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光荣与梦想-第3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格、巴黎这四个地方相继发来的消息……报道新闻的是:本台欧洲办事处主任爱德华·默罗从伦敦播送;美联社记者梅尔文·怀特莱瑟从柏林播送;本台派驻中欧代表威廉·L。夏勒在布拉格播送;《芝加哥每日新闻》社记者约翰·T惠特克在巴黎播送。现在由默罗先生先从英国伦敦对大家讲话……
默罗;今天晚上,伦敦乐观气氛不浓……』

广播的安排,听来好象十分妥当周到似的;只有报界老手才听得出,哥广访员其实很少。虽然三十岁的默罗和三十四岁的夏勒头衔很长,哥广节目仅仅有他们这两个新闻分析家,而且哥广在整个欧洲也只派出这两个访员。他们在欧洲大陆到处跑,用电话互通消息。汇报节目是由他们七拼八凑起来的,这种搞广播的方法真是异想天开。他们居然获得成功了——而且是大成功——只因欧洲人对时事所知极少。不过,要知道内幕,还需要再过一些时候呢。几个月后,哥广派埃里克·塞瓦赖德到荷兰去加强采访工作,荷兰人听说他竟要向美国播送当天新闻,吃了一惊。早先访员从荷兰向美国广播,只谈本地风光,如郁金香怎么盛开,风磨怎么多之类。欧洲人觉得广播应该只供娱乐——说真的,多数美国人过去一向也是这样看待这个问题的。

叫新闻界保守派吃惊的是,通过电台来报道欧洲动荡不安的情况,非但不逊于登报,而且越来越觉得行之有效。卡顿伯恩稳坐第九播音室,一边吃夹馅面包,喝黑咖啡,一边就听到默罗和夏勒二人草草建成的通话网源源不断地从欧洲报告准确可靠的消息。因为欧洲各国记者苦于新闻检查,而美国仍有新闻自由,所以9月里发生的危机,美国人比欧洲人所知还多。英国广播公司甚至不许丘吉尔在电台发表讲话,生怕他乘机破坏和平谈判(这一怕是有根据的)。英国有个杂志编者说,读者要是想知道捷克危机的实情,还是去听美国的短波广播吧。

不用多久,默罗就几乎跟卡顿伯恩齐名了。9月这个月里,默罗自己广播了三十五次,还组织记者分别从欧洲十八个城市口头报道共一百一十六次。作为驻欧办事处主任,他是第九广播室衔接欧洲的纽带;什么时侯无线电话发生故障或者语音不请,留神细听的美国群众就听到卡顿伯恩压低声音不耐烦地说:“叫默罗回话!叫默罗回话!”危机发生后早先那几天,这种情况不多。入春以来,驻欧记者已经大量增加,哥广安排了一位捷克女电话员,处理上百次电话联系。当时天气晴朗,欧美双方对话清晰可闻,真的能跟驻欧记者们隔着大西洋开“圆桌会议”。广播听众手里拿着哥广应索寄赠的“欧洲危机示意图”,同时就听到默罗或者夏勒跟卡顿伯恩或者特劳特彼此交谈,在图上又能看到法军开往马奇诺防线或者波军调往西里西亚。大致说来这有点象“掷采购地”的游戏。【一种在棋盘上进行的游戏,先掷骰子,赢了就取得某块地产。——译者】

到了9月15日,也就是危机发生后第四天,电台忽然出问题了。欧洲各国军队已经进入了阵地,外交官们每时每刻都在争吵,希特勒和张伯伦互相瞪眼,——谁也料不到张伯伦不消多久就瞪不下去了,——偏偏就在这时候天气变了。用短波播送不象用普通电波,极易受大气层的干扰。一天天过去了,可是哥广老是听不到欧洲来话,卡顿伯恩叫默罗回话也杳无声息,于是只好转而靠电讯新闻。忽然间,全广驻欧记者来话清晰可闻,这叫哥广人员吓得一跳。原来全广异想天开,从欧洲播往南非开普敦,经过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转送纽约。这样绕了个大弯,欧洲来话的路线延长了两倍,可是只慢了几秒钟,但字字清楚。哥广接着也依法办理了,不过他们还是觉得直通广播更好。

大西洋天气还是十分糟(洋面出了什么事啦?),可是布拉格的局面忽然急转直下。捷克倔强如故,它的伟大盟友英法两国生起气来,要对它不起,以示惩罚了。9月21日清晨2点15分,英法驻捷公使把捷克总统爱德华·贝奈斯从床上叫了起来,直截了当地告诉他,英法两国要弃盟背约了。虽则有约在先,可是现在他们决不出兵,捷克要么向德国独裁者屈膝投降,要么孤军抗战。那天从早到晚,贝奈斯找阁员开会,找政党领袖商量,向带兵将领征求意见,疲惫不堪,一步一拐。9月21日下午5点左右,贝奈斯政府屈服了。捷克发表公报对全世界说:“我们别无出路,因为孤立无援。”贝奈斯说,“有人卑鄙无耻,把我们出卖了。”

欧洲时间下午5点,在纽约和新英格兰各州还只是上午11点。电台技术人员照旧埋怨海上天气不好,商船水手也嘀嘀咕咕,说早一天日落时分天色好象黄铜,很怪。可是没人因此担忧。早报上的天气预报没有什么惊人之处,它说:“今天有雨,气温转凉。”

说的就是这么简单一句话。

※※※

1938年的美国气象局,比之日后设备简陋得多。三十年后那些高级器材,如雷达示波器、喷气式空中观测机、装上电视录象机的天气情报卫星等等,当时一无所有。当时主要的仪器是十六世纪的温度计,十七世纪的水银气压计,中古时代的风标。最急需的是海上情报。陆地前沿气象站可以互通消息,可是海上情况神秘莫测,因此气象人员只能靠商船和班机的自动观测。大萧条时期,政府不会拨款给局里自备高价的飞机出海巡视,所以他们不是自己心里纳闷,就是随便猜测一番。他们老早知道,有朝一日会猜得大错特错的,现在果然出大岔子了。

可是倘说气象局无计可施,只有无辜挨骂的份儿,那也不对。说得直率一点,当时的气象局是个十分松懈的组织。有些新技术别人早已掌握,他们还不懂。研究风速和气压的度数,从而估计风暴是否将要来临,这是一切合格的航海人员都要会的,但是好些天气预报老手竟不知道。而且,气象人员既然急需数据,但那天在暴风突至,连电线杆也吹跑了之前,竟不打电话交换一下情报,这也是惊人的。更妙的是,9月21日《纽约时报》居然发表社论,对气象局夸奖一番。他们那平淡无奇的天气预报,就登在当天《纽约时报》第二十七版左下角上。美国史上为害最大的飓风——同时也是1815年9月23日以后第一次袭击长岛和新英格兰各州的飓风——眼看就到,可是预报里竟只字全无。

要比较有把握地标出风暴所经之路,是可以做到的。大西洋的飓风(海员们称之为热带旋风)最初只是在空气中来点小骚动,地点是撒哈拉沙漠以西、佛得角群岛以东的无风带,这是个夹在从东北和东南吹来的信风中间的平静地区。赤道旋风初起之际,有一股湿热的圆柱形空气开始上升,较冷的空气窜到它的底下,这个循环运动逐步加速,又因地球由西而东地旋转,这就把气流按反时针方向推向西半球螺旋也似地转动起来。旋风经过海面时间越长,风力就越大。9月16日下午9时30分,巴西货船“阿勒格里特”号的船长已经察觉到了,当时位于波多黎各东北三百五十英里。船长发出无线电报,说来势不妙。

那时距离最近的气象站设在佛罗里达州杰克森维尔港,他们辨识飓风最有经验。可是风暴在长岛、百慕大群岛和佐治亚州这个三角形海面上,那是美国气象人员觉得最怕打交道的地区。谁都知道那里风云变幻,可是他们这时对眼下所起变化心里无数。他们留神细听有什么遇难船只发出信号没有,可是听不见。要是那里有商船,必然不是漠视公共利益,就是已经沉到水晶宫里去了。可是杰克森维尔气象站虽说情况不明,仍然采取了正确的步骤,在9月18日(星期天)19日(星期一)连续两天发出警报。佛罗里达州居民经验丰富,马上买好蜡烛,堵上窗户。新英格兰各州有好些人外出,也掉头坐上火车回家避风。这会儿风速还赶不上火车,不过回到家中这些人依然逃不过一场大难就是了。

星期一晚,飓风转向,不来迈阿密了。杰克森维尔站尽忠职守,发报说风暴“向北迅速移动”,“向东北移动”也不无可能。风眼【这是飓风中心区,平静无风,周围风力才大。——译者】估计在哈特勒斯角南二百七十五英里,即离北卡罗来纳州不远之处。到了哈特勒斯角,风暴消息就应由华盛顿气象局发布,不属于杰克森维尔站的范围了。从这里起,气象人员就糊涂起来了,不,简直可以说是犯罪。为了了解当时情祝,我们应该记得,一个完全形成、时速七十五英里的飓风,它的力量实在不亚于五百个投向长崎的原子弹,带电也超过整个美国半年的用量。平常的飓风己经如此,何况当前的旋风时速超过二百英里呢?到底超过多少,只能猜测,可是星期一哈佛大学兰山天文台虽离旋风涡流九十英里,已经测出经常时速是一百二十一英里,阵风一百八十六英里,而远处风暴中心以西的纽约市,那帝国大厦顶部的风速纪录也有一百二十英里之猛。这一点华盛顿气象局不知道,可是已经收到了丘纳德白星公司班轮“卡林西亚”号船长的报告,说气压是27。85度,那是大西洋沿岸历史上有记录的最低的数据之一。可是局里的人员虽是全国最老练的气象学家,却从预报里删去“飓风”二字。9月21日下午2点,飓风己经把大西洋城那些铺路木板一块块掀了起来,将整所房屋抛过长岛海峡,但是华盛顿还说“热带旋风”已经迅速向海面吹去了呢。

纽约和波士顿的气象人员都听信华盛顿上级的话。气象界人人知道当天海上很不平静,可是赤道旋风已有一百二十三年不曾转向内陆,谁能料到此刻居然发生这种怪事呢?旋风打南卡罗来纳、北卡罗来纳、弗吉尼亚、特拉华、新泽西各州一路吹过去,安居内陆的气象人员看见气压计随风眼的移动降而复升,叹了一口气:“风过去了。”可是他们的仪表警告他们,风暴还远远没完呢。从上午8点半起,飓风的等压线就拉长了,成为好多个椭圆形,全都指向北方。可是预报员口口声声说,“强风方向不定”,仿佛这一天最好是放大风筝。话固热错了,可是由于祸不单行,他们更错上加错。原来飓风快来的时候,月亮刚刚最接近地球,太阳跟月亮一起施加引力,潮水就比平时高过一英尺。恰巧在高潮时分,风也到了。

气象人员可没想到这一点;看他们那些日志的措词,分明有个假设:既然迈阿密幸免风灾,就算天下太平了。可是他们只看仪表,却没有看到,正当风暴似乎由哈特勒斯角转向东北的当儿,有个几乎横亘整个北大西洋的异常宽广的稳定高压面把去路挡住了。前头是高压,而内陆又是高压区,旋风伸展不开。于是风力不是逐渐消散,反而愈来愈大,数以倍增。

长岛和新英格兰各州四天四夜大雨不停,空气异常闷热。人们耳朵怪不舒服,因为气压越来越低了。在弗蒙特州,人们觉得连空气也有海滨那种气味。飓风最喜欢的是温暖和潮湿,这时就向那长达六百英里的宽广而潮湿的平坦地带一个劲儿冲了过来。就在大风登陆的当儿,有一条可怕的气象学原理又发生作用了,这便是,通常飓风登陆就会减弱,可是由新英格兰海岸直至加拿大,地面一片潮湿,飓风打这儿吹过,会跟在加勒比海面一样凶猛。风一边吹,一边增加速度,弄得风眼移动的速度竟如美国中部的龙卷风一样快,时速达六十英里,当晚就能到蒙特利尔。

从纽约下午1点的广播,可以略知那里有些预报员终于醒悟过来,但为时已晚。他们说,风暴改变了路线,“可能袭击长岛”。这话说得不错,比新英格兰后来听到的报告更能引起人们警惕,可是要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已经来不及了。何况大多数人根本没有听到这广播,海岸警备队也没有奉命戒备。由梅角【在新泽西州。——译者】到缅因州这个全世界最富饶的海岸地区,竟毫无防备。有些惊人的事后来才知道,例如:有个长岛居民几天之前向纽约商店函购一个气压计,9月21日早上寄到,打开一看,指针指着29度以下,刻度标明:“有飓风和龙卷风”。他把气压计使劲摇晃,又往墙上磕一下。指针依然不动。他一气之下,把气压计重新包好,开车往邮局寄回原店。就在离家那一会儿,他的房子竟教风刮跑了。

事情就是发生得那么迅猛。气压计刚下降到27。95度,顷刻之间风就到了,据住在长岛南边海滨的人说,眼见“一片大雾从海上滚滚而来,又浓又高,象是一道城墙。”“可是,”(这人还补充说)“等到那道城墙来近一点的时候,就看出原来不是雾,是水。”外头狂风阵阵怒吼,屋里门框呜呜作响,到下午2点半,那高似城墙的海水就直扑由巴比伦到帕乔格的海滩。飓风初到,势头猛极了,连阿拉斯加州锡特卡镇的地震仪也标出它的冲力,而那以一百英里以上的时速往北吹去的浪花,竟打上了弗蒙特州蒙比利埃市的住家的窗户,形成一片白茫茫。一见那高达四十英尺的巨涛奔腾而来,有些长岛居民就跳进汽车,往内陆飞跑。在逃命途中被海浪卷走的不知道确数,可是幸而逃出的人后来估计,他们一路开车时速足在五十英里以上。离海面一英里的库格地方,那些绿草如茵的场地翻滚着两英尺高的海浪,有一座别墅(房顶上趴着十个人)整所浮了起来,被冲走了。

J。P。摩根有一座价值数百万元的巨厦在格连湾,给吹成一片瓦砾。西汉普敦好些有三十个房间的别墅被水冲走,而且主人无法重建,因为连地也冲跑了。有十七个人在这种楼里的二楼上挤在一块,水深齐胸,接着墙壁就轰然塌下。一百九十英尺的麦凯无线电高塔靠近蒙托克岬,被海涛卷走了。布列奇汉普顿的铁路货车站,一下子就挪到铁路的另一边。六十七吨重的卧车被打得左摇右晃,不少渔船被打成两截,长岛的渔村房屋活象海上船只,随波飘到了康涅狄格州。整条海岸线变了样,而且这分明只是个开头;现在可以看出,有一千三百万居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