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伐清-第48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太仗义了。



在返回青州的路上,大家各自叙述这次惊险的逃生经历,结果发现姚长尊面对追兵时的反应和傅山叉差不多。临脱离战场的时候,姚长尊他们意外和十几个明军骑兵相遇,姚长尊一马当先,冲上去对那些明军骑兵喝道:“我们是川陕督标,你们就算拦得住我们,难道还想没有死伤么?”



当时和姚长尊同路的山东绿营也担心这么示弱的话语,反倒可能激起敌人的争功念头,必定这边川陕绿营的马匹和装备都不错,那十几个明军骑兵只要发出信号再稍微阻拦一会儿,周围的明军就可能会围上来。但明军把这话听进去了,他们让开去路,去堵截其他的零散溃兵了。



“怪不得川陕总督会提拔他们。”沟通之后,山东绿营的军官对傅山叉和姚长尊刮目相看。这两个人不但仗义、勇敢,而且还善于揣摩大胜之后敌人的心思,确实,有那么多溃兵在,没有必要硬啃这些还建制完好的川陕督标。



“不争一时荣辱,大丈夫能屈能伸,应该就是这个意思吧?”山东绿营对川陕督标的军官评价极高,在这种生死一线的关头,还能沉得住气,选择最有说服力的理由,实在很了不起。



……



虽然在战败后有不少清军骑兵逃走了,但今天被明军歼灭的也超过了八百人,敌人是以骑兵为主,对于明军来说实在是很辉煌的战果。就是那些逃走的敌骑,大多也把盔甲和武器抛弃在战场上了,而六百多绿营步兵只有很少人能逃掉,大多数都向明军投降。



打扫战场的工作进行得很顺利,明军在祖泽溥的丘陵后找到了好些盛满了食物和清水的马槽,那些失去主人的战马大都聚集在那里吃食、饮水,被明军轻而易举地俘获。



“把祖泽溥的仪仗好好收起来,我们拿去给青州知府看看。”对于胶水河以西的青州府,邓名打算还是以恐吓为主;但对于胶水河以东的莱州府和更东边的登州府,邓名突然发现自己有了攻打它们的余暇和可能。



第24节整训(下)



山东总督连大营都没有回,直接去了青州府。



很快宋唯慎就派人来报告邓名,他已经把山东总督大营的清军监视起来,虽然看上去有数百人之多,不过多半都是无甲兵。



“把祖泽溥的旗帜给他们送去……不,我还是亲自去一趟吧。”邓名刚下完命令,迟疑了一下就收回了,这里战场已经打扫得差不多了,邓名就让山东友军和他一起去接管祖泽溥的大营。



把祖泽溥的帅旗、仪仗往营地前一摆,大营里的守兵就彻底绝望了,刚才已经有人逃回来说大军覆灭,不过这些守兵还心存侥幸,盼望总督大人还能派援兵来或是明军自行退走。这些守兵没有马匹也没有多少武器,营地草草建成也没有什么可观的防御力,不过邓名实在不想再付出损伤,所以就开出了很优厚的条约:只要献营投降,军官可以自行离开,邓名还可以送他一匹马;若军官在这个营地里有披甲部下,邓名也不会阻拦他们离开,而且他们还可以带走自己的武器。



邓名的条件让山东友军都面面相觑,保国公很有耐心地解释道:“我知道军官都是清廷的爪牙,披甲兵说不定也有山东义军的血债,而无甲兵反倒没有罪孽;不过这个营地里是这帮人说了算的,你们肯不肯为了正义的伸张而强攻营地,如果你们肯,我没有意见。”



不过山东人也没想进攻,因为邓名说营地里可能还有一些物资,要是强攻可能会被绝望的守兵烧毁。再说他们觉得留在大营里的绿营多半不是什么精锐部队,可能也不是山东义军的仇人,既然如此他们就不打算攻营了。



出乎大家的意料,最后出来投降的披甲兵只有三十余个,而书吏,负责仓库、后勤的军官倒有好几十人。剩下的都是无甲兵。刚才虚张声势站在营墙上的人,见明军保证不杀人还放他们走,他们就急不可待的答应了邓名的条件,出卖了剩下的无甲兵和民夫。



见营地里的抵抗能力如此薄弱,不少山东好汉脸上就露出后悔的意思来,不过邓名没有听取他们的建议,每个书吏和军官都发给了一匹缴获来的马。邓名甚至打算留他们吃一顿饭再走,不过山东人还不熟悉邓名的脾气,要是营地还有抵抗的可能也不会甘心投降。这些留守人员见邓名居然不毁约自然喜出望外,不少人本来连马都不敢要,既然邓名坚持要履约那他们也就收下了,但这顿饭是无论如何也不敢吃的,拜谢了邓名后他们就急匆匆地逃走。



祖泽溥的大营里虽然没有多少粮食,但却有一群绵羊,是为总督大人和总督衙门的幕僚准备的。



“我们真是来对了。”邓名就猜到祖泽溥的营地里会有一些好吃的,下令把绵羊都杀了给众人分享:“虽然还没有到吃午饭的时间,就当是多吃一顿早饭吧。”



今天清军虽然战败得很快,但紧张的精神放松后,川军一个个都感到饥肠辘辘,而山东好汉当然也不会反对多吃一顿饭。



直到这个时候,邓名才有时间整理他的盔甲,他把甲胄上的小铁砂一个个地摘下来,他把这些铁砂都扔在一个盆里,很快就布满了一盆底。仔细检查了几遍,确定再也没有残余后,邓名把盆端起来掂了掂,对高云轩等人笑道:“也有好几两了。”



甲胄上的这些弹丸有一部分是首次冲锋嵌入的,不但邓名的盔甲上有,他的坐骑身上也有不少擦伤。还有一些是冲阵过程中打中邓名的流弹,当时有很多三眼铳骑兵下意识地射击,大部分都没打到邓名而是被其他的清军士兵挡住,不过也有一些挂在了邓名的甲胄上。



“这东西对义军的威胁很大,因为义军没有盔甲。”邓名把那盆铁砂摇了摇,轻蔑地倒在了一边,这东西的威力比邓名见过的手铳还差,怪不得拥有火器的明军会被清军打得一败涂地,要是山东督标使用的是汉八旗的鸟铳,那效果一定会大不相同。



今天明军就没有因为三眼铳而负致命伤的,三眼铳就是当榔头砸,都比当火铳使用强。其实邓名觉得,别说是对身披铁甲的川军,如果山东义军事先经过训练,不被这东西的响声吓住的话,就是没有盔甲,恐怕也很难让人立刻失去战斗力。



对于缴获的三眼铳,邓名的意见是统统回炉打造刀剑,不过山东义军倒是有不同的意见,他们说这东西很好用。山东好汉的看法是,这东西又能当榔头使,还能喷铁砂,实在是一流的兵器。山东好汉告诉邓名,曾经有人端着一杆缴获的三眼,就让一排绿营士兵畏缩不前;而这个好汉往前走一步,绿营就后退一步,生怕被三眼喷个满脸花。



“这肯定不是战阵之上,也不是山东督标、提标的精兵。”邓名想也不想地评价道。



确实不是,这是一个好汉与几个县里的驻防绿营在山里峡谷相逢时发生的事,他靠着一杆三眼就震慑住了好几个敌兵,得以逃出升天。



听说自己猜得不错,邓名连连摇头,不过也不再劝说山东好汉用这种火器武装自己。既然在山东这种武器有用,那就没有必要当做废品处理。反正山东督标、提标经此一战已经损失大半,剩下的部队更是不堪大用。



“怪不得杰书、遏必隆不用山东兵,”趁着山东大侠不在,邓名的几个突击队长在背地里议论起来。山东、直隶、河南自打满清入关以来就没有经历过大战,除了督标、提标和少数镇标,几乎没有可战的部队:“就是放在东南,这种武器也不会有人要吧?”



“当然没人用。张尚书在东南打了二十年了,两江和浙江的绿营可不是没有见过血的。”



就比如现在归梁化凤指挥的江南提标,在和郑成功打仗时,江南提标是敢冒着郑军的弓箭和鸟铳发起进攻的,其中的军官大都是在和张煌言多年的拉锯中立下过战功。



不过南京城下一役,大批老兵被李来亨一把火烧了个精光;后来蒋国柱、梁化凤火并管效忠,又狠狠地杀了一批人。再加上马逢知带走了一些,江南绿营从此一蹶不振。而最近几年,邓名每次下东南都是和平解决,张煌言也不需要武装走私,因此蒋国柱始终无法通过战争来选拔得力军官。



正因为山东承平日久,所以邓名才加倍觉得训练山东义军的重要性,这个时代除了四川,没有其他的地方使用预备兵役或是类似的制度,因此先发优势非常重要。一旦一支军队拥有了战斗经验,他们就能通过欺负没经验的鱼腩对手而变得更强。现在山东起义军比较没战斗力,那得到锻炼的就是山东绿营。只要扭转这个局面,让山东起义军拥有击败山东绿营的能力,那么义军就会越打越强,而山东的清军就会因为精锐被消灭而不得不去拉壮丁作战,这实际上是继续培训起义军。



想扭转这样的局面,一般有两种方法:



一种就是坚守某个城池,在守城时战斗力再差的守军也可能创造奇迹——因为攻击者其实也是极端缺乏训练的部队。在这个时代,守城时什么都可能发生,进攻者可能会因为鲁莽地攻击而把手中的精锐部队拼光,这样原来的劣势一方就扳平了,大家要重新来过。



还有一种就是抽调实力强劲的部队入援,比如清廷发现山东绿营打不过义军后,把甘陕绿营调过来。不过只要邓名在其他方向上保持足够的压力,兵力已经捉襟见肘的清廷不太可能有很多这样的机会,就算强行抽调,那也就意味着山东战场在支援明军的其他战线。



中午过后,邓名就把山东好汉的头领们找来,要他们抓紧时间训练队伍。通过今天的战斗,首先川军的声望达到了新高,现在川军无论说什么山东义军都会相信;其次,邓名估计山东的清军已经元气大伤,如果不考虑外省援军的话,济南在半年内都不能干涉胶东的战局。



而外省清军援军也不可能很快到达,这样邓名不再需要再把大量的卫士留在身边,可以把半数以上的卫士派去训练山东义军,让他们熟悉基本的旗号、队列,还有行军宿营的注意事项。



“如果没有训练,所有的军事知识都要靠实战来摸索,其中很多还可能是错误的,比如让和尚诵经,或是杀黑狗可以强化火炮等。”



“杀黑狗不能强化火炮么?”有人发出了惊呼声。



“不能!这就是为什么你们需要接受训练。”邓名飞快地答道:“为了加深印象,我们需要实战的锻炼。我们就先从莱州府的县城打起,这就算是题集吧,而你们的科举考试就是攻打莱州府。我们不用着急,慢慢来,至少一个月内济南是什么也做不了的。”



今天从祖泽溥的军营里还缴获了一批火药,山东好汉既然喜欢三眼铳,那就拿去用好了,不过这些火药邓名有更重要的用处:“从今天开始,我的手下还会教给你们一种新式的破城战术——爆破。”



邓名在湖广使用这种战术已经四年了,张煌言在浙江也用过,但居然还没有在山东传播开,这让邓名很惊讶。不过没关系,山东好汉学到的将是夔东军的最新研究成果。



第25节压力(上)



早在山东最初的警报传出来前,康亲王杰书前进到淮安就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



他下令召集两江的军队围攻江北的明军,但蒋国柱称他兵力不足,只能固守南京,如果贸然渡江被明军消灭在水面上那南京就完蛋了。



周培公的话也差不多,长江剿邓总理大臣认为剿邓总队的建设刻不容缓,看到这封回答后遏必隆破口大骂,现在都火烧眉毛了,要的是能来并肩作战的援兵,而不是纸面上都不存在的剿邓总队。不过周培公后一封信又进一步解释,称他这个总理衙门只能指挥两江总督衙门和湖广总督衙门派遣给他的部队,现在蒋国柱和张朝都把军队拉回去保卫南京和南昌了,他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周培公指望不上,遏必隆就想指望梁化凤的部队,不过梁化凤也很干脆地报告他没有援兵可派。首先,蒋国柱和周培公的难处梁化凤一点儿也不少,他的部队被两江总督派出保护苏州等重镇了,而且如果冒险渡江,那一样可能会被明军消灭在水面上;其次,梁化凤表示他根本没有船,苏松水师被歼灭四年多了,朝廷没有拨给过梁化凤一文钱,蒋国柱和张朝也没给,现在苏松水师的基地崇明岛还在马逢知那个叛贼手里呢;梁化凤还声称他不折不扣地执行了朝廷的禁海令,从船厂到舢板都烧毁了,所以除非梁化凤能带着全体手下一苇渡江,否则根本帮不上忙。



张朝的理由也差不多,别人有的困难江西都有,别人没有的困难江西也还有,总而言之,张朝带着全体江西文武为满洲太君祈祷武运,但江西一兵一船都出不了。



虽然从蒋国柱、张朝到梁化凤、周培公各有各的理由,不过遏必隆自打入关以来还没有见过这么大胆的督抚——虽然很多难处应该是真实的,但关键这是辅政大臣的命令,督抚们竟然不想法设法地克服困难完成要求,而是拼命地推卸责任拒绝效劳。



遏必隆也明白这还是因为北京的威信下降了,以前朝廷一道命令下去,不管做得到做不到,督抚都先回一个做得到,不然官位就难保,然后再去拼命搜刮百姓,威逼利诱让官兵卖命,也要把朝廷的命令完成。可几年来朝廷诸事不顺,对郑成功简直是无可奈何,不但保护不了东南的安全,还搞出了禁海令,让督抚们对朝廷的信心发生了动摇;更不用说邓名,一次次扫荡长江两岸如入无人之境,抽调山西等地的兵马去打他,好像也没能打赢。



虽然遏必隆对东南督抚的态度暴跳如雷,不过眼下他也没法问罪蒋国柱他们,反倒只能好言安抚,要他们认真思索,找出可以协助淮安中央军的办法来。



可是看到遏必隆如此和颜悦色后,蒋国柱等人反倒是蹬鼻子上脸,把脑袋一晃,就是咬定没有任何办法。



蒋国柱在随后的通信中又谈起了奏销案问题,称他认为向欠税的士人追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