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北侯-第13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虽然郑芝龙现在归为南洋海军总兵,可是和李从年逐渐接触起来,郑芝龙就越不清李从年心里在想些什么,仿佛李从年整个身上都透着厚厚的迷雾,郑芝龙只不过掀开了唯一的一层而已,既然这顺手人情十分容易就到手了,郑芝龙可不会放过的。
“总兵大人,侯爷秘件。”正在这个时候,一个水手抱着一只信鸽跑到郑芝龙的眼前问道。看到眼前这只信鸽的郑芝龙立马站起身来,接过信鸽进入船舱里,找来专门翻译的人员进行翻译,只见那个翻译人员从信鸽腿上迷信,然后展开,只见上面抒写着带着某种意思的数字。
这个翻译人员拿出一本精装的西游记摊开来,对着上面的数字熟练翻阅着,很快一段很小的话就被翻译出来了。这种用密码数字的暗语,被李从年作为军中消息传递手段,通过这种手段之后军中机密就能得到很好的保密,在也不会因为情报落入敌人的手里而让军事活动受到损害。
“大人,侯爷让你立马带二十艘战舰由秦淮河去南京。”那个翻译人员把手里翻译出来的字条递给郑芝龙说道:“这是侯爷亲自下达的军令。”面对这条军令,郑芝龙面上满是诧异,什么时候镇北侯到南方来了,而且还让他带战舰去南京。莫不是南京出了什么事?
虽然郑芝龙心里满腹疑惑,可是李从年的军令他却不得不遵从的,由于郑芝龙出海围剿海盗,他根本没有得知镇北侯李从年被白莲教绑架的消息。而对于南京那个定南侯吴三桂,郑芝龙心里却有着诸多的看法,吴三桂初到南方的时候还看不出什么来。
可不久之后,郑芝龙就发现这个吴三桂做事十分怪异,不仅在暗中扩充定南军,而且还暗地里招募工匠为定南军打造火枪,虽然吴三桂这些事情做得十分的隐秘,可对于郑芝龙这个地头蛇来说,却瞒不过他的眼睛。
再加上郑芝龙觉得自己已经成功搭上了镇北侯这条线,成为了镇北侯派系的人,那他就不能和定南后扯上关系,两面三刀这种事情,在官场之上那可是严重的大忌,要是被人抓到把柄那可是成为敌人打击你的手段。
最让郑芝龙不敢管的是,因为在南方的官场之上竟然没有一个人听到这些消息,那就表示在南方官场上有吴三桂的人在帮助他封锁消息,所以郑芝龙才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他毕竟还要在南方当官。
想到事情紧急,郑芝龙立马走出船舱,对正在船上刘香说道:“大哥,走我带你去见镇北侯爷!”郑芝龙说完,传令让人旗舰换在中型战船上,并且交代副总兵打扫战场。然后他带着二十多艘战船从出海口,往南京而去。


、第二百二十二章 祖大寿(1)

第二百二十二章 祖大寿
辽东之地的锦州城里,蔚蓝色的天空万下,空气中清爽的气息让在辽东之地祖大寿心里十分满意,现在的后金和明之间互相僵持着,双方根本没有什么大战,只有小规模的摩擦,对这种情况让祖大寿对宇当初那个吴家的家奴李从年十分的佩服。
如果不是李从年的话,恐怕现在大明的局势要恶劣许多,想当初孙承宗,袁崇焕等人为了不让后金铁骑跨过大凌城绞尽脑汁,可惜最后还是让后金皇太极带着大军从喜峰口入关,最后在北京城下间接害死了袁崇焕,这些往事历历在目,让祖大寿十分感慨,要是袁崇焕能活到今天看到现在的局面不知道有多少高兴啊!
依照祖大寿的判断,他沿袭袁崇焕当初定下辽东策略,就是以守代攻,把鞑子困死在辽东之地。其实袁崇焕当初这个计策是没有任何错误的,前提是大明国内能有一个安定的环境,在以前的历史中,就因为大明不断的流民叛乱和党争以及天灾人祸的不断摧残下,大明才灭亡的,现在由于李从年的出现,大明内部流民被绞杀,天灾因为李从年改革官制,设立监察司和都察院来监督百官,分地方官员的权利。
种种举措之下,已经让大明官场变得廉洁透明起来,而且党争和宦官乱政也被李从年的雷霆扫穴使整个大明的内政变得安定,而且大明军队的地位因为李从年入朝成为侯爷之后,出生军人的重塑大明军魂,现在的大明军人敢战,爱国杀敌的军心已经变得坚固起来。
在祖大寿看来只要大明能坚持过两三年,物质疲乏的辽东鞑子一定会自乱阵脚,到时候辽东只要出击一定能一举歼灭后金鞑子,可惜祖大寿还没有高兴多久,从南方南京传来的一封密信件就把祖大寿的好心情给破坏了。
在密室当中,祖大寿望着上面的密信望着跪在地上吴家的老人,脸上发青的把信封拍在桌子上,脸上怒吼道:“长伯怎么这么不懂事啊!现在他们吴家的富贵还少吗?我们祖家和吴家被人称为一门三侯,天下人都羡慕不已,可是现在长伯竟然去刺杀镇北侯,皇上最信任的臣子。当初温体仁和周延儒,还有曹化淳这些被李从年收拾的人,难道都就没有给他长点见识吗?”
一想到吴三桂犯下的错误,祖大寿脸上怒不可待指着吴家的老人,被吴襄派遣到吴三桂身边帮忙的吴宗奎,祖大寿恨不得把吴三桂拉到他身边来好好教训一顿。一直以来,虽然崇祯没有说过,可是辽东将门可以说是烫的一块心病,如果要不是崇祯要借用辽东将门来抵抗鞑子,恐怕辽东将门早就被崇祯拆散分化了。
照理说李从年也出身吴家,对辽东将门也有一些渊源,可是现在吴三桂这么一弄。却是破坏了双方合作的基础,而且这个吴三桂嫉妒心重,可是他办事的能力却不成熟,既然要李从年死,那何必弄得天下皆知,现在好了。要是李从年在南方被人刺杀,那天下人的目光一定会往吴三桂身上想去,到时候吴三桂怎么面对天下人和崇祯的问责。


、第二百二十二章 祖大寿(2)

“小人也有劝过侯爷,可是侯爷却是一副犟脾气,他不听小人的!”吴宗奎脸上满腹委屈对祖大寿说道。当初他也劝过吴三桂,现在吴家一门两侯,大明朝对他们吴家那可是恩宠有加了,又何必听从那个叫宁完我的话,去刺杀李从年呢!可是无论吴宗奎怎么劝说,吴三桂却是不听,最后却惹下这般滔天大祸。
“长伯除了信上所说之外,他还有什么事情让你告诉我的?”祖大寿深呼了口气平息说道。现在既然错误已经种下了,祖大寿决定帮助吴三桂一把,他可不想看着侄子去死,那么他就只有一起对付李从年了。
吴宗奎听见祖大寿的话,面上想了想对祖大寿道:“他告诉小人,说要是他有什么事情的话,希望老爷您能保全我们家老侯爷一家人!”
“唉!早知道如此何必当初呢!”祖大寿脸上满是感叹,右手摆摆手对他说道:“回去告诉你家侯爷,万事有我祖大寿扛着,只要有我辽东将门在,他李从年不敢把你怎么样的!”虽然祖大寿很不想这样威吓朝廷,可现在事情已经到了这种地步,他祖大寿也不会退缩的。
自从李从年入朝训练京营之后,祖大寿就发现崇祯对他们这些辽东将门的态度已经发生了彻底的改变,隐约中祖大寿好像看明白了崇祯的意思,那就是在适当时机用李从年代替他们这些将门势力,驻守辽东,不过这一切都应该是在鞑子被被灭之后的事情。
“是!侯爷!”吴宗奎转身退了出去。
正所谓阳春三月,大地回暖,万物欣欣向荣。在通往南京的路上,通过驿站传递李从年要到南京的消息传到南京,整个南京上下都在猜测这镇北侯来南京干什么,。李从年也通过驿站向家里和朝廷上报了信,这次既然来到了南京,李从年也希望在解决吴三桂事情之后,好好看看开放海禁后,大明的发展情况。
柳茵在和一路上和李从年相处了一个月,她才知道原来这传说中的镇北侯竟然那么的平易近人,也没有这个时代封建社会到大男人的注意思想,平日对柳茵嘘寒问暖,十分的关心。在这期间李从年和几乎形影不离,这让旁边从京师赶来的李默心里一阵腹议,没想到李从年竟然这么有女人缘,从来京师跑到南方来,也能找到一个红颜知己来。
而在这一路上,柳茵对李默一路上安排李从年生活上的大小事务,包括吃饭洗衣服这些事情,安排调度让柳茵这个女人都有些自叹不如,想想他都觉得有些脸红,身为李从年的女人,竟然连衣服都不会洗,这多少让柳茵有些不好意思。
可是这些女人家的家务,一时之间,她也不可能在短时间之内学会,所以柳茵只能厚着脸皮朝李从年撒娇道:“你会嫌弃奴家连家务事也不做吧!”刚刚吃完饭的李从年脸上一笑,轻轻刮了下柳茵的鼻子笑道:“你这个小懒猫,我堂堂一个镇北侯,还怕养你这个大懒虫吗?”


、第二百二十二章 祖大寿(3)

柳茵听见李从年话,脸上不好意思靠在李从年身上在他耳边吹气道:“那晚上奴家就好好补偿你呗!”那话语中挑逗的意味让李从年面上有些失神,柳茵在□□和李从年其他的老婆都不太一样,那种欲拒还休的姿态,煞是让李从年格外心动。
由于不是行军打仗了,而且为了麻痹吴三桂一路上,大军走走停停,进度十分的缓慢。现在李从年们身处在江西一个叫桐县的县城里。用过县令提供过来的午饭,大家坐在军营里一起闲聊,最后还是李默提起春季正是打猎的大好时机。
于是李从年那颗想要骑马的冲动都被李默挑动了起来,李从年转念一想,特别是看见柳茵面上那意动摸样,心里顿时知道该怎么办了。所以在第二天的时候,当县城城门准时开启之后,从县城当中冲出上百起兵,缓慢的打马通过城门。
因为还是早上,所以空气中飘动着一些寒意,两个守门的士兵慵懒的站在城门边,其中有一个士兵显然昨晚没有睡好,脸上不停地打着哈欠,嘴里还嘟嘟囔囔地不知道说些什么,看到有人通过城门,他们两人本能的挺直腰板,想要拦下查看,可是一看到这些穿着盔甲,骑着大马的起兵,顿时收住了脚步。
“这些都是什么人啊!大清早就出去,老大你怎么也不出手拦一下?”右边那个今年刚刚招募进来的年轻兵士望着出城的骑兵,脸上满是疑惑问道。由于昨天他没有当值李从年们入城的时候,他根本就不知道。
“没眼力劲儿的东西,你没看见为首的那个人马?那可是当今赫赫有名的镇北侯,周围那些骑兵都是京营,他们骑着的马可都是要管五十多两银子呢!啧啧!镇北侯的兵就是不一样,看那精气神,还有那些装备,不知道什么时候我也能进入京营就好了,他们说在京营里当兵每个月可以领五两的饷银呢!”打着哈欠的老兵望着些士兵出巡身影,脸上满是羡慕,要知道现在在大明可不是像以前百姓们说的那样,好男不当兵,好汉不打铁。
自从李从年当上侯爷之后,他极力太高士兵的地位,特别是废除卫所制度之后,李从年不仅提高了士兵的军饷,还杜绝了官兵吃空饷,所有后勤都有中央后勤司负责,而这其中京营待遇是最好的,当然考核也是最严格的!
“什么?镇北侯?”听见这个老兵的话,那个年轻的士兵满脸的不相信,他对这个老兵问道。没想到堂堂的镇北侯竟然会出现在他们小小的桐县,这怎么能不让这个士兵吃惊呢!望着这个士兵一脸不相信的摸样,那个老兵咂砸嘴,有些看不起这个年轻的士兵道:“那是当然了,昨天侯爷进城的时候,还和我说过话呢!”提到这,那个老兵脸上满是得意,仿佛是什么巨大荣耀似的,引得旁边的士兵满脸羡慕。


、第二百二十三章 春季狩猎(1)

第二百二十三章 春季狩猎
李从年一百多骑一路西行,朝桐县的山区而去。由于时辰尚早,路上行人不多,身着亲兵服饰的柳茵换上一身军服之后,整个人英姿飒爽的,看得李从年心神荡漾的。阳春三月的大地,百花争艳,特别是艳红的桃花特别显眼,雪白的李花也不甘示弱,片片的红白相间夹杂在绿意盎然的山色之中,透露出的是一片勃勃生机。
不多时他们来到一座小山下,这里有一条小河沿着山谷缓缓而下,河的对岸是一片开阔的田地,在田地的那头向阳山脚下有一个小村庄,从桐县城到这里走了大约有个半个多时辰,于是众人都下马歇脚,望着清澈见底的小溪,柳茵急冲冲地跑到小河边,一边看一边对着众人招手:“相公,这里的水好清凉啊!”柳茵说罢,迫不及待玉手在犹如水花般的小溪中,捧着水玩耍着。
“行了,早晨的水有些冰凉,你不要弄着凉了”望着柳茵玩得兴起的摸样,李从年笑着摇摇头翻身下马,然后把马丢给旁边的李默,走到柳茵身边,一把把她拉过来,这女人怎么好像没有见过水似的。“怎么?你以前没有这般过吗?”李从年望着柳茵脸上欢快的摸样,面上有些称奇问道。
“唉!奴家从小生活在圣教,哦不,应该是子啊白莲教当中,每日是练武练功,哪里有什么时间这么逍遥自在过!”提及往事柳茵脸上满是惆怅,要不是遇见李从年的话,她恐怕还是那个被白莲教洗脑的圣姑吧!
“行了,都已经出来了何必去想那些伤心事呢!”李从年把柳茵拥在怀里安慰道。既然现在柳茵是李从年的女人,他也希望柳茵能忘记过去不开心的事情,好好过着以后的生活。
“恩!多谢相公关心,奴家知道了。咦!那些农民在春耕啊!”对于李从年的关心,柳茵心里十分的感动,抬起头却见不远在田地里忙碌的农民对李从年说道:“相公你看,对面的田地少说有一千亩,现在正是播种时节,田里已经是忙得热火朝天了,但愿今年能风调雨顺赶上个丰收年,这样百姓们就过上一个安稳年了!”小时候要不是家里没有粮食,柳茵的父母也不会饿死,她也不会因为天灾害得家破人亡,从小被柳茵的师傅孙长老带去白莲教。
“是啊!唐朝太宗皇帝曾说过‘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自古以来民以食为天,如果不能让民众填饱肚子,那么‘以水覆舟’改朝换代的故事就会再次上演了,历朝历代那一次朝代更替不是因为粮食问题。”听见柳茵的话,让李从年心怀感触,这几年处理朝政,让李从年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