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晚清风云之北洋利剑-第13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大街上人声鼎沸,小贩云集,北京城中的老百姓,趁着年关将近,纷纷出门置办年货。

北京城南门胡同里的一家普通人家中气氛却有点不大一样,一位年纪约莫五旬的田姓老汉眉头紧锁的坐在门前。

家中不断传来一个老妇人絮絮叨叨的关切声:“儿子,到了南边,要注意身体啊,有什么事就写信回来,虽然你爹脸黑的跟个锅底似的,但是他在心里支持你的。”

“娘,我知道了!”被称为儿子的年轻人哽咽道。

“一定要注意安全啊!儿行千里母担忧啊,此时一别,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相见啊!”母亲抹着眼泪说道。

“好啦,娘亲,唠叨了一个时辰了,我这次去又不是我一个人,隔壁的二狗子,还有东大街的周有才,我们一共有十几号人呢,路上能有什么事。”儿子虽然这么说,但是语气中没有一点不耐烦。

“那就好,那就好。”母亲说着就泣不成声。

“呵呵,娘亲,你放心,我们很快就会打回北京的,到时候你们一定会过上好日子的。”儿子信誓旦旦的说道。

整理好行李的儿子走到门外,对着坐在门槛上的父亲说道:“父亲,那我走了!”

父亲虽然目无表情的点了点头,但是他微微发抖的不满老茧的手出卖了他此时的心情。

随着儿子的身影消失在院门口,母亲冲到大门口,念念不舍的看着儿子背影消失的方向,老泪纵横。

母亲嗔怒的一跺脚,对着坐在门槛上的老父恨恨道:“你个老东西,你怎么不送送儿子啊!”

老父站起身来,语重心长的说了一句:“好男儿志在四方,再说了,儿子这次去是为了咱们北方的老百姓打仗,我要是去送送,不是让儿子更加牵挂么?”

老父转身走进了里屋,重重的叹了一口气:“唉,都是这袁世凯造孽啊!”

原来,自从南北开战之来,袁世凯为了筹集军费,不断加重北方数省的税赋,如今北方的老百姓都不堪重负,日子过的是苦不堪言,日子比慈禧在的时候还要苦,可是他们敢怒却不敢言,谁让人家袁大帅的手中有枪呢。

“唉,这日子是越过越活不下去了!”母亲也叹道。

自从南方军的北洋舰队在黄海之上大败了俄国的太平洋舰队之后,袁世凯便在北方各省中抓壮丁,强迫青壮年参军,很多村寨只剩下老弱妇孺,一些青年便相约到南方参加南方军,决不便宜了袁世凯。

南北内战以来,南北两地的老百姓的生活是迥然两异,袁世凯不停的压榨老百姓,又是增加赋税,又是抓壮丁,一些热血青年早就有了反抗之意。

而南方就不同了,虽然南方军缺粮少枪,可是南方军从不滋扰老百姓,很多人都说这南方军才是老百姓的军队,不仅不压迫老百姓,还为老百姓做了不好的好事。

先说这当兵的问题,人家都是采取自愿参军,绝对没有抓壮丁这么一说。

而且,在南方,南方军不仅不加税收,反而是减免一些苛捐杂税,并且鼓励私人兴办实业,没有钱的话还可以向南方军借贷,等赚了钱再还,借贷的利息更是少的可怜。

南方一些没有地的佃户,也纷纷分到的田地,这多余的田地哪里来?原来南方军早就颁布了一个什么《土地法》,严格限制了南方大地主拥有土地的数量,超过了规定最大土地拥有量的土地就会被全部没收,不同意的地主便杀头,没收之后的土地都分给了没有土地的穷苦百姓,这样的好事可是亘古未有啊。

不想种田的老百姓还可以到工厂里工作,每个月最低都有十两银子,这种收益顶的上北方普通老百姓种地一年的收入啊。

还有人听说了南方八省的老百姓的月月都能吃荤腥,比北方的苦日子不知道强了多少。

所以,北方很多人都说还是南方军好啊,就在袁世凯在北方大量抓壮丁的时候,一些北方的热血青年纷纷结伴逃亡南方,加入南方军,他们希望早点推翻袁世凯,都想过上有田有地,月月有荤腥的好日子。

谁还愿意帮袁世凯打仗啊,袁世凯分明就是一个卖国贼,不仅把东北给割让给了俄国人,还让蒙古给独立了,出卖国家利益。

不仅如此,袁世凯还请了俄国人来帮忙打仗,很多老百姓都听说,这俄国兵一路南下,一路烧杀抢掠。见人就砍脑袋,连刚出生的婴儿也不放过。

北方的老百姓从心里就更加厌恶袁世凯了,一些靠近南边省份的北方老百姓甚至都举家迁徙到南方去。

综述上面这些原因,才有了上面的那一处,就连居住在北京城中的不少热血青年也结伴南下去参见南方军。

很多老百姓都说,这袁大头啊,蹦跶不了几天了,南方军马上就会打过来了。

总理府。

虽然快过春节了,可袁世凯却一点也高兴不起来,昨天他又听到了来自前线一个不好的消息,维特的三万哥萨克骑兵竟然大败,还没有到荆州就已经损失了近两万精锐。

袁世凯在维特南下之前就对他千叮咛万嘱咐,说一定不要小瞧了南方军,唐健用兵一向诡诈,没想到在维特的大意冒进下还是吃了这么大的一个亏。

即使是这样,袁世凯也不能发电去严厉指责维特,毕竟那可是俄国的军队,虽然尼古拉二世答应了袁世凯出兵援助,可是这俄军并不是直接归于袁世凯的辖制,反而,袁世凯还要处处礼让。

此时的袁世凯觉得这几万俄军就像是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啊。

从前线得来的消息,此次大败哥萨克骑兵的南方军中竟然出现了装甲车,袁世凯深知这种新式武器的厉害,简直就像一个移动的堡垒。

装甲车的消息让袁世凯惶恐不安,他没有想到唐健在失去了北竹岛这个科研基地后竟然会这么快就研制出了一种新式的装甲车,听说比他的装甲车还要先进许多。

“报告!”就在袁世凯愁绪万千的时候,突然一个北洋新军的军官进来报告。

“进来,有什么事?“袁世凯收拾了一下烦乱的心情,脸色不佳的说道。

“报告大帅,江苏无锡境内的一支北洋新军哗变!”那个军官低头说道。

“什么?”袁世凯大惊。

第三卷 战火远东 第七十九章 战略大撤退

袁世凯知道“哗变“意味着什么,军队哗变,在一定程度上表明这支军队对他的忠诚度在下降,哗变的头一开,前线其他地方的军队也会受到影响,这是一个很可怕的信号。

袁世凯黑着脸,说道:“是不是新组建的那个师?”

军官唯唯诺诺的答道:“正是新江苏那支新组建的师,当初是从山东泰安调过去加强江苏盐城海岸的防卫力量。”

袁世凯烦躁的抓了抓他的大脑袋,由于兵力不足,江苏盐城新组建的那个师是他从山东各地抓壮丁刚组建起来,虽说战斗力不强,可也是一个师的兵力啊,拥有万人之众,都是他花了大量武器装备起来的新军。

“他们的师长邓芝贵呢?我不是跟他再三提醒过了么?这些普通士兵都是从山东各地的村寨中抓来的壮丁,不同于训练已久的北洋新军,特别要注意士兵们的思想工作,弄不好的就会兵变,难道他邓芝贵是吃干饭的么?他的宪兵队呢?”袁世凯有点抓狂。

军官见袁世凯发这么大的火,一时胆战心惊,说话也有点不大利索:“报…告…大帅,邓师长就是被宪兵队的士兵们抓起来,然后斩头示众的,邓师长的人头就挂在盐城的城墙上,那些士兵早就和宪兵队的沆瀣一气了。”

“废物!”袁世凯一股脑的将卓上的茶杯推倒在地,一片瓷器落地声,“邓芝贵真他 妈的没用,死了也活该!这些叛军现在在何处?”

“他们…已经过了扬州,准备越过曹锟师长的防地,从守卫力量比较薄弱的芜湖越境到南方,投靠南方叛军。”军官低着头,不敢直视袁世凯。

“好大的胆子!”袁世凯在大厅里踱来踱去,又说:“马上给我下令给曹锟,让他和王占元两人将这个师全歼在安徽境内!”

“可是,大帅,如今南京的孙万龄蠢蠢欲动,你不是已经严令曹锟师长挡住孙万龄么?他们似乎没有多余的兵力了,我还听说了,似乎孙万龄的军中也装备有那种新式装甲车。”军官提醒道。

袁世凯经过军官的提醒,这才想起了南京的事,孙万龄的东线大军可不是吃素的,江苏防军的军力本来就已经吃紧,这个时候的确是调动不得,而且孙万龄的军中也有了这种新型的装甲车,那么安排在江苏的几个军就更加不能轻举妄动,不然孙万龄会乘虚而入,那个时候平剿不能,丢了江苏就是得不偿失了。

“在那附近还有哪支部队?”袁世凯问道。

“在安庆,有段祺瑞的两万余新军。”军官如实答道。

“那就让段祺瑞在派遣一个师和当地的北洋新军一起将这股乌合之众聚歼于芜湖,我要让所有人知道,背叛我是没有好下场的!”袁世凯恶狠狠的甩出这句话。

“是,是,司令!”军官连连点头。

“只是……还有一事,不知道当讲不当讲?”军官欲言又止。

“有话快说”!袁世凯有点不耐烦。

军官附耳到袁世凯的耳边小声说道:“大帅,我听说他段祺瑞和冯国璋一直有书信来往,这样安排是否有些不妥啊?”

袁世凯眉头一紧:“你是说段祺瑞和已经投敌的冯国璋一直有书信来往?”

军官煞有其事的点了点头。

“不可能?”袁世凯摇头道,“这段祺瑞是我一手提拔起来,他对我忠心耿耿,绝不会做这等背叛于我的事。”

“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啊!”军官劝道。

“好了,我知道了,你下去吧!”袁世凯挥挥手。

“是,大帅!”军官说完,便点头哈腰的退了下去。

待军官退下去之后,袁世凯一个人独自在大厅中愁容满面的抽着烟。段祺瑞竟然和冯国璋之间竟然有书信来往,这让袁世凯心里隐隐有些不安。

段祺瑞是他一手提拔起来的,袁世凯对他是知心知底,在北洋三杰中,就数段祺瑞对他最忠心,而且用兵之才不低于冯国璋。

一直以来,北洋三杰就是袁世凯的左膀右臂,如今三杰只剩下一个人还留在他身边,那就是段祺瑞了。

如果段祺瑞有异心的话,那对北洋新军就是不可估量的损失啊,段祺瑞部是曹锟部的右翼,倘若段祺瑞异变,整个长江防线就会首尾不能相顾,不仅南方军会有利可乘,对全军的士气也是一种沉重的打击。

袁世凯想了许久,终于像是下定了决心似的,狠狠的将烟头扔在地上,然后一脚捻灭。

……

荆州城。

“快快,大家快点啊!俄军马上就要来了。”一个南方军守门的小军官催促道。

此时,整个荆州城所以城门洞开,不断有背着大包小包,拖家带口的普通老百姓急匆匆的从城外涌去。

纵观整个荆州城,似乎是所有的百姓在这一刻都被调动了,全部涌上的街头像逃难似的朝城门外涌去。

在荆州处的长江渡口,数不清的大小商船陆续将从荆州城中撤出的老百姓运往南岸,连北洋舰队的军舰都出动了,就是为了过来帮忙转移老百姓。

在荆州城南城门的城楼上,冯国璋等西线大军的大小军官围在聂士成的身旁。

聂士成拿着望远镜仔细的观察了一下城中的情况,看情形已经差不多有一半的老百姓已经撤出了荆州,不少人已经被妥当安置在南岸临时居住点。

聂士成放下望远镜,问冯国璋:“华甫啊,现在荆州还剩下几成老百姓啊?”

冯国璋回答道:“报告聂将军,此时荆州已经剩下不到四成的老百姓,而南岸已经有三成的老百姓住进了临时的住所。”

“疏散中有没有什么困哪啊?”聂士成问道。

冯国璋面露难色,说道:“的确难度不小啊,不少年纪大的老百姓死也不愿意离开荆州,说荆州是他们的故土,死也要死在故土上,绝不客死他乡,这不,冯玉祥等几位团长亲自带人去劝导了,像这样不理解我们南方军的老百姓至少有两成啊。”

聂士成拍了拍冯国璋的肩膀,说道:“华甫啊,故土难离,这是人之常情,这些老百姓就是再顽固,也不能动粗,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劝导,司令时常教导我们军民之间的关系一定要融洽,唐时谏臣魏征说的好啊,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个道理一定要懂的。要跟这些顽固一点的老百姓说清楚,我们这么做也是为了他们好。”

聂士成顿了顿,继续说道:“俄军来势汹汹,为了避免牵连百姓,这也是不得已为之,希望他们够理解。”

“这是自然,全军将士们谨遵司令的教诲。”冯国璋点头道。

“估计还有几天才可以完全将这些百姓撤出荆州?”聂士成紧接着问道。

“快则两天,慢则三天!”冯国璋脱口而出。

聂士成点头:“必须要在俄军大军抵达荆州之前撤完!”

“按照这个速度,那是绰绰有余啊,俄军的步兵还有五天的路程才能和哥萨克骑兵会合。”冯国璋答道。

“走,咱们亲自去会会那些顽固不肯撤离的老百姓!”聂士成爽朗的笑道,随即在众人的陪护下下了城楼,朝城中的走去。

荆州城某处,一处大户人家家中。

“父亲,你还是跟我们一起撤到南方去吧,这俄国人说到就到啊!”门外,一个中年男子劝道,在他的旁边还有他的妻儿。

“你们走吧,我就留在这里了,生于此,死于此,有可畏惧?再说了,你母亲孤零零的躺在墓地中,我走了,谁给他作伴啊?”里屋一个苍老的声音说道。

“我们又不是不回来,人家南方军的聂老将军说了,他们这是要和俄国人开战,怕战火牵连给老百姓,只是暂时让我们撤到南方去,等赶跑了俄国人,我们还会回来的,也就几个月的时间。”中年人不肯放弃,仍然苦口婆心的劝道。

“咯吱”里屋的房门被打开,一个满头银发的老人站在门口:“我说不走就是不走,除非,你们带着我的尸体去南方,我就不信了,这俄国人是青面獠牙还是吃人恶鬼啊,我一个老人家,对他们又没有威胁,他们能把我怎么办?”

中年人已经劝了半个时辰,此时已经是口干舌燥,见老父仍然冥顽不灵,便急道:“父亲,这俄国人就是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