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武家栋梁-第15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声大噪。

慢慢的越来越多的人驻足观看,许多人会拿出食物和水喂给他吃,就这样锁了一百天,朝山日乘的大名传遍堺町大街小巷,松永久秀一看不行就把他给放了,还赔礼道歉送上一封仪程礼送出境,堺町的町民风闻大师得赦还赠予衣衫、吃食、盘缠以及法华经8卷,从此这朝山日乘就成了日莲法华宗的僧人。

“也好,日乘法师欲往何处去?”虎哉宗乙取出一只铜钵盂,在日本的临济宗依然保留在外修行时乞讨的习惯,这也是一种修行体验。

“好!那我们就去附近的村落转转吧!”两人都是行动派,拿起禅杖钵盂就走。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说的就是深秋九月,时值季秋刚过丰收的时节,一处处村落前聚集着老幼妇女张罗着晾晒粮食,他们低声谈笑着今年的粮食又增产许多,这些常年在地里剖视的庄稼人看着满目金黄色的谷子穗穗穗饱满,也露出欢快的笑容,整整一个月就像过节似的,四处飘荡着丰收的喜悦。

朝山日乘好奇的走到一处晒谷场,看到一群老人在掰一种奇怪的作物,于是上前一躬身道:“这位檀越有礼了!不知这是何等作物?”

“这位大师是在问小老儿?”老头儿鸡皮鹤发,看起来年纪得往七十岁上走,连忙站起来手足无措道:“这是国主大人让我们种的庄稼,名字叫玉米,这可是好东西啊!说出来您可能不信,这玉米可精贵的狠呐,一反地能产八石玉米!”

“原来一反地八石玉米啊……”朝山日乘一愣神,急忙问道:“等等!刚才檀越说是一反地?”

“是啊!小老儿绝不敢欺骗大师的!不信您问问大伙是不是啊?”老头儿怕这五大三粗的大和尚不信他,万一这鲁僧人举起砂钵大的拳头敲他一下,那可就得不偿失了,还好都是自家村子的人,当即就有几名老人为这老头做证明。

“大师!您可能不信,这打谷场里晾晒的玉米只是五町步土地的量产,五十反土地产四百石粮食,您能相信吗?当初我们也不敢相信呐!”

“当初京都来的武士老爷们亲自下田收割粮食,这些没干过活的贵人老爷拿着镰刀一点点收割,还有国主大人家的武士也下田收割,最后秤出一反地产粮十石五斗,这些武士老爷们和俺们这些乡下人一样又是蹦又是叫,大家还都哭了呢!”

朝山日乘还是不信,死死盯着这些老人的表情,逐字逼问:“每一反地都能产八石粮食?还是只有一反土地的?又或者是几反地的粮产?”

“每反地都能产八石以上的粮食!而且还不止这个数!最高一反产粮九石八斗,据奉行老爷们的估算,我们村平均产粮八石五斗上下,绝对不会有错!”老头儿十分肯定的说道:“请相信小老儿,当时一位京都来的奉行老爷拿着奇怪的东西劈哩啪啦的计算好半天,报出的就是这个数,小老儿正好就在边山听的可清楚哩!”(未完待续。。)

第267章惊人的产量

这时虎哉宗乙已经把朝山日乘抛在一边,自己慢悠悠的走进这个叫白川村的普通村庄里,这时村子里的男丁几乎没有,全都被叫到河堤上干活去了,给吉良家干活的好处是管饭,在农民朴素的思想里这不算普请役而是善政,比德政令还要好。

这年头吃饭都是个问题,农民能吃饱饭就是头等大事,男人是家里的顶梁柱,他能挣回多少就事关这一年家里一群老弱妇孺能吃多少,同时男人又是家里最能吃,遇到灾年壮劳力一定要吃饱才有力气干活,所以往往要舍弃老弱妇孺换取劳力活命的机会。

今年年初响应国主的号召弄什么劳什子堆肥法,后来又播种从没种过的粮食,还好有吉良家的奉行众带着一干人手,还有近江的农民手把手教他们翻土、除草、施肥,稻田里养鸭子,说是为了捉田里的虫子。

“这位女檀越有礼了!”虎哉宗乙对一名妇人行礼,把年轻妇人吓的手足无措,乍一看到眉清目秀的年轻小僧,小妇人被闹出一个大红脸,一旁的众多妇人跟着哈哈大笑。

虎哉宗乙尴尬的向后退了几步又合十道:“叨扰诸位女檀越,贫僧十分惶恐!抱歉抱歉!”

妇人们还从没见过这么好看的僧人,于是好奇的多看几眼,其中一名泼辣妇人撵着这些大姑娘小媳妇去一边坐着,走过来双手合十道:“这位小禅师从哪里来啊?听您的口音不像我越后人呢!”

“贫僧自京都而来,前往越后传法讲经……”

泼辣妇人也不怕他,僧人不同于武士。平时在越后山间街道上经常路过山伏僧人。没事就来乞点吃食。还能讲一段经文,所以这妇人旋即捂嘴笑道:“咯咯咯……小禅师还真会传法呀?那您会传什么法呢?”

“呃……这位女檀越说笑了。”虎哉宗乙又后退几步,双手合十道:“不知女檀越在做什么?”

他远远的就看到一群妇人在清理一大堆落成小山一样的物什,去掉上面的泥巴就看到圆滚滚金灿灿的东西,只是不知这叫什么东西。

“你说这个啊!这是土豆,一反能产出八石多的粮食,可以煮着吃、烤着吃,一只土豆能管一顿不饿。而且武士老爷们说这个切成块还能炖着吃,放些辣椒真的很好吃。”

“土豆?八石?”虎哉宗乙摇摇头,没听说还有这种作物,语气之中带着不信。

“是真的!我们可不会骗人的!”一位小妇人看到虎哉宗乙还是不信,不满的嚷嚷道:“小禅师不信可以去问问,走遍十里八乡也只有我们村有这么高的粮产量,其他的村子都种不过我们村呢!”

虎哉宗乙又后退一步,合十一礼道:“这位女檀越的意思是其他村也在种新粮?”

“是啊!小禅师若是不信就去多走走,多看看吧!”一群妇人异口同声的说道:“一反产粮八石绝对不打诳语!”

一反产粮八石是什么概念,虎哉宗乙还是十分清楚的。这个产粮等于再说越后将立刻摆脱饥饿与贫困,几万农民不用在缺粮时到山上刨食野菜。不用在饥荒时抛弃年迈的父母、溺死刚出生的婴儿,这是一件造福万千生灵的大善事。

“南无本师释迦摩尼佛!”虎哉宗乙默默合十,为苍生祈祷:“但愿万千子民因此脱离苦海。”

越后不过四十万石上下的表高,就算内高也不会超过四十五万石,因为境内大量沼泽、湖泊、干潟无法利用,目前最高产的作物都差不多,主流的大米、非主流的小麦、大豆一反产量都在一石上下,多也多不出几分,如果真有亩产八石的粮食会是多么夸张的一件事,以越后目前的土地面积,表高岂不是要超过三百二十万石!

当然这绝不可能,无论是朝廷的公卿还是幕府的武家都不可能放弃稻米一起去啃土豆、玉米这等作物为生,只要继续种植大米像达到反产十石简直是痴人说梦,土地再多两倍也不太可能。

一名妇人见虎哉宗乙双手合十不语,以为他还是不信,就忙不迭的说道:“真是有八石呀!不信您去村头看看那些玉米,还有这些土豆,村子那头还有南瓜都是一反产八石,最多的一反地里出产十石多!

种这新粮只是唯一不好的地方就是需要的肥料太多,一反土地一年要施十几石肥料,为了这肥料我们家那位还跑到河沟里挖淤泥,在山边放养牛羊取粪沤肥,听说现在就有人在卖牲畜粪便也不知道多少钱一石……对了,还要挖沟槽、夜里追肥,施肥的时候我们一家子全部出动,从早忙到晚一脸忙了几天,想想那日子可真是够苦的!”

“辛苦一点终归是有收获的啊!咱们村两百町步的庄稼种出十多倍的粮食,算算缴纳的年贡还能剩下六千四百石粮食,听说这几日中越、下越各村庄的宿老地下人都会来咱们这观摩新粮,到时候咱们用不了的种子还可以卖给他们。”

一群妇人你一言我一语的收效这,那泼辣妇人掐着腰轻斥道:“哎呀!说什么卖啊!那叫换!我们要用等重的玉米、南瓜、土豆去换他们的玄米,小麦,大豆!这可是奉行老爷教过咱们的!可别到时候说漏嘴了,小心家里那位打烂你们的屁股。”

“咯咯咯!”

待这群妇人转过身来,才发现那眉清目秀的小僧人已经不见踪影,一群妇人懊恼的叹着气,旋即又埋怨起来:“要不是你们叨叨个不停,那位小禅师一定不会走那么快!”

“还不是你,说的比谁都快,一通话叽里咕噜念出去。连我都没听明白。人家小禅师可是京都人。哪里听得懂你这一口越后腔的土音啊!”

“就你不是越后腔,就你不叽里咕噜!”两名妇人互相挠起痒痒来。

在村庄宿老的殷勤挽留下,两位僧人在这里用了一顿斋饭,甜甜的南瓜饭配上玉米粒确实很好吃,还有烤熟的土豆和味噌汤,比起往日里吃的糙米腌萝卜要有滋有味的多。

有宿老的指引,这二位僧人又走访了几出晾晒场,看着堆积如山的粮食起码有一两万石。小小的一个村庄就有如此夸张的粮产数字,若是将越后的土地全部种上这些作物,又会是怎样一种惊人的变化。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两人的表情虽然平淡无奇,但双眸中的震撼却怎么也掩饰不住,两僧同一时刻作出同样的动作,也不知是在为众生祈祷,又或是掩饰心中的激动之情呢?

接下来两人又沿着关川一路向南拜访几个村庄,心中的疑问渐渐消散,震惊和激动逐渐爬满两人的脸上,他们已经从夸张的数字中走出来。现在更关心的是这些粮食为什么会这么高产,8倍产量到底是什么原因。

带着这个疑问。二僧的足迹很快就遍布关川东西两岸,很快他们发现只有长尾家的直领才有新式粮种种植,其他地区则一概没有,联系各村庄宿老村民们众口一词对国主的称赞,他们也渐渐了解到其中的原因。

站在直江津附近的一处村庄外,眺望庄子里黑压压一片人头攒动的景象,那是中越、下越各庄的宿老地下人,他们是被引来接受参观的,人群里不时发出的惊呼声和兴奋的叫嚷声。

可以想象这些心怀疑问的地侍骤然看到新式作物,新式耕作方式会有多么大的冲击,完全打破这些庄稼汉千百年来的固有传统认知,或许还是有人不太相信,但这已经无关大局,顽固不化的人迟早会被事实征服,集体的意志不可阻拦。

“原来这些农人口中所说的国主竟然是武卫公!真是出乎贫僧的预料呀!”虎哉宗乙长出一口气,又恢复往日淡定从容的神情。

朝山日乘惫懒的哈欠连天,看到虎哉宗乙在看他,又变会严肃的表情道:“贫僧到以为这没什么大不了的!武卫公匡扶功勋卓著,今日又找出这么多救人性命的粮种,真是菩萨转世……或许就是那天定之人吧!”

“天定之人?”虎哉宗乙眉头纠成一团,旋即展颜笑道:“日乘法师又在妄言!法师这妄言的性子要改一改,武卫公可不喜欢法师这种脾气的高僧呀!”

“贫僧也就是一说,姑妄言之姑妄听之!呵呵呵……”朝山日乘打起了马虎眼,让虎哉宗乙颇为无奈。

入冬前越后各郡的秋收统计被综合上来,刨去上越关川流域长尾家的试验田及开发的新田之外,越后七郡总石高四十一万五千石,也就是说在原本三十九万五千石里,刨除上越三万五千石试验田,还剩下三十六万石的基础上,增产粮食五万五千石粮食。

这个产量让越后全体国人领主感到十分满意,在有意无意的带领下,越后七郡国人时隔二十几年第一次爽快的缴纳段钱、栋别钱,同时吉良义时又下达政令,考虑到越后缺钱比较严重,所以特许本年度缴纳税赋全部折算为米粮统一征收。

这样一来虽然少收了许多铜钱,但征来一万一千石米粮也很不错,同时奥信浓几郡也主动越后递交段钱、栋别钱,虽然只有区区三千石粮食,但这片心意却是让人感动的。

另外一边,上越新田开发出五百町步土地,大约相当于三个稍大的村庄,这是因为年初时间不够用,赶在春播前只能开出这么多荒地,要知道长尾家在上越关川、直江津流域的土地一共也就三千余町步,大大小小十几个村庄而已。

一町步约等于一公顷,五百町步大约在四百九十六、七公顷左右,比起某些领国那些财大气粗的大号国人,动辄有五千町步的土地知行,长尾家真心的弱爆了。

看到新田开发,以及上越荒地可以用微小成本开发的土地量,吉良义时咂咂嘴自言自语道:“明明有大片荒地闲置着却不开垦简直是浪费,哪怕没有我吉良家的财力,他也可以一点点扩张呀,真是浪费啊!”

经过畿内几年的摸索,渐渐摸索出授粉施肥的基本经验,这还是依靠九州侨居的明国的农人指导下做到的,就吉良义时那两把刷子还不够出去丢人的。

上越新田及试验田种植玉米、土豆、南瓜、甜菜等主要作物的产量被统计出来,这四样作物平均产量都在八石左右,其中甜菜最高平均每反收获十一石果实,但它不算粮食作物,所以种植的最少。

葡萄、辣椒、苜蓿等作物因为不需要在平原上种植,只是简单的载入山上也没占耕地,这三种都不是粮食作物,所以只在山上试种几反地,辣椒每反产量高达十石没什么问题,苜蓿亩产鲜草十一石左右,晒干之后最多也就四石的样子,葡萄需要两年挂果,目前的产量暂时没统计出来。

这几种作物看产量很喜人,但种起来真是麻烦的要死,每一种作物对肥料的要求都不一样,而且如玉米这种根本不能直接留种继续栽种,必须要培养专门育种的特殊田地用以授粉培植,好在这些事情都不用来烦他,那是近江的一干留守奉行以及细川藤孝等人要苦恼的事。

他只需要知道,在这三千五百町步耕地里,一共出产二十八万石粮食,他们需要上缴年贡十六万八千石,同时缴纳别栋钱在内的各项税赋折成粮食大约五千石。(未完待续。。)

第268章盘点丰收季

“至于那些中越、下越的国人强烈要求换粮种的要求,臣下以为可以用这些武家的誓书作为交换。。”细川藤孝略带疲倦的笑容,比起几个月前已经瘦了一大圈,完全没有往曰养尊处优贵公子的样子,又黑又瘦简直像个乡下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