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文道-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子的……咯咯咯咯!”。

“知道他没面子你还笑!没尊没卑!小丫头,要不要我给你检查检查身体?嗯?”,纨绔的世子伸手在小丫头的清秀脸蛋儿上捏了一把,水灵灵的触感让他心中不免感叹:前几年还是个黑不溜秋的黄毛丫头,才三年不见,就出落的亭亭玉立,有模有样,还真是女大十八变啊!

小丫头脸一红,低着头不敢吭声了,专心的给杨文穿好衣衫,送出门外。

钱三多早已经等候多时,腰弯得很低,献媚的笑着,脑袋顶上还顶着那只青毛的狗崽子,远远地就向杨文跑来,道:“世子!我把小祖宗给您送来啦!”。

青毛狗崽子一翻眼睛,不屑的从钱三多头上站起,直接蹦到杨文的怀里,还冲着钱三多吼叫一声,像是很不满。

杨文拍了拍这肉滚滚的小狗崽子脑袋一下,笑道:“你这狗东西,不学狗叫唤,学狼!”。

笑骂后,杨文踩着方凳上了马车。钱三多自动的坐在车厢外的前沿,拿起马鞭驱车,马车四周,王府近卫自动护在四周,前方有人举着牌子“靠山王府”、“肃静”、“退避”,一行百余人浩浩荡荡的向南行去。

为何去那边儿?因为,那边有座山、山上有座书院,名曰——大学。

自从孔圣横空出世,正式确立的儒的学说后,儒家似乎从来都没有没落的时候,世代人才辈出,哪怕当年因为儒法相争而引发的焚书坑儒,都没有让儒家一蹶不振,反而愈挫愈勇,在此后数千年与妖蛮的抗争中,建立起了不亚于兵家的威望,时至今日,儒家也是文人士子的首选。

儒家强大的具体表现在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墨家、儒家号称当时并称的二显学;秦皇横扫**时的儒法相争,秦末的儒兵相争;汉祖武帝时期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三分天下、两晋前后的儒兵惨斗……每一个时期都可以看到儒家活跃的身影,墨家没落,儒家还在,法家沉寂一时,儒家还在……

而儒家真正最厉害的还在于“教育”二字。教育、教育,教与育,教书育人,因而有了“大学”的存在,因而有了儒家源源不绝的有生力量,因而也有了立世的根本。

先知先觉的儒家在这一步上,走的比它出现的早的文道学说医家、兵家、道家等都要早得多,岂不见大学书院现在反而是历史最悠久且最富盛名的学院?

“大学”始于《礼记》,所以,遥望那古树参天的巍峨学宫前,红底鎏金的匾额上写着苍穹有力的一行大字“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这是儒家学子的人生箴言,更是他们心中不可动摇的信念。

书院建在洛都城南方一角的方寸山上,距离山下有很长的一条小径,差不多百丈,那牌匾上的字并不大,却仿佛有着莫名的魔力,散发着柔和的白光,杨文看的很清楚、也很入神。直到他身侧的亭子中,一个峨冠博带的老者长身而起,方将他的注意力吸引过去,因为,那老者——太刻板了。

方脸、粗眉、直鼻,老者五官之间的距离像是精心的计量与算计过,看起来就是个方正的“国”字,他身着纤尘不染的白色儒袍,头上的束发冠比寻常人要高出夸张的四五寸许,如同利剑。

杨文对他的第一印象就是刻板,第二印象就是——他的名字叫规矩!

“等你很久了!为什么迟到?”,儒者双目怒瞪,看着杨文,冷晒不已:“果然是盛名之下无虚士啊!靠山王世子,好得很!”。

杨文也不生气,拱手一礼,笑道:“我从未说过什么时候会来,又何来迟到一说?先生未免火气太盛了吧?”。

“哦?那倒是我魏子夏的不是了!”。

这人正是书院副院长魏子夏,此时他上上下下的仔细打量着杨文,对于这些个勋贵弟子,他向来不喜。他认为书院就应该是读书人的书院,不能因为今儿这个将军的儿子要来,那个尚书的女儿要来,便要坏了规矩,大开方便之门。无论院长陆九渊到底是打什么注意,他都想让杨文知难而退,不要带坏了书院的风气;他并不是非要针对杨文,要来可以,按照书院的规矩,去考!

魏子夏盯着杨文很久,冷哼道:“既然来了,也别说我不给你机会!”。

话锋一转,他又道:“但是!也不可坏了规矩!一直以来书院的规矩都是通过考试来选拔学子,当然,并不是没有不靠考试的人进书院学习,那是因为他们都有可取之处,可以因为他们破了规矩!那么!你呢?”。

面对魏子夏的朗朗喝问,杨文依旧笑面相迎,没有拿身家压人,反问:“什么叫做可取之处?”。

魏子夏一愣,随之,说道:“若不懂儒家典籍,不通四书五经也无妨,文道八雅你总该会吧?所谓:琴棋书画、诗酒花茶。你是有‘余音绕梁’之技,还是有‘以假乱真’之艺,亦或是以天地围棋盘,众生为棋子的魄力呢?”。

杨文沉默不语,他身旁的钱三多却是面色大变,心忖:这老家伙简直是在为难人啊!余音绕梁?就算是进士修为,没有真正对琴艺的深刻造诣都不可能弹得出来,以假乱真的画艺同样是非同小可,至于“以天地为棋盘,众生为棋子”,那只是个传说!唯有当年楚汉相争之时,兵家的一代宗师范增与大儒张良有魄力来过一次,号称“鸿门局”,又称“灭国棋”!

文道昌盛,相伴文力,而童生、秀才、举人、进士这等称号,也不再是单纯的称号,更是实力的象征。否则,没有文力伴身,如何去杀妖灭蛮,拯救天下苍生于水火?更遑论文道相争,那不只是动动嘴皮子,是会流血的!

一如当年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等激进言辞的亚圣董仲舒所言:做学问也要流血!不同思想与不同文化之间的碰撞交锋,其激烈程度不亚于人族与妖蛮异族之间的战争!甚至更为惨烈!没有武力,谁会信服?

杨文连个童生都还不是,又怎么会有文力?又怎能施展余音绕梁的琴艺,以假乱真的画艺?

低头想了很久,杨文抬起了头,眼看着天空倏然而至的四合阴云,耳听得山顶书院传来诗书朗朗,忽然笑了,迈着步子向小径行去,直奔书院大门。

瞄了一眼杨文的动作,魏子夏冷晒一声,全然没有在意,只是重新坐下,手持书卷。

在他看来,那条路——不通!至少对于那个没有文力灌顶、开辟智海的纨绔而言是行不通的!

……

ps:求推荐票、求收藏。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

第四章家住大海边

传说中,天地有文力长河,悬于苍穹,挂于星端,曰:文道银河,曰:智慧星海。

文人士子沟通文力长河,洗礼己身,明志、醒身、做学问,文道兴衰皆望于此。

昔年,天皇伏羲文道首封圣,有感文力长河日渐枯竭,化外之民日益增多,身陨前自行消道,以增强文力长河,庇佑万代,利于教化。后圣人纷纷效仿,便有了长河挂日,便有了文道昌荣,便有了百家争鸣。

不是读过两本书就可以成为文人,只有文力灌顶、开辟了智海的读书人,才叫文人。

读圣贤书,心有所感,引动文力长河进行洗礼灌顶,如此方能开辟智海。但这个过程是艰难的,有些人是天生的神童,不过五六岁便能成功洗礼成为童生。

而有些人,就像是杨文,他如今已经是十六岁的“高龄”了,却还没有成为童生,也难免的遭人白眼鄙视,风言风语的说什么虎父犬子,只是某人脸皮够厚,从来没在乎过。

忽而阴云四合的天空,狂风漫卷而起,雨点儿初时寥寥,转眼间便是瓢泼一般。如此湿寒的天气下,钱三多难免有些担心身前体弱多病的世子,但他更加知道这位世子的脾气,只要是打定主意的事情,谁也不能改变他的想法;说得好听叫意志坚定,说得不好听就是犟驴。

枯瘦的手紧紧地抓住伞柄为杨文打着伞,丝毫不顾自己已经落汤鸡一样的钱三多,终于还是忍不住说道:“世子,书院这条小径是有门道的,取当年大儒韩愈的名联‘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勤为径’为命名,是只有文人士子才能走过去的路!”。

杨文在这条小径的前头已经徘徊了很久,每当他迈步上前,就好像有什么湿滑的东西附着在石阶上,像薄膜般挡住他的脚步。始终走不上去,面色自然是差了许多;听到钱三多的解释,杨文挑了挑眉毛,抿着苍白的嘴唇儿紧了紧身上的衣衫,思索什么一样。

钱三多继续说道:“相传,董亚圣弟子吕步舒因不识董亚圣所文,谓之:大愚;那几乎导致董亚圣被汉武帝处死;吕步舒心中有愧,于是,在这方寸山雕凿台阶,磨砺心智,警示自己不要再犯错误,便有了这条勤为径,后来董亚圣也是在这座方寸山上,建立了大学学院;所以,这条小径是有大儒文力笼罩的!没有文力的人便不能通行!”。

“哦!原来如此!”,杨文点了点头,忽然却是顺着小径旁边的山坡行了上去,口中还说道:“小径是有大儒文力的笼罩,但不代表整座山都是如此,钱三多,取墨宝来,随我上山!”。

路旁小亭中的魏子夏冷笑迭迭,心中暗道:果真是纨绔子弟,尽走邪门歪道!此子断不可取,如此心性必要坏了整个儒家书院的风气,今日,无论他院长如何说,无论他靠山王如何跋扈骄狂,我都不能让此子进书院!必阻之!

魏子夏长身而起,一手持书卷背于身后,一手自然放在身前,全身笼罩着白色光芒,漫步雨中,雨水却不能打湿他的衣衫,头上骄傲的峨冠仿佛是一柄利剑。

“勤为径”上,魏子夏脚步殷实,看似很慢,实则很快便追上了绕道而行,在泥水中摸爬的杨文与钱三多,先行一步,到了书院的大门前。

朱红色的大门上,被摸得光亮的铜钮都因为沾染书院的文风气息而变得比别人家的漂亮优雅,两只丈高的大理石雕刻的石狮子张着大嘴,怒目而视。

最引人瞩目的还是那面永远散发着柔和气息的牌匾,上面是董亚圣的亲笔——“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身上名贵的黑色长袍沾染了无数的泥点,因为山坡路滑,杨文的手上也有着不少泥水,这还是在钱三多的护佑下,否则,一向以雍容华贵著称的靠山王世子,今日必然会成为家中老太太嘴里的“泥猴儿”;如此狼狈下,杨文却并没有气愤,反而是饶有兴致的打量那块匾额。

雨稍歇,风又起,朗朗读书声回荡耳畔,杨文咧嘴笑了笑,向身后伸伸手,道:“钱三多!研墨!”。

我滴小祖宗唉!你这是要做啥?钱三多偷瞄了一眼面色阴沉的魏子夏,心中发毛,也不禁想了许多最坏的场面,比如说——自家这位主子又要闹事儿,想在董亚圣亲笔的圣言上涂个鸦什么的,真要是那样,儒家人只怕杀了他的心都会有吧?那可比烧了当朝三公的宅子,摸了公主的大胸/脯严重的多了!

毕竟是仆从,钱三多苦着脸把研制好的墨端在手中,一手还要撑着伞给遮风挡雨;

杨文拿出一支狼毫笔,沾上饱满的墨汁,走出油纸伞的遮挡,来到学院大门前,书院两边的红漆木柱上一片空白,他要写点儿东西在上边儿。

魏子夏勃然色变,身上的文力喷涌,袍袖无风自动,眼看这就要出手,但转念一想,他却是停了下来,因为——他正愁着没有非常好的理由将这个混账东西拒之门外,若他侮了董亚圣亲笔,那就算是靠山王的面子,儒家也不会给!想要把他拒之门外,没有比这更好的理由啦!

见魏子夏身上文力归于沉寂,钱三多也是暗暗的松了口气,级别差太多,魏子夏这位大儒若真的起了杀心,他肯定是护不住杨文的,那种压力实在是太可怕了。擦了擦额头上也不知是雨水还是汗水的水渍,钱三多扭头看向杨文,却是呆在原地。

“嗯?”。

魏子夏同样微微一愣,他本以为杨文定是要写些蹩脚的东西在那两道门柱上,谁不知道靠山王世子是个纨绔大草包?可是……那好像是对联儿?

细细看来,即便是魏子夏,也不得不承认杨文的书法已经小有成就,虽达不到笔走龙蛇、凤舞龙飞的境界,那也是银钩铁画,字体瘦骨嶙峋,颇有些傲骨孕育其中。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想起刚才的一幕幕,魏子夏心道:这是写景?嗯?不对,把读书声与风雨声融为一体,既有诗意又有深意啊!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再看,后边这一句,魏子夏呆立当场,他不由自主的抬头望了一眼董亚圣亲笔写下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一句不就是映衬它的吗?不!也许比它更加能够贴合儒家的思想呢!风雨声、读书声的一体融合,家国天下的雄心壮志……就算不提那些深刻的含义,单单是这个对联,风对雨,家对国,耳对心;极其工整,特别是连用叠字,如闻书声琅琅。

近十年来最为精妙的对联!漂亮!这是魏子夏心中生出的第一念头,但这个念头很快就消散而去,他更多的是在痛苦的想:为什么不是别人写出来的这道对联?偏偏是这样一个恶名昭彰、臭名远扬的纨绔混账?圣人在上,还有天理吗?

对联自然不是杨文想出来的,他只是在目睹了风雨交加中的朗朗读书声,脑海中不由自主的便想起了这道对联,那来自于他刚刚融合的那份记忆;不属于自己的学问,没有成就感,但看到魏子夏那一副吞了苍蝇似的纠结老脸,他便觉得浑身舒坦,念头通达,就连身体都暖了许多……不!不对!

杨文感觉到了身体的变化,原本阴冷的身体像是被暖炉包裹一般温和,隐隐的,他甚至能看到自己身上散发的白色气息;忽然,脑袋被雷击了一下似的,很痛,但仅仅一下后,他又觉得被阳春白雪洗浴似的;再之后,他“看”到了脑海中多了些东西,像是一片星海,但又很小,直观上只有三寸余长短。

是“智海”!

杨文可以确定,自己刚刚应该是引动了文力长河,文力灌顶,开辟了属于自己的智海,里边孕育着三寸多一点的文力,他现在已经有了童生的“实”,只需要参加朝廷的考试并且考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