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血战-第4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罗斯福当时也很想派一个人去中国战区工作,不过,他的动机却与蒋介石不一样。罗斯福认为,美国肯定要向中国战区拨款,也要支援数量可观的武器装备。这些款子和武器装备是美国纳税人的血汗,他不想像败家子一样,大手大脚地花这笔血汗钱,必须派一个既懂军事指挥,又会搞经济核算的当家人去中国,为美国人管理好这些款子与物资。

罗斯福把物色人选的任务交给了陆军部长史汀生和参谋长马歇尔。两人商量后,物色的第一个人选是第一集团军总司令德鲁姆中将。可是,当他俩找德鲁姆谈话时,狂妄的德鲁姆提出了十分苛刻的条件:必须让他带两万军队、500架飞机、30艘军舰到中国。并说,如果不答应这个要求,就请他们另请高明。

史汀生向他反复说明,美国军队的数量少,无法抽人去中国。再说,中国战区并不缺部队。美国派人去中国,主要的任务是协助蒋介石指挥东南亚作战,监督中国军队用好美国的援助经费和武器装备。

德鲁姆不听这一套,十分生气地说:“我一个堂堂的集团军总司令去中国,难道就是去管管那些钱物吗?如果是这样,我的太太比我会算账,不如派她去算了!”

史汀生和马歇尔哑口无言,摇头叹息,他们只得另选他人。

他们物色的第二个人选是史迪威。

史迪威曾经担任过美国驻华大使馆的武官,在中国19年。抗日战争初期回到了美国。他讲一口流利的中国话,对中国的最高领导也很熟悉,尤其与中共领导周恩来、叶剑英关系密切。他们在考虑史迪威时,担心他只是个陆军上校旅长,职务和军衔略低,派他担任中国战区参谋长,蒋介石可能会拿他不吃劲,很可能会给协调中美关系工作带来诸多不便。

他们将想法报告给罗斯福,罗斯福却觉得史迪威很合适。因为,在他看来,职务和军衔不成问题,需要多高的职务和军衔提一下不就成了。于是,他将史迪威一下子提到了陆军中将的职务。

史迪威升官晋爵,受命离开美国赴中国就任时,史汀生向他传达了罗斯福总统交给的任务:

(1)协调中美、中英三方面的关系,促进中国军队及早入缅作战;

(2)与英国驻华使馆联络,要英国军队积极配合中国军队作战;

(3)尽量分配好、使用好美国援华的每笔款项和军需物资。

史迪威正在飞往中国的途中,蒋介石收到了国民政府驻美大使馆发来的电报,电文中说,史迪威即将来华,史迪威的职务和权限是:

(1)美军驻华军事代表;

(2)在缅中美军队司令官;

(3)对华租借物资管理统治人;

(4)滇缅道路监督人;

(5)在华美国空军司令官。

蒋介石看后,气得将电报撕了个粉碎,咬牙切齿地对宋美龄说:“我要的这个参谋长,仅仅想让他起个联络员的作用,是想通过他向罗斯福要钱的,不是要一个管家婆来的。”

宋美龄想了想,劝道:“史迪威已在途中,生米煮成了熟饭,我看也不要再改变了。他是代表罗斯福来的,我们不看僧面看佛面吧。再说,人是可以改造的,我们可以改造史迪威嘛。”

“改造?”蒋介石大惑不解。

“是啊,”宋美龄充满信心地说,“清人入关后,不是被汉人同化了吗?我们几万万同胞难道就同化不了一个史迪威!”

宋美龄言之有理,蒋介石没再说什么,立即吩咐军令部向在昆明、云南的第五、第六、第六十六军下达命令,组成中国远征军,由同盟国中国战区参谋长J·W·史迪威和远征军第一路司令长官卫立煌率部入缅,支援英军作战。

这些部队接到命令后,纷纷向滇缅边境的畹町镇会合,2月底,10万远征军踏上了滇缅公路。他们身穿草绿色军装,背着斗笠,足登草鞋,个个斗志昂扬。这10万人走的时候浩浩荡荡,没想到一大半人死在了异国他乡。

首战告捷(1)

中美英三方约定,在腊戍开会协调作战方案。1942年3月3日,蒋介石偕夫人宋美龄从昆明乘飞机,到达缅甸的腊戍。

腊戍是缅甸北部掸邦山脉一镇,远离中国云南185公里,滇缅公路从这里经过。

蒋介石夫妇来到这里,英军总司令亚历山大在彼特酒家招待了他们。第二天上午,史迪

威也来到这里。下午,中国远征军的主要军官也来此接受战斗任务。

该来的都来了,蒋介石召开会议,将英军总司令亚历山大和中国战区参谋长史迪威介绍给中国军官们。然后说:“根据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我们组织了中国远征军第一路军司令长官部,下辖三个军:第五军军长杜聿明、第六军军长甘丽初、第六十六军军长张轸。三个军共10万人,武器装备有大炮、坦克。”说罢,他补充说,“原本由卫立煌将军担任中国远征军第一路军长官司令,因他另有任务,这一职务暂由副司令长官杜聿明担当。”

先行入缅了解情况的商震、林蔚,分别介绍了日军入侵缅甸的情况。史迪威在途中也搜集了不少日军入侵缅甸的资料。所以,听了商震和林蔚的介绍后,他走近地图,用汉语说:“现在敌情极其严重,3月8日中午12时,日军攻占了仰光,保卫仰光的英军毫无战斗力,一枪不放就放弃了仰光。现在日军正沿滇缅公路向北追击英军,滇缅公路全长963公里,已被日军占了一半。”他扫视大家,急切地说,“当务之急要由中国远征军到同古拦截才行。”史迪威将目光投向蒋介石说,“现在英国没有战斗力,保卫滇缅公路的任务就全靠中国军队了。我建议马上派一个师兵力抵达同古,蒋先生觉得如何?”

坦率的史迪威把英军总司令亚历山大说得无地自容,满面通红地低着头。蒋介石看史迪威不顾及英国人的面子,让英国人难堪,这令他心中十分畅快,觉得史迪威为中国人出了一口气,开口说到:“英国人还是很厉害的,当年八国联军火烧中国的圆明园,在中国大肆抢劫,主凶就是英军。他们这次被日本人追杀,丢了面子,可能是对这里的地形不熟悉吧。”

亚历山大经蒋介石这么一挖苦,更是如坐针毡。这时,宋美龄觉得蒋介石做得有点不妥,便站出来打圆场,她向史迪威指指身边的第二○○师师长戴安澜说:“史迪威将军,这位是中国远征军的先行师师长戴安澜,你就向他下达作战任务吧。”

史迪威的眼光投向戴安澜。戴安澜连忙起身,向史迪威敬礼说:“请将军下达战斗任务!”

蒋介石为了体现自己的指挥权,不等史迪威开口,抢先说:“戴师长,你们师什么时候开到同古?”

本来面向史迪威的戴安澜一个急转身,面朝着蒋介石,“啪”地立正,大声地回答说:“报告委员长,我们二○○师六○○团和第五军骑兵团,今晚可以向同古开进,由铁路运送,两天之内便可到达同古布防。”

史迪威对蒋介石的行为稍有感触,但大敌当前,听了戴安澜的回答后,指着地图对戴安澜说:“从地图上看,同古有座大桥,最有效的阻击办法就是炸桥。有把握炸桥吗?炸了桥后再坚守同古,你有把握吗?”

“将军放心,我们有把握!”戴安澜回答。

蒋介石挥着手说:“那你马上回部队指挥打仗吧。你们师这一仗是出国第一仗,一定要打胜,让美国朋友、英国朋友看看中国军队的战斗力。”蒋介石自信且自豪地说,眼睛看了看亚历山大和史迪威。

戴安澜返回腊戍师部,向全体官兵传达了蒋介石、史迪威的命令,率领全师坐上火车,急如星火地赶往同古。

同古位于缅甸南部平原,处于庇古与曼特勒之间,距曼特勒190里,是缅甸的中等城市,滇缅公路穿过同古城,是日军北上必经之路。当时缅甸首都仰光已失守,同古在军事上成了重镇。

戴安澜派出侦察兵前往同古,了解情况后,得知原来英军有一个师保卫同古,英军听说日军到了仰光,吓得早几天就撤出同古。中国远征军主力部队正在路上,一时联络不上,加上英军又撤走。这样,第二○○师便处于孤军迎战之势。

戴安澜是安徽无为人,年幼好学,七岁入私塾就读,11岁能背诵《唐诗三百首》,14岁拜安徽名人桐城派学者周绍峰为师,攻读古诗,博得周先生的厚爱和器重。周看了戴安澜写的95首诗,惊奇地对朋友们说:“此子禀赋优异,后必有成,再努力10年,可成第二个李白。”

戴安澜19岁那年,考入了陶行知先生创办的安徽公学高中部,在陶行知的熏陶下,他接受了新思想、新文化。他有这样一句名言:精神的东西靠精神摧毁,物质的东西靠物质摧毁。列强欺负中国,是中国的国力、军力太弱,有志于中国强大的青年,要拿起枪同列强战斗。

戴安澜20岁那年,投笔从戎,参加了北伐军,当上了二等兵。有次开会,张团长见他谈吐不凡,是块将军料,便保送他上了黄埔军校。在北伐的两年中,他由排长逐步提升到团长。抗战以来,他先后指挥部队参加过古北口战役、保定、漕河战役、台儿庄战役。1938年5月,因战功卓著,提升为第二○○师少将师长。

戴安澜最大的特点是爱读书。他的行李就是一捆捆沉重的书籍。他用看书归纳的体会教育官兵们,为了造就和提高所部军官的素质和品德,他题写了很多名言,赠各官长共勉之。如:

首战告捷(2)

人我之际要看得平!平则不忮。功名之际要看得淡!淡则不求。生死之际要看得破!破则不惧。人能不忮、不求、不惧,则无往而非乐境而生气盎然。

为政不在多言,要能幼有所教,壮有所练,老有所养。

治军欲使知战,必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明之以刑。

毁誉不闻,宠辱不惊,安危不动,得失不患。

由于戴安澜将军的严格训教,他的部队每到一驻地,皆以纪律严明、富有战斗力而受到驻地百姓和上级的赞扬。

戴安澜了解了敌情,判断出攻占仰光的日军将于3月19日上午可能经过同古的皮尤河大桥,便将伏击日军的任务交给了师部骑兵团和第五八九团,并指定第五八九团团长林永熙负责指挥。这两个团受命出发前,为了鼓舞士气,戴安澜指挥大家唱起了《战场行》战歌。这首歌是他为了激励官兵们的爱国热情,亲自谱写的。歌词是:

弟兄们!向前走,弟兄们!向前走,五千年历史的责任,已经落在我们的肩头,落在我们的肩头。日本强盗要灭亡我们国家,奴役我们民族。我们不愿做亡国奴,我们不愿做亡国奴,只有誓死奋斗,只有誓死奋斗,只有誓死奋斗……

不出戴安澜所料,第二天拂晓,日军一个快速大队,分乘20辆汽车和摩托车,大摇大摆地追到了皮尤河南岸。日军根本不把英军放在眼里,以为英军早就闻风而逃。更不知道这里已是中国远征军所在地。他们连一点应有的警惕都没有,上了大桥,准备过河。这时,戴安澜将一切都看在眼里,他担心伏击部队过早开枪会吓跑敌人,打电话要林团长沉住气,不要过早惊动敌人,等他们全部进入伏击圈后才能开枪。大约10分钟时间,200米的大桥上,挤满了敌人的车辆。这时,林团长见时机已到,猛地一挥手,下达了开枪的命令。顿时,一声巨响,事先安放的500公斤炸药,将皮尤河大桥掀上了天。桥上的汽车和日军士兵就像下饺子似的,纷纷跌入河中。埋伏在河堤上的中国军队,将一梭梭子弹和一发发炮弹如暴风骤雨般射向敌人,打得敌人措手不及。掉到河里的敌人大部被淹死,侥幸爬上岸的一露头就被子弹击中,20辆卡车的敌人基本上无一生还。

打扫战场,从一具着少佐服装的尸体身上,获得一份战斗命令和地图。从中了解到入侵缅甸的日军兵力部署和作战意图。日军入侵缅甸最高指挥官是陆军第十五军团司令官饭田员三郎,他拥有第三十三、第五十五、第五十六、第十八师团和泰国两个师,并附战车队、炮兵队、骑兵队以及海空军配合部队。敌之作战意图是兵分三路,包围曼特勒,东路以第五十六师团进攻景东,西路以第三十三师团进攻普罗,中路以第五十五师团进攻同古,以求速胜解决,力争半个月内消灭英军,两个月进攻中国云南。

林团长看完了日军的作战命令和地图,如获至宝,立即上马,亲自把它们送到了戴师长手中。

同古悲歌(1)

戴安澜正看着林团长缴获来的地图和文件,史迪威和杜聿明坐着吉普车来到了同古。听取了戴安澜的汇报后,史迪威握着他的手说:“你们二○○师果然名不虚传,是中国军队的精锐之师,刚才我和杜长官到皮尤河大桥去过,你们这次前哨战打得漂亮,首战告捷,打出了军威,为中国远征军争得了好名声。相比之下,英国人是老爷兵,正节节败退,用你们中国话形容,他们见到鬼子比兔子跑得还快。”

杜聿明浏览了缴获的文件后,对戴安澜说:“鬼子的报复心很强,他们在皮尤河大桥吃了亏,必然要打上门来,你们要提高警惕,准备打大战啊!”

史迪威问戴安澜:“如果敌人来进攻,你们师能守几天?”

“我保证守10天!”戴安澜回答。

史迪威点点头说:“我在路上设想了一个作战计划,因为你们二○○师已在同古形成了吸附日军的态势,我们准备就现成态势歼灭敌人,由你们二○○师将敌第五十五师团吸引在同古,我们的第二十二师和第九十六师马上就到了,他们来后,从侧后围歼他们,来个同古大会战。我们打胜了这一仗,就可以反击,夺回仰光。”

“不行!”杜聿明立马反对,他说,“我们的三个师只等于日军的一个师团,根据我们在国内的经验,消灭日军一个师团,起码要准备10个师的兵力,现在我们只有三个师,而且二十二师、九十六师还在路上走着,异国作战,地形也不熟悉,我主张还是先打小规模的歼灭战。”

史迪威全然不在乎地说:“你说的兵力只是个小问题,我可以同英军协商,请他们调五个师到同古来,你看怎么样?”

“英军没有战斗力,这你是知道的。你指望英军帮助我们作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