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清末英雄-第43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有问题的。以前农税只有两千多万两的时候,海关的赫德就说过,印度每年农税有一亿两,但它的耕地面积只有中国的一半不到。他说的虽然不全对,但是意思是这个意思。全国耕地我们调查下来,大概在十一亿亩到十二亿亩之间。平均亩产在两百二十斤,每百斤粮食的价格在一点五两,那每亩的产值在三两,整个农业的产值在三十三亿两到三十六亿两之间。
  再就是税率,以前,把所有和农业有关的地丁银、漕粮之类加起来,每亩征收两百文,当时白银价高,铜元也没有贬值,一两合一千六百文钱,但当时粮价却只有一两,一亩地的产出也只有二两,两百文除以三千六百文,税负是十六税一,百分之五点五;现在呢,虽然产出每亩是三两,但白银铜元贬值,铜文增值,一两合八百到九百文钱,税率在十二税一左右,百分之八点三。除了这些还有乱七八糟的捐税、例行的草鞋钱之类,更增加了不少负担。
  我们现在的策略是去除苛捐杂税,再去除佃户地租,税率高一些就定十二税一,低一些就定十五税一。按农业产值三十四亿算,那么农税理论上可以收到二亿八千三百万两,实际上打八折就是两亿两千多万两;如果收的轻些,十五税一,那么就是一亿八千万两。如此看来,农税定在两亿两问题是不大的。但是前提有两,一是土改,二是增官。”
  杨锐不想把实现农税的两个前提展开讨论,说完农税,快速的切入盐税。“每年的盐税是多少,国会没有单独列项,只是把盐茶合并统计,去年两项收了四千六百三十一万两,但按照我们查证,去年上缴户部的盐税为两千万两,地方截留的在两千三百万两,整个国家的盐税在四千三百万两左右。而用盐的数量,有数字记录的官盐销售量在两千七百二十六万担,但私盐的数字,只会比官盐多,也就是说,每年的食盐销售在六千万担左右。
  盐税的税率,之前每斤加价两文,每引只要八钱多银子,而现在屡次加价已经翻了十几倍,每引的税率高在十二三两,低则在七八两,再加上官吏的盘剥、盐商的利润、运费,不产盐的内陆省份,比如云南,每担盐要卖到十六两到二十两,低者如武昌,也在七八两一担,这还是不是零卖,零卖价格更高。
  现在我们最可取的做法,那就彻底废除食盐引岸制,实行食盐专卖制。这样每年两亿两的食盐销售额,除去三千万两生产成本,还有三千万两左右的运费,其他的一亿四千万都是税收。这个数目也是要打折扣的,能收的到数目当在一亿两以上。
  关税和厘金,关税是在洋人手里的,关税税率和子口税一个百分之五,一个百分之二点五是定死的,每年也就在三千多万两;但是厘金是我们所掌握的,现在每年的厘金有四千四万两。税率说是百分之四,但是一起一落就是百分之八,如果多过几个关卡,有些更在百分之二十以上。按照商业部的统计,不包含进口商品,每年长距离的国内商贸金额在十八亿两左右,再加上进口的四亿七千万两,以百分之五算,能收到一亿一千多万两,但是实际能收上来的也是在一亿左右。
  最后大头就是官业收入,就是国家投资的铁路、邮电、轮船、矿山、银行这些东西收益,去年官营铁路的收入在四千六百万两,电信一千万两,邮政一千万两,还有银行矿山,以及满清内务府的一千八百万两,这些钱加起来有一亿两左右,减去各项成本,能调入户部的钱,应该在八千万两以上。
  以上这些加起来,有五亿一千万两,再按照去年满清的税收,还有两千万两的茶税,两千六百万两的正杂各税,三千五百万两的杂收,五百多万两的捐输和三百多万两的公债,一共有六亿两。这里面因为要减少苛捐杂税,也就是各种乱七八糟的捐,将会减少两千万两左右,最终的财政收入将在五亿八千万以上。”
  满清去年的税收在三亿两出头,到了杨锐这里却翻一倍,变成六亿两,而且数字都有来由,不是凭空估计。六亿两,按照之前满清的财政预算,推翻满清去掉皇室八旗以及其他体制费用,能节余的钱应该在三亿五千万两左右。
  王季同问道:“收这么多农税和盐税还有厘金,会不会增加百姓的负担?能实现吗?”
  他这样担心,其他人也有这样的想法,杨锐笑道,“交给朝廷的田赋虽然只有五千万两,但是下面百姓交上来的钱是这个的两三倍,再有就是有关系的地主和富户根本不交或者少交交税。百姓交的,加上他们没交的,应该是在两亿两以上。真要农税收了两亿两,佃农因为不要那么多的地租,一定比之前过得好;自耕农因为取消了苛捐杂税,也要比之前好;再通过农村信用社稳定利率,农村供销社稳定粮价,佃农和自耕农完全是得实惠的。真正吃亏的是那些地主和士绅,这些王八蛋不交税还吃税,现在分了他们的田,又断了他们的财路,到时候是一定要和我们拼命的。”(未完待续。。)


戊卷 第二十四章 奸商

  杨锐说到那些地主拼命,忽然很高兴的笑了起来。他喜欢看那些带着黑色小圆帽、一身绸缎、满口仁义道德的士绅气急败坏。治国若是一帆风顺那也太没有意思了,不闹一些暴动起义,就会很没有成就感。他忍着笑:“盐税一亿按照全国平均盐价三两一担算的,这个价钱若是终端价格,那么每斤在二十五到三十文左右,这比现在的零售价平均低五成到七成。盐税这边要打击的除了盐枭,再有就是原来的官盐贩子也要注意,这两拨人都不好对付。
  不过粮食、盐、茶、糖、芙蓉膏、烟,这些都将采取专卖制度,每户百姓都发一本购买本,每户的人数是固定的,每月的购买量也确定。一旦他们不买官盐,那就一定是买了私盐。到时候供销社不但盐不卖给他们,粮食、茶、糖都不卖给他们,都让他们买走私的去。这含着盐税的盐再怎么便宜,也没有私盐便宜,总会有人贪小便宜的,所以要杀一儆百,每个村委会或者街道居委会弄出几个这样的榜样来,那么其他的人就会知道私盐买不得。
  村委会居委会,再有就是乡镇府、镇政府,这些基层组织有很大的一个作用就是协助国税局收税的,而国税局,后膛炮山炮先就不需要了,但迫击炮机关枪还是要装备的。地主都有护院,盐枭、行商也大多有家伙,所以税务部队的战力要达到满清新军的水平才能够用。现在的中国,没钱就没办法发展。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不把每一文钱都炸出来,那么无法翻身。”
  杨锐的意思之前还是透露过的。现在严州、沂州根据地就是实行这样的政策,这两个地方,没有盐商没有粮商,都实行配给制。建国之后对粮、盐、糖、芙蓉膏、烟草实行管控,是应有之义,特别是粮食的价格一年当中波动极大,真正要想增加百姓的收入。那么就要把粮价和借贷利率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内。
  “那这样就会有很多官了?”王季同听着杨锐的打算,感叹了一句。
  杨锐则道,“是会很多。加上三十万教师估计会超过一百万。”他说完不顾忌诸人的差异,再道:“一个县里头,乡镇干部、税警、巡警、教师各一百五十人左右,共六百人。加县政府、法院、督察院。大概在六百四十人。一千三百五十八个县,这就有八十多万人。还有州府、省,中央,全部加起来就要超出一百万人。对比满清,他们正官虽然只有几千人,但是加上那些幕僚、下人、当差的、收税的,也有三十万接近四十万人。
  我这边算过了,不包括教师。每年要付的薪饷不超过七千万两,行政费用当控制在一亿两以内。这些钱花出去是有回报的。百姓的负担减轻了,国家的税收则增多了。而且社会上读过书却游手好闲的人都可以去做官,科考也可以重开。”
  一百多万公务员,在后世不算什么,但是现在提出来还是很有震撼力的,钟观光道:“竟成,一百多万官员也太多了吧。还有你这一百多万人,薪饷却只有七千万,那不是说,每人每年的薪饷不是只有六十多两,这样低的薪饷,有人会干么?”
  “一个县里头六百人,但包含三百巡警和税警,真要是算官,加上门房也不会超过两百个人,这么算也就只有三四十万了,并不算多。至于薪饷,建国之后最高的月饷不超过一百两,十三个月算,一年不超过一千三百两。最低的巡警还有乡镇干部一个月拿五两银子,一年也就是六十五两。这个标准对于高官来说,是低了,但是对于底层的官员来说,并不是太低。”杨锐被问之下不得不扯到了薪资标准,他本来继续说政府开支的。
  “确实是太低了,但是低的好!不如此怎么能断了那些靠当官求发财的人心思?!”章太炎扇起了白纸扇。“只要粮价不乱涨,一家五口人四两银子足以,就是有更多人,十两亦是足够,再说当官是不要付房租的,中午还有份盒饭,年终还能多发一个月薪饷,只要是居家过日子的人,不可谓不美。”
  章太炎是民本主义,工资越低越好。不过杨锐提的工资确实太低了,满清动辄一两万的养廉银不算,便是日本首相的年奉也有一万日元,核算过来是中国丞相的七八倍。虞自勋倒是没管官员拿多少钱,只追问道:“那军队的呢,我是说海军那边是不是也要减薪?”
  政府官员可以由法政学校的学生勉强充任,陆军复兴会自己有,但是海军那边可是没有发展什么势力的,便是有也是少数,而且低级军官占的多,所以虞自勋很担心归顺的海军无法接受这样的薪金。但要是更改海军标准,那么陆军自然会有意见,陆军一个少将只有几十两的月饷,海军一个管带,如果按照满清的标准,官奉船奉加起来一年三五千两,骤然减为一年几百两,一会有意见的。
  “军队因为兵种还有执勤地点不同,薪饷是会有增加的,但主要是军官加,士兵还是维持在之前的标准,也就是包吃住一到二两一个月。自勋你说的海军那边是要大整顿的。”杨锐看着他,意外的停了一会,才声压抑着气愤道:“其实海军说起来都是一群垃圾,不要也罢。不过那些船还是值钱的,所以为了那些船,还是留下一些人来擦船的好。”
  杨锐的话说不出什么味道,不过明显是对海军很不屑。他其是倒不是因为甲午海战的战败,那事情以他这个海军盲是分不清什么的,他对海军的不屑和鄙视因为军情局以及温树德的报告。作战能力、训练水平因为不是海军他不知道,但光看舰队里走私、贪污、排外、抽芙蓉膏这四点。他就可以断定,这是一支比北洋六镇新军还窝囊的军队,而且这些作风已经是一种堂而皇之的状态。只要进入这个体系的人,那就不得不拿钱、不得不贪污、不得不排外,虽然那些有操守的军官为了团结,只是稍微拿一点,但那些老人,则是多多益善。
  金瓯舰管带温树德也是因为被福建帮排挤,这个才投诚过来的。而军情局根据他说的情况再去海军核实,报告最终到杨锐这里,只让他看得心凉。这样的风气。还能打战吗?现在里面的管带,居然还有甲午之战里临阵脱逃的吴敬荣,他这样的人都能重新做管带,那可见海军只有人情、只有银子。丝毫没有荣誉感。
  徐华封和诸人不同。本是体制内的,大概能猜到杨锐愤怒的来由,便道:“竟成,这水师从建军开始就问题不断,不过里头最关键的问题还是拉帮结派。官员船员因为都是马尾船政出来的,所以船上**成都是福建人,不说英国的琅威理,就是提督丁汝昌都拿他们没办法。整顿是要的。但是没有大决心是没办法整好的。最好还是养着这些人,另外再组一个新舰队。老舰队的人如果能用,那就调到新舰队,不好用,那就让他们留在老舰队。”
  徐华封的办法是温和的,但是杨锐却道:“海军每年的花费在三百多万两,真这么养着那还真是便宜他们了,还是等我们接受之后再考核吧,就按照海军操典来考核,不合格的全部滚蛋。这事情就让早前投靠过来金瓯舰的温树德去办,也正好可以让他报一箭之仇。”
  杨锐明显是不想息事宁人的,温树德是山东人,本是被福建帮所排斥,他这么一去考核,而且不合格的立即辞退,那可是要立马兵变的。不过其他人都不知道这里面的原委,只当这和陆军一样是正常程序,也就放过这件事情了。
  杨锐不想多说海军的事情,既然说到税收那就顺着笔记本里的资料把政府的支出说一说。“支出主要是行政、军费、外债、关局、外交、河工、教育、官业八项,行政定在一亿两;军费,按照复兴军薪饷,虽然将要编练五十个野战师,但旧军的两千九百万两不要全付,旗饷六百万两可以取消,加上海军原有的五百六十八万两和潜艇部队一千万,一年的军费定九千八百万两,比满清满的军费多了一千万两;外债,明年要支付的外债在五千一百一十七万两……”
  他话到这里,诸人都是一叹,如果财政收入没有增收,那么五千多万的外债居然要占整个财政收入的六分之一,而且按照之前数据大家也知道,这不是一年两年的事情,而是年年都有的事情,比如庚子赔款就要还到1939年。不过他们的一叹并没有让杨锐停顿分毫,这几年他看赔款的数字看的多,早就麻木了。
  “……关局也就是海关常关,在五百八十三万两;外交因为没有细算,参照满清的三百一十多万两,定在五百万两;河工,满清的预算是在四百万两,现在我们还没有对全国的河道做全面的普查,只能先定在一千万两;教育,因为现在教师还达不到我们要的三十万规模,所以只有参照满清定的一千二百万两,再加上教育会的六百万两,抛高一些算在两千万两;这些钱加起来有两亿两千八百八十多万。这里还有朱宽肅那边的钱没算进去,除去这些,五亿八千万两能剩下的三亿两左右,这些除了小部分用作技术研发,其他的都是实业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