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基地之天朝降临-第2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武王克商以后,基本上控制了商朝原来的统治地区,又征服了四周的许多小国。但如何牢固控制东方的大片领土,成了武王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

于是,他采用“分封亲戚、以藩屏周”的政策,把他的同姓宗亲和功臣谋士分封各地,建立诸侯国。一个个诸侯成为对一方土地进行统治的据点,它们对周王室也起到拱卫的作用。

三代的领土扩张之快超过历史上的任何一个时期,任何一个民族,那时候华夏永远有着耕不完的地,土地兼并这玩意根本就不需要担心。

可是从三代以后,从秦朝开始由于领土扩张减慢甚至消失,也代表着华夏文明开始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华夏在列国林立时期的分裂。

这种分裂按照后世嗯说法那是有利于学说交流,文化发展,由此延伸出的经济活力化,思想争鸣化,制度多样化带来翻天覆地的进步。

可是弄不好就像印度那样,大家都在打酱油地时候,被西边来的雅利安等等异族一锅端了,这种事情在华夏也是经常出现嗯。

所以大一统还是有其必要性,开始是为了治理黄河等河流泛滥的水患,需要一个强有力地中央集权——这是西方人的老学说了,实际上是面对游牧民族——不仅仅是北方草原,早期还有西部戎狄犬牙交错进化成越来越有威慑力的铁拳的时候,中原的王朝就必须也缩成一个拳头加以对抗,而不是摊开五指山,让人家把你手指一个个掰断打折。

于是矛盾就在这里产生。

为了不在北方蛮族压迫下亡国,就需要大一统。而将欧洲般大小的广袤土地统一后,因为技术条件的限制。

为了便于管理,思想、商业等等的社会各积极因素的正常流动也受到了严格限制,只有等到中央政权衰微,诸侯群起的时候再一次来点乱世中的思想解放,犹如垂死之人突然轻松地呼吸进了一口气。

如此压抑态势下大陆社会形态自然进化迟缓,屡屡打不开技术上的缺口,结果就是要么被蛮族推倒,要么反推蛮族后自己更加保守。

综合历史进行描述可知,中国富庶而强大的黄金时代前总是伴随着绵延的割据。五百年东周乱世,则诞生了秦汉第一帝国的大辉煌。南北朝十六国的时代落幕,而有隋唐盛世。

五代十国一百单八藩镇乱斗了百年,其后便有商业繁荣的皇宋登场。但是当统一到来并将之前社会分裂时期存在的称为活力的流动因子消耗殆尽后,国家就又进入了死循环中。

华夏的封建社会起自公元前5世纪的战国,终于19世纪中期的鸦片战争,历经两千多年大大小小几十个政权的分分合合,循环更替,一朝传一代,一脉相承,走过了这两千多年。

纵观整个华夏封建社会的历史,从政治角度来看,始终逃脱不了国破家亡的兴衰循环历程:由衰到盛,然后衰落,最后灭亡;再盛、再衰,再亡,周尔复始,循环往复,谁都看的非常清楚明白,却始终没有一个王朝能够跳出这个圈子,能够长治久安。

所以,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就是一部封建王朝的兴衰循环史,王朝兴衰,循环往复两千年,整个华夏都完全陷入了死循环。

从夏朝局限河南一隅,到秦代囊括东亚膏腴之地,一直就在不断的扩张,一直在尊王攘夷,把东夷西羌北狄南蛮要么“攘”到了印度支那半岛和南洋诸岛,要么纳入了华夏的体系,汉唐之所以终止扩张的步伐,决不是因为不想扩张——若是不想开疆拓土,班超班定远、马援马伏波那又是怎么回事呢?

诸王朝的兴亡确是呈循环式。凡是王朝的创立者总是一个有才干、有魄力的活动家,但是几代以后,在宫廷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其子孙后裔,很可能变得软弱无能、放荡不羁。

虽然有时会出现一个强悍的统治者或一个能干、忠诚的大臣来设法阻挡这种堕落,但总的趋向是朝下坡路走,直到成功的起义推翻王朝,重新开始大家所熟悉的循环。

只因东亚的膏腴之地全都落入囊中,农耕生产无法扩展到四周不毛之地,才不得不放弃了大规模的扩张,只能变成遥控指挥。

不能扩张领土那代表华夏巅峰就是在那里,盛极而衰可不是说说而已那么简单,而是真实存在,在整个华夏史上也是忠实的演绎着这一切,巅峰毁灭,重新开始,继续巅峰,然后在毁灭。

第四百二十九章商人商业

波斯大港阿巴丹。全身包裹着布料的妇女们,在椰枣树荫下躲避着正午炽热的阳光,她们用莎草辛勤的编织着草席,这种精美的编织物,在万里之外的大汉帝国,特别是气候炎热的南方各省,受到普遍的欢迎。

阿巴丹以盐业和草席闻名于世,但最近几年,这两个经济支柱中的前一个,已在大汉的打击下彻底破产,大汉帝国的商业可以说渗透到了整个世界的。

所以整个波斯编织草席的妇女群中,渐渐开始有失业的男性盐工加入。

信奉光明神的波斯人,被阿拉伯帝国征服的时间并不久远,新的征服者就已经来到了。

对于如今的波斯人来说,和大汉的贸易,能抽取丰厚的税收,撵走汉商,只会把他们推向波斯湾对面的埃及,便宜那些可恶的马木留克。

没人愿意和大汉帝国叮当响的金币为难,没人愿意把财神推向红海对岸的敌人,所以,阿鲁浑率军离开后,总督们对汉商越发客气了。

只不过。一切都得服从大汉建立的贸易秩序,波斯的羊绒地毯、莎草席、猫儿眼,细兰的红蓝宝石和象牙,埃及的黄金和小麦,印度的檀香、长绒棉,大汉帝国只需要这些,而其他的特产,比如驰名世界的印度土布,蜚声中东的大马士革钢刀,还有阿巴丹的海盐,则在大汉帝国强悍的工业体系之下直接崩溃。

当然汉国并不需要大马士革刀,毕竟那玩意的锻造技术似乎还是华夏流出去的。如今已经继承了全部华夏古文明的大汉帝国想造出来并不是什么问题。

在这里从陆地到达大汉,要翻越险峻的葱岭。要穿过黄沙漫漫的塔克拉玛干,再进玉门关,河西走廊入长安,波斯商人满载的驼队得走上整整一年,也许还走不到,这一路之上万里之遥,恐怕一个弄不好就会交代在路上。

可大汉海船从广州港到阿巴丹,只需要短短的半个多点月就行了!一艘船装载的货物。就相当于几百上千匹骆驼!

所以在这场贸易战中,波斯商人的溃败简直理所当然,阿巴丹的盐业凋敝也顺理成章,现在的盐工贾胡尔加入编草席妇女群中,还会引来善意的玩笑,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将会见惯不惊。

如今已经不是故宋也不是以前的华夏王朝。刘宇的大汉帝国已经进行大量的改革,商人,商业当然就是首当其冲,刘宇第一个动手的就是商业。

故宋三百年间儒家耕读传家的文化浸淫,让年轻官员和自耕农的身价也颇为不低,只苦了工人们——重农抑商思想下。工商无疑是“贱业”。

一千多年前,人们就知道‘用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刺绣文不如倚市门‘;的道理。重农抑商人为地抑制了人们发财致富的通道。那么,历代为什么要不遗余力地‘重农抑商‘。甚至‘殴民归农‘呢

以私有制为基础的自由商业,可以增加社会的横向联系,打破彼此隔绝的地域界限,在各个独立的社会个人之间架起互相勾通,互相依存的桥梁,在追逐利润这只‘看不见的手‘的作用下,协调各行业各部门各地区之间的生产和消费。

促进商品与货物的流通,从而积极地促进社会的发展和社会财富的增加,而社会财富的增加又必然导致人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

从而增加其受教育的机会,促进科学、技术、艺术的发展,而人民文化素质的普遍提高又必然导致对专制统治的否定与反叛。

自由商业活动对社会所起的作用效果,恰恰与集权的专制统治形成尖锐的对立,集权统治要求人民空间位置凝固,彼此之间杜绝横向联系,保持小农经济的统治地位。

以实施人身控制和弱(贫)民术,自由商业活动尊崇的是等价交换的价值规律,其基础是金钱面前人人平等,与等级制,特权制是水火不容的。

而且商业可以促进人力,资金,技术,信息,商品等的横向流动,这又是对人身控制的极大危害,势必威胁专制制度的根基,统治者不遣余力地抑制它的发展就不足为怪了。

而在古代华夏,代统治者有一种天生的政治直觉,自由经济发展壮大后一定会冲毁作为专制统治基础的愚民术和贫民术这二条大堤,终至淹没,埋葬专制统治制度,所以不遣余力地将其控制在摇篮状态,这种直觉深具眼光,从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即可明见这一点。

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始于十五世纪,由于欧洲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历史传统,自由商业一向比较发达(英、法等国历史上的‘重商主义‘学派甚至认为财富直接来自商业活动)。

商人在逐步控制了金权之后,更进一步要问鼎政权,终致设置议会,监督国王,并成为维护商人以及中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工具,由此导致了代议制的产生。

从而大大打击、限制了国王、贵族的特权,并将其行为置于法律的监督之下。

可是这些统治者似乎忘记了,一个客观存在的道理,经济活动中的生产,流通,消费,分配四个环节必须互相配合,互相融通,才能互相促进,工商业为农业生产提供必要的技术,资金,信息等,农业才可能发展,进步,人为将其对立起来是严重违反经济规律的行为,绝对不可能达到繁荣经济的目的。

表面上看重农抑商似乎是为了重农,其实从抑商的实际效果看,它不但没有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反而使农业变得死板和僵化,长期停滞于简单再生产状态。

这样的影响是巨大,整个华夏也因为这个错误的而导致整个的华夏都陷入了停滞不前,翻开华夏民族的历史就能发现一件十分坑爹的事情。

整个华夏文明从王朝建立开始就完全陷入了一个死循环换句话来说就是一个停滞的阶段,总是在恢复和毁灭之中重演。

在华夏统治者反复强调农业为本业,商业为末业,强化本末意识,抹黑商人的形象,从日常生活方面对商人进行限制,对其服饰、建房、乘车都有歧视性规定,贬低商人的社会地位。

第二,在土地问题上,采取抑制兼并的政策,防止农民大量破产,稳固农业生产基础;第三,强化户籍管理,限制人口流动。

第四,从多方面限制商人和商业活动:一是限制商人的政治权利,堵仕途之路,不许其后代做官,二是利用税收制度惩罚商人,如西汉商人的算赋加倍;

三是对暴利行业采取官营(史称‘官山海‘),直接由国家垄断经销,不许商人染指,中国历朝历代主要是实行盐铁官营,因为这类商品需求量大且无价格弹性,官商以垄断价格取代其市场价格,人民的财富被源源不断的搜括掉却毫不知觉。

这一切的恶果最后还不是要各大的统治者和王朝还有华夏人来承受。

而为了避免这样的事情再度发生,刘宇直接强行压制掉所有人的反对,进行强行的政治改革,这也是他少有的几次强行改革之一。

毕竟弊病竟然已经知道了,那就不必要让他们继续存在下去,哪怕是强行改革又如何,刘宇根本不在乎这么多,正如之前所说他刘宇可以抛弃一切只为民族,只为华夏民族。

第四百三十章工匠工人

当然在古代,统治者可不止是压制商人,其实商人压制的作用并不大,真正被压制的的工人,整个工人阶级是最低的等级。

士农工商,虽然商是末业,可是商人好歹有钱,而在华夏有钱那啥子都不是问题,明面上的地位是没有什么,可是暗地里那就只有天知道点。

而整个古代社会,工匠的社会地位无疑是非常低贱的,“匠户”在绝大多数时候基本上可以和“奴隶”划等号,不能自由迁徙,子孙后代不能应科举……

科举那是什么玩意,是古代王朝一步登天的地方,从此改变自己命运的唯一途经,而工匠却直接被拒之门外,受到的影响可想之大。

长此以往,歧视在整个社会中定型,一旦社会生活从战乱变为正常,故有的观念便开始沉渣泛起。

一个熟练的技工也认为只有在战场上才能实现人生价值的时候,刘宇已感觉到了棘手了,他要的是建立在工商业雄厚基础上的近现代殖民贸易帝国,而不是建立在穷兵黩武基础上的蒙元式半奴隶半封建帝国。

一支稳定的熟练工人队伍,对于一个近现代帝国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它能够以比别人低廉的价格生产工业品,意味着它的武器比任何对手更为精良,意味着它有更高层级的劳动生产率,意味着它的技术传承将在一代代工人手上延续!

熟练技工,是比军队更为基础的层级。一战中失去了全部军队的德国,但他仍然保有那支以严谨、苛刻、一丝不苟著称的工业队伍。

于是短短二十年后便以领先世界的工业能力。装备起一支可怕的纳粹武装。

二战中挨了两颗原子弹,被炸回石器时代的日本,也凭借它的熟练技工和工程师,完成了战后重建,它的工业品占据的市场。

深知技术领先不能仅凭一己之力,事实上蒙元已经造出了铸造火炮,当年的蒙古西征早已把火药技术传播到了欧洲,在可以预见的将来。洋枪洋炮也将在欧罗巴的土地上一一出现。

人类史上从来就没有某种先进技术可以长时间的垄断,从火枪火炮到原子弹无一例外,一九四五年美军扔下两枚原子弹的时候全世界都在震动,可到了五十多年后,尼玛阿三都能够玩的动了。

大汉帝国要傲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要成为完全超越十九世纪大英帝国的真正日不落帝国,必须保持科技的持续发展和始终领先。这就必须要保证熟练技工的稳定。

整个华夏宋朝之时曾经有两种人,处于社会最歧视的边缘地带:军人、匠户。大汉处于战争时期,对前者地位的提升,刘宇给予了相当的重视。

华夏的文明可以说是工匠建立的,可是却基本毁灭在歧视工匠之中。

华夏几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