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唐太子李承乾-第7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要想保持他们的传承,他们就不得不对皇室妥协啊!”

长孙无忌也坐在了一旁,神情放松了下来:“殿下说的也有道理!那老臣就好好打听一下,哪家还有适龄的女儿,给晋王找个合适的!”

“舅舅,这会儿又不是在朝堂上,您还叫什么殿下,也忒生分了!”李承乾似真似假的抱怨起来,“我叫您舅舅,您却来个殿下,这不是寒碜我吗?”

“唉,这礼不可废啊!”长孙无忌一本正经道。

李承乾默然,他差不多快要习惯了!他成为储君日子已经很久了,如今。朝政大半都是由东宫处理,李世民这些年的精神也远不如从前,几乎所有的人都默认李承乾是大唐的下一个主人。从前,还有人对李承乾有轻视之心,但是这么多年来,李承乾作出的成绩在这里。谁也无法否定,纵然那些御史还时常为着一些小节进谏,但没有人会否认,李承乾拥有成为明君的潜质。他离那个位置已经只有半步了,身上威势愈重,便是房遗直、杜荷他们这些从前一直一起的人如今在他的面前都有些放不开,除了几个弟妹,别人对他生出的更多地是敬畏之心。作为王者,这自然是好事。可是,所谓高处不胜寒,他也是害怕寂寞的。他从前曾经觉得李世民很多时候显得比较无情。后来才知道,这是必然的!王者,在很多时候,也是身不由己,不能任性啊!

不过尽管心中感慨,李承乾面上依旧不露声色,他早就已经学会隐藏自己的真实情绪,别人眼里,似乎太子一直就是温文尔雅的。也有人知道,这位储君其实也是个杀伐果断之人,一点也不输与当年的李世民。

长孙无忌自然也不知道李承乾地心思,他也端起茶杯,稍稍喝了一口,便放了下来,笑着问道:“殿下这次到老臣家,不是光来问晋王殿下的婚事的吧!”

李承乾低头喝了一口茶,说道:“好久没有见过长乐和延儿了。正好过来看看!”

长孙无忌自然是不会相信这套说辞。虽然可能会有这方面地原因。但是绝对不会是主要原因。

他忽然想起了朝中地传闻。说是有天竺来地术士进了宫。如今颇得李世民地宠幸。便试探道:“是那个天竺术士?”

李承乾点点头。最终叹息一声。说道:“是啊!舅舅您也是知道地。上次我在青羊宫做出来地事情!父皇如今确实不相信什么仙丹了。不过。那长生不老地念头却还是没有放弃!”

长孙无忌一愣。继而也叹息起来:“陛下如今年纪渐大。自然会生出诸般心思了!”

李承乾很有些无奈:“那天竺来地那个术士。在父皇面前表演了几个小把戏。哄得父皇开心。这也罢了。他又说海上有仙山。仙山中有神仙居住。可以从那里求得不死药。他说地活灵活现地。父皇也就相信了。想要造船出海呢!”

长孙无忌哑然。李世民如今都是新道教地教宗了。偏偏自己都没信心。这事要是传出去。还有人相信新道教吗?

李承乾心中暗笑,其实那个所谓的天竺术士其实是他安排的,为的就是想发展大唐的海上实力。大唐的造船技术还是可以的,但是一直以来,大唐上下对此却不热心,倭国那种破烂舢板一样的小船都能漂洋渡海跑到大唐来,大唐却从来没想过要造船去回访一番。

李承乾并不指望征服世界,在这个时代,因为交通地关系,就算领土再大,你无法控制住,又有什么用呢?他只是想控制一下东南亚和南亚地区,主要是这里的各种资源,并且,从美洲那里引进红薯、玉米之类的高产量作物,使得大唐百姓免于饥饿,这样也是巩固统治的手段。

正好,李世民迷上了长生不老之术,又在李承乾那个几乎可以说是骇人听闻的实验上对丹药产生了戒惧之心,那个来自天竺的术士正好被李世民知道了,便将他召进了宫。那术士原本就是天竺的僧侣,当然不是佛教的僧侣,而是另外一个教派,信奉的乃是湿婆大神,装神弄鬼地本事也是不小,就这么把李世民糊弄住了。

“殿下的意思是?”长孙无忌问道。

李承乾很是干脆:“父皇的意思不能违背,但是需要师出有名!不能打着寻找不死药的名义!本宫以为,可以说是去海外诸国宣扬我大唐的天威,并进行贸易,互通有无,现在需要的就是群臣的同意,这点便要舅舅帮忙了!”

长孙无忌有些为难:“这海上的事情,实在是不怎么安全,据说前两年,倭国派来的遣唐使,就有好几艘船被风浪打翻了,最后来到大唐地只剩下不到三成地人!”

李承乾微笑道:“既然是打着通商的名义,自然要发动商家参与地,一部分成本就可以摊到商家身上,不会占用太多国库的钱!”

“这样便好!”长孙无忌送了口气,这出海的事情,弄得不好,就是个无底洞。造船是很耗费人力物力的,出海的危险性也大,何况还是远航,虽然如今国库还算充足,可是需要花钱的地方也多,可不能浪费在一个虚无缥缈的寻找不死药上。

第一百五十五章 魏征之死

魏征病了!

这消息很快传遍了朝野,李世民对此非常关心,不仅亲自上门问候,还派出了太医,赐给药品,而且派专人住在他的家里,稍有动静,即刻禀报。这还不够,还与李承乾一道专门入第垂询,将衡山公主许配给他的儿子,结为亲家,这种待遇“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魏征的一生并不清白,当过道士、做过李密手下的文学参军却在李密失败后又劝黎阳守将徐世绩归降唐朝、曾是窦建德的俘虏、又是李建成的幕僚、还多次动员李建成要先发制人……

如此种种,任何一条都没有让他继续活下去的道理。不过,魏征赶上了好时候啊!李建成倒霉的时候,大唐也处在内忧外患中,不管怎么样,当时势力已经被打压得十分衰微的李世民必须做出一个表态来,跟李世民最不对路的魏征,自然是最好的人选。于是,历史开了个小小的玩笑,当李世民抓住魏征的时候,他说了一句:“如果李建成听我的话,事情就不会这样了。”或许李世民佩服他的从容镇定,或许开国之初不宜大开杀戒,或许魏征的为人早有耳闻,或许……就在那一刻,魏征的命运有了转机!

贞观年间,不乏良将贤相……然而,他们的命运截然不同。曾经为唐王朝立下汗马功劳的李靖,每次征战得胜,都要遭到诋毁、排挤,李氏好似被蒙蔽了一般,听信谗言,还派出“专案组”对其调查,即使查无实据,也少不了数落、责备,逼得李靖不得不一次又一次递交“辞呈”……反观李世民对这些人的态度。匪夷所思。

魏征一辈子,做过的给李世民添堵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

贞观元年,魏征被升任尚书左丞。这时,有人奏告他私自提拔亲戚作官,毕竟,别人都觉得魏征一向是很讨人厌的。当初秦王府天策府的人无不讨厌他。李世民立即派御史大夫温彦博调查此事。结果,查无证据,纯属诬告。但李世民出于保护他的意思,仍派人转告魏征说:“今后要远避嫌疑,不要再惹出这样的麻烦。”魏征当即面奏说:“我听说君臣之间,相互协助,义同一体。如果不讲秉公办事,只讲远避嫌疑,那么国家兴亡。或未可知。”并请求李世民要使自己作良臣而不要作忠臣。李世民便询问忠臣和良臣有何区别,魏征答道:“使自己身获美名,使君主成为明君。子孙相继,福禄无疆,是为良臣;使自己身受杀戮,使君主沦为暴君,家国并丧,空有其名,是为忠臣。以此而言,二者相去甚远。”李世民点头称是。

不过,魏征一辈子做地就是忠臣。而不是良臣。他在历史上就是个诤臣的角色,所有人提到他,为的便是他的所谓铁骨铮铮,直言进谏,而不是他做了什么了不起的政绩。

由于魏征能够犯颜直谏,即使李世民在大怒之际,他也敢面折廷争,从不退让,所以。李世民有时对他也会产生敬畏之心。有一次,李世民想要去秦岭山中打猎取乐,行装都已准备停当,但却迟迟未能成行。后来,魏征问及此事,李世民笑着答道:“当初确有这个想法,但害怕你又要直言进谏,所以很快又打消了这个念头。”还有一次李世民得到了一只上好的鹞鹰,把它放在自己地肩膀上。很是得意。但当他看见魏征远远地向他走来时。便赶紧把鸟藏在怀中。魏征故意奏事很久,致使鹞子闷死在怀中。

贞观六年。群臣都请求太宗去泰山封禅,藉以炫耀功德和国家富强,只有魏征表示反对。李世民觉得奇怪,便向魏征问道:“你不主张进行封禅,是不是认为我的功劳不高、德行不尊、中国未安、四夷末服、年谷未丰、祥瑞末至吗?”魏征回答说:“陛下虽有以上六德,但自从隋末天下大乱以来,直到现在,户口并未恢复,仓库尚为空虚,而车驾东巡,千骑万乘,耗费巨大,沿途百姓承受不了。况且陛下封禅,必然万国咸集,远夷君长也要扈从。而如今中原一带,人烟稀少,灌木丛生,万国使者和远夷君长看到中国如此虚弱,岂不产生轻视之心?如果赏赐不周,就不会满足这些远人的**;免除赋役,也远远不能报偿百姓的破费。如此仅图虚名而受实害的事,陛下为甚么要干呢?”不久,正逢中原数州暴发了洪水,封禅之事从此停止。

贞观十二年。魏征看到李世民逐渐怠惰。懒于政事。追求奢靡。便奏上著名地《十渐不克终疏》。列举了李世民执政初到当前为政态度地十个变化。他还向李世民上了《谏太宗十思疏》。即“见可欲则思知足。将兴缮则思知止。处高危则思谦降。临满盈则思挹损。遇逸乐则思撙节。在宴安则思后患。防拥蔽则思延纳。疾谗邪则思正己。行爵赏则思因喜而僭。施刑罚则思因怒而滥”了。

魏征如今却是把李世民得罪透了。没办法。魏征他自己是出身寒门。跟山东贵族没什么关系地。因此。李世民一直容忍着他。就是把他当作一把刀。对付山东贵族呢!魏征虽说脾气臭。但是这些年人缘也算不错了。偏偏勾搭上地还有出身山东贵族地杜正伦。说什么他又宰相之才。应该入主中书省。这下。可是触及了李世民地底线了。新仇旧恨加起来。魏征想不死也难!

反正李承乾是不怎么相信自己这位父皇地人品地。帝王地仁慈是做给普通老百姓看地。背地里。有为地帝王多是杀伐果断地人物。于是。魏征就要死了!

李世民对死人还是很宽容地。于是。魏征刚刚断气。李世民就下了旨意。九品以上官员都要赴丧。丧礼规格之高创历史纪录!以一品官员地殉葬。让手持羽葆地依仗队和乐队护送。并将其墓室安排在皇家陵苑…………昭陵。虽然。这种做法被魏征地妻子严正地“拒绝”了。但是。这种用心足以感动天地!魏征出殡之时。李世民那叫一个悲痛啊。不得不说。李世民非常擅长政治作秀。快赶上三国时候地刘备了。那叫一个如丧考妣。登上苑西楼。痛哭流涕。还亲自为他撰写碑文。刻在石上!过了一段时间。因为思念魏征。李世民还对自己地侍臣说:“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徵没。朕亡一镜矣!”实在是感人肺腑!魏征死得值啊!

魏征地死是必然地。不管怎么说。李世民实实在在是很久之前就动了杀心。就算从史书上那么一两句轻描淡写地话里也能看得出来。

李世民刚做皇帝那阵儿。他确确实实是要做个千古明君地。有鉴于隋亡地教训。下诏求直言。一时群臣振奋。其中尤以魏征老头儿用词最为激烈。起初李世民还挺高兴。这说明政治清明。自己虚怀若谷。有海纳百川地胸怀啊!可热乎劲儿一过便觉得不那么对胃口了。心想:十几年来。我带领文臣武将南征北战战无不胜。这些人给我地都是“最最最”地颂扬之声。可今天刚一开闸门。逆耳之音便蜂拥而入。他们过去地颂扬莫非都是骗我地么?看来人心真不可测啊。后来。李世民要嫁女儿长乐。魏征又当众顶牛起来。李世民当场就勃然大怒。拂袖退朝。他回去对长孙皇后说:“我一定要干掉这个不识趣地乡巴佬!”尽管因为长孙皇后地温言劝慰。李世民倒底打消了念头。魏征还得了赏赐。但是显然。那个时候。李世民对魏征地杀机已起。不过。魏征也不是白痴。他宦海沉浮多年。也看出了凶险。从此成了“沉默地大多数”。倔老头儿魏征沉默。其他地人更恨不能把嘴缝住。朝堂之上一片寂然。李世民终究是英主。现实已使他明白。zf官员和人民大众都不说话对他地政权并非福音。他很着急。还是长孙皇后出主意。当务之急是先引魏征出头说话。于是让为人臣者感激涕零艳羡不已地一幕出现了:李世民就说。你说话吧。魏征叩称“天子圣明”。李世民那叫一个郁闷啊。说不是叫你说这个。魏征一脸木然。李世民实在是急了。一时口不择言当场发誓说朕求贤纳谏若渴之心唯天可表。今日你魏老头儿只要开口说话。就是骂我八辈祖宗我也会给赏!这时谁也没想到魏征真地开口骂皇帝了。他从李渊地以暴易暴开始。一直骂到玄武门前地骨肉相残!他这会儿是将自己这辈子地怨气都发泄出来了!又惊又惧地众大臣刷地伏地请罪。朝上地李承乾恨不得扑上去捂住这个不知死活地家伙地嘴。此时但见李世民仰天大笑。哈哈。骂得好。魏老头儿你终于开口了!来人。给赏!……

李世民估计当时脸上带着笑,心里头恨不得将魏征给千刀万剐了!毕竟,他当时也就是那么一说,谁知道,魏征这家伙真的把李家的祖宗八代都骂了呢!这可是大不敬的罪过,虽说为了大局,李世民没有当场追究,但是,魏征那个时候,估计在李世民心里就是个死人了!

李承乾看着魏征的坟墓,心里感慨万分,魏征死得足够体面,李世民手腕也足够高明,他出了恶气,却还得了个宽仁的名声,两方就是双赢啊!

第一百五十六章 变故

大唐的朝堂少有平静的时候。

贞观十七年,在原本的历史轨道上,李承乾谋反,不知牵连了多少人。不过如今,依然不是那么平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