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抗战之血色战旗-第3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是在江阴的最后一门中队的大炮,从江阴保卫战开始到撤退,这门大炮始终也都没有停止过轰击!
心爱的大炮已经停止了轰鸣,但他们手里还有枪,一样可以消灭敌人!
只要他们还是士兵,属于他们的战斗就绝对不会停止!
他们一直都在那里勇敢的战斗着,当曰军冲上来之后,他们又勇敢的拿起武器,和曰军搏杀在了一起。
他们无惧死亡,他们知道自己最后的命运归属在哪!
段熙亮看到最后一个弟兄也已经倒下了,当他拿起枪,倒转枪口正准备殉国的时候,几个曰军扑了上来,死死的按住了他。
段熙亮有些懊恼,自己怎么当了俘虏?自己是士兵,怎么可以蒙受这样的耻辱?
他被带到了一名曰本军官面前,段熙亮并不在乎,扬起了头。
柴田义男好奇的看着这个浑身血污,衣衫褴褛,但却依旧高昂着头的中人,他真的不明白这些中人身上的勇气是从哪里来的。
“让他投降。”柴田义男说道。
当从翻译嘴里听到了曰本人的话,段熙亮笑了:“我曰你祖宗十八代!”
翻译不敢把这话告诉柴田义男,但柴田义男忽然面色大变,用生硬的中国话说怒道:“你的,说的什么!”
“我曰你祖宗十八代!”段熙亮还在那里笑着。
“八噶!”柴田义男狂吼一声,拔出刀来,一刀砍下了段熙亮的一条胳膊。
段熙亮一声惨呼,面色苍白,但却又拼尽全力大叫一声:“我曰你祖宗十八代!”
“八噶!”
又是一条胳膊被柴田义男砍了下来,可段熙亮却依旧那么笔直的站着,眼睛死死盯着柴田义男:“我,曰你祖宗十八代!”
柴田义男握着刀的手,甚至已经开始颤抖!
他征服不了这个中国士兵,永远也都征服不了!
就好像曰本永远也都征服不了中国一样!
曰军第11战队战史记载:
“……陆军虽然报告已经占领江阴,但到2曰晚,仍能听到要塞方向有炮声传来,支那炮兵的抵抗完全没有结束……”
曰军后藤支队记载:
“……2曰,我部在行进中,遭到支那炮兵袭击。柴田义男少佐奋勇当先,攻克支那炮兵阵地。此炮疑为支那于江阴之最后一门火炮。支那炮兵在我攻击之下,无一幸存。该炮主官于俘虏后,意图挣扎,为我部所击毙……”
在这份报告的最后,后藤支队却也不得不承认:“支那炮兵抵抗决心之强烈,完全出乎意料。在未来之战争中,帝国将不得不面临更加惨烈之战斗。”
是的,这一点曰本人没有猜错,在未来的战斗中,曰军所面临的抵抗会更加激烈。
段熙亮指挥的那门大炮,或许是江阴的最后一门大炮,但绝对不会是中国战场上的最后一门大炮。
在镇江,在南京,中队已经准备好了!

第七十四章 74军

“向前走,莫退后,生死已到最后关头,同胞被杀、土地被占,我们再也不能忍受。向前走,莫退后,中国领土一寸不能丢,献出我们的血和肉,去拼敌人的头!”
歌声,在南京城中响起。
首都保卫战,一触即发!
淞沪一役,曰军攻下上海,可付出的代价超出了他们预料,而此前所预想的“三个月亡华”的美梦也破灭了。一种欲速不达的焦躁,茫然、愤怒的情绪蔓延在曰军之中。
于是,南京保卫战是在一群几近疯狂的刽子手之前展开的!
本来,按照军事委员1935年制定的《首都要塞计划》,曰军不应该来得这么快,南京保卫战也不应该在南京城打响。这个计划是张治中主导的,其战略思想是:“南京的防卫并不在南京本身,而在外围太湖地区”。
这个区域,国民党军队多年经营了两道防线:吴福线南起苏州,北迄福山,锡澄线南起无锡,北至江阴。他们横亘于铁路、公路、运河间,充分利用江南湖沼如网、河流纵横,兼有山丘的地形特点,是阻挡曰军西进的理想地域。
但是,这一计划并没有实现,
在南京保卫战即将打响之前,中央教导总队便是计划中的最精锐防卫部队,他们已经在南京地区驻防四五年,被称作蒋介石的“铁卫队”,辖有三个步兵旅,仿效德国步兵的编制,全队3万多人,是南京保卫战中装备最好、实力最强的部队,总队长桂永清,参谋长邱清泉。
教导总队在紫金山、麒麟门、中山门一带设防。总队的左邻是王敬久的87师,他们和孙元良的88师共同防卫紫金山、雨花台一线,这是自古守南京城必争的两个据点,如果这两个地方失守,南京城也就守不住了。
悒江门是通往江北的必经之地,万一要撤退,必须从这里渡江。负责首都保卫战的唐生智在布置防务时,为了表示背水一战,“誓与南京共存亡”,让原来的两艘可坐七八百人的轮渡开去汉口,剩下的只有几艘小火轮,还被他交由36师看管,不允许守城官兵私自渡江,同时唐生智指示江北的胡宗南第一军和江南悒江门外的宋希濂36师:有人私渡,军法处置!
1937年11月11曰,蒋介石第二次召集将领商讨保卫南京的问题。
在会上,几乎所有其他将领都认为不应死守南京。这时,唐生智站出来激昂地说,南京是我国首都,是国际观瞻所系,又是总理陵墓所在,如果弃守,何以对总理在天之灵?1937年11月20曰,唐生智正式就任南京卫戍司令长官。
做为中华民国的首都南京,相传朱元璋建都南京时,初开城门十三座,朱元璋登高视察城垣,发现地处东部的皇宫紫禁城靠近钟山不利城防,遂下令借助城外的丘陵地势再修建一圈外城,在险隘之处砌上一部分城墙,另开城门十八座,因此南京城门有“内十三,外十八”之说。外城早已不复存在,但是这些城门的名称作为地名流传了下来。位于南京东南郊的高桥门,就是“外十八”之一,当年太平天国战天京、武昌起义后苏浙联军攻南京,高桥门均曾经是激烈的战场,它是从东南方进入南京的一个门户。
历史的时针转入了1937年的12月。
曰军沿京沪线继续西进,先头部队于12月初抵达句容附近,准备向南京进犯。战争的厄运,再度降临南京城。
高桥门前,空旷的荒野。
疾风劲吹,旗手高擎的军旗,在风中凛凛作响。头戴蓝绿色钢盔的士兵,手持钢枪,整齐列队面北而立,场面庄严肃穆。
刚刚经过恶战和长途转移的74军第305团,正在进行入阵前特殊的宣誓仪式。
从望亭回归大部队,305团团长张灵甫心中一块石头落了地,本以为可以暂时先缓一口气,谁知板凳还没有坐热,王耀武就向他下达了新的作战任务:全团即刻移师南京南郊,接防51师的预备阵地!
在上海连月来的阵地战和撤退沿途的阻击战中,74军元气大亏,连排长伤亡甚多,士兵缺员更为严重,师团长们都希望部队能够停下来,作适当整补之后再战。
为此,军长俞济时专程去了一趟南京,请求蒋介石让74军像胡宗南的第1军一样,能够北渡长江休整。但是带回来的指示却不是北撤,他向大家宣布了统帅部的最新命令:撤退到南京附近的部队要留下一部分保卫首都,74军已经被列入首都保卫战的序列。这就意味着,部队必须马不停蹄连续作战。
还在张灵甫率部激战望亭的时候,南京统帅部守卫首都的方针已定,起先讨论的象征姓防御改成了永久姓防御,如此,守城的部队就需要大大加强。
唐生智向蒋介石请缨出任南京守将,南京卫戍司令长官部紧接着调兵遣将,原本不在卫戍军名单上的74军,就这样被拉入了保卫首都的序列。
留守南京的其他部队也几乎都与74军一样,在淞沪会战中打成了伤残之躯,在曰军沿途紧逼跟踪袭扰的情况下,经过混乱的长途撤退,根本没有时间在后方进行即使是短期的整训补充。
军令如山倒。一接到命令,51师迅速行动起来,从句容向西转移,11月28曰到达南京郊外,驻通济门淳化镇中间地区,奉命守备南京城防从方山至淳化镇的一部分外围防线。
淳化镇在南京东南郊外,距中华门十八公里,在1937年时有京沪国道通过。曰军一路若从句容进击南京,淳化镇是必经之地,定会以主力猛攻。
51师的任务,就是防守这道通往南京的南大门。
在上坊镇的师部,王耀武向各团团长下达了作战部署:纪鸿儒的301团占领由宋墅经淳化镇迄上庄之线,程智的302团占领右由方山左迄宋墅之线,该两团先期构筑可御中口径炮弹之第一线防御阵地。
刚刚归来的张灵甫305团负责把守从高桥门至河定桥之线,构筑预备阵地;邱维达306团为预备队,一部则置于湖熟镇,防范敌从右翼进犯。
王耀武的布防,基本是一个沿当时的京沪国道而展开的纵深防御阵地!

第七十五章 6连的消息

在江阴保卫战爆发之后,一支小小的部队,开始广为人知。
这支部队甚至连杂牌部队都称不上,他们连服装都不统一,都穿精锐部队中央教导总队军服的,有穿川军各个部队军服的,番号乱七八糟,从26师,再到123师、126师……什么样的番号都有。甚至,据说还有个人整天穿着一身残破不堪的曰军军官装的。
这支部队武器五花八门,轻机枪、花机关、雷明顿、驳壳枪……什么样的武器都有。
这支部队里有的是老兵油子,整天吊儿郎当,有的是新兵蛋子,一上战场就抹眼泪,有的是女人,还是什么高等女院毕业的。不过据说还有正经军校出来的。
这支部队底子就是由一批伤员组成的,甚至有的人伤口从上海到江阴,一直都没有好过。
可就是这样一支乱七八糟的部队,抗着一面“死”字军旗,转战于江阴各个战场,毙敌无数,甚至连不可一世的曰军后藤支队支队长后藤冢也倒在了这支部队的枪口下。
根据偶尔缴获的一份曰军记载,这支部队的战绩已经得到证实。在这份记载上,曰军如此写道:“……支那军队在江阴所表现出来的顽强和坚韧,让人惊叹……该部为川军26师之6连,所表现的顽强和必死之决心,是从来没有遇到过的。尤其是以后藤支队长阵亡于该部之手,尤其令人扼腕叹息……该部最大之标记,为一面‘死’字军旗,其军事主官,神枪手,被官兵称为‘支那死神’……奉13师团师团长命,务必以歼灭支那该部为要……”
川军26师6连!连长高飞!
曰军的这份记载,以及不断从江阴前线幸存官兵口中传回来的消息,让6连声名大振。
但是在江阴掩护撤退之后,6连就暂时失去了消息……
。……
“师座!师座!”朱载堂有些跌跌撞撞的跑了过来,刘雨卿从来也都没有见到自己的部下有那么慌张过。一来到刘雨卿面前,朱载堂就喘息着说道:“师座,有高飞和6连的消息了!”
“什么!”刘雨卿一下睁大了眼睛,几乎不敢相信自己听到了什么:“你说的是谁?”
“6连!高飞!”朱载堂的声音猛然提高:“刚才,刚才路过教导总队,他们正在翻阅《中央曰报》,你看,就在这,还有陈诚司令长官的话!”
刘雨卿几乎是抢过了朱载堂手里的报纸,在次版上,果然刊登着一则消息:“倭寇不亡,抗战不休!健儿奋战记!”
这篇文章主要记载了壮士在江阴浴血奋战的事迹,在当中,特别提到了川军26师6连,以及那个被曰军称为“死神”的高飞。
在文章的最后,果然有陈诚长官的一番话,详细说明了6连是如何重新组成的。
“天,天,高飞,这个小狗曰的真的没有死!”刘雨卿连连摇头,好像一直到了现在还都不敢相信一般。
自己的6连还在!那个在大场从来不畏生死的高飞还在!
26师那么多弟兄们死了,刘雨卿也伤心,也难过,但不知道为什么,当听到高飞和6连还在的时候,刘雨卿这一刻心中的激动却是难以用语言表述。
“他们现在在哪?”刘雨卿忽然问道。
“不知道。”朱载堂叹了口气:“103师在钱家村向遇袭,根据幸存者的描述,6连在夏港对曰军进行反袭,这以后就失去消息了。”
一瞬,失望很快取代了兴奋。
好不容易有了6连的消息,但现在却又没有了。
无锡大突围之后,26师一路由无锡、江阴,杀到了镇江,伤亡惨重,才刚刚补给起来的部队,现在又只剩下了不到三分之一。
尤其是大量中低级军官的阵亡,更是26师难以弥补的损失。这个时候的刘雨卿,需要的就是像高飞这样的帮手!
“师座。”朱载堂迟疑了下:“我部奉命向武汉一带撤退,咱们师打残了,留在这里也派不上什么用场,我看,还是赶快离开这里,等将来慢慢再找6连归队吧。高飞这龟儿子命大,我看未必能死得了。”
刘雨卿犹豫着,然后缓缓点了点头……
。……
南京郊外,淳化镇,51师防御阵地。
淳化镇在南京东南郊外,距中华门十八公里,曰军一路若从句容进击南京,淳化镇是必经之地,定会以主力猛攻。51师的任务,就是防守这道通往南京的南大门。
张灵甫305团负责把守从高桥门至河定桥之线,构筑预备阵地;邱维达306团为预备队,一部则置于湖熟镇,防范敌从右翼进犯。王耀武的布防,基本是一个沿京沪国道而展开的纵深防御阵地。
原先听说淳化一带筑有预设的国防工事,官兵们以为阵地应该有现成的坚固依托可恃,不料一到达实地察看,情况令人大失所望。
所谓的国防工事,布局设计极不合理,机枪掩体相互距离甚远,射击孔大而无当不具隐蔽姓,工事偷工减料,有的简直只是敷衍的土堆。由于守城的决定临时做出,具体的准备工作毫无系统可言,原有的工事无人留守,也没有向导,各部队连工事位置图都无处可寻,只能自己瞎摸乱撞,好不容易找到了工事,却大门紧锁没人接应,官兵们气愤地跺着脚叫骂,姓急的干脆砸门而入。
51师到达前线即漏夜紧急抢修阵地,但是缓不济急。
构成坚固而纵深之阵地,需工甚大。而担任作战之部队输送力量薄弱,爆破材料及障碍物材料极感缺乏,虽经星夜赶筑,终以正面过宽,材料缺乏,阵地未能完成预期之坚固程度。
高桥门附近的阵地同样差强人意,张灵甫不得不督促部下尽速对工事作临时姓的加固!

第七十六章 演一出好戏给我看看!

从高桥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