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汉瓦-第38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许多,不再哄抢路边的东西,专心致志地追击起魏军来。

越往前走,地势便越高起来,道路也变得坎坷了许多,如果是有经验的将领,必然会停下来查看一下地形,因为这儿山高林密,最适合军队打伏击了。

但刺乌先的头脑早就发热了,对前方潜在危险视而不见,其实也怪不得刺乌先,匈奴族只有口语,没有文字,匈奴族上层的权贵热衷于学习汉人的字,但也不意味着可以熟读汉人的文章典集,那些兵法的精髓更是闻所未闻。匈奴人打仗例来没有章法,只凭着勇气和胆略勇往直前,在巨大的诱惑面前,匈奴人是绝不会停下他们的马蹄。

踏着厚厚的落叶堆成的小路,匈奴骑兵的马队冲入了一条山谷之中。

第683章独眼夏侯

对于匈奴人而言,这就是一条死亡峡谷。

夏侯惇静立在一片密林之中,无数的弓弩手就簇拥在他的左右,在山谷的高处,至少埋伏着两万这样的弓弩手。

那三千后卫部队表现也太过拙劣,粗糙的演技让夏侯惇干急没法说,气得都在那儿骂娘了,后卫部队几乎连战都不接,一路狂奔逃窜,稍微有点脑子的将领都可以识破这种诱敌深入的计策。

可结局却让夏侯惇颇感意外,就这么一支垃圾到爆的队伍,竟然真地把靖军人马引入了伏击圈。打探到杀过来的是一万匈奴骑兵,夏侯惇倒也释然了,如果张任真的能中他的圈套,那他就绝对不会再叫张任了。不过端上桌子的都菜,夏侯惇是吃定了。

一支支箭矢如急风骤雨般地倾泻过来,就如一盆凉水浇到了刺乌先的头顶,刺乌先猛然地惊醒,知道自己中计了。但匈奴骑兵深陷在山谷之中,这样的地形,是完全不利于骑兵作战的,魏军居高临下,一排排的弓箭怒射,无数地匈奴兵中箭后从马背上跌落下去,一时间,伤亡惨重。

刺乌先立刻组织匈奴兵用弓箭反击,虽然匈奴人精于骑射,但从谷底向谷顶是仰攻,攻击的难度相当大,而山上丛林茂密,魏兵大多有树木做掩体,匈奴兵的箭大多都射中了树干而不是人。反观在谷底的匈奴兵境遇就惨得多,无遮无拦,许多的匈奴骑兵和战马挤在一处,完全成了活靶子,魏军甚至于都不用瞄准,闭着眼睁把箭射出去。也能射中人或马。

刺乌先当然不可能坐以待毙,越是危急的情况,越能激发他的斗志,刺乌先嗷嗷叫着,指挥匈奴兵向后退去。

夏侯惇既然羊头沟布下了天罗地网,又岂容刺乌先轻易地走脱。眼看着匈奴兵乱哄哄地朝着谷口方向逃窜,夏侯惇与徐晃立刻率兵,从山上冲了下来,在谷口的位置截住了刺乌先。

在谷中“沐浴”了一番箭雨,匈奴兵伤亡惨重,现在又遭到数倍于自己的魏军截杀,上天无路,入地无门,一向狂傲自负的刺乌先此时也是手足无措。暗道,今日我必死于此地。

就在此时,羊头谷北面尘土飞扬,隐隐地传来隆隆之声,夏侯惇情知靖军的援兵赶到了,遂让徐晃继续围攻歼匈奴骑兵,自己引一军自去迎敌。

来的人正是马岱,马岱奉了张任的命令。倒也是不急不徐,一路尾随刺乌先向阳邑方向前进。刺乌先去的快,马岱走的慢,两者差了近五十里的路程。

刺乌先在羊头沟被围的消息很快地传达室到了马岱耳中,马岱呵呵一笑道:“果然不出张督帅所料。”马岱倒也没有命令骑兵倍道而行,仍然保持着原有的速度,不紧不慢地向羊头沟靠拢。

等马岱赶到羊头沟的时候。已经是一个时辰开外了,马岱遥望着山谷之中传来的隐隐喊杀声,估计到匈奴人已经遭到了重创,至于刺乌先还有没有命活着,倒是不得而知。说实话。马岱对匈奴也是极其地厌恶,恨不得让他们死绝才好,不过张任既然有命在先,马岱就不敢轻易地违抗军令,当即下令骑十一师进入战斗状态,向山谷发起攻击。

没等马岱冲到谷口,夏侯惇就已经引兵冲了出来,马岱瞧着领军之将是夏侯惇,立刻援弓搭箭,迎面就给了他一箭。

西凉劲骑善于骑射,虽然马岱的骑射之术比起马超来差了一截,但马岱膂力惊人,在西凉军中也是一等一的好手,这一箭势如疾风,奔着夏侯惇面门就射了过去。

隔着几百步的距离,如果摆一个靶子的话,马岱这一箭中靶没有什么难度,但想要射中红心,却不是那么容易,而且夏侯惇也并非就是死靶子,只有他稍加提防,或挡或躲,这一箭怎么也不可能射中他的要害。

但事情就是这么诡异,或许是夏侯惇分神了,根本就没有注意到马岱的暗箭偷袭,或许马岱的这一箭如有神助,无巧不巧地射中了夏侯惇的左眼。

夏侯惇只觉得眼前一黑,左眼剧痛不已,大叫一声,伸手握住了箭杆,用力一拨,一颗血淋淋的眼珠被拨了出来。夏侯惇大呼道:“父精母血,安可弃之!”张口就将眼珠子咬了下来,大口地嚼了几下咽入腹中,而后弃箭于地,血流满面,狰狞可怖,而且提枪纵马,直取马岱。

这一幕看得马岱和众骑兵目瞪口呆,这夏侯惇也太生猛了,吃自己眼珠就跟吃烧烤没啥两样,身负重伤,却依然悍勇如故,众军惊为天人。

马岱见夏侯惇势如疯虎地冲上来,不禁大骇,心生怯意,不敢恋战,仓皇引军而退。

主将如此拼命,魏兵自然个个舍身忘死,一口气掩杀下去,靖军大败。

马岱刚败出十里,冷苞邓贤便各率一师赶到了,靖军重新占据了兵力上的优势,马岱也回军加入了反扑的行列,双方在羊头山外展开了混战。

徐晃听闻夏侯惇负伤,急忙引军来援,杀散靖军,将夏侯惇从重围之中解救出来。夏侯惇失血过多,体力严重透支,当即就昏迷不醒了。徐晃急令医匠给夏侯惇包扎伤口,也不敢再恋战了,收拢兵马,望上党方向而去。

魏军一撤,被困在山谷之中的刺乌先这才算是侥幸地捡回了一条性命,检点一下损失,一万匈奴骑兵竟然折损了近一半,刺乌先就象一只斗败了的公鸡,耷拉着脑袋,垂头丧气,见到了马岱,自然也没有先前趾高气扬的嚣张模样。

马岱对夏侯惇那惊世骇俗的举动到现在还心有余悸,自然无心去揶揄刺乌先,各自整点兵马去了。既然救援刺乌先的目的已经达到了,马岱也不没再去追击伤重撤退的夏侯惇,即刻回兵晋阳,去向张任复命了。

徐晃引军退到襄垣,夏侯惇已经苏醒,但失了一目,伤势极重,再留在上党已经是不太现实了,得尽快送到邺城去医治。

临行前,夏侯惇将并州之兵权全部付于徐晃,又调河东的李通到上党,夏侯惇唏嘘长叹道:“魏王将并州托付于我,没想到兵败如此,并州之地十丧七八,某真是有愧于魏王。”

徐晃道:“都督莫要自责,胜败乃兵家常事,只要能守得住上党,并州亦可复克,都督还是静养身体为重。”

夏侯惇道:“某走之后,上党诸军务就拜托公明了。如今晋阳已失,再守河东已无意义,某已令李通撤离河东,不日可至上党与公明会合,共守上党。上党乃邺城、洛阳屏障,万不容有失,公明可在险要之地立寨设营,以拒张任,上党山险地狭,易守难攻,以公明之才,定可保上党不失。”

徐晃拱手道:“晃定不失都督所望。”

于是徐晃在上党郡北部山险之处设下了七座大营,重兵驻守,多备箭矢木石,将大小山路悉数封锁。李通率河东五万人马赶到上党之后,徐晃手中的兵力也达到了十五万左右,与靖军兵力大致持平。

张任在晋阳整顿兵马,便立刻南下上党,准备一鼓作气地拿下整个并州。不过徐晃在襄垣、谷远、铜堤布下了重兵坚寨,依托险要山势,坚守不战,到让张任无计可施,只得暂时屯兵于阳邑、祁县、介休一线,伺机寻找战机,双方陷入了相持。

第684章水淹樊城

张任在北线豪取并州数郡的同时,靖军在南线的攻势进行地也是如火如荼。

由第二军团、第六军团和新二军团组成的第二野战军团群成立之后,便很快地在襄阳完成了集结,关羽担任二野的督帅,统领十五万大军,美髯飘逸,卓尔不凡,关羽意气纷飞,接到刘泽的进军命令,立刻发兵樊城。

从襄阳北上,便是宛城,靖军只要攻克宛城,许都就在靖军的直接威胁之下,所以关羽这一路是四路大军进攻距离最短的一路,也是刘泽认为最重要的一路,除了关羽的二野之外,张飞的第三军团也加入了战斗序列,关张哥俩已经好多年没有并肩作战了,此次能再聚首,自然是欣喜不甚。

为了协助二野渡汉水,甘宁还特地派了一支舰队来助战。同时关羽还得了一支最强有力的部队支援——火炮师,整整一百门野战青炮火炮。这支部队原本是隶属于最高统帅部直接归刘泽指挥的,此次刘泽特意调拨给关羽指挥。

铸铁火炮由于太过沉重,只适用于守城而不利于野战,马钧在研发完成舰载青铜炮之后,又开始研制适合于陆战使用的青铜炮,在炮身的两侧安装铁制的车轮,通过骡马的牵拉提高了火炮的机动性,第一次可以将火炮投入野战和攻城战,这一突破,无疑使得靖军的攻击力更为强大。巴蜀关陇多山地,火炮无法应用,但从襄阳向北进入中原,几乎是一路平川,无疑火炮拥有了用武之地。

关羽出兵之时,正是八月中秋。连降骤雨,汉江水暴涨,诸将都劝关羽暂缓用兵,待到汉江洪水消退之时再行进军。关羽抚髯大笑道:“此乃天助我也,此时进军,正可大功告成。”

关羽遂令副都督曹性引一军先行渡河。却不到樊城,在樊城西十里的浦口川堰住汉水的几条支流,又令甘宁派来的舰队静候在汉水南岸,等到万事齐备,众军一起登船,杀奔樊城。

靖军在襄阳动作频频,宛城都督曹仁自然坐不住了,亲赴樊城,督查樊城前线的防务。此时樊城的守将是副都督李典。他对樊城的守御能力信心满满,樊城作为曹魏最前哨的重镇,在攻防两端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魏军在樊城的建设上自然是不遗余力,把樊城打造成了固若金汤的要塞。

“要象一颗钉子一样把樊城钉在汉水边上!”这是曹操对新建樊城时下的批示,为了对付靖军的火炮,樊城从一开始的建设上就采用了最坚固的方法,城墙不再使用夯土或砖砌结构。而是使用了整块的条型巨石,石砌的樊城堪称是最坚固的堡垒。

李典对樊城的防御信心十足。曹仁视察之后也觉得没有什么漏洞,便返回了宛城,毕竟宛城也是防御重点,需要曹仁亲自坐镇。

但他们都忽视了樊城的地理位置,樊城地势低洼,汉江水浅之时倒也看不出什么。一旦汉水暴涨,樊城就时刻处在了被洪水淹没的危险境地。

关羽镇守襄阳多年,对这里的地形地势了若指掌,故而令曹操性先期过江,堰塞住各处水口。等到河水暴涨之后,放水一淹,樊城就会沦为水乡泽国。

是夜狂风大作,暴雨倾盆,关羽传令曹性在上游各处水口掘堤放水,洪水咆哮而下,如天崩地裂,樊城内外,俱成为一片汪洋。

水军的船只早已候在汉水南岸,关羽率大军登船,夜渡汉水。比及天明之时,大军已杀到了樊城城下,此时的汉水洪水一片泛滥,根本就分不清哪儿是河道,那儿是田庄,放眼望去,一片浩淼,水天一色。

天明之时,雨势稍小,但洪水仍未消退,樊城的大街小巷,尽皆被淹入水中,军民苦不堪言,多有毙溺,号称最坚固的樊城城墙,此刻也大半浸泡在水中,从水面到城头的距离,也不过是数尺而已,城内更是一片汪洋,除了高高的几处屋脊,樊城内已看不到任何的建筑了。

李典是彻夜未眠,两军还未交锋,他却不得不与洪水展开搏斗,城内已无立锥之地,李典不得不将樊城的军民转移到了城墙之上。城墙原本就只有一条不宽的通道,根本就站不了多少人,此时城内的守军和百姓蜂拥地挤上了城墙,一时间人满为患,水泄不通。

此时李典的头都大了,他万万没有想到这场洪水来得竟然是如此猛烈,樊城全部被淹没了,现在的樊城已经完全丧失了防御能力,靖军趁虚来攻的话,魏军毫无还手之力。李典暗暗地祈求上天不再下雨,洪水快点退去吧。可他万万想不到的是,这场洪灾不光是天灾,**的因素也占据了很大程度。

就在李典以为关羽在襄阳也被泡入水中的时候,靖军已分乘几百艘战船杀到了樊城城下。此时的樊城城墙,在靖军的眼里,不过是一道几尺高的矮墙而已,而这道矮墙上,密密麻麻地挤满了人。

李典的脸登时就变得煞白,不过面对靖军劝降的喊话,李典根本就没有理睬,吩咐弓箭兵开弓射箭。

对面的喊话停止了,回应守军箭矢的,是更猛烈的箭雨。

即使再激烈的守城战斗,城墙上也不需要站太多的人,任何时候,城墙上都必须留下足够的空间来让守城的兵卒活动,彼此调防和使用守城器械。此刻樊城的城墙上挤满了人,非但无助于防守,更悲剧的是,密密麻麻的人郡挤在一起,根本就无法逃避靖军箭雨的射击,一排排的箭矢呼啸而来,根本就无需任何瞄准,一排排的魏军和樊城百姓就倒了下去,箭无虚发,往往一支箭甚到可以穿透两三个人。

副将董超见情势危急,乃对李典道:“樊城已经守不住了,再打下去,非得全军覆灭不可,不如投降,尚可保下性命。”

李典大怒,道:“某追随魏王数十载,魏王待之恩厚,某宁可战死,也不愿做屈节苟活之辈!”拨出剑来,将董超斩杀,喝令守军以死相拒。众军士畏惧,不得不拼死力战。

董超的弟弟董衡也在军中,见李典杀了董超,深恨之,遂引东城守军挑起白旗,向关羽投降。董衡一降,身处绝境的魏军皆是纷纷倒戈,一时之间,降者如潮。

都督霍峻率部登上了樊城城头,靖军如狼似虎,一路斩杀而进,魏军抵挡不住,节节败退,死于靖军刀箭之下的,自相践踏而亡的,不计其数。

关羽乘坐在战船,直抵樊城西门,遥望着在城头上做困兽斗的李典道:“李典!你已无路可走,何不早降!”

李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