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深度迷航:消失的古船队 作者:花满城-第2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二捶见此,说道:“好你个夏远,以前你老说我贪财,这回你也终于忍不住了吧?”
我一边把玩着手里的银匣,一边说:“你懂啥,我就看看,不一定要带走!”
“这话你说给谁听啊,反正我是不信,难道你就一点不喜欢这些金银珠宝?”
我没再搭理二捶,继续端详着银匣。我越看越觉得眼熟,忽然发现了其中的奥秘,这方银匣其实是我们眼前的这具木棺的缩影!无论是它的形状,还是它的整体设计都跟木棺完全一致!
这仅仅是个巧合,还是死者别有用意?
跟木棺一样,银匣同样有个盖子,里面装的又会是什么东西呢?
怀着这个念头,我轻轻打开了银匣的盖子。可是看到银匣里的东西之后,我却一下愣住了。因为里面装的不是什么金银珠宝,而是一条通体绿如碧玉,体形如蝉的虫子。这只虫子头部较圆,背上还有一对薄如蝉翼且翠绿如新的翅膀,一瞬间,我甚至以为这只虫子是用碧玉雕成,然而用手指轻轻一戳,却发现它的身体十分柔软,的确是一只活生生的虫子。
虫子?怎么会是一只虫子呢?如此珍贵的银匣子里为何会装着一只虫子?这只放在千年木棺中的虫子又为何像是刚死不久,难道是经过了特殊的处理?
我脑海中闪过万千个想法,却给不出一个合理的解释。将一只虫子随同自己陪葬,这实在有些匪夷所思。正在这时,二捶突然像丢了魂儿似的大叫一声:“哎呀,见鬼了!”
二捶的这一嗓子着实吓了我和福贵叔一跳,我一紧张差点将手里的银匣子摔在地上。我忙将银匣子收好,左右看了一下情况,发现并无异常,于是问道:“牛二捶,你瞎咋呼啥?”
二捶神色紧张地指着木棺里的尸体说道:“你们看,这……这人像是没死!”
我没好气地瞪了二捶一眼,心想这怎么可能,这家伙又在大惊小怪了。然而当我转头看到尸体的时候,心里也是猝然一惊。难怪二捶要害怕了,因为那块裹尸布上被火把烧去的地方露出了一张脸,一张面色红润的脸。
我们怯生生地看着那张脸,都是分外的惊奇。从脸色上看去,此人绝不像是死了上千年的样子,而是像睡着了一般。想起之前的那具女尸,还有银匣子里的绿虫子,全部都是没有腐烂,我不禁再次震惊了。我看了一下周围的情况,目光不经意间落在了木棺上。这具木棺木质坚硬,上面隐隐有着金色的纹路,轻轻一敲,声音沉闷。
见我盯着木棺看了许久,福贵叔猜出了我的心思:“这木棺是金丝楠木做的!”
我心里顿时明白过来,暗道原来如此。
关于金丝楠木我恰巧略知一二。金丝楠木被历代的学者称之为“当之无愧的帝王专属之木”。它木质优良,水不浸,蚁不穴,不腐不蛀,亦有幽香。其色浅橙黄略青灰,纹理淡雅文静,光泽胜似绸缎,经千年而不坏,历久弥新。明朝谷应泰撰写的《博物要览》中对金丝楠木就有这样的记载:“金丝楠出川涧中,木纹有金丝,材质细密,松软,色黄褐微绿,向明视之,有波浪形木纹,横竖金丝,烁烁可爱。”
不论是现代还是古代,金丝楠木都很稀有,可谓是贵比黄金。天下之大,盛产金丝楠木的地方却少得可怜,其中广西的柳州恰好是其最著名的产地。中国有句老话:“生在苏州,吃在广州,玩在杭州,死在柳州。”其中最后一句就是说的这柳州盛产金丝楠木,能让往生之人有个好的“安身之所”。据说唐朝的大诗人柳宗元去世以后,他的家眷就在柳州当地订购了一口金丝楠木的棺材,殓装着他的遗体千里迢迢地运回老家安葬。等回到河东,柳氏亲人打开棺材重新殓装遗体的时候,发现柳公的遗体不仅一点儿也没有腐烂,而且面目仍旧栩栩如生,仿佛只是入睡一般。自此柳州棺材名满天下,达官贵人无不以拥有一口金丝楠木棺材为荣。
这尸体和银匣子里的绿虫没有腐烂自然是这金丝楠木的关系。可那具身在棺外的女尸不腐又是什么缘故?难道这里跟后羿墓一样,也是一块难得的风水宝地?
我这一愣神,二捶一下从我手里把银匣给夺了过去,说道:“让我看看这是啥宝贝!”
不等我阻止,他就把银匣打开了,他眼里本来放着精光,看到匣子里面的东西后眼神却暗淡了下来,眉头一皱,说道:“咦,虫子?”
福贵叔伸头看了一眼,突然脸色一变,从二捶手里拿过银匣子:“让我瞧瞧!”
我试探性地问道:“福贵叔,你知道这是啥虫子?”
福贵叔表情凝重地端详了半天,缓缓说道:“这虫子我还是头一回见,以前只是听人说起过,还以为是传说里的东西呢,没想到在这儿见到了。”
二捶有些耐不住性子,催促道:“福贵叔,你就别卖关子了,这是啥虫子,快说啊。”
福贵叔知道二捶是个急脾气,没有搭理他,继续说道:“如果我没搞错的话,这匣子里的东西,应该叫做青蚨。”
“青蚨?那是啥东西?”二捶又忍不住地问道。
“说起这青蚨呀,其实你们肯定听说过,清朝有一个叫‘瑞蚨祥’的绸缎庄,你们听过吧?”
我答道:“这咋没听过,据说以前慈禧太后和袁世凯的衣服都是用的瑞蚨祥的料子,就连咱们建国时候用的国旗都是瑞蚨祥做的。”
“没错,这瑞蚨祥里的‘蚨’字就是指的这青蚨,我听人说这青蚨浑身透绿,长得跟树上的知了一样。它一生只产一子,假如有人将它的孩子弄走,无论弄到多远的地方,它都会去寻找,并且一定能找到它的孩子。这里还有一个神奇的说法,说是把铜钱包在布包里,埋在墙角,三天之后取出来,然后再涂上青蚨母子的血。今后要是花带着青蚨血的钱,不久后它就会飞到带有母青蚨血的铜钱旁,反过来也是一样。所以呀,青蚨又被人叫做是‘钱神’。这银匣子里的虫子啊,跟我听到的传说很像,我看八九不离十就是青蚨。”
听福贵叔说完,我和二捶都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即便是匣子里的虫子真是传说中的青蚨,棺材里的人又为何要将他和自己葬在一起呢,而且还特地给它准备一件像是棺材一样的银匣?
这个谜题困扰了我很多年,我请教过许多人,包括科学家、生物学家甚至一些玄学术士,然而谁都不知道为何会让一只青蚨陪葬。后来我在路边的旧书摊上淘到一本叫做《丧经》的书,是一个手抄本,书上没有署名,不知道是什么人所写,只是知道它是一本关于古时候的丧葬仪式的书。我闲来无事的时候翻起此书,偶然从中看到了一个叫做“青蚨护棺术”的神秘下葬方式,跟我们那次在船舱中的所闻所见极为相似,只是其中的残忍和诡奇都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
那时我才明白,我们遇到女尸和她游离的魂魄并非是巧合,而是经人安排过的,其成因就来自于这个神秘的仪式,其目的是为了防止盗墓贼的侵扰,保护墓主。整个仪式的过程,大致是先寻一位出生于阴年阴月阴时的人,据说这种人具有灵异体质,死后极易化为厉鬼。找到此人之后,便是利用青蚨的特性,以子青蚨喂之。接下来的做法便非常残暴了,要将此人身上的骨骼全部拧断,逼迫其魂魄从头上的七窍离身,为了防止魂魄归位,施术者还会用金钉封住他的七窍。魂无归处便成为游魂,因服过子青蚨的关系,游魂始终是被子青蚨控制着,会苦苦寻觅母青蚨,这时再将母青蚨放于墓主的棺材中,游魂便会苦守不离,一旦有人接近,便会竭尽所能地将其害死,以防保护棺材中的清宁。而女尸之所以不腐,则是因为魂魄未能进入生死轮回的缘故。
这些都是后话了,在当时我们的注意力很快就转移到了木棺中的尸体上。从尸体红润的面色上,很难判断出年龄,不过显然是个男人。我将头偏了偏想看看他的头发,因为既然面色尚好,头发自然更不会脱落,从头发的色泽和数量上应该能够判断出此人死的时候多大年纪。然而裹尸布被烧掉的地方不大,看不到尸体的头发,我索性心一横,从二捶手里要过镰刀,然后将镰刀伸进裹尸布的破洞中,使劲儿一划。我这一划用力过猛,一下将整块裹尸布划开了。转眼间尸体的全貌就呈现在了我们眼前。
看到尸体的全貌后,我们脑子里冒出的第一个念头就是,这不是个人!因为尸体的身上长满了红闪闪的鳞片,而人的身上是不会有鳞片的。
怔怔地盯着尸体,一阵阵的惶恐冲击着我们的思维。眼前的这具尸体简直就像是一条金鱼一般,除了长着两条腿、长着一颗人脑袋之外,如铜板大小的鳞片一层层地从脖子长到脚踝,让人看一眼就觉得浑身发冷。
不经意间,我的目光落到了尸体的脚上。这一看,我终于忍不住惊呼出来:“六趾!”

第三十一章 惊世之谜

尸体的脚上有六根脚趾,跟那两个曾经跟我们一起打井的妇女一样!
这仅仅只是巧合?还是潜藏着神秘的联系?
短时间里我无法想通其中的关联,这时福贵叔突然从尸体的头部抽出一件东西,说:“你们看,这是啥东西?”
我转头望去,只见福贵叔手里所拿的是一卷竹简。我不禁喜悦万分,心想既然墓主将这卷竹简留在自己的棺材中,那么它肯定有着非同小可的意义。我刚要去拿那卷竹简,二捶却不耐烦地说道:“你们看那些木头干吗,一看就不值钱,你们倒是说说这人是咋回事儿,怎么就长得跟条鱼似的,那么四兀俊
我瞥了一眼二捶:“你懂啥,这东西上兴许有关于此人的记载。”
我从福贵叔手里拿过竹简,慢慢地展开了。兴许也是沾了金丝楠木的光,竹简仍未损坏,上面的字迹也清晰可变。我迫不及待地低头看去,只见卷首写着三个字:“寻药记”。单看这三个字,根本不能知晓通篇的具体事宜,于是我继续读了下去。二捶和福贵叔文化程度都不高,二捶学过百家姓、千字文一类的文章,勉强不是个“睁眼瞎”,福贵叔则打小没上过学,斗大的字一个不识,但两人还是凑热闹似的,把头围了上来。
我没有在意,扒拉着竹简就读开了。竹简上的文章是上古文言文,读起来非常拗口。我忍不住想到,林海燕要在场就好了,以她的的文字功底,看起这篇东西来肯定易如反掌。我的文化程度不及林海燕,看得要费力得多,一些生涩的词汇只能自己推敲解释。即便如此,这篇文章还是强烈震撼了我。因为里面记载的内容,是我们永远都想不到的,而且是永远也不敢想的。
跟我猜测的一样,竹简上的确记载了棺材主人的情况,而且此人还是个历史名人。
徐福,秦始皇时期的术士,曾两次率船出海寻找传说中的长生不老药,可最终不仅寻药未果,还失去了下落,他率领的几十艘大船神秘地消失在了苍茫大海上。我手中的这卷竹简,就恰恰记载了徐福的下落。
徐福听说东海之上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上面住着长生不老的神仙,贪功的他就上奏秦始皇,请求率领船队出海寻药。贪图长生不老的秦始皇为其言所迷惑,耗费巨资建造了数十艘大船,让徐福出海寻找仙药。这便是徐福的第一次出海。然而历经数年却没能寻找到传说中的长生药,徐福便悄悄返回了自己的家乡。数年之后,重病缠身的秦始皇派人寻到了徐福,派他二度出海寻药。这一次徐福又是数年寻觅,结果依然是一无所获。徐福深知,如果就这样空手而归,肯定性命难保,于是就让随行的人想办法。在这些人中有人提起了嫦娥奔月的传说,嫦娥吃了长生药飞到了月亮上的传说虽然不是很可信,但已经走到绝境的徐福等人也只好死马当成活马医,当即又寻找起了嫦娥的线索。
要找嫦娥自然要先找她的丈夫后羿。追随徐福的人中除了各种工匠之外,还有许多精通文史之人,他们根据历史记载,终于找到了后羿生前的封地。他们迅速查看了当地的风水,确定那天台山上是个风水宝地,后羿的墓穴很有可能就在其中。凭借着百工之力,徐福等人很快打通了一条直通后羿墓穴的地道。这条地道,也就是我们在后羿墓逃生的通道。徐福等一行十多人来到了后羿墓之后,也同样遇到了那只蝎尾骷髅的进攻,很多人都受了重伤,但最终还是依仗着人多暂时制服了蝎尾骷髅。徐福跟我们一样,从后羿的棺面上看到,传说中后羿所射的并非是太阳,而是一种像是浑身欲火的动物——“忨祟”,也就是民间盛传的火麒麟的原型。
关于长生药的部分,却是雕刻在嫦娥的棺面上的。由于受到蝎尾骷髅的攻击,当时的我们并未仔细察看上面的内容,但是有一个细节却是让我印象非常深刻的,那就是躺在嫦娥金棺里的是一个年纪尚幼的女童。当时我心里十分诧异,不敢相信传说中的嫦娥会这样小。我们当时来不及做的事情,徐福他们做了。他们仔细察看了棺面上的内容,欣喜地在找到了想要找的东西,也就是长生不老药的炼制方法。
在嫦娥金棺的棺面上雕刻了后羿获得长生药的过程。当年,后羿射杀了九只忨祟,因为“忨祟”与“万岁”同音,便想到用忨祟的肉来炼制丹药。唯恐因青春逝去而失宠的嫦娥,在得知消息后偷吃了药。此药的确神妙,嫦娥一夜间便年轻了许多。后羿对此虽然十分生气,但嫦娥始终是他的挚爱,便没有因此而惩罚她。然而好景不长,偷吃了仙药的嫦娥并没有像传说中的那样,由此奔月而去,而是越变越年轻,越变越幼小,到最后成了个看上去只有六七岁的小女孩。后羿心急如焚,命人四处寻找解救之法,却始终没能找到。嫦娥唯恐自己变回婴儿,伤心之际竟自杀而亡。
术士出身的徐福,以为后羿的仙药之所以失败是因为药力过猛,没放在心上,当即命人四处寻找忨祟的踪迹。后来他们终于在一座山洞中找到了忨祟,然后将其全部猎杀。徐福自此沉迷于长生不老药的炼制,很快便炼制出了第一批长生不老药,他坚信自己炼制成功,便和随从们亲自进行试药。起初效果十分明显,众人无一不是青春洋溢,精神焕发。但是仙药的药劲儿很快就过去了,他们的身体又开始了老化,而且老化的速度极快。往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