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北侯-第3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五年。
〃臣等还有国事要办,请陛下慢用。〃周延儒望着自己阁员个个皱着眉头的脸,也知道他们都被这顿清淡的御膳,寡得肚子都都快冒烟,不由得站起身来朝崇祯禀告道。
〃行了,朕知道你们忙,也不留你们了,你们都退下去吧!〃对于这些臣子心里的打算,崇祯又怎么会不知道呢!不就是吃不惯吗?恐怕他们家里下人吃的东西,也比自己吃得东西还好吧!
〃臣等告退。〃听见崇祯的话,周延儒心里轻松了口气,他知道崇祯已经看穿众人的心思,但是却没有追究。
这不过是给他这个首辅一些面子而已,想到这里周延儒心里暗自叹息,带着那些六部尚书纷纷退了出去,而张春和吴襄也站起身来准备起身告退,却被崇祯拦了下来:〃张爱卿和李从年留下,其余人等都下去休息吧〃
听见他的话,吴三桂脸上顿时有些欣喜,想要站起身来说话,却被李从年制止了。
〃臣等告退。〃吴襄和吴三桂听见崇祯的话,就知道崇祯想了解大凌城血战的全过程,看来李从年这下真的腰飞黄腾踏了。
吴襄带着吴三桂离去的时候,吴三桂在李从年的身边低声述说了几句,让李从年面圣之后去吴府一趟。
、第六十七章 真心话(1)
第六十七章真心话
等他们的身影消失之后,崇祯挥手让王承恩把宴席撤了,支退那些宫里太监,只留下王承恩一人陪伴在崇祯左右。
〃张爱卿能和朕说说大凌血战的全过程吗?〃当那些宫女太监都离开之后,崇祯迫不及待的看着张春道。
〃对于大凌血战,臣也道听途说,具体情形臣的学生李从年知道。〃对于让他们两人留下来,张春知道崇祯是想了解大战的全部过程。
在率领大军平叛之前,张春已经朝崇祯请辞了,而崇祯也已经批准了。
作为李从年的老师,张春觉得自己有义务为这刚刚认识不久的学生,在朝廷上某一个位子,因为他看出来李从年是一难得将才,如果不用对大明朝那是莫大的损失。
然后张春把自己一路上的见闻,都给崇祯详细道了出来,忠义军的威武,李从年半夜登门造访的话语,一字不差的都告诉了崇祯。
当听到李从年为了大明,竟然壮着胆子朝张春索要大军统领之权的时候,崇祯面上一叹,望向李从年道:〃你这样做,不怕张爱卿当时杀了你吗?〃
毕竟军中大权怎么能随人索取,李从年的这番举动可以说是大逆不道,如果当时张春把李从年斩杀当场,在大明的律法上却是不负任何责任的。
〃怕!微臣当时怕得要死,可是大军来援,成分复杂缺乏一起作战的默契,如果不进行整编的话,不仅救援不了大凌城,恐怕就是援军也会在鞑子的铁骑下溃败而去。〃
听见崇祯的话,坐在板凳上的李从年双手抱拳,朝崇祯辩解道:〃而且杀敌报国是微臣的本分,也是作为一军人的义务,就算臣死了,也是死得光荣,死得伟大。〃
听见李从年的话,站在崇祯后面的王承恩脸上一片诧异,因为他从没有看到过,有人能在崇祯面前对答如流,说话如此不卑不亢的。
而听见崇祯的话,他却更是疑惑了。因为崇祯非但没有发火,反而对李从年的话十分推崇:〃看来你真是一个忠义之士啊!〃
〃微臣不敢!〃
崇祯停顿了下又问道:〃你和朕说说当时战场的情况。〃
〃是〃
在李从年那略显沙哑的声音中,崇祯仿佛看到了大明士兵那种宁死不屈的豪情,那对鞑子不屑于故的摸样,还有李从年怒斥范文程那卖国的言论。
这一切的一切都,都让崇祯对眼前这个才刚刚二十三岁,从吴府出身的卫所千户了有直观的认识。
这个人绝对是大明的栋梁之才,威武的士兵,坚毅的韧性,还有诸军完美指挥的天赋,这不是上天赐予大明抵抗鞑子的天才吗?
〃没想到鞑子的战斗力竟然这么强。〃听到李从年嘴里提到的伤亡,崇祯嘴里一片叹息,话锋却是一转:〃朕封你为侯,你是不是心里不乐意啊!〃
〃皇上………〃听见崇祯的话,旁边的张春却是没有来一抖,嘴里想要解释道,这个是个杀头的罪名啊!
、第六十七章 真心话(2)
嘴里想要说着话的张春,却被崇祯的话语打断了:〃张爱卿不要慌张,朕只不过是想要听听李爱卿的心里话而已。〃
李从年此刻却觉得脑子嗡嗡作响,他不知道为什么崇祯能看出不想为侯的想法,此刻身处皇宫大内,如果没有一个合理的解释,他恐怕是出不了皇宫了。
〃臣并不是不想接受皇上赐予的爵位,只是…………〃在心里酝酿了半天的李从年,临到开口的时候却是大脑一片空白,他根本不知道自己应该要说些什么,果然伴君如伴虎,这权谋之道,李从年还是没能参悟啊!
〃你不用说了,你想说的朕都知道。〃对于李从年嘴里说不出话,满脸紧张的表情,崇祯心里一阵好笑,阵还能害你不成。
〃你不想接受侯爵的爵位,是怕留在京师毫无作为,你最想留在的地方是辽东,因为那是抵抗鞑子的最前沿,你想和鞑子厮杀,是不是。〃
崇祯的话说得李从年心里顿时七上八下的,怎么自己的心思都被他看穿了?
〃臣有罪,臣惶恐。〃听见崇祯的话,李从年心里满是惊异,难道崇祯知道自己心思,想到这里李从年连忙学后世的清宫戏里大臣求饶的桥段,连忙谢罪道。
〃哈哈哈哈!李爱卿不必惊慌,朕不会伤害你的,相反朕却十分的欣赏你这种为国为民的举动。〃对于李从年的害怕,崇祯心里顿时觉得有些好笑,嘴里反而称赞道。
〃朕派去的人调查你,却发现你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大明,为了大明你组建了忠义军,为了大明你离开了刚刚怀孕的妻子,带着全部的忠义军走上战场。〃
崇祯沉声说道,为了大明,李从年的所作所为可以说是不顾一切,这种不经思考的冲动,把大明看得比生命还重要举动深深打动了崇祯。
特别是李从年在听见自己被封侯的那丝皱眉,和听见祖大寿被统领辽东作战时的那抹羡慕之色,都让崇祯看在了眼里。
这时候,崇祯欣喜的发现,他苦苦寻找多年的人就在他的面前。
〃现在你告诉朕,大明还有救吗?〃
面对崇祯这些突如其来的话语,让李从年脸色顿变,难道自己行事真的和这个时代的不一样,那为什么崇祯也会直白的向自己套主意,难道自己心里想的东西都被崇祯发现了?不知不觉李从年额头冒汗,这恐怕又是锦衣卫的杰作吧。
从提到辽东大战时的亢奋,对拯救大明所做的努力,让李从年知道眼前的崇祯根本不是后世鞑子颠倒是非,抹黑的无能之君。
只是因为几方事故的作用下,崇祯耗费心血的努力,扭转命运的壮举才没有成功,大明才倒在了鞑子的铁骑下,无数汉家儿女血流成河,嫣红变得。
而华夏才陷入了几百年的黑暗深渊,成为了世界耻笑几百年的东亚病夫。
当重回这个时代,这个华夏即将灭亡的时代,我能做什么?李从年在心里暗自询问自己,是反抗还是顺从命运的安排?
、第六十七章 真心话(3)
不,既然老天让我重新回到这个时代,那就是我的命运,我以为血祭山河。心有不甘的李从年在心里呐喊着。
〃能!只要给我大明七年休养生息的时间,天下一定能平定,那些吸我汉家百姓血肉的鞑子一定能屠灭干净。〃望着崇祯那期盼的眼神,李从年突然站起身来豪气干云,身上发出一副浩然之气,让在场的人纷纷心惊不已。
既然来到这个时代,那就只能前进,不能头退了。
〃七年?〃听见李从年的这句,崇祯突然冒出这样的念头,曾经也有一个人对他这么说过,可是不久之后却被自己凌迟处死了,这人就是袁崇焕。
难道这又是一夸耀之辈,面对这似乎相同话语的场面,崇祯满嘴的苦涩,他不知道该不该相信李从年的话。
〃国忠,皇上面前不得放肆。〃听见李从年这番豪言,旁边的张春那可是吓得脸色顿时惨白起来,袁崇焕的前车之鉴就就摆在那里,难道李从年没有看见吗?
只是李从年那肃然正气的摸样,却是让张春收回了嘴角的话语。〃老师,你放心,学生我做的一切对得起天地良心。而且这是学生经过深思熟虑的结果,学生有信心,有魄力能挽救目前危机的局势。〃
对于张春的关心,李从年对他报以发表让其放心的笑蓉,这样一往无前的气魄,把这一切看到眼里的张春,心里却是暗自叹息,自己真的老了。
〃你有什么方略没有。〃崇祯在强忍心里的激动,他想知道眼前这个刚刚被自己封北侯年轻将领,到底为什么这么有底气。
〃臣想请圣上斥退左右,臣所说得乃是机密中的机密,不能有半点马虎。〃李从年双眼炯炯有神的望着崇祯,既然已经走到了如此地步,他也看开了,就让自己和这个老天赌一把。
〃传令下去,御花园五百步之内,谁敢妄动格杀勿论。〃崇祯听见李从年的话,知道李从年心里一定有什么计划想要和自己说。
〃是!奴才遵旨。〃王承恩有些意外的望了李从年一眼,心里感到这家伙真的不是一般人,转身领旨而去。〃张大人,咱们走吧!〃
离别前,张春心里暗自叹息了下,自己的这个学生还少了一丝稳重啊!
眼中闪烁着复杂情绪的张春,望了李从年一眼,脸上叹息的跟着王承恩离开御膳地方,站在远处五百的地方守护着。
〃现在人都走了,你可以说了吧!〃等所有人都离开后,崇祯整理着身上的龙袍慢慢的望着李从年道。
崇祯心里十分迫切的想知道,李从年为何这么胸有成竹,敢说出如此大话,只是身为帝王的沉稳,让强认住了心里的想法。
〃臣想问皇上,平定天下最需要的是什么?〃望着所有人的离开,李从年双手抱拳,朝崇祯问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事情。
听见李从年的话,崇祯却是满目沉思。是啊!辛苦操劳了这些年,可是天下局势却是越发的糜烂,根本没有半点回转的余地,想起这些他最为什么头疼。
银子!对就是银子。平叛要钱,救济灾民要钱,抗击鞑子要钱。如果说大明在和敌人作战,还不如说这些年来崇祯是在和银子作战。
、第六十八章 财源(1)
第六十八章财源
〃银子〃想到这里,崇祯不禁脱口而出道。
〃皇上英明,的确是银子,中原地区的流民作乱,关外鞑子杀出,这一切都是因为银子。〃
听见崇祯嘴里脱口而出的话,李从年知道他已经深深把崇祯吸引住了。〃百姓为什么造反,就因为吃不饱饭,活不下去,才不得不进行造反,如果国库有钱救济灾民,那百姓会不会跟着造反呢!〃
李从年自问自答道:〃不会,那么内乱已解,就算有些一小撮野心份子,也掀不起多大的风浪来。〃
李从年的这番分析却是让崇祯眼前一亮,以前头疼诸多纷乱事件渐渐透露事情的本质,要是国库充裕,就能救助灾民,就能训练更多的军队,抵抗后金的入侵,那天下局势还如此糜烂吗?
〃可是现今天下灾荒不断,要是在收税的话,百姓恐怕都得被逼反了。〃崇祯也知道银子的重要性,可是现如今天下百姓已经被严重的赋税压迫得喘不过气来,要是再加税的话,恐怕百姓纷纷会被逼反了。
对于崇祯的疑问,李从年却不答话,反而朝崇祯说道:〃既然我们知道平定天下,要银子,那我们就得知道收来的银子哪里去了。其实皇上不知道,百姓们上缴的赋税,早已够支持平定后金的战役,只是百姓们辛苦上缴来的赋税大部分进了□□污吏的手里了。〃
〃什么,你说的可是真的?〃对于李从年的话,崇祯感到十分的不相信,难道真的是那些□□污吏们在搞鬼。
〃是的!民间有一句俗语,不知道皇上听说过没。〃李从年却不说□□的恶行,反而绕到另一边,说起了俗语,个情况却是让崇祯感到面上一阵疑惑。
这个李从年到底在搞什么鬼,虽然心里十分的不解,崇祯还是顺着李从年的话答道:〃什么俗语?〃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李从年不紧不慢的解释道:〃也就说,当了三年的地方知府,能赚到十万两银子,这还称得上是清官,受到万民的称颂。〃
听见李从年的解释,崇祯皇帝的脸上顿时有些难看起来,观华夏的历史,对□□最厌恶的恐怕要数明朝了,无数恐怖的刑罚都阻挡不住□□的横行之路,黑暗之手。
这里虽然也有明朝官员俸禄极少的原因,可说到底的却是官员那种仗着权利为非作歹的心态,没有人能监督他们。
〃所以圣上要想平定天下,治贪却是首先要做的三件事之一。〃李从年砸了砸嘴巴,拿起桌面上的茶杯了口茶继续说道。
〃呼〃轻呼了口气的崇祯,平息着心里的怒火,脸色有些难看的望着李从年:〃行了,朕不是枉杀之君,你有什么方略都一一说出来。〃
崇祯的话,让李从年知道崇祯已经接受了自己的观点,他说的话,崇祯是听进去了。
〃微臣遵旨。〃李从年又拜了下道:〃万岁要想平定天下,首先要做的是,开海禁,练兵,治贪。〃
、第六十八章 财源(2)
〃开海禁,练兵,治贪。〃崇祯细细品味着李从年说得这三件事情,后面两件事事情,崇祯还知道,可是这个开海禁,崇祯却是一脸糊涂了。
〃这个开海禁和平定天下有和联系?〃这不能怪崇祯,因为从小生活在北京的他,根本不知道一个新的时代即将来临,那就是大航海时代。
这个时候正是海外贸易兴起的时候,为了寻找传说遍地黄金之地,无数的西方商人开着商船来到大明,购买大明的丝绸陶器回到西方贩卖,赚取巨额的利润。
要想筹措军费,就必须开海禁,进行海外贸易,而且只要开放了海禁,西方威力巨大的火炮和刚刚兴起的科学技术之风,一定吹到大明,带动这封闭的大陆。
当听到李从年嘴里只要开放海禁之后,那巨大的税收,崇祯心里颇为心动:〃你说的这一切可都是真的?〃
〃万岁放心,臣觉无半点虚言。皇上想必知道南宋赵构定都杭州的史实,微臣请问皇上,当时南宋是靠什么养起了上百万的大军,是土地?不是,是海外贸易。〃
李从年知道崇祯已经心动了,是时候添上另一把火的时候了。〃只要开了海禁,有了银钱,朝廷就可以救助灾民,平定内乱,到时候休养三四年,储蓄民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