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权色官途-第2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行,我也就是个陪衬……”他愣了一下,笑道。

秦老爷子在度假村别墅的院子周围早被围得水泄不通,警卫迅速进行了警戒布防,地方干部一个个都是一头雾水,弄不明白一号首长怎么会突然就来度假村里了?

从机场出来,车队改道,他就有点觉得不妙,一直嘀咕着这是要做什么?

到了这里,更是想不透,不过隐约觉得这事估计和一个人有关,当然,对这一点,又不敢相信。

“赵书记,你说……一号首长来这里,是不是要见林安然?”说罢,他自己都觉得这个想法很荒唐!

怎么可能嘛!一个是最基层的绿豆芝麻官,一个是国家领导人,一号人物,俩人地位天差地别,按照官场森严的等级制度,怎么可能嘛!

“我也就是胡乱猜测下,想想也不可能……”刘大同自己否定了自己,摇头补充道。

赵奎也是云里雾里,也很难相信这一点,不过能值得一号首长亲自登门拜访的人,绝对不是林安然,不过,如果是林安然认识的秦家……

想到这里,他打了个激灵。

对!没错!只有秦家的老爷子,才有个资格和待遇!

他看了一眼前面秦安邦的身影,心道:这秦副总长是秦老爷子的儿子,林安然则和这家人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

如果是林安然可以安排布局,那么他要见一号,有什么企图!?他总不会那么大的胆子,越级说一些不该说的话吧?

他的目光马上往四周扫了一圈,看到彭爱国,也看到钟跃民,可就是没看到林安然。

想到这里,忽然在脑海里闪过一件事,毛孔顿时倒立起来,惊出了一身的冷汗!

第471章行程

做首长有一个特权,那就是自己可以安排自己行程,不管国家政策能否面临多少利益均衡,但是目前对一号首长来说,行程改变是最任性的手段。

难怪赵奎和刘大同心惊肉跳,一号首长任何讲话都将在一个时期内影响整个滨海市的改革开发路线。

《破窑赋》中,吕蒙正反思道:“文章盖世,孔子厄于陈蔡;武略超群,太公钓鱼渭水。昔思衣而不蔽其体,思食而不济其饥。人道我贱非我贱也……今居朝堂极品,思衣有锦绣千箱,思食有珍馐百味。人道我贵非我贵也,此乃时也运也命也。”

运乖命骞,难道这就是林安然的“时也运也命也”?

否极泰来,物极必反,正当林安然人生运势极度低迷的时刻,千载难逢的机遇悄然降临,真正的官场鸿运正滚滚而来……

秦老爷子这次来滨海市,绝非普通的省亲而行。

官场上有个有趣的说法,某年一号首长视察某地,行程之外自己兴起去访亲,结果那个所谓的亲戚是个裁缝,专门在街边为人修裤子,自从一号来过之后,他是顾客盈门,从此商图亨通,最后竟然自己开了一家制衣厂。

若说林安然当初到国家电视台竞标的是标王,几千万丢进去,未必有今时今日这个效果。

对已一号首站要到太平镇驻军视察,秦老爷子是心中有数。

故意让秦安邦泄露自己的行踪,则是一种试探。

一则试探一号首长对于老干部的尊重程度,二来试探自己目前在党内的地位。

当然,在第三方面,还有自己的心思。

对于老爷子来说,一号来访,无非是一种尊重,但是对林安然来说,却是一种难得翻盘机会。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中国经过了十几年的经济体制改革,成就卓著,举世瞩目。特别是改革开放大开国门之后,彻底改变了林安然们这一代人的思维模式和生活方式。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突飞猛进,计划经济体制的沉疴开始逐步显现。仅从林安然自己看来,已经明显感受到行政权力对于经济发展的禁锢,政治体制改革已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

“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按照这一政治法则,公开选拔领导干部试点,自然成为探索政治体制改革的首要内容。

沿海发达地区始终占尽改革风气之先,自部分南方城市公开选拔领导干部试点的经验在国家权威媒体上相继曝光后,全国各地纷纷群起效仿。

从中央到地方,变革生产关系,解放生产力,改革几十年一惯制“伯乐相马”式的干部选拔任用体制的呼声日高,公开选拔,竞争上岗,成为各地用人制度改革的主要模式。

很快,这场用人制度的改革大戏,在全国上下风起云涌地上演,并逐步在一些市级地方党委,升级为一场显示领导者魄力的政治竞赛。

按照领导干部任期制,明年,松江市级党政领导班子就要换届了,迅速创造出轰动的政绩,保证自己在换届中稳中有升,力争更进一步,成为每一个市级领导的当务之急。

在欧阳书记的亲自操作下,公开选拔县处级领导干部运动在松江市轰轰烈烈地展开。在连续几个市委常委会议之后,市委一系列红头文件相继高调地出笼了。全市首批推出公开选拔的县处级领导岗位达十二个之多,列全省之首。从市直部门到大型企业,岗位之多,领域之广,令其他地市望尘莫及,确实收到了轰动全省的效果。

为了稳妥起见,欧阳书记决定,首先拿青年干部试水,确定全市第一个公开选拔的县处级领导岗位是“松江市团市委书记”职位。选拔活动的目标是通过选拔一个,力争发现一批,为全市二十一世纪的跨越式发展,储备一批跨世纪青年后备干部。

文件规定: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和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原则,采用组织推荐提名、群众举荐提名、干部自荐提名三种提名形式,以组织推荐提名为主。

选拔程序为:推荐提名、资格审查、笔试、口试、拟定人选、组织考核、民主测评、公示、组织任命。

文件要求:参加团市委书记公开选拔的推荐范围,限定为市直和县区党政机关的后备干部;年龄三十五岁以下;中共党员;大专以上学历;在科级以上岗位工作满三年。同时明确规定,凡经过组织推荐的青年干部,必须参加此次公开选拔活动。无故拒绝参加选拔活动的,三年之内不予提拔重用。

搞这样一个“一刀切”式的硬性规定,就是为了保证参加选拔活动者的数量足够多,以确保选拔活动足够地“轰轰烈烈”。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这是伟大领袖的英明论断,如今依然放之四海而皆准。经过几天的发酵和酝酿,一位资深的老教师关向民终于挺身而出成为上访的组织者,小区的教师们联名推选他为代表,向县委和政府讨说法。

关老师是县一中的资深高级教师,其人性格直爽,刚正不阿,平时厚重少言,为人谦恭,论教学堪称学高为师,论人品堪称身正为范。在全县的教育界,关老师的口碑首屈一指,是县里第一批晋级的高级教师之一,曾多次在省教育厅组织的基本功大赛和评优课竞赛中获奖,他教的学生也都成绩优异出类拔萃,多次在国家和省市奥林匹克数学竞赛中获奖,每年都有几名学生被保送到国家重点大学,被家长们尊崇为高中数学“教父”。

关老师是业务型人才,平日里只研究教学,从不钻营政事,群众基础极好。一年前,在全县重点中学教育体制改革试点中,经过全校教师的民主推选,关老师当选为县一中的副校长。群众的眼睛固然是雪亮的,但不谙官场规则注定要受伤。关老师在主抓教学期间,锐意改革,直言犯颜,先后强行撤换了三位误人子弟但背景坚挺的高三教师,始速祸矣。先是得罪了教育局长,后又冒犯了罗书记,关老师在副校长岗位上顽强工作了不到半年,终于无法适应领导们的政治艺术,不得不辞职下野,重执教鞭。

如今,在崇尚风水兴县之际,关老师又“霉”开二度,遇到强行拆迁这么个倒霉的事儿,实在无法咽下这口恶气,在他的带领下,十多个小区教师自发地来到县政府上访。

按照国家现行的信访条例规定,五人以上定性为集体上访,性质要比个人上访严重,影响也大,必须高度重视,慎重处理。

……………………

第472章青石坳岛之行

青石坳岛从未来过省部级的大官,这回一来却来了个国家级的领导人,只不过事情来得实在太突然,整个岛上几乎就没做任何准备。

苏进才尽了最大的努力,在短短的时间里发动了岛上所有的居民把自己门前打扫打扫,拾掇拾掇。最后发现,但无论怎么努力,和市区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搞出的表面功夫相比,还是天差地别。

站在码头上,看着两艘游艇越来越近,苏进才的心理像吊了十五只水桶,七上八下,一点底都没有。

很快靠了岸,码头虽然简陋,幸好游艇上有较为宽敞的桥梯,搭起来并排能走三个人,倒也平稳。

先是安保人员下来,然后是一号首长和秦老爷子,后面按照级别跟了一串官员。

彭爱国是此地的县委书记,就担任起引导员的角色,指着苏进才介绍道:“首长,这是青石坳岛村里的支书,苏进才。”

苏进才憨厚得冲首长笑笑,一下子紧张得不知道迈哪只脚才好,机械地挪了一下。

一号首长见了,微笑地走过去和他握手:“苏支书,辛苦您了,等了那么久。”

苏进才结结巴巴道:“不……不辛苦……首长才……才辛苦……坐了那么久的船。”

话好不容说了最后,总算麻溜了点儿。

彭爱国又介绍秦老爷子,苏进才又是恭恭敬敬伸出双手,握着老爷子的手摇个停。

“老首长好,老首长好!”

这次没有结巴。

彭爱国见他握着秦老爷子的手不放,知道这苏进才是紧张坏了,于是提醒道:“苏支书,你带路,首长要去村子里看看,你找户人家,领过去。”

苏进才一指远处的小山坡,道:“那……那去唐延年家里吧。”

唐延年的小院子在小山坡上,风景是全村最好的,而且唐延年在村里素有威望,又见过世面,在村里算是有文化的人。

况且上次林安然也在唐延年家里住过,这次看到林安然也跟着来,所以就推荐到唐延年家里。

“我们走走吧。”一号首长说罢,做了个请的动作。

苏进才又紧张了,杵在原地挪不动脚:“首长请,首长请。”

彭爱国心里急的要骂娘,想道:你个苏进才,你不带路,谁认得路?!

于是提醒道:“苏支书,你就带带路吧,我们可不认得路。”

苏进才一拍脑门,道:“哎哟!你瞧我这……”

一号首长和蔼道:“苏支书,你也不要紧张,就当我们是远道而来的客人,随便走走就是。”

苏进才客气一下,就在旁边带路。大队人马亦步亦趋跟在一旁。虽说是深入基层了,还得听村支书的安排。要是凭着兴致,或是真想看个究竟,想上哪户人家就去敲门,说不定就会让自己下不了台的。

即便一号首长有心去看真实民情,有时候也要顾及一下地方官员的面子。

沿路尽是看热闹的乡亲,一号首长挥手向他们致意:“乡亲们好!”

“首长好!”

村民里头有胆子大的,就大声回答。

彭爱国又松了一口气,心想着苏进才还不算是个蠢到家的人,起码懂得教这些村民回答“首长好”这句话。否则,首长问了好,村民没反应,这事就尴尬了。

走了几百米,就到了小山坡上,见了唐延年的小屋,村支书说:“首长,我们上这户人家看看?”

“好吧好吧。”首长答着,忽然对这院子的围墙挺感兴趣:“这是珊瑚石?”

苏进才忙道:“对对对,首长就是见过识广。这是珊瑚石。”他指着海那边道:“前面那边有片珊瑚区,死珊瑚成了珊瑚石就被我们拿来建房子用了。”

首长笑道:“就地取材,物尽其用,这里的乡亲们很有心思呢!”

苏进才高声招呼唐延年,说:“延年,在家吗?首长来看你们来了。”

其实他喊,也不过是做做样子。当首长决定来这里视察,滨海市马上就做出了整体安排,彭爱国又亲自打电话通知了他。

不过,打电话的时候,彭爱国倒是紧张出了一身汗。岛上村委会里唯一的那台电话机已经老旧得不行,声音沙沙直响,放佛随时会断线一样。

打完电话,彭爱国心想,还是要给这里换台好点的电话,否则有事还联系不上。

唐延年从屋里走出来,伸出双手拍着,说:“欢迎各位首长。”

今天听说国家首长要过来自己家里,唐延年也不敢怠慢,赶紧换了一身春节才穿的衣服,比平常整洁许多。

这是典型的渔家小院,院子里支着几支竹竿,上面挂着渔网。

在院子里事先摆放了一圈木凳子。首长也不介意,随便就找了一张,先请秦老爷子坐下,自己也入了座。

苏进才说:“首长,这位是唐延年,是老渔民。”

首长笑道:“老唐同志,你家就你一口人?”

唐延年道:“还有个小孙女,在县里读书,假日才回家。”

院门口早围了不少人,院子里站满了省里和市里的领导干部。

院子外头的村民三五成群地站在那里。大家都对国家领导人感到十分好奇,说首长是多大官,他们整不明白这里头的行政级别,只知道搁在古时候,也就是戏文里常出现的皇上了。

于是眼睛都偷偷儿往屋里面瞟,有人甚至爬到了树上,伸着脖子往里头瞅。

这时,听得外面忽然有人喧哗。首长闻声,便望望外面,见大家都往这边张望,于是又朝他们笑了笑。

不过这倒把滨海市的各级领导都惊出了一身冷汗。心想是不是有人上访来了?下到基层,就怕碰上群众当面递上状子。

毕竟这次行程没有经过事先的周密安排,完全就是碰运气,真不小心弄出个好歹来,就是政治事件,自己脑袋上的乌纱恐怕就戴着不稳当了。

幸好之后一直很安静,大小官员才把心重新塞回胸腔里。

院子里头,首长和唐延年聊到了生计上的问题。

“现在主要收入来源是什么?”

“捕鱼,修渔具。”

“收入怎样?”

问到了收入,这事就敏感了。唐延年怕犯忌,抬起眼来看了看省、市里的领导,又看看林安然,求救一样。

秦老爷子说话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