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还珠之穿越后与重生帝-第7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颖妃笑道:“正是,已经过去了十几年。”
“十六年,本宫还记得,你当年进宫的时候,俏丽爽快,那年进宫的秀女中,本宫最喜欢的就是你,性子对本宫。”卿婷微微笑着。
颖妃也笑起来,说:“皇后娘娘,当年奴才还得娘娘照顾,那时候奴才才进宫,好奇心重,不知不觉得罪了人,还是娘娘您为奴才说了句话,说起来奴才从进宫就受娘娘的恩惠。”
卿婷心说,有这事么?那拉氏的记忆里没找到,可能对那拉氏而言,就是一件不值一提的小事,早都忘了。卿婷低头一笑,说:“提那些小事做什么。说起来,以你的资历,这次没有升分位是可惜了,何况你还有九格格和十五阿哥,只是她比你早进宫几年。”
“娘娘,奴才入宫这些年,哪能因为这种事情就满心委屈,而且,舒妃姐姐为人处事也是不差的,理应如此。”
卿婷端起茶盏,说:“你能这么想就好,后宫从来不缺旧人和新人,那些新人到最后也都成了旧人,可有些旧人就是不肯面对,非要那些新人作对,要本宫说,真是无趣,反而生是非,落到皇上眼里,越发显得旧人无理取闹,新人‘楚楚可怜’,真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颖妃心里一动,忙说道:“皇后娘娘说的是,后宫多几位姐妹也是好事一桩,皇上身边也多几个侍奉的人,让皇上身心愉悦何等重要,怎么可以再给皇上添堵。”
卿婷动了动身体,说道:“不知道有哪位妹妹能为皇上添个麟儿,可就是锦上添花。”
颖妃也笑着点头说是,但五脏六腑却有翻腾之感。
其实卿婷也是,换个时空,换个身份,她一定整死男的,逼疯女的。
皇帝过来的时候,颖妃和卿婷刚用过饭,不想午睡,招了武贵人玩鼎吊。
皇帝笑道:“你们别停,接着玩,朕过来看看十丫头。”
话虽如此,她们谁敢把皇帝晾到一边,自顾自的玩鼎吊,都丢下鼎吊过来伴君。
卿婷笑道:“哪还敢接着玩,再玩一会儿,我的箱子都该空了。蔓儿,这吊钱你不用数,直接放到武贵人面前,输也输得起,下次我再翻本。”
皇帝说道:“这主意你趁早打消,别当朕不知道,你自潜邸的时候就是牌桌上的肥羊。”他看了一眼武贵人,“想不到你倒擅长这玩意。颖妃,九丫头和小十五怎么样,昨个听人说九丫头不好好吃东西?”
颖妃忙说道:“奴才谢皇上关心,奴才一直照顾九格格和十五阿哥,九格格平素吃饭都很乖的,可能是小孩子脾脏弱,所以没有食欲,奴才也让太医院擅长儿科的太医看过了,都说是些小问题,配了药丸,每天让九格格温水服用两次。奴才真是惶恐,九格格略微不适,却让皇上皇后都亲自过问。”
皇帝看了皇后一眼,知道她昨个已经派人过问过了。“照顾孩子还是你们女人擅长,小孩子身体弱,多留些心。十丫头呢?”
“奶娘带着十丫头玩着呢,我这就让人把十格格抱过来”
奶娘抱过十格格,皇帝见女儿越发生得粉妆玉琢,又显得活泼可爱,不似其他孩子认生,瞧着是个胆大爽利的性子。只是皇帝遗憾,除了皇后生育了十格格,闵妃(之前的闵贵人,难产死后被追封为闵妃)生育了十五阿哥,他宠信的几个女人再无所出。
颖妃和武贵人见皇帝无意于她俩,各自找了借口先退了出去。
皇帝也不在意,笑道:“让朕瞧瞧十丫头又学会了几个新字。”他拿过桌上的纸墨,写字让十格格念,十格格对那些简单的字一认一个准。虽说自己还有个皇子,但他觉得十格格比十五阿哥聪明,身体也比十五阿哥健康,身份也是十格格更高,因此对十格格更疼爱一些。如今女儿牙牙学语,奶声奶气说起话来,分外惹人怜惜。
十格格学说话前,卿婷便做了不少识字只纸片,教女儿识字,这是后世挺常见的一种幼儿教育方式,让不会说话的孩子看纸片上的字,父母同时念出这个字,让孩子看过数个字后,再把刚才看过的纸片放在孩子面前,自己说一个字,要孩子从中找出父母说的那个字,每次十格格都能
准确找出卿婷说的字,令人称奇,。宫里奉承话多,卿婷对这些话只是听听而已,其中吹捧意味意味太重,等十格格稍大一些,定不能让这些话充斥身边。
卿婷坐在他对面,笑道:“皇上今个心情不错。”
皇帝笑道:“朕自然有开心的事,皇后,今晚叫小十一,小十二,兰儿,晴儿还有紫薇,都过来用膳,朕也过来,好久没跟孩子们一起用过膳了。”
卿婷点头答应,心知能让皇上心情舒畅的,自然是朝堂上的事。
——————————————————————————————————————————————————————————————————————————————————
皇帝想派遣大清聪慧好学的年轻人到海外增长见识,想似当年郑和下西洋,建造庞大的海船,竖着大清的旗帜,期望能够为大清培养出真正有用的人才。
这件事他对皇后讲过,皇后因后宫不得干涉政事而没有说什么,不过等那拉老夫人进过两次宫看女儿,皇后的父亲那尔布上了一本奏折,上面的内容并未涉及派遣有识的年轻人出海,但里面的内容,用现在的话讲,就是教育改革,那尔布当今的教育体制,虽然一直都以孔子为尊,但并没有真正的用他的思想理念教育年轻人,孔子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当今的读书人,能真正通晓全部的有几人。可以说,国家的教育体制,已经变成了只重视智育,而忽略体育,有几人一提起读书人,脑海里出现的并非文质彬彬,脸色苍白,体形消瘦的形象,而是身材硕长,能文能武的呢?
体育(清朝没有这个叫法,但是说的就是这么一回事,所以采用这个词),常常被忽视,即便是后世,通常所谓的好学生就是不犯错,文化课好,其中体育成绩非凡的;凤毛麟角,差不多能混个及格就不错,反正也不是中、高考科目。不能不说这是个极大的遗憾,如果体育不重要,为什么要把它同德、智相提并论,体育在很大程度上靠得是一个人的天赋,并不是所有人通过勤奋练习就能成为体育天才,虽然很多人不在乎,也没有在意过,但实际上,体育运动——尤其是那些需要团队合作的运动,充分锻炼一个人的合作力、判断力、以及个别人的领导能力,这比埋头苦读书本要重要得多,因为书本知识,知识理论,可在体育运动中,在学会遵守规则的同时,也学会了在规则内合理冲撞,而且,在比赛规则被严格执行的时候,选拔队员时不会允许
走后门,因为这样会输掉比赛——卿婷没有见到奏折,只知道父亲应该是提议将体育和智育提升到统一地位,同样重视。
不得不说,这个做法不是大部分所喜欢的,正如之前所说,体育靠得更多是天赋,天赋是天生的,不要相信《读者》之类的杂志上讲的那些只要勤奋就能获得成功的“鬼”故事,这跟喝马桶水的“鬼话”一样荒唐可笑,体育、艺术,甚至其他内容,没有天赋的人顶多学个皮毛,很多人都不承认,但是事实如此,如果没有高考,让那么多人能通过背书做题考上大学,而是像欧美那样,除了书本知识,再加上学校的社交活动,是否参与义工,以及是否有杰出的体育成绩——请相信至少能刷掉很大一部人。
虽然大部人分不会喜欢,但这个提议是皇帝所需要的,在这个年代,坐船到另个洲,千万不要怀疑所用的时间之久,体质不够好,说不定就能体验到在内陆无法体验到的水葬。另外,皇帝虽说希望能够得天下所有才能者为天下人效力,但是作为统治阶级,不是那么希望各个阶级流动太过,而且对一个国家而言,这也不一定是好事,兴许有人不明白,这跟阶层有什么关系,可是,能够学到必要的文化知识,懂得人际交往的诀窍,还能够进行正确有效的体育运动,有多大的可能性是平民阶层或社会底层的人呢?这么说起来,的确很不公平,但事实就是如此,并且一直如此,就算是现代,一个无任何背景的人,想从一个阶层迈入更好的阶层,十分困难,哪怕这人挣得千万家产,也不过是前进了一小步,过得比以前好,身边有几个同样有钱的朋友,可真正的上流社会的沙龙还是没有他的位置。这一点,奏折上不会说明,但他们这些统治者都心知肚明,科举虽然让寒门子弟有了鲤鱼跃龙门的机会,可跃过龙门之后,鲤鱼变得永远是草龙,和一出生就含着金钥匙的龙,还是不一样的。
这份奏折在某一程度上迎合了皇帝的想法,但是这需要更多的大臣支持,皇帝开始在早朝上宣布自己想派遣大清使团出海,以及增强体育教育的想法,这两者可作为互补。要想出海游学,除了强健的体魄,还要有愿意接受新思想的头脑,皇帝这几年一直在想方设法改革教育,就是希望能教导出一批能够为他出海游离,能够虚心接受他国所长,正视本国的不足,同时,不可一味否定本国,褒奖他国,皇帝觉得,后世很长时间,这是这种风气,将自己国家的一切不分好坏全部否定,而他国的所有都是好的。
不过只一本奏折是不可能立刻发生变革,但有
人提出,不管朝中支持的朝臣多与寡,这事都引起一阵风波,自古常常嘲笑文人“手无束鸡之力”,可文人何尝不说,此句讲的是韩信,韩信虽无束鸡之力,可也被封大将,胜过武夫。
自然有人反驳,说从古至今,能文能武的能人比比皆是——
天下学子苦读圣贤书,岂能像武夫一般,动枪动棒——
若无武夫,何人能守护边疆,何人出兵迎战,再则,无论帅才,将才,也是文武双全之辈——
诸葛亮一点功夫都不会,还不是统领蜀军——
——从古至今,从来都是以文治国——
各种各样的意见,但有皇帝愿意,又有以傅恒、纳布尔为首的臣子支持,还有宗室各位王爷为皇帝马首是瞻,事情就有进行的可能,大不了循序渐进,一点一点的来,不过以后,毫无背景的文弱书生想出头就更难了。
至于出海游历,吸收他国精华,又是一场论战,什么本国地大物博,历史渊源,祖宗家法之类的都被作为此事不可行的理由。
不过他们找出理由反对,自然能找出理由反驳他们,皇帝是铁了心要此事成功,是不肯松口的。
为了支持皇帝,和亲王忍着心头滴血的痛,提供儿子——傅恒和纳布尔也是同样,甚至愿意捐出部分财产,纳布尔更是钻心之痛,他的亲孙子竟然各个都想去。
作者有话要说:话说,大家有没有遇到过民族主义分子,怎么处理的?我觉得跟他们讲理是没有用的,用暴力更容易解决


、第五十九章

大清的第一批出海的热血青年;在一年后出发;这一年中;皇帝改革教育;选拔人才,为出行打下基础。早在此之前;皇帝便在加强海防;操练水军上下了不少功夫,因此在海船建造上费了不少心思。
纳尔布板着脸,送两个孙子离家,他心中对此事还是存有偏见。图明额和麟阁拜别祖家中长辈;与妻儿依依惜别,踏上离乡之路。伊拉奇向两位兄长保证,一定会照顾好家里,孝敬父母,帮他们照顾妻儿。伊拉奇心里说:我也很想一起去。
图明额对弟弟说道:“家中长辈年事已高,祖父这些年为朝廷的事费劲心血,本来我和二弟都不宜远行,可是此举关系大清江山社稷,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作为君主的臣子,当为国家鞠躬尽瘁。三弟,咱们兄弟,自小无话不谈,你的心思做哥哥的知道,本来作为长兄,我本来应该更顾这个家,理应留在家中,可皇令不可违,希望将来你也能够有机会,到时候大哥无论如何都会支持你。”
麟阁也颇为歉意,自己远行,要弟弟替他承担在长辈前该尽的责任,不过他也颇为期待,听说西洋的火器有可取之处,如果能够学习到更好更精妙的制造方式,也不枉此行,他更想看看,在西洋,是不是火器和军队联系得更为紧密,有更大的发展前景,要是能学到对大清军队有用的东西,那是最好不过。
乌拉那拉家除了嫡派子孙,还有一些旁系子孙,觉得靠祖宗靠纳尔布一族溷口饭吃,呆在家中前途淼茫,倒不如一同前往,兴许能靠这个经历将来溷个差不多的差事,不想这次出游人员选拔颇为严格,虽不要学富五车,也不可大字不识,这不是在国内溷不下去,跑到国外念个野鸡大学给自己装门面,更不是拼出国比阔气,毕竟是派出去吸取他国精华,又不受糟粕影响,是需要足够的智慧和强大的内心,将来他们回来,还要面对中西文化的对立和融合,社会的发展和朝廷的改革。
卿婷想起林语堂先生。曾经林语堂先生在这方面做了不少努力,他坦言中西文化的精华和糟粕,他“贬儒扬道”,用道家理论解释西方文化,希望二者能相护容合。不管他所做的是否有效,但跟很多极端的人相比,林语堂先生至少在找两种文化的平衡点,而在两种文化中,他还是偏向于东方文化。卿婷在大学时看过英文版的《瞬息京华》,这本书里面的每一个人物,每一个场景都是为了表达作者的观点存在。不知道这些人回来后,会是怎么样的情形,西方的工业革命不是到了那一年突然开始的,在此之前,
政治、经济、科技已经在发生变化,以三者为前提,才发生的工业革命,他们去西洋,三、五年之内是不会回来的,他们将会亲身感受异国的变化,自我反思,而皇帝不会只满足区区一批青年出海,之后会接二连三的有年轻人离开故国,他们会见识到什么,从中领悟什么,而对这个国家会产生什么影响,不是卿婷可以预料到的。
“听说傅恒夫人在家里天天算着日子,等儿子回家。”卿婷对皇帝说,虽说这次去的不是傅恒夫人亲生的,不过到底是眼前长大的,又是名义上的母亲,关切还是有几分真心实意。
“这次去了的,哪个家里头不是这样,不过这些好的,那些自视大清是泱泱大国,把外面的世界拒之门外,非但不肯让子孙出行,甚至极力阻止此行,有的还要以死相逼,哎,朝堂上有几个这样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