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伐清-第14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带走。



邓名早已经传令全军,要以最大的热情来欢迎这些俘虏,当辅兵带着这些被释放的战俘返回营中更衣吃饭时,两边的明军纷纷向他们发出欢呼。这和以往的惯例完全不同,一般情况下,被俘的士兵都会受到鄙视,认为他们是软骨头,是苟且偷生的胆小鬼。但邓名却认为这并非好习惯,在交换俘虏前他就对李来亨和张煌言解释道:“胜败乃兵家常事,当情况危急的时候,我们到底是应该鼓励士兵逃跑还是鼓励他们坚定地抵抗呢?显然我们不能鼓励逃跑,不然就可以错失很多反败为胜的机会。而如果士兵坚决抵抗,那他们力尽被俘的可能性也就大了很多。我以为,我们应该让士兵不以被俘为耻,而以临阵脱逃为耻;而且还应该让士兵们明白,我们会尽力拯救那些落入敌手的同袍,想尽一切办法让他们得以平安返回。”



邓名的隆重礼遇显然让延平藩的士兵很不适应,他们都感到内心有愧,极力想制止周围人送来的敬意。不过他们的企图没有得逞,当这些士兵进入营房躺下休息后,等待多时的郎中就开始检查他们的伤势,邓名还带着卫士再次前来慰问。



慰问结束后,邓名对营地外的明军士兵又发表了一个简短的演说:“我一直认为,当面对强敌时,最重要是手中的兵器,因为这能为我们争取胜利;但当失败不可避免时,最重要的则是诸君的性命。现在鞑虏已经占领了中国的大半,绝大多数人都已经被迫屈服,只有不多的热血男儿仍奋战不休,你们就是这为数不多的壮士中的一员。人死不能复生,假如,我是说假如遭遇到了失败,我希望诸君勇敢地战斗在最后,你们的奋斗可能会让更多的同袍得以脱险。随后,诸君就应该尽全力保住自己的性命,而不要轻率地丢弃它,更不要因为求生而感到羞愧,因为诸君已经奋战过了,应该理直气壮地活下去。只要你们还活着,我们就还有机会重逢。”



说完后邓名就从众人前消失,士兵们对邓名的背影行着注目礼,老兵都感觉这似乎是一个完全不同的统帅,而新兵则议论纷纷,今天的场面和邓名刚才的讲话,对他们来说也是巨大的颠覆。就连化妆前来旁观的郎廷佐,也觉得发生的事情相当不可思议,等他从明军口中得知邓名的演说内容后,郎廷佐忍不住在心里自问道:“等我回到南京的时候,会受到这样热烈的欢迎么?”



交换俘虏的行为也让南京城内的清军有了新的想法,以前他们认为明军随时可能会发动进攻,但既然邓名愿意交换俘虏,那就说明他实力有限,不太可能攻下南京,不然邓名又何必多此一举?



不仅清军有这样的想法,远在北京的顺治皇帝也感觉自己对东南的形势越来越看不懂了,不久前郑成功攻入长江的时候,南京一天几封快报送到北京,反复哀求清廷速发援军,一而再、再而三地宣称南京朝不保夕。但十几天前邓名打到南京城下后,一开始虽然来过几封告急的信件,但随后无论是管效忠还是蒋国柱,都表示朝廷不必急着派援军来,也没有必要催促达素统帅的首批援军日夜兼程。



而后达素也发回奏章,说他接到南京的消息,称长江清军水师覆灭,无力保证他平安渡过长江,让他不要全速南下而是自行设法收集船只。虽然南京方面说的好像很有道理,但明显他们根本不盼着援军及早抵达,这让顺治感到大惑不解。



随着时间的推移,东南形势一日劣似一日,三天前北京接到的最新报告称,马逢知潜逃回军中,煽动部下叛乱,现在吴淞府已经落入马逢知之手,好像他还有向常州府进军的征兆。虽然邓名的兵力不如郑成功那么强大,但东南清军也远比之前虚弱,算顺治怎么看局面都要比郑成功退兵前更危急。但南京城的判断好像与顺治完全不同,管效忠和蒋国柱依然在唱高调,说他们有守住南京的绝对信心,看到奏章后顺治又急又气,拍案叫道:“他们哪里来的信心?”



前天梁化凤的奏章也到了御前,自称已经带领精兵强将进入南京防守,他也加入了蒋国柱和管效忠的大合唱,声称南京固若金汤、跳梁小丑邓名绝对奈何他们不得;同样宣称达素的援兵不用着急赶路,完全可以慢慢走,如果真的一定要过长江,不妨先去增援常州,镇压马逢知的叛乱——梁化凤同样自称有绝对的信心守住南京。



看到这封奏章后,顺治彻底懵了,他把兵力算了一遍又一遍,说什么也想不通:明明形势这么险恶,这南京城里的人怎么就一个比一个底气足呢?



在这个问题上,鳌拜同样帮不上任何的忙,派去的是援军啊,是去给南京守军帮忙而不是找麻烦的,怎么一个个都拼命地往外推呢?顺治已经下旨说只要保住南京就对管效忠和蒋国柱既往不咎,鳌拜觉得他们应该能够明白轻重,也应该清楚朝廷断然不会在明军退兵前让达素找他们的麻烦……不过,算了,鳌拜可以认为这两个人突发白痴,胆子已经吓破了,所以说什么也不愿意达素到南京;但梁化凤,他应该没什么可担心的啊,为什么也这么有“信心”,难道南京形势真的一片大好么?



今天管效忠又有一封奏章送到,称他打算像耍郑成功一样地耍邓名,再玩一次诈降,奏章末尾管效忠还不忘继续显示信心,说南京一切都好,要朝廷不必担忧。顺治一看就火了:你不是有信心么?有信心诈降干什么?诈降难道不是为了拖延时间么?可你又说不要援军快点赶去,那拖延时间又有什么用?



同时送来的还有梁化凤的奏章,他先吹嘘一番南京的坚固防守,然后就开始为管效忠的诈降计划唱赞歌,还说他定下计谋,要和邓名交换俘虏,利用这个来麻痹邓名。



“他们都疯了么?”顺治把奏章扔给鳌拜:“梁化凤说可以用闽军俘虏和银子把被俘的人换回来,说邓名没有杀旗人——他会不杀么?就算不杀,难道换俘虏就能让对方相信江宁想投降?”



“是不是他们想付赎城费?这时在找借口。”索尼猜测道:“要是能够用银子收买闯贼,拖延时间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但如果闯贼能攻下南京,他们不会要赎城费,打下江宁不都是他们的了?如果闯贼打不下将江宁,为什么要给赎城费?”鳌拜一脸的不解,用手狠狠地在自己的光脑壳上挠了几下,但也没能把思路和灵感给挠出来:“而且若是为了拖延时间,他们为什么不催促援军?”



在北京胡思乱想的时候,梁化凤正积极筹备第二次交换俘虏工作,第一次交换成功后,不少南京官员也掺乎进来了,他们也有亲戚或是心腹被俘,希望能够一起要回来。十个被放回来的满人虽然不多,但见到他们平安进城后,剩下四十个俘虏的亲属也生出了希望,全力在城中活动,要促成下一次的俘虏交换行动。



但现在南京城里的闽军俘虏已经不多了,大部分延平藩的普通士兵都被清军斩首,除了那特别走运的一百人外,剩下的还有几十名福建军官,因为清军觉得还可能从他们口中获得一些郑成功的情报,所以才没有将他们处死,而和甘辉、余新他们一起关在大牢里。



“邓名说这些人能换二十个旗人,外加一百个我们指定的绿营官兵。”梁化凤今天带着一群旗人找上门来,拍着桌子对蒋国柱喊道:“巡抚大人同意吗?”



“这都是海逆的头目,说不定还能他们口里挖出些东西来呢。”蒋国柱觉得这买卖不合算,而且军官不同小兵,价值要大得多。



但旗人们不干,对他们来说这些人无论官兵都是远在千里之外的福建佬,若是救不出城外的旗人,好几个家庭就要绝后了,那些哭哭啼啼的家属让整个满城的旗人都有兔死狐悲之感:“这都是梁提督抓回来的,梁提督都同意放,梁提督已经说了朝廷怪罪他一人承担,蒋巡抚为何一定要从中作梗?”



好不容易送走了梁化凤后,蒋国柱对闻讯赶来管效忠发牢骚道:“梁化凤已经占到上风了,刚才他嚷嚷说要把余新他们一起放了,满洲大兵们还跟着叫好。他还说什么若是邓名不同意,还可以加钱赎人,就是一人给个一万两也不是不行,这狗贼,他难道不知道若是给了闯贼钱,闯贼就会用银子招兵买马,给朝廷制造更大的麻烦么?”



管效忠沉默良久,缓缓说道:“为了对付我们,郎廷佐和梁化凤已经不顾一切了,但如果听任他们这样卖国下去,迟早邓名会彻底不管我们,和他们一起把所有的罪名栽倒我们头上。”



……



吃着南京送来的大米,张煌言突然对邓名下首的穆潭说道:“这都是你教给提督的吧?”



穆潭连忙摆手道:“这和卑职有什么关系?”



“这明明就是延平的招数。”张煌言哼了一声,他对邓名敲诈勒索南京不是很看得惯,觉得有失朝廷体统,行径类似绑匪,但他也知道攻下南京很难,也没有更好的办法救出闽军俘虏,所以也只好听之任之。



“延平郡王也这么干过么?”闻言邓名好奇地问道。



“是啊。”张煌言说道,郑芝龙投降满清后,虽然郑成功坚决不投降,但军队人心浮动,不少人都和满清眉来眼去,还有很多将领带着部下和辎重投靠清廷,那时是郑成功最危险的一段时间。



为了争取整顿军队的时间,郑成功就积极与满清展开谈判,谈判期间他借口投降在即,就让满清负责郑军的军饷,并趁机领军在清军控制区征集粮草,招募士兵。一等到清廷答应了郑成功提出的招安条件,他就马上翻脸,重新与清军交战;取胜后郑成功马上会重新提出谈判条件,与清廷展开新一轮的招安会谈,同时再次进入清廷领地征兵、征粮。一度搞得清廷地方官苦不堪言,纷纷上书要求清廷马上满足郑成功的要求,尽快招安郑成功以减轻地方负担。



靠着一次次的招安谈判,郑成功渡过了最危险的时期,重建了因为他父亲投降而频临解体的军队。



“原来延平郡王还有这样的往事啊。”邓名听完后大笑起来。



“终归有失朝廷体统。”张煌言连连摇头叹息。



大家正欢笑的时候,一个传令兵进营,在邓名耳边低声说了几句。



确认了一遍消息后,邓名就把张煌言和李来亨叫道一个无人的小营帐,对二人说道:“刚刚营来了延平藩的一位使者,他带来了延平郡王的口信——延平郡王本人正在向南京赶来。”



第07节交易



郑成功接到消息时,闽军的主力已经返回舟山,并会按照计划陆续启程返回福建,当时郑成功身边只有断后的一股小部队。但得知邓名已经达到南京城下后,郑成功觉得不来见上邓名一面实在说不过去,就率领亲卫乘坐快船重新进入长江口。这次郑成功的行军相当顺利,在他回到长江江面上不久,马逢知就举起叛旗,常州府的清军自顾不暇,根本没有阻扰郑成功行动的能力,甚至不知道延平郡王去而复返。



接着东风郑成功一直乘船进入镇江府境内,然后才离船走陆路赶往南京,现在镇江府几乎称得上是空无一人。虽然郑成功没有大量的骑兵,但是也没有遇到任何危险。等靠近南京后,郑成功就谨慎了一些,主力停下来等待船只跟上,同时派出手下所有的骑士搜索四周,探听南京附近的战事近况。



得知清军都龟缩在南京城中后,郑成功就再次冒险带着亲卫前进,现在距离邓名已经不远,今天来邓名营中的使者就是郑成功的斥候。根据这个斥候所述,大概两天内郑成功就可抵达南京,与邓名会面。



“此事最好保密,”邓名对李来亨和张煌言说道:“延平藩的主力已经返回福建了,现在延平郡王身边也就是一千多亲兵,不足以帮我们拿下东南、守住长江,但若是听说延平郡王又回来了,南京城内的鞑子肯定会惊慌失措,不肯继续和我们交换俘虏了。”



刚听说郑成功返回后,张煌言十分兴奋,认为又有了夺取南京的机会,现在不免有些失望。但郑成功的军队现在士气低迷,也没能完成军属分离,十几万大军分成几批航行在茫茫的大海上,就算郑成功想全军回师也难以通知他们,更不用说以现在闽军的士气,就是回师也未必能发挥多大的作用。



第二天早上在南京城中,蒋国柱和管效忠爆发了激烈的争吵,梁化凤的积极行动让蒋国柱感到了极大的压力,他主张立刻释放城内所有的闽军军官,从邓名手里交换回尽可能多的旗人。蒋国柱认为这个举措能够帮助他和管效忠赢得满城的感激,以后若是火并梁化凤也能轻松一些。等顺利完成第一次交换后,蒋国柱认为就应该主动释放甘辉、余新和其他几位闽军的将军,把剩下的所有旗人和其他南京官吏的亲戚都要回来。至于郎廷佐问题,蒋国柱认为只要能让邓名保证处死两江总督就可以了,甚至应该用南京藩库的金银来收买邓名,让他愿意站在蒋国柱和管效忠一边,帮助他们制造舆论,把所有的罪责都推到梁化凤头上。



但出乎蒋国柱意料的是,管效忠对此坚决反对:“甘辉、余新二贼都是郑成功的大将,是郑逆的左膀右臂,这次好不容易抓到他们麻痹大意的机会,将这两个家伙都擒住,怎么可以轻易放走?放虎归山,后患无穷,他们两个人会在以后给朝廷带来很大的麻烦,不知道要多死多少人啊。”



“可是你也同意了,要与邓名交易的。”蒋国柱听完管效忠的表态后大惊失色,因为这就意味着束手待毙,如果让梁化凤完成了交易,不但郎廷佐能平安回到南京城中,而且旗人和其他南京文武也会统统倒向梁化凤一边,那时郎廷佐和梁化凤就会对蒋国柱和管效忠形成压倒性优势。



“我同意与邓贼商议,但我从未同意过真的释放海逆,我们一开始说的也是骗邓名杀郎廷佐,然后杀光海逆一个也不还给他的。”管效忠看着目瞪口呆的蒋国柱,斩钉截铁地说道:“虽然我盼望朝廷赦免我,但我依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