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虽远必诛-第3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乌贵想投降,可又怕郑吉不信任他,所以就想送给郑吉一个见面礼。当时在匈奴边境有一个小国,叫小蒲类国,是归属匈奴的,乌贵便率兵击破小蒲类国,杀死其国王奇书…整理…提供下载,以此表示车师国跟匈奴一刀两断,向郑吉提出投降的请求。

郑吉接受了车师国王乌贵的投降。

此时的匈奴才如梦初醒,失去车师,将失去整个西域,因为车师国是匈奴进入西域的最重要的通道。匈奴急急忙忙拼凑了一支军队,杀气腾腾地扑向车师国。

郑吉、司马憙引兵北进,迎战匈奴。

匈奴骑兵见郑吉的军队以逸待劳,人数也不少,所以不敢轻举妄动,两支军队形成相持不下的局面。最后匈奴军队放弃了进攻,调转马头撤回国内了。

匈奴人走了之后,郑吉面临一个很难的局面:一万多名从他国征调来的军队,不可能长久驻扎在车师国,而自己手下的一千五百人,又有屯垦的任务,也不可能驻留在车师国,怎么办呢?

最后,郑吉只留下了一支象征性的卫队,由一名军官与二十名士兵组成。

车师国王乌贵哭笑不得,叹道:“这二十人的卫队顶啥用啊?匈奴人一反击,我怕是要成为匈奴人的刀下之鬼了。”左想右想,也想不出一个好主意,唉,这是什么国王啊。最后乌贵一咬牙,干脆,这个国王我也不当了。乌贵带了几名亲信,丢下王位不要了,逃到乌孙国寻求政治避难去了。

果然不出乌贵所料,郑吉一走,匈奴军队又回来了。

匈奴的骑兵又耀武扬威地进入车师,这时车师无国王了,匈奴人便把乌贵的弟弟兜莫立为国王。车师与匈奴毗邻,这使得汉帝国很难控制,只要汉帝国军队一撤离,匈奴人马上会卷土重来。

兜莫坐在国王宝座上,也是如坐针毡,亲近匈奴人,必然要得罪汉帝国。唉,车师的王座是插满针的,坐上去可不好受。这个国王可不好当啊,怪不得前国王乌贵要一逃了之。想了许久后,新国王想了一招,举国迁移,向东迁到与匈奴的交界地附近,把原来的地盘空出来。

如此一来,原先的车师国(交河城一带)便成了荒凉之城,只剩下一些不愿意背井离乡的百姓。郑吉派遣三百名士兵入驻屯田。车师由此分裂为两个部分:车师前国与车师后国。

汉军屯田部队入驻车师故地,引起了匈奴人的不安。车师故地土地肥沃、水草丰茂,汉军在此屯垦,对匈奴本土构成直接的威胁,因此匈奴不断地派出骑兵骚扰汉军的屯田部队。

此时的匈奴,在南线上已经无法与中国相抗衡了,但是西线上,凭借毗邻西域的地缘优势,匈奴人仍然有机会,匈奴左、右大将各率领一万名骑兵,驻扎在匈奴西部,随时准备卷土重来。

正当郑吉的屯田部队在车师与匈奴人相持之时,突然发生了莎车国反叛的事件,使得郑吉的部队陷入十分危险的境地。

【二、奋斗在西域的勇士们(下)】

宣帝元康元年(前65年),莎车国反叛汉帝国。

莎车国位于西域西部。西域位置略相当于今日的新疆,天山山脉将西域分为南北两部,北部是准噶尔盆地,南部是塔里木盆地。塔里木盆地中央是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所以西域的国家多分布在大沙漠的南、北两侧,大沙漠以北的通道称为“北道”,以南则称为“南道”。莎车国的位置在大沙漠的西缘,是南道与北道在交汇处附近的一个国家,在地理位置上是比较重要的。

要说莎车国,先从下嫁到乌孙国的中国公主刘解忧说起,刘解忧与乌孙国王生了一个儿子,名叫万年(刘解忧的次子),万年作为乌孙国的使节到了莎车,此时的莎车国王因为没有儿子,非常宠爱万年,把万年当作儿子来看待。几年后,莎车国王去世。莎车国就上书汉帝国政府,请求让万年来继承莎车国的王位。

因为万年的母亲是中国人,宣帝刘询当然乐于接受这样的结果。当时万年正在中国,所以刘询便派出使节奚充国护送万年回到莎车。

可是当了国王之后,万年表现很糟糕,暴戾无度,使得莎车国臣民极其失望。

原莎车国王的弟弟呼屠徵,密谋推翻万年的统治,便秘密与邻国达成协议,借助邻国的军事力量,与国人一起武装对抗国王万年。莎车国内战暴发,万年因为残暴失去人民的支持,最后兵败被杀,同时被杀的还有汉使节奚充国。呼屠徵坐上国王的宝座,心中非常恐惧,因为凡曾经诛杀汉使的国家,必定会遭到汉帝国的最强烈的报复。

呼屠徵不得不考虑退路,惟一能对抗中国的,便只有匈奴了,于是密谋勾结匈奴人,对抗汉帝国。

此时匈奴正对车师国的故地进行猛攻,郑吉的屯田部队人数少,比较被动,躲在城内固守,与匈奴人相持。莎车国王呼屠徵认为郑吉是无法守住车师旧城,因此便派出军队与使节,到南道诸国,向各国政府宣称:“北道的中国屯田守军已经被匈奴击破,北道诸国已经向匈奴投降。”

西域这些国家,面对汉帝国与匈奴,都是采取骑墙政策,一听说匈奴人占优势了,哗的一声,很多国家便倒向匈奴一边。然后呼屠徵又派使节到北道诸国,又唆使一些国家背叛汉帝国。

西域的局势急转直下,驻守在车师前国的郑吉屯田部队既要面对匈奴人的猛攻,又要防止后院起火,处境十分艰难。

此时,又一位帝国英雄挺身而出。

这个人是冯奉世。

冯奉世是个大器晚成之人,文武双全,他精通《春秋》,颇有学问,同时也学习兵法,富有韬略,为人果断敢当大任,有胆有识。早年冯奉世曾担任小官,后来失业在家,到了三十多岁时还无所事事,但却有一个人非常赏识他的才华,这个人是曾担任前将军的韩增。在韩增的保荐下,冯奉世到韩增军中担任军司空令,在本始三年(前71年),随韩增大军北伐匈奴。

因为汉帝国与西域联系非常密切,派往西域的使节非常多,这些使节中固然有象傅介子、常惠、郑吉这样的杰出人士(傅介子虽然勇猛过人,但作为使节刺杀楼兰王,道义上讲不过去),但同时也充斥许多无本事、狐假虎威、贪污腐败之辈,便得西域各国不堪忍受其苦。这也是为什么西域一有风吹草动,便有很多国家反叛的原因。对此宣帝刘询也很头疼,下令让大臣们推荐出使西域的合适人选。

元康元年(前65年),韩增向宣帝推荐冯奉世作为出使西域的使节,冯奉世的任务是护送大宛使者回国。

冯奉世一行人走到半途时,得知莎车国叛乱的消息,南北两道诸多小国或是受莎车国的欺骗,或是受威胁,纷纷扯起反叛大旗,情形非常的危急。

面对这种复杂的局面,冯奉世没有慌乱,他与副使严昌一起商议对策。冯奉世对严昌说:“如今鄯善(即原楼兰)以西的南北两道交通均被阻断,郑吉的军队正与匈奴人在车师故地苦战,势力孤单,无法腾出手来解决莎车国的反叛。西域各国,反复无常,如果不迅速解决莎车国,那么莎车的势力将日益强大,到时就难以控制了,如此必然会危及到汉帝国对西域的控制。因此我的意见,必须在祸害漫延之前,击杀莎车王,只要莎车国沦陷,跟随它反叛的其他国家便群龙无首,必然闻风丧胆前来归附。”

严昌说:“你说的有道理,可是现在我们手上没有军队,怎么可能攻陷莎车国呢?”

冯奉世微微一笑:“现在西域国家中,还有一些并没有反叛,我们可以调用他们的军队。”

严昌听了忙说:“咱们只是出使大宛的使节,并没有要调动西域国家军队的权力,必须要有皇帝的诏令才可以,我现在就上书皇帝,请求皇帝下诏吧。”

冯奉世摇摇头说:“来不及了,现在我们惟一可行的方法,就是凭借我手中的这支象征皇帝权力的符节,假传圣旨了。”

假传圣旨!这可是有可能丢了脑袋的事啊。严昌这一惊非可小可,但是冯奉世主意已定,派人持着符节,前往仍然听命于汉帝国的国家,假传圣旨,征调各国军队。

各国的军队陆续抵达,冯奉世的手头上已经有一万五千名士兵。

冯奉世再派出使节出使跟随莎车国叛乱的国家,义正辞严地宣布:“中国皇帝已下达诏令,只诛杀首恶莎车王,凡胆敢协助莎车王者,杀无赦!”

这些小国听得胆战心惊,根本不敢出兵拦截。冯奉世率一万五千名外国士兵,进军神速,直抵莎车国。

冯奉世智勇双全,又通晓兵法,莎车军队焉是对手。经过一阵猛攻,莎车国抵挡不住,终于被攻陷。莎车王呼屠徵在绝望之中自杀身亡,冯奉世命人斩下呼屠徵的人头,快马送往长安城禀报宣帝刘询。

莎车被攻破之后,冯奉世在莎车另立国王。南北两道跟随莎车反叛的国家大为惊恐,纷纷上书中国皇帝谢罪,表示受到莎车王的欺骗,愿意再度归附中国。

冯奉世的神勇表现,威震西域。当冯奉世抵达目的地大宛国时,大宛国王得知他击杀莎车王,佩服得不得了,对他的尊敬,要远远超过对待其他国家的使节。

远在数千里外的宣帝刘询,听到这个振奋人心的消息后,当即召见前将军韩增,对韩增说:“将军真是慧眼识英雄啊,你举荐的冯奉世可是个真正的人才啊。”

刘询准备授予冯奉世侯爵的爵位,但大臣萧望之说:“冯奉世假传圣旨,征发诸国的军队,虽然功劳显赫,但是不可以成为后人效法的对象。如果此例一开,便是鼓励后世的使节,争先恐后以冯奉世为榜样,邀功于万里之外,将会在夷狄之地无事生非,所以不可助长这种风气。”

刘询认为萧望之说得有道理,最后没有授予冯奉世爵位,但提拔他为光禄大夫。

冯奉世是西汉中后期最杰出的将领之一,与赵充国齐名,冯奉世的光辉业绩,后文还将继续提及。

正当莎车国叛乱之际,郑吉的屯田部队遭到空前的压力。

自从地节三年(前67年),车师国分裂为前、后两部后,匈奴人控制着后车师国,而郑吉则派出三百名军士在前车师屯田。

车师故地毗邻匈奴,成为匈奴的眼中钉,匈奴的左右大将各率一万余骑兵驻扎在西部国境线附近,监视汉军的屯田部队。为了加强车师故地的守备,郑吉将渠犁的屯田部队全部调往车师故都交河城。

莎车国的反叛(前65年),西域南北两道的许多国家纷纷背叛中国,郑吉的屯田部队面临严峻的局面。匈奴借此机会,派出左、右奥鞬王各率六千名骑兵,与左大将会合,向前车师国的交河城发动进攻。

此时匈奴进攻的军队达到二万二千人,而交河城内的汉军只有一千五百人,实力相差悬殊。汉军固守,匈奴人在城外叫喊道:“你们不要在这里屯田了,匈奴单于一定要争夺这个地方的。”

此时渠犁的屯田部队增加到七千人(最初的一千五百人调往前车师,后汉政府又增派七千人屯守渠犁),郑吉率领这七千人的军队火速增援车师交河城。

莎车国的叛变被冯奉世镇压之后,郑吉解除了后顾之忧,但面对匈奴人的优势兵力,仍然非常被动。即便有七千人的增援,汉军在人数上仍然居于劣势,郑吉的屯田部队在交河城被匈奴人围困,形势十分不利。

郑吉上书宣帝刘询,请求增派屯田部队,以加强车师故地的守备力量。

刘询向后将军赵充国征求意见,赵充国说:“匈奴人现在已经衰弱,正好可以出兵攻打其西部,使其不敢再出兵骚扰西域。”但是另一位大臣魏相则认为,匈奴经过重创之后,已经没有进犯过中国的边塞,车师之战,只不过是小规模的冲突,中国应该致力于内政,改善民生,没必要与匈奴争夺一个小小的车师。

宣帝刘询听从魏相的意见,没有大规模地发动对匈奴的战争,只是命令常惠率领张掖、酒泉的骑兵部队,前往解救郑吉之围。

第二年(前64年),常惠率军北进一千余里,抵达前车师附近,匈奴大军得知汉帝国的生力军来援,不敢恋战,遂解围而去。

由于车师故地离汉军在西域的重要屯垦区犁渠的距离有一千里,遇到匈奴人的袭击时,汉军屯垦部队必须要长距离行军进行解救,所以宣帝刘询下诏放弃车师故地。将车师前国的居民全部迁移到汉军的屯垦区犁渠,并召回车师国前太子军宿(逃往焉耆),立为车师国王(此时有两个车师国,车师前国以军宿以国王,车师后国以兜莫为国王)。

原车师国的都城交河城在郑吉撤退后,又被匈奴人所占领。汉帝国与匈奴第五次争夺车师又告挫折。

然而,匈奴人夺回车师,只不过是回光返照罢了,其在西域势力的衰微已成定局,汉军夺回车师只是时间问题。

四年后(神爵二年,前60年),匈奴的内部分裂越演越烈。匈奴虚闾权渠单于去世后,新上任的握衍朐鞮单于与西部实力派的日逐王先贤单矛盾重重,势不两立。

日逐王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决心向汉帝国投降。他派人前往犁渠,与中国屯垦军司令郑吉取得联系。郑吉听了之后大喜,马上征调渠犁、龟兹等国的军队五万人,前往匈奴边境附近迎接日逐王。

日逐王率本部共计一万二千人向郑吉投诚,一起投降的还包括十二名匈奴小王与将领。日逐王的投降引起了匈奴单于的震惊,单于派出大军企图歼灭日逐王的部队,但郑吉已经抢先一步与日逐王会合,郑吉手下五万军队,令匈奴单于的军队望而却步,只好眼睁睁地看着日逐王离开匈奴远去。

郑吉一路护送日逐王直到中国境内。但一路上还是出现了不少问题,日逐王部落还是有不少人不愿意归降中国,所以一路上逃兵不断。郑吉对匈奴逃兵采取强硬手段,派出追兵进行围剿,一律斩杀,终于平息了日逐王内部的反对力量。

日逐王的投降震动西域。

郑吉乘机驱赶了车师故地(交河城一带)的匈奴人,同时车师后国也慑于郑吉的兵威,向郑吉表示愿意归附中国。至此,匈奴人在西域的势力被驱逐一空。

匈奴人被迫撤销了僮仆都尉,僮仆都尉是匈奴人为管理西域而设置的,类似于西域总督之职。

郑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