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之乡下丫头要自强-第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呢。”
徐保兴听了闺女的话,沉思了起来。
这天下午,徐保兴柱着拐杖去了村长家里,徐书礼见了忙请他进了屋,问着:“这几天又去医院没?大夫咋说的?”
徐保兴笑着说:“前些天刚去过,大夫说恢复的不错,到年底走路就没问题了!”
徐书礼听了高兴的说:“那就好啊!”
“六伯,我想问问咱村那旧拖拉机咋处理了?”徐保兴给村子递了根烟,自己也点了一根抽了起来。
“还能咋处理?那车毁的厉害,也搁不住修,现在还在仓库撂着呢。”徐书礼吐了口烟圈说。
徐保兴听了,一脸认真的说:“六伯,那车要是真没用了,俺想把车上的发动机买下来。”
“你要那东西干啥用呢?”徐书礼觉得奇怪就问他。
徐保兴抽了口烟停顿一会儿,对村长说:“这腿要真好利索了还得好几个月,俺在家闲着没事,想试着看能不能把它改造成磨粉的机器,以后乡亲们磨玉米面就不用往镇上跑了。”
徐书礼有些不相信,镇上面粉厂的机器可不便宜啊,要不然十里八乡的人也不会往镇上跑,忙问道:“这能成吗?”
“俺试试看吧。”徐保兴抽着烟说。
徐书礼知道保兴这孩子不是个爱说大话的人,这事要真成了,不仅解决村里人磨面的问题,还能让徐保兴家里增加些收入。自从出车祸以后,他心里也觉得愧疚,一直想着等徐保兴身体好些了,再给他分配个轻松的活计。
如今徐保兴既然想到了门路,自己当然也要支持,这么想着他就对徐保兴说:“这要真成了也是件好事啊!到时候俺在村里的大喇叭上帮你宣传宣传,以后咱徐家村的人磨面也方便了。”
徐保兴见村长同意了心里也高兴,不过还是抑制住激动继续问:“六伯,那咱车上的发动机卖多少钱呢?”
徐书礼不说话慢慢抽了几口烟,这毕竟是集体的东西,如果太便宜了难免有人说他徇私舞弊,可要太贵了又怕徐保兴买不起。
他想了一会儿对徐保兴说:“这车虽然损毁了,不过发动机倒是没啥大毛病,你带回家就能用,就50块钱吧,你看咋样?”


第二十七章作坊
更新时间20131226 9:02:34  字数:3025

 徐保兴听到这话知道村长是在照顾他,这车虽然坏了,可机器零件也并不便宜。他感激的对村长说:“俺这就回去拿钱!”
徐书礼忙止住了他说:“你腿脚不方便,别来回跑了,一会儿俺让进生那小子把发动机给你送过去,你把钱直接给他就行了。”
徐保兴忙应了下来,又跟村长说了会儿话,就拄着拐杖回去了。
天快黑的时候,侯进生将发动机送了过来。徐保兴已经将钱准备好了,这次分家徐父给了每家一百元钱,他自己平时也多少攒了些,都收起了没敢动。
徐保兴把钱给了侯进生,又要留他吃晚饭。侯进生急着赶回舅舅家交差,就没答应,临走时还说以后他家要有啥事,一定要跟他打招呼,徐保兴笑着应了。
夜里,夫妻两人合计着都要添置什么东西,用纸一项一项的记下来。徐欢看着爹娘忙碌的样子,心里感到一阵满足,自己总算为家里做了点儿事。
第二天一早,徐保兴找二弟帮他到镇上买东西,既然要开磨坊,大簸箕、筛子和面粉袋子都是少不了的,而且还要找石匠订个大些的石磨,自己家的石磨都比较小,量大的时候根本不够用。徐保兴还让二弟到镇上农机站加工一条两米多的链轴和几个轴承盒。
徐保柱吃过早饭就拿着清单赶去镇上了,徐保兴也没闲着,他搭了侯进生的顺风车去了十里铺孙木匠家里。孙木匠见了他也很高兴,上次徐保兴家里盖房子就请他看过木材,后来他又给徐保兴家打了些新家具,两人已经很熟了。
孙木匠将徐保兴请进了屋,他年纪比徐保兴稍长几岁,因为经常去别人家里打家具,跟普通庄稼人拘谨的性子不同,为人处事都让人感觉舒服。
他给徐保兴递根烟笑着说:“徐老弟家里是要打新家具吗?”
“不是,我想请老哥帮个忙,”徐保兴抽着烟说:“给做个筛麦麸的箩柜。”
孙木匠一听来了兴趣,继续听徐保兴说着他的想法,又从屋里拿出纸笔,两人探讨着箩柜的雏形。
原来徐保兴与自家闺女闲聊时萌生出这个想法,他以前也经常去磨面,对磨粉的过程也很熟悉。自从去市里上了培训班之后,他对机械知识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徐保兴仔细揣摩了磨面粉的过程,觉得面粉机的机械构造并是很复杂,只要精细度要求不高,利用发动机和石磨完全可以仿造一个出来。他想着如果磨玉米面只需要把动力问题解决了就好,但要磨麦子的话,得想办法把麸子筛出来,因此就找到了孙木匠。
两人经过一番讨论,孙木匠也佩服起了徐保兴。这个年青人说话不夸张,做事也很有自己的想法,几次接触下来也觉得他为人处事大方,是个值得结交的人。
两人商量好三天后来取货,孙木匠还说可以用废弃的杂木头给他做几个带动皮带的轮子,徐保兴又和他讨论了一番,直到中午侯进生开着拖拉机来接他,他才赶回了家。
等回到家徐保兴发现二弟已经从镇上回来了,簸箕、筛子等一些杂物已经买了回来,石磨和链轴也要过几天才能取货。
下午徐保兴在家里维护发动机,李悦娥找了些旧布在缝袋子,徐欢在一旁不解的问:“娘,缝这么长的袋子要做什么呀?”
李悦娥微笑着跟她解释:“刚磨出的面粉尘大,要在出粉口上装个袋子挡粉尘,要不屋里到处都落满了面粉,还浪费粮食。”
徐欢这才发现自己太幼稚了,当初只想着让爹娘买个机器回来就能坐家数钱了,哪里想到磨个面还有这么多讲究?
过了四五天,孙木匠和农机站订做的东西都拉了回来,徐保兴两口子的钱也花的差不多了。他在家里反复实验了一个多星期,终于摸透了磨粉的窍门,现在他这土法子磨玉米粉是完全没问题了,不过麦粉还不能跟专业的面粉机比,含麸量有些多,不过在村里也够用了。
因为村里人平日吃的都是玉米粉或红薯粉。就是偶尔吃白面,也只敢吃85粉,也就100斤小麦出85斤面粉,只有城里人才吃的比较精细,买的都是80粉。徐保兴磨出的面粉虽然含麸量高,但也正符合农村人的需要。
徐欢知道了她爹的机器可以开工了,心里很高兴,她现在也知道开个磨面粉的作坊不是件容易的事,好在自己爹心灵手巧,能够想出用柴油发动机和石磨来替代面粉机的办法。徐欢美滋滋的想自己爹这水平就是搁在30年后,那也是个DIY达人啊!
村长徐书礼昨天也去了他家,见徐保兴真的捣鼓出了磨面机,心里也替他高兴,他在村里的大喇叭上吆喝了一下午,全村的人就都知道这消息了。
徐欢也和大妮儿一起到邻居家里都通知了一遍,附近的邻居很快就知道了这消息。李奶奶这两天刚想往镇上磨点玉米面,听了这消息,就和孙子一块儿背了40斤玉米过来。
徐保兴看见了忙帮着把玉米扛了进去,笑着说:“婶子以后要磨面,就直接跟俺说一声,俺去给你扛过来!”
李奶奶笑着说:“那感情好,这往后啊,俺也不用跑那么远的路了。”她家儿子媳妇外出做工了,家里只剩她和上初中的孙子,到镇上去也不方便。
村里人听说徐保兴开起了磨面的作坊,都感到很稀奇,要知道一台磨面粉的机器可不便宜,虽说徐书敏在市里上班,比一般家庭要强些,可他家里人口也多,不见得就能买的起磨面机。况且即便买的起磨面机,村里也没电啊?这十里八乡那么多人家,也不是没有富裕的,可只有离市区最近的镇上才有电。大家伙这么想着,来徐保兴家看热闹的人就越来越多。
徐保兴正打算帮李奶奶磨玉米面,见家里来了不少人,就笑着跟他们打了招呼,他麻利的将玉米粒堆到磨盘上,开动了发动机,轰隆隆的声音就响了起来。
等村民们亲眼见到黄色的玉米面被简陋的机器磨出来时,这才佩服起徐保兴来,都夸他心思巧。跟悦娥交好的董玉珍也跟她窃窃私语,感叹着悦娥的日子总算快熬出来了,悦娥听了只笑着不说话。
玉珍想起婆婆说这两天想磨点儿白面就问徐保兴:“咱这机器能磨白面不?”
徐保兴笑着说:“85粉没问题,太精细就不行了。”
“咱村里谁家敢吃的恁精细,说这话可不臊俺呢,俺回去拿麦子去!”董玉珍笑着说,跟悦娥打了声招呼就回去了。
徐保兴将磨好的玉米粉帮着给装进袋子里,李奶奶笑着问:“一共多少钱?”
徐保兴昨天夜里就和媳妇订好了价钱,两人商量好磨玉米的价钱和镇上的一样,白面的价钱比镇上便宜些。
这会儿听了张奶奶的问话就笑着回答:“玉米粉和镇上的价钱一样,也是3分一斤!”
又冲着村里的人说:“俺家磨的白面没镇上的精细,价钱比镇上低两分,6分一斤!”
张奶奶听了觉的价钱也公道,就当场把一块两毛钱给了徐保兴。徐保兴也没推脱,笑着接了,他知道以后要在村里做生意就不能只顾及人情面子,不然以后这生意就不好做了。
村里人听着徐保兴报的价钱也觉得实惠,特别是磨白面的价格,在镇上磨白面要8分一斤,虽说能磨的精细,可农户人家谁敢吃那么精细?荒年的时候连麦麸子都吃不上,现在虽说能填饱肚子了,可谁家也不敢糟蹋粮食。
等玉珍拿来二十斤麦子过来,村民们都在一旁看着,徐保兴在孙木匠那儿定做的箩柜就派上了用场。十分钟后,村民们看着白色的面粉果真磨了出来,这才相信徐保兴的话,有那心急的人急忙赶回家拉麦子去了。
整整一天,徐保兴两口子都没闲着,连徐欢和大妮两个小丫头都在一旁帮忙。徐欢一本正经的帮爹算着该给人找的零钱,大妮也在一旁一分一毛的对着钱数。
村民们都直夸两个小丫头聪明,徐保兴笑着说:“是孩子他爷闲了就爱教她俩数数,瞎学的!”
听了这话村民们又是一片羡慕声,都说这徐老师有学问,连两个小孙女都教的这么好。
悦娥听着村里人夸自己两个闺女,心里也觉的很自豪,她家这两个闺女从小就聪明懂事。她又想着以前受的那些苦,就觉的玉珍说的没错,自己的罪真是没白受,有这俩乖巧的孩子,自己受再大的罪也值了。
这天徐家直热闹了一整天,等到天快黑人才散了,一些没排上队的人家都约好了明天再来,还有些人说着要给自家亲戚报个信,以后磨面不用往镇上跑,只来徐家村就可以了。徐书敏晚上从市里回来,听大儿子说磨坊的生意还可以,他也放了心。


第二十八章钱家
更新时间20131227 9:02:12  字数:3054

 徐母最近天天抱着大孙子去外面串门,自从张美丽出了月子以后,她娘说在她家住不惯就回家去了。张美丽吃不惯婆婆做的饭,她自己又懒的开灶,干脆也抱着两个小的去了娘家,只留了大的让徐母看着。
慧兰这些天对她娘也颇有怨言,她高考以后成绩不理想落榜了,本来她爹有意让她再复读一年,可她娘却不同意,说一个女孩子学那么多有什么用?
慧兰自己也不想再学了,整天窝在家里。不过徐母有了孙子后,一时间也顾不上她闺女了,每日里抱着孙子到村子里四处炫耀,让慧兰在家帮她做饭。
自从磨坊开张以后,徐保兴两口子都干劲十足,开业头两天来的人最多,一共磨了三四千斤面粉,因为知道他家磨白面便宜,也有不少人家来磨麦子,不过量都不多。
磨坊开张头一天因为事情多,也没顾上算收入,等第二天晚上收拾利落了,一家人把收来的钢镚和毛钱一分一毛的数着,一共将近十五块钱。徐保兴算着除去柴油等成本,还能落下八九块,悦娥听了激动的眼泪都下来了,徐保兴也很激动,要知道徐家老三在市里工作一个月也就发15元。
不过两天后磨面的人明显少了,每天也就来三四个人。其中有几个来磨面的大婶是从外村来的,说是听了亲戚介绍才过来的,徐欢想着等以后附近村子的人知道了,磨面的人还是会增加的。
家里大人都很忙碌,徐欢和大妮儿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就学起了做饭。大妮儿已经五岁了,因为自小爱往厨房凑,做起饭来也是有模有样。
徐欢可做的不怎么样,搅的面疙瘩汤跟浆糊似的,她皱着眉头喝自己做的浆糊汤,惹得大妮儿和她爹都忍不住笑。
还是悦娥好心,将她做的那碗浆糊要了过来,又另外给她做了一碗面汤端过来,摸着徐欢的头一脸笑意的说:“咱二妮已经很能干了,娘三岁的时候也只会在地里逮蛐蛐呢。”
徐欢暗叹这可是自己两世为人以来做的第一顿饭啊,徐欢前世的时候被爸妈宠坏了,别说做饭了,连衣服都没洗过。
悦娥看着来磨面的人不是很多了,便抽空回了趟娘家,自从知道小姑子高考落了榜,她就一直惦记自己三妹的考试成绩,等到了家她娘就喜滋滋的告诉她悦静考上了省里的大学,这两天就要去省里报道了。
悦娥听了也是满心欢喜,她又跟自己娘提了保兴在村里磨面粉的事。李母一脸惊喜的说:“这是好事啊!回头我也到村里帮你们宣传宣传!”又问了女婿的腿怎么样了,得知徐保兴现在可以脱离拐杖能走几步了,心里也为他俩高兴。中午,母女几个围坐客厅有说有笑的吃着午饭,悦欣还问着大姐:“怎么不把小妹妹带来玩啊?”
悦娥笑着说:“大妮和二妮在家里做饭呢。”
悦然惊呼道:“二妮才多大?就开始做饭了?”
李母笑着说:“你大姐也是个有福气的,那两个丫头别看人小,可都知道疼人啊!”
悦娥听了但笑不语。李母又对悦然说着:“你也别偷懒,以后厨房的活多干些,别想着家里姐姐多就光吃现成饭。”
悦然吐了下舌头撒娇的说:“知道了娘!”
吃过了饭,李悦娥惦记着家里,就跟娘打了招呼回到了家。
夜里徐保兴听媳妇说悦静考上了大学,心里也跟着激动,现在的大学招生计划少,能考上大学真跟古代中状元一样难。
他跟媳妇商量着要拿些生活费给悦静,徐保兴想着如今自己家里有了进项,以后不怕存不住钱,而悦静一个人远在省城,还是多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