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天下枭雄-第4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时,坐在窗前一名裴氏子弟‘嗤!,地冷笑一声,他叫裴清松,是裴世清的侄子,也算是一个热血青年,他本不想多事,但听见王学子弟越说越狂妄,竟然口称王学的录取人数要占一半以上,他终于忍不住接口道:“就算做不到公平录取,但也轮不到王学。”

酒肆里很安静,他这句话声音不大,但每个人都听得清清楚楚,他这句话就像捅了马蜂窝一样,二楼的一大半人都刷地向他怒目而视,刚才口出狂言的王学子弟脸上有些挂不住,端着酒杯走到他面前,上下打量他一眼,冷冷问道:“这位仁兄贵姓,哪里人?”

“不敢当,在下姓裴,闻喜人。”裴清松傲然道。

酒肆内顿时一片惊呼,原来是闻喜裴家子弟,难怪敢反驳王家之人,刚才口出狂言的王学子弟冷笑一声,“原来是裴兄,失敬了,在下王济中,家父便是京兆尹王大人。”

裴清松嘴角忍不住撇了一下,原来是王肃之子,难怪这么狂妄,他也拱拱手笑道:“原来是王京兆之子,失敬了。”

酒肆里很多人都笑出声来,一般读书人讲究含蓄自谦,很少把自己的家世背景拉出来显摆,世家子弟更是低调自律,像这位王济中居然把自己父亲摆出来,这种名门子弟确实很少见,就连很多王学子弟也感到丢脸。

其实王济中的本意并不是想把父亲拉出来做虎皮,他只是想证明他有的内部消息,证明他的论调正确,却不料说话不慎,引来很无数人的鄙视,就连眼前这个裴家子弟语气中的嘲讽,也不加掩饰地表露出来。

王济中有些恼羞成怒,恶狠狠道“不是王氏拿第一,难道还是你裴家拿第一不成?”

裴清松冷笑一声,“我只是觉得王兄有点太幼稚了,我可以告诉你,王家拿不到第一,裴家也拿不到第一,杨元庆的下一个目标是要取河北,所以河北名门世家才是这次科举的重点。”

十几名国子学生徒就坐在裴清松身后,他们面面相觑,那名来自上党郡的士子忍不住问道:“裴兄,照你这种说法,这次科举不可能公平,大部分人都只是做陪衬吗?”

裴清松摇摇头,“盛世都没有什么公平,何况乱世,这个天下还是门阀世家的天下,杨元庆想争夺天下,他就必须靠门阀世家的支持,像裴家和王家他已经恩宠过了,他不可能再让两家子弟大出风头,裴家和王家加起来能考中十人就不错了,所以我说河北名门世家才是这次科举的重点。”

“可是丰州科举就很公平,录取人中一大半都是寒门子弟,这又怎么说?”国子学生徒中有人还是不服气道。

裴清松不屑地一笑,“那是因为丰州科举压根就没有名门世家去参加考试,你们不想一想,第一名不就是京兆韦氏吗?真的公平么?再说,丰州科举的背景是丰州急需人才,而这次太原科举的背景是杨元庆发动河北攻势的前夕,他急需得到河北士族支持,此一时,彼一时也!”

有的事情不能说破,说破就会惹出事端,裴清松也想不到,他在进士酒肆的泄露天机竟引发了一场轩然大波。

“向各位求月票支持!!,

(未完待续)

卷十五 风起云涌河东道 第四十一章 卢氏桥梁

次日一早,杨元庆带着丹阳公主杨芳馨前往晋阳宫去觐见少帝杨侑,或许是因为和江佩华在一起的缘故,杨芳馨来太原路上那种凄凄惨惨的神情此时已经看不见了,变得神采飞扬,受到江佩华的影响,她对杨元庆的态度也没有从前那样冷淡了。

杨元庆骑马而行,跟随在马车旁边,四周又有数百名亲兵护卫。

“公主殿下,昨晚休息可好?”

杨元庆在马车旁笑问道,他本人则恢复得很好,和家人在一起,只经历一夜,他一路跋涉的劳顿都消失了,格外地精神抖擞。

杨芳馨却没有出声,半晌,她才小声问:“杨总管,你会不会让我住进晋阳宫?”

杨元庆感觉到了她心中的不安,便笑问她道:“你自己愿意住到晋阳宫吗?如果你愿意,我可以安排。”

杨芳馨却不肯说自己想留在杨元庆府中,她转个弯说:“如果阿姊也住进晋阳宫,那我就愿意搬去晋阳宫,反正,我想和她在一起。”

杨元庆呵呵一笑“我明白了!”

“杨总管……”

马车里,杨芳馨又忍不住问道:“冰儿说你是世间最宽容仁厚的男人,你认为自己是吗?”

“我是她爹爹,对她来说,当然是世间最宽容仁厚的男人,你不是同样认为你父亲是天下最好的人吗?”

“是的!”

马车里杨芳馨低低声道:“我的爹爹是天下最慈爱、最宽容、最善良之人,没有任何人能比得上他。”

沉默了一会儿,杨芳馨又小声道:“杨总管,谢谢你!”

“谢我什么?”杨元庆不解地问。

“谢谢你尊他庙号为武帝,没有用炀、衰、哀、末、纣这样的字眼贬低他。我听说唐朝贬他为炀帝,杨总管。我希望你能战胜唐朝。”

杨元庆点了点头“公主殿下,你要记住这一点,唐朝是我们的敌人,不光是我杨元庆的敌人,也是你的敌人,是大隋的敌人,你就算对我杨元庆不满,也不能赞美敌人。”

“我不会,我绝不会去赞美一个贬我父亲为炀帝的敌人。”

晋阳宫位于北城外。需要从北城出去。杨元庆的队伍转到了晋阳大街上,晋阳大街是太原城的中轴主干道,笔直地连接南城门和北城门,一直延伸出去,最后的终点便是晋阳宫的正门。晋阳门。

他们刚到晋阳大街,却听见一阵山呼海啸般的喊声传来,只见黑压压的人群从南面向北而来,令杨元庆吃了一惊,他一摆手止住了队伍,这时他看清了,绝大部分都是穿着儒袍的士子,而不是顶盔冠甲的士兵,这使他稍稍松了口气。刚开始他还以为是军队入城了。

杨元庆的眉头随即皱了起来,这些士子打着横幅,挥舞手臂,很明显是在示威游行,发生了什么事?他立刻对一名亲兵道:“去打听一下,出了什么事?”

亲兵催马飞奔而去。杨元庆则命手下加快速度,先去了晋阳宫。

一只小小蝴蝶煽动翅膀可以引起千里外的暴风雨,裴氏子弟裴青松不经意的一番话泄露了天机,引发了这次轩然大波,几十名国子监士子经过一夜的串联,发动了三千名国子监士子的游行请愿。

他们打着巨大的横幅,‘不要门阀,要公平!”抬着孔子的塑像,浩浩荡荡在晋阳大街上的游行,不断吸引从各地赶来参加科举的士子一并加入到游行队伍中,一个时辰后,游行队伍已经达到两万余人,盛况空前,引来了数十万太原民众夹道围观。

京兆府出动了数百名衙役维持秩序,九门军也奉命出动了五千骑兵在游行队伍的前后左右巡哨,唯恐引发其他严重事情。

“科举公平!”

“不要门阀!”

……,

“唯才取士,反对内幕!”

士子们群情激昂,振臂高呼,很多人眼泪都流了下来,他们声嘶力竭,渴望着能够公平的考试,实现他们一生的夙愿。

队伍浩浩荡荡向北门走来,北门已经关闭,三千弩手站成五排,冰冷的弓弩对准了迎面走来的士子,两边各有五百骑兵手执长矛战斗,杀气腾腾,穿过北门再走数里便是晋阳宫,北隋王朝的政治中心,士兵们不容许他们从北门出去。

队伍越走越近,所有的士兵也越来越紧张,九门将军马绍站在城头,紧紧握着刀,手心攥出了汗,他嘴唇绷成一条线,目光死死盯着越走越近的游行队伍,就在这时,北城门外忽然传来士兵大喊:“马将军!”

马绍快步走到城头另一边,探身望去,只见一名骑兵出现城下,手中高举一面金牌,高声喊道:“总管有令,开启城门,不要伤害士子!”

马绍一颗心蓦地放下,他又迅速走回另一边,只见游行队伍已经走进百步内,他立刻高声令道:“撤军,开城!”

弩手和骑兵纷纷撤走,北城门缓缓打开,数万士子穿过城门,向晋阳宫放向浩浩荡荡而去。

…………,

晋阳宫紫微阁,杨元庆正和五名相国紧急商议太原城内声势浩大的游行,裴青松在酒肆说得话并没有错,杨元庆确实是想用这次秋试的契机拉拢河北士族,从而为明年春天发动的河北战役做好政治上的准备,绝对的公平是不可能的,只能是在一定限度上的公平。

早在两个月前,王绪提出科举建议时,紫微阁五名相国和杨元庆便达成了妥协,按照三三四的比例分配这次科举名额,也就是河东以外士族、河东士族和公平录取名额。

但士子们的**和对公平的诉求,使他们达成的妥协面临新的挑战,五名相国都沉默了,这时。昨晚刚刚赶回来的杜如晦叹口气道:“士子们诉求公正的心情可以理解,毕竟这是北隋的第一次科举。为了建立声誉,我建议索性就彻底放开,承诺公正科举,响应士子们的诉求。”

裴矩摇了摇头“如果是盛世,公正科举可以实施,但现在不是,我这些天也接见博陵崔氏和范阳卢氏派来参加科举的子弟,博陵崔氏派来五人,两嫡三庶。范阳卢氏派来派来六人。三嫡三庶,我发现他们派来的并不是最优秀的子弟,像崔弘升的三个孙子启元、启东、启白都没有来,还有范阳卢氏派来的子弟也是我没有听说过,由此可以看出河北士族还是比较谨慎。我能理解他们的谨慎,他们也怕太高调被窦建德收拾,可如果真的按照杜相国的想法,一律公平考试,那会是什么结果呢?我可以说,河北士族子弟一个都考不上,毕竟河东士族都是全力以赴,这样的后果会很严重,河北士族会认为我们不给面子。所以还是得分配名额,只是看怎么个分配法。”

王绪虽然和裴矩一直是明争暗斗,但在科举这件事上,他却和裴矩的立场差不多,而且他还要更偏激一点,他是坚决反对科举。主张九品中正选士,所有的名额分给各郡,由各郡中正官推荐优秀子弟,这样一来,王学子弟至少要占据两成的名额,推行科举无疑是侵犯了他的利益。

“我支持裴相国的意见,这次科举是我建议的,其实我最初的方案就是实行折中的科举中正制度,推举和考试相结合,各郡可推选多人,比如根据各郡人口,推荐二十人到五十人不等,然后再在各郡推举的人中进行考试科举,这其实是开皇年间实行的办法,我认为更加容易被人接受。”

“我反对王相国的方案!”

说话的是崔君肃,他出身清河崔氏,虽然清河崔氏也是坚决反对实行科举的士族,但崔君肃却因为跟杨元庆多年,他的思想比较开明,他主张应该给寒门子弟一个机会,所以他是大力主张实行科举的开明派。

“我认为杜相国说得对,就算是公平考试,实际上也是名门望族占优势,前几年的丰州科举是因为没有名门士族参与,所以寒门子弟录取较多,但今年的科举非同一般,河东的河北名门士族基本上都参与,能给寒门子弟的名额本来就很少,如果按照裴相国的方案,预留给大部分给名门子弟,而剩下的再公平考试,那么对寒门士子就更不公平了,能考上一两个就是万幸,说不定连一个都考不上,天下人就会怀疑我们科举的公平,索性放开,一切按照真才实学来评判,大家认为怎么样?”

所有人都回头向杨元庆望去,杨元庆站在窗前,默默注视远处,从这里可以清晰地看见晋阳宫大门,晋阳宫大门前,数万士子已经到了,他们静坐在大门的草地上,保持着安静,用一种无声的语言诉求公平。

巨大的横幅依然竖在空中,‘不要门阀,要公平”这几个大字格外地刺眼。

二百个录取名额可以直接入仕,这是一块具有巨大诱惑力的圆饼,每个人都想给自己多分一点,但饼只有这么多,一些人增加了,一些人就会减少,所以不管怎么分,总会有人产生意见。

但不管怎么有意见,最终方案必须由他杨元庆敲定。

杨元庆叹了口气,他不能不考虑河北士族的利益,还是京兆韦氏,吴兴沈氏等等其他地区望族的利益,他都要考虑到。

沉默良久,杨元庆终于做出了最后的结论,他缓缓道:“二百个名额中,三十个名额留给我来决定,其余一百七十个名额全部由考试产生,公平录用,至于主考官,我推荐李纲来担任。”

(未完待续)

卷十五 风起云涌河东道 第四十二章 长安科举

二万多士子的静坐请愿终于得到了回应,紫微阁五名相国都出面向士子们保证,一定会让秋试公平。

“请相信我们,这是北隋的第一次科举,我们一定会树立公平的旗帜,让我们这次科举经得起后人的考验,请相信楚王殿下给大家的承诺!”

这是苏威站在高处向四周的士子们大声呼吁,他崇高的官场威望赢得了士子们的敬重,他诚挚的呼吁也收获了一阵阵激烈的掌声。

“这次主考官,紫微阁一致同意由前兵部侍郎李纲担任,他在大隋就是以公正严明的著称,请大家相信我们的决心,大家回去好好休息,后天就是正式科举,我祝大家每个人都考出好成绩,大家回去吧!”

在紫微阁五相的一致保证和几十名大臣的反复劝说下,请愿的士子们终于被说动了,缓缓散去,他们三三两两走回太原城。

杨元庆站在自己官房的窗前,远远地注视着士子们的离去,在过去被名门士族统治的几百年中,这些草根士子从来没有机会像今天这样聚在一起要求公正、要求平等,今天他们却办到了,他们展示了集体的力量,让太原王氏、闻喜裴氏这些门阀不得不低头让步,为什么以前办不到而现在却能办到,关键是有了科举制度。

只要把上层制度设计好,那么这些草根力量就自然而然地有机会团结起来,保护自己的利益。和名门世家对抗,完全不用他杨元庆去苦口婆心劝说服名门士族们让步,完全没有必要让他去操心,真正能后名门士族们对抗的,不是他杨元庆,而是千千万万小户寒门士子,或许这就叫水到渠成。

这时。杜如晦走了进来,“总管,你找我吗?”

杨元庆转过身。点了点头:“先坐下吧!”

杜如晦坐下来笑道:“总管感觉到丧气吗?回来第二天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