边或者说北洋这边却是变化相当大。

现在的北洋兵力比历史上要强的多,北洋常备军四镇、武卫右军、武卫右军先锋队、自强军等袁世凯手下的嫡系部队加起来,新军兵力已经是超过了五万人,同时还在快速扩张大,预计不用三个月,北洋新军就能够拥有超过七万人。

而且北洋的扩张势头并不会就这么停下来,至少赵东云就知道在筹建了北洋常备军四镇后,袁世凯已经是就整编武卫右军、武卫右军先锋队、自强军的事情询问过赵东云,赵东云在密电中回复并赞同了袁世凯的意见,称以上三军编制和战力已经远不如常备军,应当进行适当的整编。

按照赵东云对袁世凯的了解,那么以上这三支北洋新军的整编工作应该在明年上半年就会进行,届时最少也能够再编两个镇。

历史上的北洋六镇会比历史上提早好几年成型!

赵东云来到这个世界,虽然并没有带领北洋去打一场什么大规模的战争,表面上看他甚至都没有改变北洋,改变中国多少东西,但实际上他给北洋带来的改变是极大的。

没有赵东云,北洋根本不会提前那么多年装备机枪!

没有赵东云,北洋根本不会出现第三混成协,也就不会导致历史上的北洋三大常备军变成了北洋四大常备军。

而且因为赵东云导致北洋扩军步伐加快许多,同时也导致了整个中国新军的编练提前许多,练兵处提前成立就是最为明显的标志。

反过来练兵处的提前成立,也进一步促进了北洋新军的扩编,由此形成了一个循环!

而赵东云,就是这一系列循环的起始点!

赵东云给中国给北洋带来这一系列变化中,除了实力上改变,也有锦州驻军这么一点,历史上北洋虽然派兵东进,但那是在1904年的时候才派兵进驻山海关,但是并没有离开山海关继续东进,主要原因历史上的北洋并没有那么多的兵力1904年初的时候不过一镇多的常备军而已,第二镇和第三镇都刚刚编练,根本没有兵力去守辽西走廊。

现在北洋力量增强后袁世凯也就能够腾出更多的兵力来影响东北局势,派遣赵东云进驻锦州也就顺理成章了。

然而赵东云进驻锦州,同时又是影响了东北局势的进一步变化,使得日俄局势出现了不可预测的变化!

反正到现在赵东云都没有把握判定俄国人一定不会进攻锦州甚至北京。

另外一种改变就是把他自己也推上了国内舆论的浪口,国人指责他不作为也是让他感受了庞大的政治压力。

而这种压力随着时间的过去越来越大,1903年年底那几个月还好一些,但是到了1904年的时候,赵东云开始频繁收到各个朝廷重臣以及封疆大吏的电报信件。

张之洞在一月份七号给他发来电报,说了一大通大道理后,望赵东云以国家和民族利益为上,扛起反俄大旗进驻奉天,迫使俄国执行‘交收东三省条约’,而且还说全中国人民都是他赵东云的坚强后盾。

看到这份电报,赵东云冷哼了一声后就是道:“他倒是站着说话不腰痛!”

“如今这国内,能够看清楚局势的也就只能我们北洋的几个人了,其他的一概满口空话,睁着眼睛说瞎话!”陈光远如今也算北洋的的高层军官了,说话自然以北洋人自居,对国内的其他封疆大吏,朝廷大臣充满了不屑:“说是后盾,怎么不见他把湖北枪炮厂产的步枪送到奉天来,还有那岑春煊也说的好听,他两广赋税众多怎么就不抽调几百万两银子来支援我北洋扩军备战所用!”

第一百零六章资敌卖国

日俄战争前夕,北洋体系里上至袁世凯下至普通的北洋军官,那可都是如临大敌,提心吊胆啊,而这个时候对后头说风凉话的南方督抚们以及那些朝廷重臣们自然没有什么好感,尤其是对南方的几个财赋大省怨念非常大,你们手里有那么多钱都不肯拿点出来支持我北洋扩军备战,还天天叫嚷着让我们去打俄罗斯人,这心里头没怨气才奇怪了。

赵东云却是知道这里头不仅仅是站着说话不腰痛那么简单,袁世凯和岑春煊可是死对头啊,他们两个人的争夺几乎围绕了整个清末新政时期,而张之洞身为南洋派系的领军人物,虽然在新政改革上和袁世凯相互配合,但是在南北洋斗争的原则性问题上依旧针锋相对。

如今的中国并不是一个整体。

“他们说他们的,我们做我们的!”赵东云对那些南方督抚们的催促毫不在意,别说那些封疆大吏们给他发电,就是慈禧亲自给他发电要求出兵他都敢直接拒绝。

在涉及部队调动以及作战等关键性问题上,除了袁世凯的命令他谁的都不听!

这不仅仅是站队问题,而是关乎到整个北洋体系的生存问题!

首先有了袁世凯和北洋新军才有他赵东云和他的第三镇,一旦袁世凯和北洋倒下,他赵东云的下场肯定也不会好到哪里去,所以哪怕是为了自己的利益,他都必须坚定不移的支持袁世凯。

比如现在的东北局势问题上,袁世凯和赵东云的利益出发点都是一样的:那就是从北洋自身的利益角度出发,至于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还得排在后头。

“现在督宪大人那边压力恐怕比我们更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